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直接引语”断点的解决方法与剪辑策略

2015-11-16 19:11胡嘉建
声屏世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声画口型断点

□胡嘉建

本文责编:吉 庆

新闻记者在前期拍摄时往往录制的篇幅会很长,采访对象说话时重复或多余的话语、口误、禁忌语等,在引用时要进行修正,使之在表达上更简洁、内容更集中、重点更突出。但这些选择、删节、修正和精简,会造成引用语中间出现断点。

新闻中删减人物话语后出现断点,引起画面的跳跃问题,目前业内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一种是在断点处插入与讲话者语境相关的镜头进行过渡;另一种是在断点处添加“白闪”或“叠化”特技,模拟闪光灯效果或柔和跳变进行掩饰。这两种方法虽然简单有效、使用广泛,但不可能涵盖电视新闻“直接引语”断点造成画面跳跃的所有现象。特别是遇到只有一个镜头的“引语新闻”,或没有与讲话者语境相关的镜头时,插镜头法就无能为力了。而“白闪”特技虽然可以处理各种情况的画面跳跃,但使用过于频繁,造成了荧屏新的污染,特别是一些出断点间距较近的场合,白光频频,让人厌烦。因此有必要运用新的手法,特别是从新技术中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多变的画面断点问题。

声画错位搭接法

电视新闻讲话者的断点多数出现在一个镜头的中间,用插入镜头法贴切有效。在具体新闻中,断点有时还会在讲话者刚开始说话或即将结束说话甚至就靠近头尾的几个字词的地方出现。这时,仍用中间贴画面的方法,就不一定合适或不是最佳方案了。

影视剪辑技法认为,声画剪辑不仅可以同步组接,还可以错位搭接。声画错位搭接时,前后两个镜头在画面轨和声音轨的切换点不是在同一帧上,而是现有的画面延伸到新出现的声轨上面,或是新的画面已经出现,而离去的画面的声音还在持续,形成声画两轨交错搭接在一起。把这种原理应用到电视新闻引用语断点上,来掩盖画面断点,是一个消除画面跳跃很有效策略。

借用画面的搭接。借画面的错位搭接就是通过人物话语声的前移或后移,把人物说话部分延伸至上一镜头(前移)或拖入下一镜头(后移)中,借用前面或后面的与说话内容相关联的画面来掩盖声音断点引起的画面跳接。

比如新闻片《春节起“一卡通外借”再提速,上图全力推进全民阅读》中有段采访,读者原话为:“比较贴近吧,因为有一个互动,我觉得还是一个互动关系吗,不是单纯说我来借书”。引用时精练为:“比较贴近”“有”“一个互动关系,不是单纯我来借书。”造成画面出现两个跳接点。采用画面延后声音搭前的方法,把采访前解说词部分的实景画面延续到“有”字上,使读者在说出“有”后才出现。这样,由读者的话语声引出读者形象,既解决了两个跳接点,又使实景到人物出现的剪接点过渡流畅自然。

借用口型的搭接法。从语言分析学和译制片配音实践可知,人类语言发音的外在表现为口型的开合。同样的口型变化可以发出不同的语言声,比如影视译制片中外国人可以说出中国话。反过来,同一语言的不同话语,也可以由相同的口型发出。比如“保、跑、岛、逃、脑、…”“布、目、富、肚、兔、…”“表、秒、挑、鸟、了、…”,它们的词义不同,但发音口型却是相同的。因此,利用这种同一口型可以发出不同话语的原理,来解决电视新闻中删减讲话者话语后出现的画面跳跃,也是一种很好策略。具体做法就是经删剪后的引用语,仅用一个人物的连续画面来同步几段声音,其中话语不一致的部分,则依据“同一口型可以发出不同话语”的原理来凑合,从而解决画面断点的问题。这种借用画面口型来弥补跳接的手法,特别适用于一些短的、零碎话语的场合。

比如新闻片《"五一"房展看多买少,改善型购房唱主角》中,房产销售人员吆喝:“欢迎参观远洋香奈,过来看一下,远洋香奈看一下,地铁口200 米的好房子,过来看一下”“你好,看一下,远洋香奈,地铁口200 米的好房子,看一下。”为避实名地点广告语,删减后成为“欢迎参观”“过来看一下”“(距离)地铁口200 米的好房子,看一下”对于新形成的两个断点。采用口型错觉的搭接法,把后一句的画面向前延伸,利用口型的相似,用“你好,看一下,远洋香奈”画面说出“欢迎参观,过来看一下”的话语。因为开闭口的“香奈(xiangnai)”与“一下(yixia)”词语口形相近,整体替代的字数相等,从而巧妙回避了画面的两次跳跃。

通过自然无痕的“变形”来补缺断点画面

后期剪辑是一种创作性的活动,有时它更需要些许联想和创意,特别是在现代非线性编辑系统下,巧妙利用其配置的一些特效,会起到令人惊叹的效果,可以有效解决制作中的实际问题,包括电视新闻中画面断点的处理。比如“变形”特效,它通常用于两种不同影像或物体间自然变形或变身,给人一种奇妙或有趣的视觉效果。然而,发挥一些想象和类比:“变形”特效既然可以把两个不同的形象平滑地进行过渡,转换中看不出不同形象的跳跃,那么,把它应用到同一人物略有位移的画面断点上,也应该可以产生平滑的过渡,看不出形象不连续的跳跃。依据这种思路,把“变形”特效“嫁接”到新闻中引用语的画面断点上,就有可能不露痕迹地解决画面跳跃问题。

比如新闻片《规土局局长回应上海建设用地规模接近极限》中有段市规土局局长的采访:“这些年,我们每年住宅用地的供应,”“平均下来是每年7、8 百公顷左右……。”中间有个画面断点。采用“变形”法,即在断点处添加“变形”特效,设置“变形”过程为10 帧画面,让断点前(后)的形象逐渐向断点后(前)的形象靠拢,把两个错位的形象自然地连贯起来。这样,经“变形”处理后,看上去仅仅是人物脸部和嘴唇微微动了一下,原有的画面断点痕迹消失怠尽,成功消除了人物话语删减后引起的镜头跳跃问题。

“变形”特效作为一种无形剪辑方法,可以用在背景没有变化、人物动作不大的场合。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运用声画搭接的方法,仍有可能通过调整人物画面断点前后位置,使错位较大的影像变得相对接近,让“变形”特效继续发挥作用。

比如新闻片《面临活期存款流失压力,银行理财产品竟需行外转入》,采访对象说:“它大量流失,的确和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有关系,使得小额存款可以方便买,”“这个对银行流动性管理是很大的挑战。”因后面一句采访对象的头部有些转动,使断点处前段的正脸与后段的侧脸错位明显,不适合用“变形”特效。但通过向后错位移动几帧画面,使得人物的脸部转正,与前一句的脸位相吻合,就可以用“变形”特效来解决跳接问题了。这里后移几帧画面虽然与替换的话语不一样,但因为这几帧说的话都是小口型,时间又很短,观众察觉不到瞬间的声画不同步。

通过创造新的景别来解决画面跳接问题

“直接引语”断点引起的画面跳跃本质是前后镜头出现了同样景别,因此,只要使前后两个镜头的景别发生变化,就可以解决画面跳跃问题。在众多非编特效中,“缩放”特效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却异常有用的特效。它通过调整现有画面的尺寸,可以产生新的景别和运动镜头,具有“摄影机”的功能,特别适合处理电视新闻引用语出现画面断点这类同景别跳接问题。

比如新闻片《李家祥表示:已发现越南区域内有疑似漂浮物》,整个联合采访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过程就一个镜头,包括讲完话后欲离开,被追问又回答,再走开又被追问,又回来回答的实况,属于“引语新闻”。同样限于篇幅等原因,删去了一些过场画面,并穿插了相关旁白解说,由此造成画面多处断点。实际剪辑时,采用“缩放”特效,轻松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即在断点后的镜头添加“缩放”特效,通过放大具有本台标识的话筒,然后逐渐缩回到正常景别,形成特写拉到人物近景的效果,避免了同景别的跳接。有着本台标识话筒的特写,也暗示本条新闻由上海媒体现场采制。对于穿插的旁白解说,虽然没有其他景别的现场镜头,但仍可以利用镜头搭接的方法,把下段讲话的画面向前延长到前段讲话结尾处,并在旁白解说开始处的画面上添加“缩放”特效,进行拉全缩放。这样,既补缺了镜头的不足,又避免了同景别的跳接。

总之,当今电视新闻制作已全面进行非编时代,特效种类丰富,后期编辑人员也要转变观念,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遇到画面剪辑中的问题,要多从技术手段上考虑解决方法。要善于发现、富于想象、创意性地解决制作中的问题,让观众欣赏到内容充实、形象完美的新闻。

猜你喜欢
声画口型断点
轮胎挤出口型参数化设计与加工
MG动画中制作角色声画同步口型的研究
一类无限可能问题的解法
再一次的声画惊喜之作 Sony索尼KD-65A1
不一样的/e/和/?/
浅谈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与气息运用
主导电回路发生断点故障判断方法探讨
体验出色,声画俱佳,为发烧而生 亿格瑞A11 4K高清播放机
改善录播的教室环境,提高录制的声画质量
TKScope仿真调试Cortex-M3内核的高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