不同身份的抚养者对幼儿亲子依恋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5-11-16 06:43崔小煦林云强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影响研究幼儿

崔小煦+++林云强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对185名3~6岁幼儿的亲子依恋发展水平及特点进行调查,以探究不同身份的抚养者对幼儿亲子依恋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幼儿亲子依恋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其中“与家人的关系”得分最高,“一般行为倾向”“与生人的关系”次之。(2)抚养者身份对于幼儿亲子依恋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主要由(外)祖父母抚养的幼儿亲子依恋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主要由父母抚养的幼儿。(3)抚养者身份对幼儿“与家人的关系”和“与生人的关系”均有显著影响,但对幼儿“一般行为倾向”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幼儿;抚养者身份;亲子依恋;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9-0041-05

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亲子依恋是指儿童与抚养者之间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表现为儿童对抚养者的追随、依附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1-3〕安全的亲子依恋不仅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幼儿人格的完善。〔4〕诸多研究对影响幼儿亲子依恋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其中,抚养者身份是一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以抚养者身份对幼儿亲子依恋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幼儿亲子依恋安全性水平与抚养者身份的关系,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提高幼儿的亲子依恋安全性水平。

一、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浙江省H市某幼儿园及N市某幼儿园的25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共发放家长问卷250份,回收229份,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80.8%。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幼儿亲子关系发展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幼儿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如幼儿性别、年龄,抚养者身份、职业,教育支出等方面。第二部分内容改编自“沃特斯-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以问卷形式呈现,请家长根据幼儿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与问卷列出的依恋行为项目的相似程度进行九级评定。相似度越高,则得分越高,其所代表的亲子依恋安全性水平也就越高(反向题在数据录入时进行了正向转换)。问卷共分三个维度,即“与家人的关系”“与生人的关系”和“一般行为倾向”。〔5〕其中,“与家人的关系”共51个题项,涉及与主要家庭成员的亲善敌对、安全依靠、分离焦虑、身体接触、吸引注意等内容;“与生人的关系”共14个题项,主要涉及对人的兴趣和趋避性表现等内容;“一般行为倾向”共25个题项,涉及活动性、反应强度、情绪、坚持性、感觉阈限及爱怜行为等内容。

(三)数据处理

数据运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及家庭的基本情况

185份有效问卷中,涉及的男孩共97位,女孩共88位。平均年龄为4.12岁,其中4~5岁(含4岁)占53.0%,3~4岁(含3岁)与5~6岁(含5岁)分别占34.0%、13.0%。城市家庭75.7%,农村家庭24.3%。主要抚养者为母亲的幼儿超过半数,占58.4%,父亲为主要抚养者的幼儿占35.1%,(外)祖父母为主要抚养者的占6.5%。母亲的生育年龄集中在23~35岁之间,占比高达92.5%。父亲的生育年龄也多在23~35岁之间,占比为84.8%。家庭关系和睦或较为和睦的占92.4%,7.6%的幼儿家庭关系为一般。

(二)幼儿亲子依恋发展的总体水平

结果显示:幼儿亲子依恋总体水平居中偏上(M=5.798,SD=0.5370)。其中,幼儿“与家人的关系”得分最高(M=5.968),其次是“一般行为倾向”(M=5.684),“与生人的关系”得分最低(M=5.380)。详见表1。

(三)幼儿亲子依恋发展水平与抚养者身份的关系

1.幼儿亲子依恋总体发展水平与抚养者身份的关系

研究中,抚养者的身份主要有父亲、母亲、(外)祖父母。结果显示,抚养者身份对于幼儿亲子依恋总体发展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影响(F=5.029,p<0.01)。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外)祖父母作为主要抚养者的幼儿亲子依恋总体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母亲为主要抚养者的幼儿(p=0.005,详见表2)。

2.幼儿亲子依恋各维度发展水平与抚养者身份的关系

(1)与家人的关系

抚养者身份对幼儿“与家人的关系”有显著影响(F=3.290,p<0.05)。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外)祖父母为主要抚养者的幼儿“与家人的关系”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母亲为主要抚养者的幼儿(p<0.05,详见表3)。

(2)与生人的关系

抚养者身份对幼儿“与生人的关系”有显著影响(F=4.291,p<0.05)。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外)祖父母为主要抚养者的幼儿“与生人的关系”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母亲为主要抚养者的幼儿(p<0.05),而父亲为主要抚养者的幼儿“与生人的关系”发展水平高于母亲为主要抚养者的幼儿(p<0.05),(外)祖父母和父亲为主要抚养者的幼儿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290,详见表4)。

(3)一般行为倾向

结果显示,抚养者身份对幼儿的“一般行为倾向”没有显著影响(F=2.481,p>0.05,详见表5)。

三、讨论

(一)幼儿亲子依恋总体发展水平居中偏上

研究显示,幼儿亲子依恋总体发展水平居中偏上(M=5.80,SD= 0.537),最低分为4.37,最高分为7.83。这与李凌(200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这表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非母亲抚养”(Nomaternal Care)给幼儿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得以缓解,但母亲仍是重要的抚养者,本研究中母亲抚养的比例也达到58.4%。

(二)幼儿亲子依恋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异

各维度的幼儿亲子依恋发展水平同样呈居中偏上的特点,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与家人的关系”得分(M=5.968 )高于“一般行为倾向”(M =5.684),而“与生人的关系”得分最低(M=5.380)。

在 “与家人的关系”方面,得分高的3项分别是“见到我进门,孩子马上会表现得很高兴。他会笑着和我打招呼,给我看他的玩具,向我招手,或向我问好”“受伤或不高兴时,孩子愿意接受我或者其他成人的安抚”以及“孩子能够按照我的要求与我分享他的玩具或食物”。这表明,幼儿能够接受抚养者的安抚,与抚养者之间有较为亲密的身体接触,能够正确感知抚养者的情绪,理解抚养者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行为。

在“一般行为倾向”方面,幼儿在“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很愉快,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新的游戏或玩具对孩子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我比起来,孩子更为活泼好动”三项中得分较高。在“孩子时常会专注于某事而听不到别人对他讲话”“孩子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固定的几个玩具或最喜爱的活动上”两项中得分较低。这表明,多数幼儿性格较为开朗,这与家长自评中50.3%的幼儿属容易型气质类型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幼儿兴趣广泛且情绪较稳定,但专注性略有欠缺。

在“与生人的关系”方面,幼儿得分最高的3项分别是“孩子一开始会认生,但很快就可以与陌生的人或事物熟悉起来”“如果客人对孩子所做的事表示赞许或愉快,孩子就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做这件事”以及“孩子对谁都笑”。然而,幼儿在“如果初次见面时,大人把孩子惹得不高兴了,孩子很快就会对此人失去兴趣”项目中得分较低,表明幼儿对陌生的人或事物有较浓厚的兴趣,初步了解了一些社交规范,但社交技能有待发展。

(三)抚养者身份对幼儿亲子依恋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1.抚养者身份与幼儿亲子依恋总体发展水平的关系

结果显示,抚养者身份对幼儿亲子依恋总体发展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影响(F=5.029,p<0.01),可以认为,这和抚养者的敏感性以及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1)不同身份抚养者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Ainsworth等(2001)将母亲的敏感性定义为母亲对幼儿身体和情感需要的敏感程度,并将其作为区分安全型母亲和非安全型母亲的重要标准。〔7〕多项研究也均证实,适度的敏感性是反映亲子依恋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幼儿父母的生育年龄集中在23~35岁之间,育儿经验的缺乏、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使他们常常无法及时了解幼儿的情感需要,敏感性相对较弱。而(外)祖父母具有相对丰富的育儿经验,生活节奏相对较慢,照料、教育(外)孙辈是其生活重心,因此他们往往对幼儿的需求更加敏感,回应也更为准确和及时。

(2)不同身份的抚养者的教养方式不同

研究中,虽然(外)祖父母的样本相对较少,但多以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为主。研究表明,抚养者的教养行为对幼儿亲子依恋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的形成。〔8〕研究发现,多数(外)祖父母在教养过程中,对幼儿的支持、激励行为多,责备、惩罚行为少,容易帮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归属感。〔9〕

2.抚养者身份与幼儿亲子依恋各维度发展水平的关系

抚养者身份对幼儿“与家人的关系”及幼儿 “与生人的关系”均有显著影响。幼儿“与家人的关系”是判断幼儿是否将抚养者视为“安全依靠”的重要因素。(外)祖父母较父母而言,更多关注幼儿的生活起居,而父母比较关注幼儿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者在教养方式上的差异,从而影响到幼儿的亲子依恋发展水平。上海市妇联的一项研究表明,上海近60%的0~6岁幼儿主要由祖辈看护,其中30%直接放在祖辈家中抚养。〔10〕幼儿与(外)祖父母相处时间较长也可能是导致幼儿“与家人的关系”产生差异的原因。

“与生人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幼儿对他人的兴趣及趋避性两方面,导致这一维度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外)祖父母较父母而言,生活方式较为悠闲,他们能抽出时间陪幼儿外出游玩,幼儿也有更多的机会和他人接触。研究还发现,抚养者身份对幼儿“一般行为倾向”没有显著影响。这一方面可能与祖辈的业余生活日益丰富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父辈家长因职场压力大而缺乏陪伴幼儿的时间有关。

四、建议

(一)重视家庭教育,正确认识隔代教育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20083位老人进行的调查显示,照看孙辈的老人有66.47%,城乡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分别高达71.95%和73.45%。〔11〕可见,隔代教育现象较为普遍。隔代抚养为年轻父母减轻了压力,但其中存在的弊端也饱受争议。本研究却发现,抚养者身份对于幼儿亲子依恋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外)祖父母为主要抚养者的幼儿亲子依恋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父母亲为主要抚养者的幼儿。这表明,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外)祖父母对于幼儿的情绪情感需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具有特别的抚养优势。因此,应正视祖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与理解。

(二)把握教育契机,提高亲子互动质量

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家长要尽量做到专注和投入。有研究发现,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并未对母子依恋产生显著影响,而母亲陪伴孩子愿望的强弱则对母子依恋有显著影响。〔12〕亲子依恋体现的是双方的情感联结,不过,保证陪伴时间是重要前提。若家长没有足够的间陪伴幼儿,则需通过其他途径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意。

在父母为主要抚养者的家庭中,父母既要承担教养责任,又要担负着家庭经济重担,陪伴子女的时间相对较少。幼儿可能会因父母工作较为忙碌而较早进入托幼机构,为此,父母应注意支持和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新环境,帮助幼儿建立与教师、同伴及其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幼儿分享与自己托幼机构生活经验的趣事,以让幼儿在交流中感受到新环境的温暖,并意识到自己是新集体中的一员。

(三)提高教养水平,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成员间教育意见不一致是影响幼儿亲子依恋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13〕协调一致的教养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父母应切实担负起教养子女的主要责任,祖辈应给予积极配合。其次,要认识到父辈与祖辈各具教育优势,父辈教育观念可能更为科学但也可能缺乏实践经验,祖辈教养经验丰富但也可能容易步入经验误区。所以,双方在教养过程中,应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养水平,努力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成长环境。最后,年轻家长与祖辈应加强沟通,力求教育意见的一致。

参考文献:

〔1〕〔4〕宋海荣,陈国鹏.关于儿童依恋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3,(1):167-168.

〔2〕BECKWITH L, COHEN S E, HAMILTON C. Maternal sensitivity during infancy and subsequent life events relate to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 at early adulthood〔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9,35(3):693-700.

〔3〕林云强,张福娟.自闭症儿童依恋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12,(3):725-729.

〔5〕〔6〕〔12〕李凌.早期养育经验与母子依恋水平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699-701.

〔7〕MIINS E,FERNYHOUGH C,FRADLEY E,et al.Rethinking maternal sensitivity:Mothers comments on infants mental processes predict security of attachment at 12 months〔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01,42(5):637-648.

〔8〕梁堂华,等.婴幼儿依恋行为背后的心理安全需求〔J〕.长沙大学学报,2010,24(3):122-124.

〔9〕李芳霞.祖父母看护对亲子依恋关系的影响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4):130-133.

〔10〕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1〕沈锄云.认知隔代教育〔J〕.老年人,2000,(9):4-5.

〔13〕李秀红,等.75例婴幼儿对母亲的依恋性质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5):291-293.

猜你喜欢
影响研究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论个案串联教学法在影响研究教学中的活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体育电视节目对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高校瑜伽形体选项对女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