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幼儿图书漂流及其启示

2015-11-16 06:45蔡迎旗胡马琳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早期阅读

蔡迎旗+胡马琳

【摘要】美国的幼儿图书漂流主要有六种形式:班级与班级之间、班级与幼儿园之间、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幼儿园与图书馆之间、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之间、幼儿家庭与幼儿家庭之间。美国的幼儿图书漂流主体多元、漂流范围广泛、漂流方式多样。研究者认为,美国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我们也可鼓励多方共同参与,整合园内外图书资源,运用多样化漂流方式有效开展幼儿图书漂流活动。

【关键词】美国幼儿园;图书漂流;早期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9-0046-04

图书漂流是一种新兴的阅读形式,始于欧洲,发展于美国。如今,各种形式的幼儿图书漂流活动在美国开展,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全面倡导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有些幼儿园也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笔者认为,就这方面而言,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美国的幼儿图书漂流经验。

一、图书漂流的概念

作为促进人类文化交流和文化资源共享的一种有效方式,图书交换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认可。发展图书交换事业,是建设书香社会、倡导文化交流和促进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1〕早期的图书交换主要以机构,尤其是图书馆之间的官方批量交换为主。随着需求量的增大,除了各图书馆及机构之间的图书交换,社会上也逐步建立起各种形式的交换平台,以满足个人的图书交换需求。其中,发源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的图书漂流活动,就是一种新颖的图书交换方式。2001年4月17日,美国的罗恩·霍恩贝克夫妇申请注册了全球第一个图书漂流网站www.bookcrossing.com,并依托互联网技术,在短短4年内迅速发展壮大,很快风靡欧美乃至全球。2004年8月,《简明牛津英语字典》将bookcrossing(图书漂流)一词编入词典,并将其释义为,“将一本书放在公共场所,让别人拾取和阅读,拾取和阅读了这本书的人再照着这样去做”。〔2〕

图书漂流类似于中世纪的“漂流瓶”,是指读者将自己拥有但不再阅读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园长凳、咖啡馆的桌子、博物馆走廊、图书馆楼梯等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拾取的人阅读。拾取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书投放到公共场所中去,让更多的人分享这本图书,从而让世界变成一个大图书馆。〔3〕这种新颖的流通方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漂流着书香、漂流着知识、漂流着文明。

二、幼儿图书漂流的意义

1.有利于扩大幼儿阅读面,保障幼儿阅读权益

3~8岁是儿童习得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发展口头语言,开始理解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并开始尝试用语言解释周围生活中的见闻。〔4〕幼儿图书漂流为幼儿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阅读分享的一种新形式,它也可给幼儿提供更多与同伴、教师、父母互动及情感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品质,并从学会阅读到在阅读中学习,进而走向自主阅读,获取前阅读与前书写经验,从而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图书宪章》规定:“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社会有责任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享有阅读的权益。”〔5〕另外,幼儿图书漂流可促使阅读材料的流通,使更多幼儿尤其是贫困家庭幼儿享有阅读的权利。

2.有利于营造阅读氛围,打造书香幼儿园

书香幼儿园的打造可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入手。其中,阅读材料的准备与阅读空间的规划是硬件建设的重要内容。就物质层面而言,幼儿图书漂流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将阅读空间拓展到了园外,充分利用了幼儿家庭、当地图书馆,乃至全国的图书资源,丰富、充实了幼儿的阅读材料,为打造书香幼儿园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就精神层面而言,由多方参与的幼儿图书漂流能营造出一种共同关注阅读的文化氛围,汇聚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幼儿获得持续的、愉悦的阅读体验,真正爱上阅读,成为打造书香幼儿园的小主人。

3.有利于形成全民阅读文化,建设阅读之国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2004)报告》显示,尽管我国年人均图书消费量在持续增长,但在识字者中,只有51.7%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读1本书,比1999年下降了8.7%。只有5%的国民表示自己有“读书习惯”。〔6〕因此,政府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幼儿图书漂流的直接受益者是幼儿,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通过阅读,他们可以继承我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并为形成全民阅读文化,建设阅读之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发挥积极作用。

三、美国幼儿图书漂流的形式

美国的幼儿图书漂流依其漂流范围,可大致分为幼儿园内部漂流与幼儿园外部漂流,前者包括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幼儿园之间的图书漂流;后者又分为幼儿园与幼儿园、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幼儿园与图书馆、幼儿家庭与幼儿家庭之间的图书漂流。

1.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图书漂流

美国幼儿园给每个班级都配备书籍,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班级图书不一样,平行班级之间的图书也不一样,即每个班级的图书均不相同。每个班级内通常都设有图书角,但每个班级所拥有的图书并不为本班所有,而是可供本园各班级间漂流或流通的公共资源。幼儿园会根据每个班级幼儿的阅读情况以及教学需要等,每学期或每月定期开展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图书漂流活动,以通过这一方法更新各班的图书,也促使图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班级与幼儿园之间的图书漂流

美国的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其中所藏的图书作为全园的公共资源,供所有在园幼儿使用。这些图书也可与园内各班级的图书互相漂流。各班级可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图书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即从图书馆借走适宜本班幼儿阅读的书籍,在班级内部漂流,而班级内利用率较低的图书则流入图书馆。

美国幼儿园的图书除在专门的图书市场购买外,更多来源于二手市场,类似于我国的“跳蚤市场”。美国的二手市场固定在每个月的某一天开放,家长与幼儿园自己将不再需要的图书、玩具、教具等幼儿用品带到市场售卖或换购,通常一美元就能买一本或两本图书,价格很优惠,实际上相当于相互赠送。通过这个渠道,幼儿园也可以较实惠的价格获取丰富的图书资源。这些图书资源在幼儿园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再通过二手市场进行更换,重新借此获得“新”图书。如此循环反复,幼儿园图书得以不断更新。

3.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的图书漂流

美国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的图书漂流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幼儿园之间的直接漂流,另一种是以二手市场为中介的间接漂流。直接漂流更多发生在位于同一个社区或距离较近的幼儿园之间,例如,两所幼儿园之间仅有一栅栏之隔,两者之间的图书漂流次数就较为频繁,甚至这所幼儿园的幼儿可以直接到另一所幼儿园去阅读。

通过二手市场这个中介进行的图书漂流是美国幼儿图书漂流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形式。这种漂流形式又可分为两种:一是以物换物的形式,二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形式。前者是指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通过二手市场相互赠送或互换图书,后者是指幼儿园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其他幼儿园的图书。

4.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之间的图书漂流

美国的幼儿图书漂流不仅充分利用园内图书资源,还积极利用幼儿家庭的图书资源。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之间的图书漂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幼儿之间的分享,二是家长的捐赠。幼儿园鼓励幼儿将家里的图书带来与同伴分享,同时也会通过各种活动倡导家长捐赠图书。例如,有的幼儿园会利用“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个契机,举办“捐一鞋盒书”的活动,即家长用一个鞋盒装满图书,新旧不限,带到幼儿园参与活动,实现家园图书资源的共享。

5.幼儿园与图书馆之间的漂流

在美国,每个城市都有公共图书馆,且藏有丰富的儿童图书,供附近地区的居民阅读。美国幼儿图书漂流充分利用了这一社会资源。图书馆有两种借阅方式:个人借阅与单位借阅。幼儿园每次以单位名义借阅,最多可借五本,借阅的图书供园内“漂流”。图书馆定期给幼儿园发送图书目录以及有关讲解目录的资料等,幼儿园每新进一本图书馆的书,图书馆也会给幼儿园发送相关讲解资料,以供幼儿园参考。

美国图书馆除提供可供漂流的幼儿图书外,还会举办各种适合幼儿参加的活动,如儿童故事会、儿童电影、专家讲座等。图书馆有专门的管理员给幼儿读书、唱歌、讲故事。每周一次的“故事时间”是幼儿的最爱,一般上午十点到十一点进行。有时,图书馆还会安排木偶戏表演,或放映电影,或请魔术师给幼儿表演,此外,还会开展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等等。〔7〕图书馆会将活动信息提前告知幼儿园,幼儿园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并与图书馆进一步沟通,带领幼儿前往参加活动。双方的努力既利于幼儿园与图书馆间的合作,也利于激发幼儿对书籍及图书馆的兴趣。

6.幼儿家庭之间的图书漂流

美国的书文化是“用书文化”,也即,他们认为书就是用来交流和共享的。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幼儿家庭之间也经常会进行图书漂流。同属于一个村、镇或社区的幼儿家长会在自家门口以摆摊的形式,将自己孩子不再阅读的书籍摆出来,以供其他幼儿家长与幼儿选购,自己也会到别人家的摊位上去购买自己孩子所需的图书。当然,也有幼儿家庭之间是相互赠送图书的。通过这些方式,幼儿家庭可更新自家的图书。

除此之外,美国幼儿家庭与幼儿家庭之间的图书漂流也会利用每月一次的二手市场。在这一天,幼儿家长会带着孩子去购买所需的图书,或带上一些自家不再需要的图书、衣服、玩具等去售卖或换购。

四、美国幼儿图书漂流的特点

美国的幼儿园及幼儿园中的班级、当地图书馆、幼儿家庭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幼儿图书漂流,漂流范围涉及幼儿园内部与外部,采用以书换书、图书借阅、图书捐赠、二手市场购买售卖等多种漂流方式,使幼儿图书漂流成为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

1.参与主体多元

美国的幼儿图书漂流也已形成一个层层递进、循环往复、整体和谐的漂流系统,由班级、幼儿园、幼儿家庭、当地图书馆多方共同参与,各自发挥作用,编织图书漂流网。例如,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特别注重儿童服务功能,每年的购书量中,儿童读物不少于全年购书量的1/3。〔8〕此外,图书馆还会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开展多形式的活动,例如,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将“讲故事时间”的服务对象划分为学步儿童、幼儿和学前儿童等不同阶段。〔9〕总的来说,参与主体多元化能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凝聚多方智慧,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作用。

2.漂流范围广泛

美国的幼儿图书漂流并不局限在幼儿园内部,而是延伸到了园外的幼儿家庭,乃至当地图书馆。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其他幼儿园、当地图书馆建立起了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提高了幼儿图书漂流的开放程度。此外,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为幼儿图书漂流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氛围,提供了精神支持。

3.漂流方式多样

在美国幼儿图书漂流中,班级与班级之间往往采用以书换书的方式;班级与幼儿园、幼儿园与图书馆之间通常采用图书借阅的方式;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之间通常采用图书捐赠或赠送的方式;幼儿园与幼儿园、幼儿家庭与幼儿家庭之间则既有以书换书的方式,也有以货币为中介的方式。总而言之,美国幼儿图书漂流呈现多样化特点。其中,以货币为中介的漂流方式最具特色,这得益于美国较为发达的二手市场。通过二手市场,可利用货币这个中介获取大量的图书资源,节省了幼儿图书漂流的成本。

五、启示

当前,我国有很多幼儿园在纷纷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但大多是在幼儿园内部进行的,通常采用的方法也是较单一的以书换书方式。借鉴美国幼儿图书漂流经验,我们认为,我国的幼儿图书漂流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完善。

1.鼓励多方共同参与

图书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图书漂流则可促进知识的低成本传播。我国幼儿图书漂流在惠及幼儿、幼儿家庭、幼儿园的同时,遇到了一些瓶颈。图书漂流多由幼儿园单方策划与组织,开放程度不高,家长参与度不足且认可度低,活动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此,我们应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幼儿图书漂流,改善主体单一、形式单一的漂流现状,让多元主体在共同参与图书漂流的过程中,体验图书漂流的乐趣,分享图书漂流的成果,建立良好和动态的图书漂流系统。

2.整合园内外图书资源

目前我国幼儿图书漂流局限于园内,图书来源渠道单一,其他幼儿园、幼儿家庭、当地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此,应整合园内外资源,加强与其他幼儿园、幼儿家庭、当地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建立区域文化资源共享机制。这也吻合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的精神。如果不同幼儿园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可使幼教系统变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图书馆。幼儿园也可以单位的形式向图书馆借阅,图书馆也应加强儿童服务意识,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与儿童阅读相关的活动,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服务功能。

3.运用多样化漂流方式

目前,我国幼儿图书漂流较多采用以书换书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漂流的范围,甚至降低了“漂流”的动力。我们认为,可借鉴美国多样化的漂流方式,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当地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降低漂流成本;利用节日,如世界读书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元旦等,举办家长捐赠图书活动。社区可以创设图书跳蚤市场,在每个月的固定时间与地点开放,为各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售卖或购买二手书籍提供平台。多样化的方式有利于将图书漂流的范围拓展到园外,乃至整个社会,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图书漂流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1〕纪元霞,贺兰芳.基于用户行为习惯的图书交换系统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

〔2〕孙会清.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的意义和途径〔J〕.图书馆学研究,2007,(10).

〔3〕蔡红.关于图书漂流及其对图书馆的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6,(6).

〔4〕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5〕陈红星.我国图书馆读者权利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08,(3).

〔6〕杨祖逵.图书漂流活动对公众阅读行为的影响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6,(5).

〔7〕刘炫.美国孩子与图书馆〔J〕.教育,2007,(3).

〔8〕邓爱东.中美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4).

〔9〕黄如花,邱春艳.美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7).

猜你喜欢
早期阅读
浅析儿童阅读之绘本推广
浅谈阅读对幼儿心灵的影响
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价值探讨
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
家庭阅读环境下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浅析
幼儿早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早期阅读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