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一个女子》人物形象解读

2015-11-16 00:25曹玥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人物矛盾发展

曹玥

【摘 要】西西的作品《像我这样一个女子》中主人公“我”的形象一直被大家认为是悲观的、消极的,而优秀的小说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人物性格具有成长或变化,且复杂与真实。像“我”这样一个女子不是单纯的悲观性格,而是性格一步步发展到具有消极色彩,并且有着复杂性、矛盾性。

【关键词】人物;发展;矛盾

用文学的视角去观察人是独特而深刻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将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放大、典型化,反射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从而引起读者的反思与共鸣。人物性格会随着成长环境以及人生经历而慢慢打磨、形成,一次偶然或者一段经历会让人物性格发生变异,而这样的变异往往是小说主题的深刻所在。优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定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正因为人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才使人物鲜活、真实、丰满。

一、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

《像我这样一个女子》中“我”细致、缓慢地叙述自己的经历、生活、思想与情感,我们看到她没有对爱情的信念,也不相信自己能获得圆满的爱情,从一开始她便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她默默接受着怡芬姑母传给她的手艺,也接受着这份让她失去朋友的工作;她不对夏的反应抱有期待,而只是默默等待着命运的到来,她甚至后悔与夏相爱。所有的这一切行为让我们觉得她就是这样一个虽心中有怨,但仍然选择屈服于命运的消极人物。

《像我这样一个女子》中“我”是一个典型人物,她从事着特殊的职业——入殓师,她有着不一般的身世——父母早亡,她有着特殊的监护人——怡芬姑母,她有着从拥有朋友到孤独一人的经历,她看过遭背叛的弟弟,她听过怡芬姑母失恋的故事。而“我”这样一个女子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吗?“我从小失去父母,由怡芬姑母把我抚养长大……我终于渐渐地变得愈来愈像我的姑母,甚至是她的沉默寡言,她的苍白的手睑,她步行时慢吞吞的姿态,我都愈来愈像她。”也许“我”原本也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而怡芬姑母的性格、思想都在日日地影响着“我”。文中有一段“那时候怡芬姑母年轻,喜欢一面工作一面唱歌至于怡芬姑母变得沉默寡言,那就是后来的事了。”怡芬姑母同样不是天生的沉默寡言,昔日山盟海誓的恋人将对死亡的恐惧转移到怡芬姑母的身上并离她而去,怡芬姑母从此沉默寡言、甘于命运、不对爱情抱有期望。而“我”看到了自己从事着和怡芬姑母一样的职业,“我”又会对爱情抱有多大的希望呢?

“我并不害怕,是我的朋友害怕,我看着他们一个一个从我身边离去。”“我”敢于面对,而我那些离我而去的朋友们呢?他们究竟是害怕我还是害怕死亡?在他们知道我从事这样的工作之前,“我”在他们眼中难道不也是一个温暖甜蜜的女子吗?“我”原本不是冰冷的,“我”原本不是孤独的,而朋友们的不理解让我无奈地一步步变成了沉默寡言的女子。

二、人物形象的矛盾性

人物的矛盾性和人物的发展与变异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根据上面的分析,小说中的“我”原本不是沉默寡言的、不是孤独的,而在经历了种种、看到了种种之后,“我”渐渐变成一个只愿意接受命运安排的人。原本的“我”不可能完全消失,就像自然界动物的本性是求生,求生便不是认命。“当夏问我“你喜欢我吗”的时候,我就毫无保留地表达了我的感情。”“我”喜欢夏,因为“他像他的名字,永远是夏天。”“我”被夏阳光、温暖的性格吸引,“我”也渴望那样阳光、快乐地活着,虽然“我”和夏走到今天这一步也使“我”感到诧异,虽然“我”认为自己是不适宜与任何人谈恋爱的,但“我”还是无可救药地和夏相爱了。但我由于经历、见到种种离去,我对这段恋情不抱有很大的期望。

“我曾经想过转换一种职业,难道我不能像别的女子那样做一些别的工作吗?”但“我”又害怕换了职业仍然无法抹去“我”曾经从事入殓师的痕迹。“我”想考验夏是否害怕我的职业,可是他害怕了“我”也只能告诉那些沉睡的朋友“其实一切都没发生过”。“夏带进咖啡室来的一束巨大的花朵,是非常非常美丽的,他是快乐的,而我心忧伤。他是不知道的,在我们这个行业之中,花朵,就是詈别的意思。”小说的末尾,“我”的眼里看到了鲜明的对比,花是非常非常美丽的,可在“我”眼里是詈别的意思;他是快乐的,而“我”心忧伤。“我”明明知道眼中看到的是自己渴望的美好,而我心里却将这些异化成悲剧。“我”始终在渴望与放弃之间摇摆,“我”其实是一个拥有真实人性的女子。

三、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我”的矛盾性让我们为之叹息,对“我”这样一个性格异化的女子,我们不由地心生怜悯,她的异化非她所愿。这篇作品可以从多重的角度去挖掘其深层的主题,然而必定是围绕着“我”这样一个女子而展开的。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一般解读为“命运”,文中有很多关于“命运”的暗示,“我”总是一步步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我”总是认为自己根本无力改变造化弄人的局面,而我们,我们这些没有被异化的人,应该认识到命运是可以抗争的。

然而,“我”和怡芬姑母的默默接受是因为生活中大多数人不敢正视死亡,她们的异化是因为先在他人的眼中异化,而后才真的在生活中变成另外一类人。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敢正视死亡呢?“我”不害怕死亡,难道就因此而被排斥吗?死亡是大自然的规律,任何人无法逃避。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以一种坦然的态度来面对死亡呢?何以做到坦然,那就是不虚度一生,让自己活得有意义;不轻视生命,让自己死得有意义。安宁从容的心境是我们身处当代而严重缺乏的修养。

整篇小说都以叙述“我”和夏的爱情为主线。“我”是真正爱上了夏,尽管我看到怡芬姑母的悲剧、看到我年轻的兄弟的悲哀、看到殉情的一对年轻的情侣,尽管“我”担心由于“我”的职业而最终和夏分道扬镳,但“我”确实是爱上他了。“命运”、“死亡”、“爱情”是这篇小说的三大主题,也正是由于人物、主题的丰富性,才让这篇小说别致、成功。

参考文献:

[1]肖媛.《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的动静相生之美[J]. 文学教育(上). 2010(12)

[2]周黎萍.蜗居的勇敢与选择的困境——西西爱情小说中女性对自身情感及命运退守和选择的悖论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S2)

[3]卢建红.被压抑的女性声音——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解读[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7(04)

猜你喜欢
人物矛盾发展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