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里尽朝晖
——第五届湖南省艺术节鸟瞰

2015-11-18 11:46谢柏梁中国戏曲学院
艺海(剧本创作) 2015年6期
关键词:艺术节

谢柏梁 中国戏曲学院

芙蓉国里尽朝晖
——第五届湖南省艺术节鸟瞰

谢柏梁 中国戏曲学院

精彩纷呈的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给观众们带来诸多的感动,给剧坛带来了新的收获。整届艺术节的剧目,呈现出纷繁多姿的特色,体现出湖湘文化、楚国情韵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范,涌现出一大批有生命追求、有创造质量、有艺术品位、有人文关怀、有暖心温度的好戏。这些好戏大致从几个方面加以呈现,体现出不同的板块特色。

第一个板块是对悠远的湖湘文化中一些历史与传说人物的勾勒。

这一板块中的戏大致有昆剧《湘妃梦》、京剧《辛追》,还有《孟姜女传奇》、《远在江湖》、《烧车御史》、《魏源》,这些都是对湖南的历史人物的勾勒。还有一些不仅是湖南的历史人物,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说人物,比如《孟姜女传奇》;还有那些曾经到过湖南的历史人物,如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这些历史与传说人物板块的戏,在自觉和不自觉之间体现出了湖湘文化的悠远情韵。

《湘妃梦》极具地方特色,该剧试图将中原和楚国古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贯通南北的精神文化品格。这部昆曲有着古色古香的品相,其表演方式与舞台呈现,在做戏与非做戏之间,演员在演出情境和与观众交流的过程当中自由进出,特别能体现出古雅高贵的昆曲的韵味,甚至还有一点像在观赏宋金杂剧或者元杂剧的感觉。《湘妃梦》这样一出勾栏戏剧,看起来格局不大,人物不多,但是把大舜的道德情怀,把他的忍辱负重、以德报怨,把他的那样一种大爱的品格给充分地体现出来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娥皇、女英才是那么的看重他,那么的欣赏他,也那么一以贯之地追随他。像《湘妃梦》这样一出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古贤人的大包容、大孝敬、大胸怀,他永远不跟人去以仇寻仇,冤冤相报,体现出对亲人、对长辈的一种怀柔、包容和期待。这也让他的小弟弟最后那么的钦佩他、那么的支持他,由一个小人、坏人转化成一个好人和铁杆跟班,这样的转变很有意思。这个戏里有好多虚拟的表演,比如关于一口井的虚拟表演,特别细致又特别真实,能够传达出动容和感人的内容。在音乐上,这个戏做得特别到位,既是昆曲的东西,又有古典乐曲的雅致,还有一些地方音乐的特色。主演罗艳本人的唱、做、念、表俱佳,特别是她的唱,在行腔上、在音色上、在表情达意上收放自如,特别感人。如果在水袖舞蹈方面有所变化,舞台配合例如填井时的音响等方面有所配合,如果在啼血湘妃竹的情韵上再略有延伸,当会更好。

另外一出戏是《辛追》,这个戏是通过一对男女从地位悬殊的恋人到夫妻,从夫妻回归到蛰居与殉难者这样一种人生际遇的变化,其坚贞情感的坚守和生命状态的淡定,充分体现出了这一对患难夫妻的命运悲欢曲。该剧也带有历史的碎片感和地方文化的图腾感,具有湖湘文化的风采。《辛追》在舞台的呈现上也很好,几个演员也很尽职,音乐也很美,在舞台呈现上,导演也花了不少的功夫,体现出这个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追求。但有所不足的是这个剧本的连贯性不强,人物的个性和戏剧冲突的贯穿不能说没有,只是有的时候显得稍微有点零散。我觉得这个戏经过改编之后,还会有更加好的前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这个戏看起来只是源于《三国演义》当中的一个片段加以敷衍,尽管这个戏是一个基层院团的作品,但是却有大剧团大戏剧的情怀。写赵子龙一般都是写他武艺超群,万马军中自由驰骋。但是这个戏却不是这样,它更多的是写赵子龙的计谋与智慧,还有比计谋更深厚的是对百姓的关爱,爱民亲民的那样一种情怀。不许扰民,不许借战争去伤害无辜的百姓,最后使他获得成功。赵子龙有仁义、有志向、有担当,所以令人觉得这个戏特别具备大戏的品格,与之共美的演员和导演都很出色。

与此相关的还有几出写我们地方历史名人的戏,也非常感人。像陈亚先先生的巴陵戏《远在江湖》,我认为是他近年来的又一出好戏。它的好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他的文词,他对文化的感觉,体现出了一位著名作家的功底和功力。从文化层面上看,从语言规范上讲,从艺术品格上品,该剧应该可以看成是这一次湖南艺术节上令人惊喜的收获。这个戏写出了滕子京的傲骨,写出了滕子京的正直与追求,也写出了滕子京诸多的智谋。唯一有所不足的是这个戏有的地方过于巧了一些,如滕子京的夫人先去变卖自己的首饰让商人来买,后来通过五五分成的手法帮商人去追债,以此来赚得修造岳阳楼的银两。这样的做法并不是不可,但是用得太多之后,反为不美。那滕子京本人也是一个官员,他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收了那么多的税钱,还有皇上后来也那么的支持他,那当地的官员和乡绅们也应该更多的支持他,而不仅仅全要靠巧取豪夺来筹资。过多的使用巧取豪夺法,也许会掩盖作家和剧本的大气。第二个方面是这个戏在后面的戏剧悬念方面揭开的太早,把扣子解得稍微早了一些。如当滕子京的学生长官准备惩处他的时候,他跟他太太有一段唱腔,说他已经上书给皇上,要皇上支持他重修岳阳楼等;一旦这样的信息透露之后,后面所有对他的破坏和打击也基本上没有悬念了,因为在最后的关键一刻总会有圣旨下来予以支持。所以我觉得,这个戏的悬念还是留到最后再解扣更好,前置之后会影响到后面许多场面和情节的紧张性。这个戏演员演得那么好,整个舞美、导演都是那么的大气,我相信再打磨一下,会体现得更好,走得更远。

在历史人物的传奇剧方面,还有一部《烧车御史》。这个戏是几位青年人的作品,但是大家都比较欣赏。因为《烧车御史》写出了湖南人的牛性品格。只要我在位上,只要我承担了御史的工作和职能,那我就管你是不是和珅的小舅子,就是不依不饶,不论你多大的威风我也要跟你斗到底。所以我觉得这个戏不仅仅是一个反腐的戏,更多的是在一定层面上写出了湖南人的品质,我作为一个御史,我在官场上就是要体现我的价值、我的尊严和我的追求。这个戏令人感觉到特别的振奋,是因为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文化的品格和群体性人格状态。另外,类似的一部戏叫《魏源》,这出戏通过魏源编撰《海国图志》一书,力主让中国人看到世界各国的情况,打开天眼看世界。这样的眼界,在我们封建王朝中特别了不起。当然这个戏也写了朝廷官场当中很多曲折的情况,令人感慨莫名。但是有一点我还是没有想清楚,并不是因为《海国图志》到日本刊印出来,那日本就成为强国了;日本成为强国主要还是“明治维新”和学习西方的东西,《海国图志》在日出版也许是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说失去了《海国图志》大清朝就一定会亡,得到了《海国图志》就马上进入了发达国家之列,这个重要性我觉得说得太大了。我倒是在想,这个戏能表现当时大清王朝和当时中国人那种闭关锁国的状态,他们不愿意睁开眼看世界的这样一种心态,当时的统治阶级要压制百姓让他们成为井底之蛙,从而加强自己的统治,这个戏我觉得应该更多的往这方面去写,而仅仅说得之日本兴,失之中国亡,恐怕未必如此。以上那么多历史人物戏,我都觉得艺术品格高,人文情怀广,生命的温度温暖人心。

另外,历史人物板块中还有一个传奇剧《孟姜女传奇》。以前我们熟悉的《孟姜女传奇》更多的是在北方铺展,这一次的《孟姜女传奇》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我们湖湘文化的元素,我认为这大大丰富了孟姜女历史文化传说的色彩。同时,孟姜女传奇在唐、宋、明、清以来,或多或少都有相关的各种曲艺和戏剧作品,可是迄今为止,包括从唐代的“变文”开始,一直到当代,包括台湾曾永义先生编的昆曲,包括河北以及其它地方的同类题材演绎,给人留下的印象未必最深刻。但是这一出《孟姜女传奇》,是我看到的孟姜女题材戏中舞台呈现得比较好的,它呈现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水乡版孟姜女,整个故事和过程都演绎得丝丝入扣,每一个场景都那么的令人感动。不足的有几个地方,比如在前后剧情的勾连上可以再下一点功夫;过关那一场戏,大家都说好,可是前后的关联度就是偏弱。比方说风雨雷电等神仙,谈到离婚率高等那么多现代的事情,我觉得这不是风雨雷电神应该谈的;小花脸偶尔谈谈可以,风雨雷电诸神大谈特谈未免有点出戏。总而言之,这出《孟姜女传奇》,在细节上包括在语言的规范上还可以继续加强,导演在这个剧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上还可以更加完善,那么这个戏可望成为孟姜女诸多改编剧目当中比较好的代表作。

第二个板块是写咱们湖南现代人物的戏,大致有《齐白石》、《田汉与湘剧抗日宣传队》、《益阳萧山令》、《耀邦兄弟》等戏。

《齐白石》这个戏的感觉很美妙,整个舞台的画面呈现,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但是这个戏的前后也不大平衡。前面三四场戏,写齐白石拜师的故事,可以说写绝了、写活了,但是等到后面的几场戏就稍微显得零散了点,像串不起来的珠子。从齐白石到西安去卖画开始,一直到北平居住,包括日本人逼着他作画,包括后来毛主席怎么欣赏他,都是戏到了这里才说,在之前都没有草蛇灰线的伏笔,也没有更多的连贯性表述。所以我在想,后面大半场戏怎样去把它更加有机地给总结起来,好让这一出好戏的诗化品格能够更加完整一些呢?从人物于结构的完整性这个方面来看,还应该再思考、再串联一下。

另外一出戏是《田汉与湘剧抗日宣传队》,这一出戏写得很好,题材也选得很好,演员也都是实力派。写田汉对老同学,对抗敌艺人的组织、规劝、帮助、扶持、引领,最后大家同仇敌忾、一致抗日,表现得是何等的有声有色。可是这个戏有的地方又失之于简单。如田汉与自己的将军老同学的关系,他们之间的转变竟然可以转得这么快;本来老同学原本都要拿枪把他毙了,后来仅仅是因为田汉看到其屏风上的一副对联,几句解释和勉励就让他的老同学有了洗心革面的感动和转变,总令人觉得这方面的剧情转换太过简单。

还有一场戏叫《益阳萧山令》,写的是我们湖南人萧山令在南京,为了保护和掩护中华民国的要人逃亡,为了延缓和减轻日寇对南京老百姓的骚扰,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种感觉是好的,这种情怀是好的,但是它背后要有更多的支撑点。人家说上层都走了,都到重庆去了,这个时候给你一个官,究竟值钱不值钱?这里涉及到关于人生观、世界观,关于他一定要殉国的诸多背景,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湖南人、他是军人就天生应该这样,好像还有他更多的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在,还有一些更动人的东西来打动大家。

当代人物戏当中,还有令人难忘的花鼓戏《耀邦兄弟》,这是此次艺术节中一出妙趣横生的花鼓戏,它写出了领袖对百姓的那样一种大爱和无私的情怀。比方说,大旱的时候,为了救助一方百姓水土,他可以动用关系批购相应的机械;可是他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侄子和侄女绝对不搞特殊,即使他们做了农业局的职员,即使他们做了县招待所的招待员,也一定要退回乡里去。这样的细节,显出了耀邦的精神境界,显出了耀邦的无私与大爱。就整个戏而言,我都感觉很好,唯一不满足的是,难道只有做农民就一定是在为国家做奉献,做招待员和农业局的职员,就不是在为国家做奉献吗?这不能把它绝对的对立起来。第二点是,即使要他们回来,你作为一个领袖人物,你可以也应该为这个家里,不管是钱也好,物也好,总要给家里一点安慰,几许支持。对这个家里没有任何的支持,而仅仅是在讲大道理,且不说跟当时的政治环境是不是最协调,也许这反而会降低其可信度和真实度,总是缺乏亲情的呈现。另外还有一些小品化的东西,比如说群众与领导谁晒得更黑,搞笑是搞笑,但是笑点不是在戏情的框范之中,我觉得可以予以舍弃或者改进。《耀邦兄弟》让我想起了花鼓戏《老表兄弟》,《老表兄弟》写出了毛泽东堂弟和毛泽东之间的那样一种妙趣横生、诙谐幽默、喜趣与苦涩并生的情怀。《耀邦兄弟》这一出戏相比之下也好看、好玩、有趣,但有的时候它的亲近度,特别是兄弟之间的这一种温情又略微有所冲淡。当然这个戏总的来讲,我觉得还是很不错。此外还有一个写当代干部的戏如《焦裕禄》,也有一些动人的地方。但是怎么才能跳脱一般写焦裕禄戏的窠臼,更上一层楼,这就还要做进一步的去追求。包括《浯溪兄弟》中写中南局书记陶铸,怎么写才会写得更好更动人,这还是可以进一步实践与探讨的。

第三个板块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舞台剧。这组剧目有《我叫马翠花》、《月塘村的菁妹子》、《留守媳妇》、《留守大山的孩子》、《莫家寨》、《铁面税官》等。

这些戏我觉得都特别有生活的情趣和当代社会的情韵。如《我叫马翠花》,它写出了草根阶层的那些打工者的情怀。他们的恋爱与婚姻未必惊天动地,他们的生活品质看起来虽然不是最高,但是精神追求却可以非常高尚。马翠花不停地帮助别人,救助小朋友,他在很多看起来很平凡的生活当中,做出了很多不平凡的事。可是他又常常遭受到误解,那么这样就有喜剧性,就会产生诸多笑料。但这个戏也略有不足,比如队长怀疑他是强奸犯,这个就稍微太过了一点。又比如,关于一个爬在树上看窗户能看多远的笑料,后来又非要他的女朋友跑上去看一看才知道从下往上看,什么也看不见;从外往内看,那基本看不到。但是这些常识非要一个女子爬上去实践了才知道,就觉得都这个戏把大家当弱智看,就有点不真实了。我觉得这个戏是基础不错,但是还要进行更精巧的打造。

《月塘村的菁妹子》写得很好,尤其是前四、五场戏,几乎每一场都有戏。笔力渐弱的一场就在菁妹子出走时,稍微有点出戏。作为一级领导,你去向何方?即使在出走那一场,与自己的恋人也还要角色互换,再看看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养鸡养猪厂和营建绿水青山的矛盾,也许解决得好,还能够彼此互补、相得益彰。这个戏的解决方案又太为滞后了。

还有《留守媳妇》这个戏也写得很好,在大家都外出打工的情况下,乡下的媳妇面临的情感危机,所遭致的种种痛苦,这个戏写出了她们尴尬的生活状态,也写出了身为留守媳妇的村干部的忍辱负重。哪怕丈夫跟她离婚了,她也还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坚守这一个家,坚守这一份情感,带动大家来共同重建家庭,来夯实家庭的基础,这是一个非常接地气和让人感觉温暖的戏。但是有的地方过于搞笑,有的地方太闹太吵,有的譬如从非洲撰写假离婚书,看起来不大可信,如果在细节上更真实一些会更好。

这个板块还有《留守大山的孩子》,这个木偶戏在形式上有极大的开拓,它把一个木偶戏几乎做成了像真人大小的比例,戏剧舞台也有了大的空间延伸和演区拓展,体现出湖南木偶在全国的领先性。

湘剧《月亮粑粑》,写乡村民办教师的坚守与奉献,民办教师在最艰难的环境当中教书育人,令人感动。该戏写民办女教师的爸爸死在这里,她又接替她爸爸下到乡里,继续在乡村坚守一辈子。为了一个民办教师的名分,一次一次的等待,从等待到让贤,写出了中国乡村民办教师勇于牺牲的精神,特别感人。但这个戏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在后面大约半个小时之内,全是写学生对老师的敬意,有的学生前面出现过,有的没有出现过,大家都一同来祝贺老师的生日,以场面和人物的堆砌来推动戏剧的高潮,但仍让观众有不满足的感觉,可能在文本上还要做一些改动。

花灯戏《莫家寨》跟《月塘村的菁妹子》一样,是在写新一代的书记作为领军人物所面临的困难。怎么样去打破大家的疑惑,怎样把事情做得更好,把项目做得更好,都是颇为难解的题目。但是戏中书记的爸爸是个职业的赌徒,她连自己的爸爸都教育不好,还怎么好教育大家?这样的家庭背景设置不够讨好。此外,宗教题材戏《莲台观世音》很有特色,祁剧演出佛教戏是有传统、有品格的,这次文化部也通过了请祁剧的《目连救母》到北京演出的申报。不过祁剧《莲台观世音》,更多带有一个宗教剧或者是宗教旅游剧的特色,值得我们尊重,但是它的戏剧性相对而言比较散漫,带有变文或者曲艺的色彩,也可以值得继续探讨与定位。

第四个板块是话剧,话剧《泉涸之鱼》我觉得写得很好,表现得也很好。写金九在中国的上海、嘉兴、长沙、重庆等地辗转27年,组织韩国临时政府、组建军队、领导抗日复国运动。写中国的老百姓对大韩民国的救助,即使在我们自己也处于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还那么努力地去救助他们,这是一种相濡以沫的大爱情怀。唯一不满足的是,由于是韩国导演,该剧令观众感觉到凡是伟人都是韩国人,中国人都是配角;韩国人的衣服穿出来,连料子都比我们好。在这些尺度的把握上还要加强,即使代表我们上层社会的张治中将军,也只是处于一个陪衬的地位。该剧在分寸上怎么样拿捏得更好呢?这出戏在韩国演出当然没有问题,可是怎样体现我们中国人抗日的主体性与坚定性,值得思考。剧中的英雄志士都是韩国人,中国人只是起了一个帮助背景和群众陪衬的作用,这也值得做进一步调整与平衡。

另外一部话剧叫《邮差》,《邮差》是长沙人艺话剧团一群年轻人的作品。话剧《邮差》写得很有职业的尊严、生命的情韵和人生的大爱,很多地方令人感动,催泪的意境也有好几处。但可以再发展的地方是,有的戏小品的味道比较浓,相互之间戏剧性的大结构相对来说要偏少一些,我觉得还可以加以总体勾勒。

另外还有一些写民俗民情的很有特色的戏,如《书香天下》,这出戏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作品,它在艺术档次和二度呈现上都有很高的水平。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文本还不够丰富,前面两场戏是父母相继而亡,第三场戏老公被抢走,第四场连老公被抢走了是不是要去救,这些都不管了,之后又拉出新的线头,媳妇被逐出家门。靠着一角烧残的书页,居然可以大办女书传承学校?这些情节的设置,总觉得太随意了,不符合一般的编剧规程。我觉得《书香天下》的文本还要做更多的打造,怎样将故事编得更好,要脱胎换骨地下一些功夫。

此外,花鼓戏《乡里乡亲》,演员不多但戏情很感人,这次大家对这个戏的评价都特别高,认为是一出难得的好戏,可以在各地演出,赢得百姓更多更好的口碑。

音乐剧《大秦邮人》大气磅礴。湘西龙山县的一个剧团能演出这样美轮美奂的歌剧,让我觉得非常震撼。不过也有遗憾和不足,戏中大敌当前之际,要把那些竹简投到井当中,但是那些竹简无非是一些算术口诀,这些细节怎么样去把握,我觉得还可以再行研究。音乐剧《天使合唱团》也写得很好,观众的反应也比较热烈。不足的地方是,剧中的老师一直都是用吉他来伴奏,这好像不太符合专业合唱的做派。剧中弱智的姐姐如果改成指挥,是不是更加合适一些?包括这个剧最后的结局,同学们为了看生病的老师,没有参加决赛,大家都不参与评奖了。我觉得这个还可以做一些戏剧性的工作,不要过分小说化与文本化。也许组委会会给这样的合唱小组以新的参赛与获奖的机会,这样的剧情设计岂不是更好?舞剧《凤凰》整个呈现都很大气,演员条件都很好。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是当中的凤凰跳的不是凤凰舞而是孔雀舞。另外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西方的说法。西方认为凤凰涅槃可以重生,但是中国没有这些传说啊。怎么将舞蹈编创得更加中国化、民族化和本土化,还可以有所调整。舞剧《桃花源记》也是这次艺术节上令人眼睛一亮的收获,其明快的节奏、唯美的品格和避世的境界,都令观众们特别喜爱。

由湖南省创排演出的杂技剧《梦之旅》,也体现出南派杂技的诸多技巧和深厚美感。相信省杂技团在有了属于自己的专业杂技剧场之后,湘派杂技一定会赢得省内外观众的更多青睐。

以上不同的艺术板块都有其自己的特色,不同的特色共同撑起了湖南艺术节戏剧类板块的天空,形成了芙蓉国里尽朝晖的七彩景观。我相信以湖南人的聪明智慧,湖南人的艺术天分,一定能够发扬再接再厉、契而不舍的精神,将在第五届艺术节上呈现出来的作品,逐步打造,不断提高,做到精益求精,呈现得更加美好。戏能越改越好,就看火候是否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我更希望湖南艺术节在今后会越办越好,为百姓创新戏,为时代做镜像,为生民歌太平,为改革壮行色,为辉煌大气的中国之梦,体现出湖湘文化的黄钟大吕之声、奇幻美妙之容。

(本文系姜瑶根据谢柏梁的电话采访录音记录成文)

附观剧诗十三首:

题第五屆湖南艺术节

屈骚山鬼偏多情,湘水湘君欲断魂。

楚人自古丰梦幻,化作戏文舞缤纷。

第五届湖南艺术节(又一首)

百态千姿看湖湘,姚黄魏紫各自忙。

创新敢为天下首,整旧偏瞻经典光。

水涌洞庭十丈浪,腔翻衡峰万仞碙。

乡音湘曲传百里,一旦入心便牵腸。

湖南艺术节首出大戏《我叫马翠花》

小城风景好,最美农民工。

花鼓唱关爱,共托太阳红。

湘剧《月亮粑粑》

小学挂山腰,月亮醉童谣。

多少栋梁涌,俱为心血浇。

湖南省京剧团《辛追》

淑女嫁利苍,浏阳唱皮黄。

湖南基地在,京剧岂消亡?

邵阳花鼓戏《留守媳妇》

男人去打工,媳妇守家中。

误会冰消后,两心网络通。

湘昆《湘妃梦》

雅部翻雅曲,湘昆演湘妃。

翠竹千滴泪,人仙隐翠微。

民族舞剧《桃花源记》

唐虞何所觅,问道桃花源。

远遁红尘后,又观一重天。

舞剧《桃花源记》观后

桃花源里虹霞飞,田园将芜胡不归?

琴瑟无弦意境远,忘言得意酒诗催。

观湘剧《赵子龙取桂阳》

山寨桂阳凤,道德赵子龙。

仁心感天地,睿智感回风。

湘剧山间美,古今旭日红。

小团演大戏,观众望风从。

巴陵戏《远在江湖》

波涛滚滚洞庭水,铁骨铮铮滕子京。

最是巴陵好风景,岳阳楼下骚客吟。

浏阳市花鼓戏剧团《耀邦兄弟》

同胞兄弟隔地天,领袖农民血脉连。

清正廉洁避闲话,讴歌伟人花鼓甜。

长沙人艺话剧《邮差》

山也迢迢,水也迢迢,

鸿雁传书最辛劳,

送达倍逍遥。

生也哓哓,死也悄悄,

阴阳两界情未消,

书信寄心潮。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第五届湖南艺术节剧评

舞台见高下,新剧起争鸣。

评论重学理,梨园看湘军。

【责任编辑:姜瑶】

猜你喜欢
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首届厦门国际儿童艺术节启幕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稻草鲸”
秋色斑斓 艺术正当时
——第20 届上海国际艺术节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加拿大担任今年北京艺术节主宾国 派百人艺术团
澳大利亚瀑布音乐艺术节
第三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暨2015年湛江市民间艺术节开幕
艺术教育之花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