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围城》的话语分析

2015-11-16 00:25沈婷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话语分析礼貌原则合作原则

【摘 要】本文通过从语用学角度来分析《围城》部分场景的对话,发现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到中文的话语分析,并且通过分析对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可以更好的了解人物性格、命运等等。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话语分析

在《围城》这部作品中,通过作者钱钟书先生运用了大量的描写,原汁原味得表现出二十世纪上半叶这一特定的历史时代中,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所思所想所为。《围城》这部作品是虚构的,但是读来好像确有其事,实有其人,甚至人们会认为作品中“方鸿渐”的原型就是作者自己。比如说《围城》里面方鸿渐是无锡人,流过洋,在上海住过一段时间,也在内地教过书。而钱钟书曾去英国牛津留学并取得副博士学位,然后回国,和方鸿渐一样也是坐船在香港上岸。杨绛曾在《围城》的后续中写道“钟书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

对于这样的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从各个学科的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比如: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社会学等等,来分析作品的中作者运用的语言, 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意义,作品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诸如此类。本文将从语言学角度主要通过《围城》这一作品中的对话分析,探讨对于中文文学作品是否可以使用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进行分析。

场景一:在归国途中的法国邮船上,苏文纨对于方鸿渐心生好感,但是方鸿渐确与鲍小姐暧昧不清,在邮船抵达香港,鲍小姐下船扑向她的未婚夫时,方鸿渐发觉自己的感情遭受了玩弄,正在发呆,这时发生了下述对话。

苏小姐:“方先生不下船,在想心思? 人家撇了方先生去了!没人陪啦。”

方鸿渐:“要奉陪你,就怕没福气呀,没资格呀!”

苏小姐:“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呀!”

方鸿渐:“我原说,人家不肯赏脸呀!”

苏小姐:“我要找家剃头店洗头发去,你肯陪吗?”

方鸿渐:“妙极了!我正要去理发。咱们理完发,摆渡到香港上山瞧瞧,下了山我请你吃饭,饭后到浅水湾喝茶,晚上看电影好不好?

苏小姐:“方先生,你想得真周到!一天的事全计划好了。”

苏小姐希望能够接近方鸿渐,故而特意打扮一番,同时使用娇嗔的语气与他搭话。而之前方鸿渐因为苏小姐曾当面讽刺过他,心中“恨不得把苏小姐瘦身体里每根骨头都捏为石灰粉”,本不欲理睬她。可是看到装扮得袅袅婷婷的苏小姐,他立刻忘记了之前的不快,同时也马上把鲍小姐抛之脑后,与苏小姐调笑起来。当然作为东方女性,即使留洋归来,思想再开放,也不可能放下矜持。她听明白了方鸿渐此刻并没有拒绝她同时也确认了方鸿渐身边没有其他竞争者,故而婉转的说“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呀!”其实在此刻苏小姐的态度已然很明确,就是在暗示能和方鸿渐交往,可以陪陪方鸿渐。但是方鸿渐不解风情并没有立刻邀请苏小姐,或者说并不不真的想邀请苏小姐,只是解释说自己之所以不敢提出邀请是因为害怕苏小姐拒绝。他的回答并没有达到苏小姐的预期,因此苏小姐只好主动提出约会要求,但是说的比较委婉,用了一个明显不是必须出去的借口即“洗头”,问方鸿渐“你肯陪么?”。这时方鸿渐恍然大悟,连忙做了一系列的出游计划,化被动为主动的接受了约会邀请挽回了苏小姐的“面子”。故而苏小姐非常愉快,方鸿渐可以手傍着她腰下船。

上述这段对话充分体现了Grice的合作原则。Grice的合作原则指:在你参与的谈话中,整个交谈过程里你所说的话语应该符合你所参与的这次谈话的目标和方向。苏小姐的目的非常明确,她完全为了吸引方鸿渐,希望他能够“卑逊地仰慕而后曲伏地求爱”。但由于她一贯得“艳如桃李,冷若冰霜”,显得崇高而孤独,令他人都不敢攀谈,故她只得放下身架主动与方鸿渐交谈,她也完全明白之前她讽刺方鸿渐和鲍小姐,而现在方鸿渐被甩了心情必然不佳,故而说话语气是用“柔声”,语言也是先安慰“方先生不下船,在想心思?”怕方鸿渐反感马上说“人家撇了方先生去了!”这是鲍小姐不对,不该引诱了他却又马上抛下他,玩弄感情,同时又表现出对方鸿渐失恋状态的关心“没人陪啦。”

方鸿渐的回答看似答非所问,但是他也遵守了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第一个问题“在想心思?”这个问题显然任何男性都不愿意回答,他不可能向苏小姐承认自己在“想心思”,鲍小姐刚刚下船,他正在凭栏发呆,此情此景他又无法说自己没有“想心思”,所以他的回答一定是破坏了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之一关联原则。方鸿渐只好是顾左右而言他“要奉陪你,就怕没福气呀,没资格呀!”这个回答并不妥当,因为这之前方鸿渐和苏小姐仅仅是同学,并无更深层交往,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自己想让苏小姐相陪,却怕没有资格”暗示自己对苏小姐有意思。那么方鸿渐真的对苏小姐有好感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说完这句话后准备碰个软钉子,却没料到这句话正中苏小姐下怀,不过她是官家小姐,不能直接说“你有这个资格可以奉陪我”因此她的回答只好破坏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原则,她说“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呀!”暗示方鸿渐其实“你可以邀请我呀。”

从言语交际中,交谈双方在谈话中大多遵守合作原则,但是准则并非必需遵守的语言规则,不是不可违反的,而恰恰这种特意的违反合作原则,可以让听话人推导出他的会话含义。因此用合作原则来解释人们谈话中的话语意义是可行而且有效的。

在上述对话中听话人都推导出了对方会话的特殊含义,从而达成了各自的谈话目的。其实从此处对话已经可以看出方鸿渐对爱情的态度。女方的表态已经非常明确,而男方在明知自己对她没有好感的前提下还表现得非常暧昧,显得男主人公非常优柔寡断,口是心非的性格特征。从而导致后问苏小姐一而再、再而三的误会,终而酿成其因爱生恨,拆散了方鸿渐和唐小姐的“爱情”。苏小姐的性格在此处刻画得非常生动,一个目的明确,颇有心计,但是果断大胆追求爱情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为后面的人物命运打下了伏笔。

场景二:方鸿渐把另有爱人的事情告诉苏小姐,苏小姐心中怀恨,在唐小姐面前大讲方鸿渐的坏话,方鸿渐写了信给唐小姐,而唐小姐一直没有回信,故他冒雨去唐小姐家拜访。发生了下述对话。

方鸿渐:“我来过两次,你都不在家,礼拜一的信收到没有?”

唐小姐:“收到了。方先生……方先生听说礼拜二也来过,为什么不进来,我那天倒在家。”

方鸿渐:“唐小姐,怎么知道我礼拜二来过?”

唐小姐:“表姐的车夫看见方先生,奇怪你过门不入,他告诉了表姐,表姐又告诉我。你那天应该进来,我们在谈起你。”

……

方鸿渐:“怎么,你看见我给你表姐的信?”

唐小姐:“表姐给我看的,她并且把从船上到那天晚上的事全告诉我。”

方鸿渐:“她怎样讲?”

唐小姐:“你自己做的事还不知道么?”

方鸿渐:“唐小姐,让我解释——”

……

方鸿渐:“我跟你吹过我有学位没有?这是闹着玩儿的。”

唐小姐说:“方先生人聪明,一切逢场作戏,可是我们这种笨蛋,把你开的玩笑都得认真。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我只希望方先生前途无量。”

方鸿渐:“你说得对。我是个骗子,我不敢再辩,以后决不来讨厌了。”

唐小姐:“那么再会。”

唐小姐:“再会。”

唐小姐:“希望你远行一路平安。”

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即说话人如何通过有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含蓄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图,让听话人推断出会话含义,但它却没有解释说话人为什么要时常拐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为此,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来解释其中的原因,以弥补合作原则的局限性。Leech认为说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一些准则是为了遵循礼貌原则。虽然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这样做并非纯粹出于礼貌的需要,但在不少情况下,交际者确实是出于礼貌的考虑。礼貌原则从总体上可以表述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尽量减弱不礼貌信念的表达,尽量增强礼貌信念的表达。

从上述这段对话中最值得让人推敲的是唐小姐对方鸿渐的称呼。按理说这之前,两人已经交往了一段时间,彼此之间情投意合不应当再以当初刚见面时“方先生”、“唐小姐”这样礼貌的称呼。但是唐小姐一见到方鸿渐就称呼他为“方先生”,并且态度非常矜持,与之前笑语吟吟的样子截然不同。那么唐小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她突然疏离的态度,显得非常的客气,让方鸿渐一听就明白,此刻唐小姐已经受到苏小姐影响,对他非常生气。她的话语反应出了她当时愤怒的心情以及发现自己感情受到欺骗后对于方鸿渐的“愤恨”,表露出无法原谅方鸿渐的含义。

通常说女性的感情被男性欺骗后,多半会大骂男性,比如说苏小姐会骂方鸿渐“你——你这混蛋”。而唐小姐的之后的话语很有意思,她在整个对话中并没有骂方鸿渐一个字,却说方鸿渐“很神秘”“莫测高深”“方先生的口才我早知道,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定有很满意中听的解释”“很聪明”,她也没有正面说方鸿渐如何见异思迁,用情不专等等,她只是质问“你自己做的事还不知道吗?”至于方鸿渐曾经结过婚(事实上只是订婚)的事,她也只是说“方先生现在住在……贵岳家”,对于方鸿渐虚假文凭的事,她的说法也是“据说方先生在欧洲念书,得到过美国学位”。应当说唐小姐在这段质问方鸿渐的对话中,为了维护方鸿渐的面子,使用了更礼貌的表达方式,使方鸿渐的受损最小,尽力缩小对他的贬损以及尽力缩小自身对他的厌恶。她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赞扬准则,策略准则和同情准则,她大可像苏小姐那样大骂方鸿渐,但是唐小姐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数量原则,仅仅为了减少听话人的伤害,这正是唐小姐的可爱之处。

但是很可惜,方鸿渐并没有推断出唐小姐说话的会话含义,或者应当说他推断了唐小姐话的会话含义但是他推断错了。

唐小姐谈到方先生的学位问题,方鸿渐解释他从未在她面前吹过他有学位,只是“闹着玩儿”的。但是唐小姐的回答说“方先生人聪明,一切逢场作戏,可是我们这种笨蛋,把你开的玩笑都得认真。”这句话从字面上根本无法解释,因为跟前面的对话并没有关联。但是根据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进行推导,唐小姐这样回答肯定是遵守合作原则,但是她明显违背了关联原则。方鸿渐认为她肯定不是在夸奖,她认为既然他的学位是假的,那么他的感情当然也不会认真,相对于方鸿渐的这样逢场作戏的态度,而她确“笨”得把这一切当真了。她肯定不会再相信方鸿渐对她也是认真的,也就是说他所说的一切对于唐小姐来说都是狡辩,她不会再相信了。其实他这样推导是基于唐小姐对他冷漠的态度,律师般的质问,使他无地自容,但是他过分高估了唐小姐生气的程度,也低估了唐小姐对他的爱。他根本没心思来领会她的这样说的目的,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百口莫辩,当听到最后一句话“我只希望方先生前途无量”,他感到无比绝望,双眼含泪,像大孩子挨了打骂,只说了一句“你说得对。我是个骗子,我不敢再辩,以后决不来讨厌了。”站起来就走。

从此处可以看出,方鸿渐在被自己喜爱的人揭穿谎言后,感到羞愧难当,他对于唐小姐一条条的指责辩无可辩,他觉得自己“可鄙可贱得不成为人”因此完全赞同唐小姐对自己欺骗别人感情的判断,同时又夸大了对自己的贬损, 用自我羞辱或自我惩罚的方式来承担责任与抵偿自己的罪过,他运用这种道歉方式表达出了他强烈的道歉情感。

但是这样的回答完全出乎唐小姐的预料,她原以为方鸿渐会各种花言巧语为自己辩白,但没想到这一次他居然不再为自己作任何辩护,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她的本意只是为了“责罚个痛快”,她只是想告诉方鸿渐“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她不希望方鸿渐不断的有鲍小姐、苏小姐之类的其它人,更重要的是她并没有要分手的意思。她恨不能说“你为什么不辩护呢?我会相信你”,但是在此刻她不愿意先低头,她只能说“那么再会。”她送他出门,希望他还有话说,外面下着雨,她送他到门口希望留他等雨势稍杀再走。但是此时的方鸿渐失魂落魄,只是看看唐小姐,瑟缩不敢拉手。唐小姐只好说“再会”,“希望你远行一路平安”。这话从方鸿渐听来,就是送客的意思,同时由于之前方鸿渐写信告诉唐小姐他收到的湖南三闾大学的聘书,而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说她不会和他同去湖南,也不会同往任何一个地方,他们之间就此别过了。但是这句话对于唐小姐来说她是希望与方鸿渐能够再见面,希望挽留他,而方鸿渐最终还是没能明白她的心意,往错误的方向理解了,导致了他们最终的决裂。其实在此处如果唐小姐能够遵守合作原则,能够放下自己的面子,能够直接对方鸿渐说:“我可以原谅你”或者说希望方鸿渐能够留下的话,相信他们不一定会分手。但是唐小姐脾气高傲,宁可后悔忍痛至于生病也不愿意说出她的真心话。

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文学作品的解读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于人物之间的话语分析,探究他们为何会违反合作原则,尤其对于语义异常的句子时,通过理解其话语含义往往能够更生动更具体的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含义,更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通过分析礼貌原则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也能够明白礼貌原则并不一定在所有的场合都适用,而是应当根据具体的语境如交际目的、交际双方的关系、交际背景等做出相应的决定。在实际的交际中,合作原则才是人们交际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双方合作的前提下才能开展交际,也才能考虑话语是否礼貌得体。

参考文献:

[1]俞东明主编.什么是语用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2]何兆熊主编.语用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4]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1985年12月

[5]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北京第2版.第99-102页

作者简介:

沈婷(1983~),女,籍贯上海市,工作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职务: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礼貌原则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简析好友对话中的不礼貌语言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从合作原则看言语幽默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宣传网页的多模态解读
礼貌原则下酒店英语委婉语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