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于临床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5-11-17 03:14李志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淋巴结

李志龙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肺癌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与发病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及时行肺叶切除术多可获得良好疗效。但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OT)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患者往往难以耐受。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作为一种新型外科技术,以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疼痛轻等优点,被逐渐应用于临床[1]。但关于其根治效果及能否替代传统开胸手术,目前尚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比较分析了VATS与OT治疗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旨在探讨VATS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淋巴结清扫数(组) 置管引流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VATS组 35 125±21.3 214.5±23.2 6.32±0.94 3.39±0.54 6.88±0.82 OT组 47 130±24.6 226±35.1 6.55±0.89 4.97±0.82 7.05±0.9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自愿要求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82例,均经CT、MRI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病灶最大直径均在4 cm以下,除外转移性肺癌患者。其中,男36例,女46例,年龄42~71岁,平均(56.94±2.31)岁;病灶部位:22例右上叶,8例右中,16例右下叶,24例左上叶,12例左下叶;病理类型:32例鳞癌,42例腺癌,6例腺鳞癌,2例大细胞癌;病理分期:28例Ⅰa期,40例Ⅰb期,6例Ⅱa期,6例Ⅱb期,2例Ⅲa期。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组,35例行VATS治疗者作为VATS组,47例行开胸肺叶切除者作为OT组,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以及病理分期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VATS组患者常规取侧卧位,并经其腋中后线部位第7、8肋间行一大小为15 mm的手术切口,经次切口置入内镜切割与缝合器械等。视目标肺叶部位,经腋前线内侧第4或者第5肋间行一大小为40~50 mm的切口,以此作为主操作孔以及标本取出孔。术中观察屏幕经主操控孔进行手术操作,采用相应内镜切割器切断和闭合支气管与肺血管,术中无需应用肋骨撑开器。OT组患者取侧卧位,并行一大小为20~25 mm的后外侧切口,注意保留前锯肌,并经第5肋间进入胸段的第6后肋,撑开肋骨以后将病变肺叶切除并实施淋巴结清扫。对于术前经PET-CT检查证实不存在淋巴结转移者,清扫10、11和12组淋巴结,并留取相应纵膈淋巴结标本;对于未行PET-CT检查者,实施系统淋巴结清扫。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置管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后第1、3和5天,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得分越高为疼痛越严重。观察两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肌梗死、肺梗死、需要用药控制的心律失常、术后出血、下肢静脉血栓以及伤口、胸腔或者肺内伤口感染等。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VATS组的术后置管引流时间较OT组显著缩短(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疼痛比较:VATS组术后第1、3天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OT组(P<0.05),术后第5天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第1天 术后第3天 术后第5天VATS组 35 6.32±0.84 4.42±1.35 3.22±0.58 OT组 47 8.13±1.59 6.44±1.49 3.51±0.62

2.3 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VATS组术后1例需药物控制心律失常,1例术后出血,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8.57%;OT组1例需药物控制心律失常,2例术后出血,2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手术是临床治疗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虽然具有良好的根治效果,但因其创伤大、术后疼痛明显及恢复较慢等而受到限制。VATS用于治疗肺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切口美观等优点,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于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以及是否需要作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目前尚存在较大的争议[2]。

临床实践表明,VATS的术野暴露相比于开胸手术更小,术中往往难以按照常规顺序解剖。但VATS技术应用胸腔镜进行手术,能够提高术野的清晰度,便于手术医师更为准确地识别小血管。术中钝性游离和清除淋巴结,并配合钛夹和超声刀进行操作,可减少或避免术后渗漏[3]。随着VATS技术的进步以及手术医师临床经验的积累,VATS的手术时间可获得明显缩短。本研究中,VATS组与OT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ATS组仍有缩短的趋势。由于VATS技术应用30°胸腔镜进行手术,能够充分暴露纵膈淋巴结,术野集中并且具有放大功能,术中通过调整镜头方向可实现术野无死角,更为准确地清扫淋巴结。且术中沿着淋巴结外膜进行钝性分离,并配合钛夹或者超声刀操作,能够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4]。本研究中,两组的术中出血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术后VATS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57%,与OT组的10.64%无明显差异,认为两种术式的疗效相当,在全胸腔镜下实施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虽无明显差异,但VATS组仍较OT组表现出了减少的趋势,且术后置管引流时间较OT组显著缩短。术后1、3 d时,VATS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OT组。可能是由于胸腔镜具有视野放大作用,术中能够更为准确地辨别和夹闭小血管。VATS手术切口较OT更小,可减少肋间渗出及疼痛,故术后疼痛更轻,而引流时间更短。此外,术后早期疼痛轻、缓解快,更有利于患者恢复主动咳嗽,从而促进肺复张,降低渗出量,缩短拔管时间,便于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及胃肠功能、全身功能的恢复[5-8]。

综上所述,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可获得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当的根治效果,且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少、恢复快、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陈胜,胡卫建,谷电雷,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22例临床报道[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3):499-500.

[2]胡志远,何理祥,何相锋,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35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227-1228.

[3]李斌,谭雪梅,袁宁,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放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8):1804-1806.

[4]王安生,刘以尧,段贵新,等.肺癌患者完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近期生活质量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5): 439-441.

[5]李运,隋锡朝,姜冠潮,等.单中心连续50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1):3-6.

[6]王光宇,初向阳,李国,等.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早期肺癌淋巴结清扫及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2014,9(1):37-40.

[7]潘忠军.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临床早期肺癌的应用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26):207.

[8]姜冠潮,李凤卫,李晓,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0(9):513-516.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128层螺旋CT显示肺叶间裂的最佳重建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