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县旅游气候舒适度对年内客流量变化影响分析

2015-11-16 09:07张凤成吴姗姗赵莉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长海县游客量客流量

张凤成,吴姗姗,2,赵莉

(1.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天津 300112;2.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大连 116029;3.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 沈阳 110003)

1 引言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岛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500m2的海岛超过6 900个(不含海南岛本岛和台湾、香港、澳门所属海岛)。这些海岛广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海域上,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形成了多样的自然景观。同时,海岛上还留下了诸多历史文化遗迹、海防工程建筑和神奇的宗教庙堂,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随着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海岛旅游需求日益旺盛,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沿海各地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岛旅游业,旅游逐渐成为各海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据统计,2012年,我国12个海岛县旅游综合收入302.6亿元,占海岛县GDP 17.41%,相比于2001 年综合收入增加了将近9倍,占GDP的比重增加9.6个百分点。另据研究表明,若一地区某一产业占GDP 比重超过7%,则该产业就可以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1]。据统计,12个海岛县(区)中,除了崇明县和平潭县外,其他海岛县旅游产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旅游业对于带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海岛旅游业快速发展,与其气候密切相关。

气候舒适性是影响旅游活动和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开展了关于旅游气候舒适性评价的研究。冯新灵、罗隆诚、张群芳等[2]按热应力区和冷应力区分别计算了中国西部180 家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依据所处气候带(区),绘制出了三大单元区(Ⅰ、Ⅱ、Ⅲ区)及各省区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温湿指数及风寒指数时空分布图。刘清春、王铮、许世远[3]利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计算了全国44个城市的气候舒适指数以及偏离度,分析了旅游气候舒适期。马丽君、孙根年等[4-5]利用这3个指数对30年来海口旅游气候舒适性、50年来东部5个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同时,马丽君、孙根年、马耀峰等[6]发展了综合舒适度指数,分析了东部18 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年内时空变化以及与客流量分布的时空变化。曹伟宏、何元庆、李宗省等[7]利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综合舒适指数,划分出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和旅游适宜期年内分布;结合2006—2010年丽江海外旅游、国内旅游的客流量月指数,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方法分析了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的关系。综上分析,针对海岛地区气候舒适性与旅游关系的研究较少。

辽宁省长海县海岛面积119km2,管辖海域面积7 648km2,海岸线长达94.4km,海洋旅游资源丰富。长海县作为上升国家战略的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 年辽宁省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建设国际旅游避暑胜地和现代海洋牧场的战略定位,2011年大连市委、市政府又批准成立了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使得长海县全面进入了国际旅游避暑胜地建设时代,旅游业开发潜力巨大。本研究以辽宁长海县为例,基于2005—2012年的气象统计数据,分析长海县的气候舒适性,并进一步分析揭示气候舒适性与游客接待量的关系,期望为长海县海岛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气候舒适度是指人们无需借助任何消寒、避暑措施就能保证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气候条件[5]。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气候指标是气温、湿度、风力、日照,他们直接影响到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与水分交换[8]。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气候舒适度的评价主要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综合舒适度指数等进行,利用气温、湿度、风力和日照4个因素的连续数据。为了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本研究采用综合舒适性指数进行评价。

2.1 综合舒适性指数

综合舒适性指数是由马丽君和孙根年等[4-6]提出来的。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ITH、K和ICL分别为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的分级赋值。其中7≤C≤9时为舒适;5≤C<7时为较舒适;3<C<5时为较不舒适;1<C≤3时为不舒适[3]。

参照有关研究成果[5,9],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的分级标准及赋值如表1所示。

表1 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的分级标准及赋值

2.2 气候舒适性与年内客流量关系分析

气候舒适性与年内客流量的关系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考察。

2.3 数据来源

气候舒适性评价需要一组长时间序列的数据,才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平均状况。鉴于数据可获取性的限制,本研究采用了长海县2005—2012年气象数据,内容包括各月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等,计算数据采用其多年平均值。数据来源于2006—2013年长海县统计年鉴。气候舒适性与客流量的年内变化相关关系分析需要月度客流量的数据。本研究采用了2008—2012年月度客流量数据,通过长海县统计局调研获取。

3 长海县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辽宁省长海县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海岛边境县,位于黄海北部,四面临海,为温带季风气候。与同纬度我国陆地相比,长海县又呈现海洋气候特征,气温温和适中,年平均气温10℃,1月份平均气温-4.9℃。全年降水量640mm,年平均光照时数大于200d,无霜期213d。常年几乎没有极端天气出现,适合发展旅游。利用获取的数据,应用公式(1)计算出长海县各月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表2),并绘制成图(图1)。

表2 长海县各月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

图1 长海县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月度变化图

从温湿指数上看,从1—12 月,长海县温湿指数呈现逐渐增加然后逐渐减小的趋势,8月达到最高,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也随温湿指数的变化呈现动态变化。基于气候舒适性视角,6 月和9月温湿指数为A,最适合开展旅游活动;5月、7月、8月和10月,温湿指数为b或B,较适合开展旅游活动;其他月份,旅游适宜性等级较低,不适合开展旅游活动。

从风效指数上看,从1—12 月,长海县风效指数呈现逐渐增加然后逐渐减小的趋势,8月达到最高,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也随风效指数的变化呈现动态变化。基于气候舒适性视角,7 月、8月、9月风效指数为A,最适合开展旅游活动;5月、6月、10 月风效指数为b,较适合开展旅游活动;其他月份,旅游适宜性等级较低,不适合开展旅游活动。

从着衣指数上看,从1—12月,长海县着衣指数呈现逐渐减少然后逐渐增加的趋势,8月达到最小,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也随着衣指数的变化呈现动态变化。基于气候舒适性视角,6 月、7月和9 月着衣指数A,最适合开展旅游活动;5月、8月和10月,着衣指数为b或B,较适宜开展旅游活动;其他月份,旅游适宜性等级较低,不适合开展旅游活动。

综合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来看,长海县适宜旅游的月份为5—10月,且与综合舒适度指数评价结论一致:5月,旅游气候较舒适,适合旅游活动;6—10月,旅游气候舒适,最适合旅游活动;其他月份,基本不适合旅游活动。

4 长海县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的年内变化分析

4.1 上岛客流量的年内变化

长海县2012年接待上岛游客122.5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 341万元,主要客源地是东北三省。采用2008—2012年上岛客流量月度统计数据绘制的客流量年内变化图(图2)可以看出,上岛客流量的年内变化图总体上呈现两头偏低、中间高的起伏式山岭状态,客流量最为集中的是7月和8月。剔除2011年异常数据,综合2008—2010年和2012 年上岛游客的平均状况来看,7月和8月作为旅游旺季,集中了全年上岛游客的27%,其中8月份月度指数高达16.4%,不仅与气候最为舒适外,还与暑假学生流有很大关系。此外,由于长海县5—10 月舒适性较好,比较适宜或适宜旅游活动,这段期间的5月、6月、9月、10月上岛游客量较大,集中了全年上岛游客量的32%,月度指数达到7.51%以上。气候舒适,适宜旅游活动的5—10月接待了上岛游客量的59%。2 月,受春节和渔家风情迎春会影响,上岛游客量出现小的峰值。其他月份,主要由于气温的下降,旅游舒适度降低,接待游客量也减少,成为旅游淡季。全年上岛游客月度指数的最大差值达到10个百分点。

图2 2008—2012年上岛客流量的年内变化

对于11月至翌年4月,由于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较低基本不适合旅游活动等原因,上岛游客量相比于旅游旺季减少很多,长海县可通过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创新适宜冬季的旅游产品等方式吸引游客。如长海县的广鹿岛已经勘探有可利用的温泉资源,建议加大开发力度,设计系列养生产品,发展温泉游。利用海岛渔家文化和海洋文化,打造有影响的海岛博物馆和影视作品。利用39°N 海产品的独特优势,结合“渔家风情迎春会”,创办冬季海鲜美食节,提升淡季的旅游吸引力,缓解旅游淡季游客量减少的趋势。

4.2 客流量的月度变化与气候舒适性的相关分析

除了气候舒适度对上岛客流量变化产生影响之外,暑假、春节和渔家风情迎春会也是影响客流量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考察客流量与气候舒适性的关系,利用2008—2010 年和2012年长海县月度游客接待量的平均指数与气候舒适性进行了回归分析。其模拟方程为:

式中:Qi为客流量月度指数(%);b1、b2为回归系数;Ci为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的赋值;Hi为虚拟指数值。将春节2月、暑假7月的虚拟指数设为“0.5”,暑假8月设为“1”,其余月设为“0”。

相关系数R=0.95,说明模型对于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由模型计算值与统计值的对比由图3也可看出,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每变化一个单位,游客接待量月度指数增加1.144个百分点。

5 结论

利用综合舒适度指数以及2005—2012年各月气候统计资料和2008—2010 年、2012 年上岛游客统计资料对长海县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并与上岛游客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图3 长海县上岛游客月度指数统计值与模拟值比较

(1)长海县各月气候舒适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5月,旅游气候较舒适,适宜旅游活动;6—10月,旅游气候舒适,最适宜旅游活动;其他月份,气候舒适度等级较低,基本不适合旅游活动。

(2)上岛游客量与气候舒适度密切相关。气候舒适度指数每变化1个单位,游客接待量月度指数增加1.144个百分点。除了气候舒适度以外,上岛客流量还与暑假、春节、节庆等有重要关系。

(3)长海县可通过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创新适宜冬季的旅游产品等方式吸引游客,提高冬季旅游的吸引力,缓解旅游淡季游客量减少的趋势。

[1]张广海,李雪.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8-32.

[2]冯新灵,罗隆诚,张群芳,等.中国西部著名风景名胜区旅游舒适气候研究与评价[J].干旱区地理,2006,29(4):598-608.

[3]刘清春,王铮,许世远.中国城市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1):133-141.

[4]马丽君,孙根年,李玲芬,等.海口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分析[J].资源科学,2008,30(11):1754-1759.

[5]马丽君,孙根年,谢越法,等.50年来东部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J].资源科学,2010,32(10):1963-1970.

[6]马丽君,孙根年,马耀峰,等.气候舒适度对热点城市入境游客时空变化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1,26(1):45-50.

[7]曹伟宏,何元庆,李宗省,等.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相关性分析[J].地理科学,2012,32(12):1459-1464.

[8]范业正,郭来喜.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4):304-311.

[9]龙江智,李恒云.基于气候舒适性视角的辽宁海岛旅游开发策略[J].资源科学,2012,34(5):981-987.

猜你喜欢
长海县游客量客流量
大爱小和爱
2018年中国地铁客流量年度总结篇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商场客流量统计算法
九寨沟景区日游客量分析与管理建议
节事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森林病虫害防治浅析
基于AFC数据的城轨站间客流量分布预测
长海县工会服务职工办实事系列活动掠影
新建旅游项目客流量分析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