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节奏探略 以打击乐作品为例

2015-11-18 09:37吕青山
音乐生活 2015年6期
关键词:连音打击乐谱例

文/吕青山

现—代节奏探略 以打击乐作品为例

文/吕青山

“节奏”是音乐工作者老生常谈的话题,对打击乐专业来说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秘进程。随着现代音乐语汇的不断扩展,打破了传统节奏亘古不变的定律,让我们今天对“现代节奏”有了新的认识,使我们的探讨更具有实用性。

现代节奏 打击乐 作品

传统节奏的结构和其形成的节奏语言已深深植入我们的固定的音乐思维当中,使我们对节奏的反应成为一种惯性。(传统节奏在我们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的时候就已经有准确的概念论述,恕不赘述。)现代节奏是建立在传统节奏基础上的千姿百态的多重性变化而呈现于音乐作品中的一种全新的音乐语言。仅从当代打击乐作品的角度观察,现代节奏的繁冗、复杂、多变的序列组合的数学模式让人目不暇接。因此,掌握准确节奏的演奏方法和与时俱进地把握当代作曲家的音乐语言是打击乐演奏者面临的新课题。

在现代打击乐作品中,除了穷尽挖掘音色的创作手法和创新演奏技法的手段以外,最重要的是以发展节奏的创新思维来表达作曲家的音乐构思。特别是在为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乐器创作的作品中,这是唯一的音乐语言的表述手段。因此,无所不用其极的节奏创作手法已经成为打击乐作品的主流。

1.现代节奏的形式

笔者在教学实践和涉猎的打击乐作品中,归纳起来有以下七种形式:

1.1 节奏与节拍的非对称组合

传统节奏历来是建立在节拍基础上概念化进行的模式,传统节奏是通过节拍的特征来体现的。例如:2/4的节拍特征是:强弱,3/4是强弱弱,等等。而现代节奏打破了这一传统,使节奏和节拍发生了认知上的”错觉”,因而丰富了节奏的多变性。(多变性的节奏语言)

谱例:No1:

Merlin II for Marimba Solo by: Andrew Thomas

从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节奏与节拍的“矛盾”。6/8的传统节拍是以每小节六拍为一个时值单位,但这首作品的单位排列应以十六分音符为时值单位,以2+3+2+3+2为小节的律动来演奏。如果以传统节拍来揣摩作曲家节奏的语言,我们将不能准确地将其把握。因为,作曲家仅是把传统节拍作为节奏语言的载体,这种创新的现代节奏语言完全摒弃了传统节拍的律动概念,因而形成了新的节奏语言。

1.2 时值与节拍对称性数字化组合

传统节奏表现出节奏与节拍密切和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然而,当现代节奏以跨小节、多种连音、切分音、传统节奏以数字化方式重组形成新的节奏模块而展现出新的节奏形态出现的时候,完全淡化了节拍的作用,从而形成了新的节奏语言的表现形式。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数”在物质世界中的深刻意义。现代节奏创新的成功恰恰印证了这一论点。

①跨小节乐句组合

当代作曲家因为创作某些乐思的需要,经常会在时值上做节奏的文章。当时值和节拍发生矛盾时,就会出现跨小节的乐句。这种表现形式尽管在古典音乐中也会偶遇,但在现代打击乐作品中已经是作为常用的手段了。

谱例:No.2

Water - Sextet for Percussion with Piano III. Todos Los rios EL rio 163-167小节

由三种节拍组成,在不断变化各种时值中,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作曲家的节奏语言表述的内容很简单,就是:

谱例:No.3

节奏简单的跨小节乐句,最大的特点是突出旋律,淡化节奏。

②跨小节数字化节奏组合

所谓数字化组合是把常见的传统节奏以数字化的排列方式重组的一种节奏语言。数字化节奏组合是一种数字游戏式节奏创新。不但丰富了节奏语言,也为现代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在聆听现代音乐语言的同时,还带给我们理性的空间遐想。

谱例:No.4

Water - Sextet for Percussion with Piano III. Todos Los rios EL rio 192-196小节

12/8拍是由附点四分音符组成的节拍律动进行,作曲家却在不改变节拍律动的前提下,以5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律动进行。这是以3:5的数字排列进行的结构,突出了节奏的变化性。这种节拍律动与节奏律动矛盾造成了听觉上的错觉,将这种数字化排列表现得淋漓尽致。

1.3 句法式组合

在众多的打击乐作品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与传统节奏截然不同的节奏表现形式,当我们首先看到乐谱时常常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样读懂作曲家的意图。当我们深入研究乐谱的时候就会发现:万变不离其宗。其改变的只是写作方式和多变的节奏组合。就我的涉猎而言,发现有以下三种排列方式:

①重音形式

以重音改变传统节奏的固有的强弱逻辑,大多以强调节奏乐句的重音、使节奏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节奏的听觉感受,从而形成了新的节奏语言。

谱例:No.5

②书写形式

以展现节奏淡化节拍意义的书写形式来表述。这种方式往往会给演奏者留下很多麻烦。因为,既要把节奏和节拍的关系搞清楚,又要思考怎样把书写节奏的意义展现出来。

谱例:No.6

Libertango Variation on Marimba by: Eric Sammut pl-5

仔细分析每小节的节奏律动,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是比较简单的节奏,只是重音排列和时值组合的变化而已。

谱例:No.7

为了展现作曲家节奏语言的本意,他们常常会不顾节拍和节奏的律动关系,总是在强调节奏语言的角度来书写节奏,以此来强调节奏的句法。这也是现代节奏的一大特点。

③连音形式

用连音划分节奏乐句是现代打击乐作品的常用写作手段。用连音把节奏的句型、段落、呼吸区隔开来,使演奏者比较清晰地感知作曲家的节奏语言。

谱例:No.8

Cameleon for Marimba Solo by Erci Sammutn

这种连线准确地表达了乐句的结构。第一句2+3+2+2+3,第二句2+2+2+3+3.

形成了脱离节拍而注重节奏句法的节奏表现形式。

1.4 多声部叠加组合 (Polyrhythm )

这种形式是以多声部不同时值的连音、常规节奏与纵向不同节奏的叠加组合而产生的组合节奏音响呈现的节奏。这种纵向排列方式组合产生的整体节奏,通常有两种形式:

①连音与连音叠加

当纵向节奏产生千变万化的同步对位的纵向组合节奏时,我们在听觉上就能感受到现代节奏的丰富多彩。

谱例:No.9

Water I P10 26-33

②节拍与节拍叠加

利用传统节拍自然律动的不同,把不同节拍形成的节奏统合在一起,以各自节拍律动进行而产生叠加节奏。

谱例:No.10

1.5 休止符改变节奏形态的组合

用休止符间隔传统节奏, 在连续变化的切分节奏中组成新的节奏。特别是利用休止符间隔传统连音,在连续切分连音节奏的节奏中重组的节奏会让我们抓不住节拍。尽管带来了很多演奏上的困难,但是在节奏的创新方面是别出心裁的。

谱例:No.11

1.6 无节拍形式

在传统的节奏表现形式上我们经常接触到华彩乐段的表现手法。完整乐章来用这种方法写作是在传统的创作中从未见到的。这种形式的写作,尽管没有节拍,但有时值,有节奏,有复调。

谱例:No.12 温德清 - 《功夫》P5

这种放大节奏功能的写作方式是很有新意的。在现代打击乐作品中已经成为常见的写作形式。

1.7 特种连音节奏组合

特种连音节奏组合是在固定的节拍之内,以不常见的连音形式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特别复杂、但要强调节拍准确的节奏。

谱例:No.13

Two Mexican Dances for Marimba II pl-11

13:3 是:八分音符为一拍,三拍十三连音;7:2是:八分音符为一拍,两拍七连音;

10:3 是:八分音符为一拍,三拍十连音。这种特殊连音形式在现代节奏的运用中很广泛。

如何演奏好这样的节奏,我在《特殊节奏探究》一文中已有论述,恕不赘述。

2.现代节奏语汇的产生与特征

音乐的本质是一种语言。就像我们的生活语言总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创造出很多与时俱进的词汇一样,音乐语言的最大进步就是节奏上的创新。

2.1 现代节奏的产生根源

节奏的自然属性无非是音符的强弱、长短。但是,在音乐节奏的运用中,中国与世界其他种族的节奏语言的差别是巨大的,这种差别是历史和文化上的差别。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世界的节奏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最大:西方文明产生的音乐节奏;非洲土著节奏;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产生的节奏。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对全世界的影响巨大,因此,西方的节奏概念对现今的艺术实践影响深远。从巴洛克时期到现在,西方主流音乐作品一成不变地强调节拍作用于节奏(所有的节奏都是建立在节拍基础上)。所以切分音、连音的变化节奏都是可以记录在乐谱中的。中国的传统节奏语言的韵律,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古诗词曲赋中的格律;在传统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展现尤为强烈,所展示的是节拍的韵律美。另一个来自戏曲;戏曲中的打击乐器演奏通常称为“武场”,根据戏剧中的人物、场景、剧情等要素有概念化的定格式的节奏系统。它又同诗词曲赋式的节奏有本质上的差别,那就是:强调节奏、淡化节拍。因此,我们直到现在要想准确地把京剧锣鼓经用乐谱记录也是非常难的,因为在演奏时的那种节奏感受很难用乐谱表达。所以,直到现在,还是在用文字谱来记录。中国戏曲打击乐表现的是节奏作用节拍。(节奏的作用重于节拍。)

笔者认为,中国戏曲打击乐的表现形式,对现代节奏的产生有巨大的影响。现代节奏融汇了东西方节奏语言,在不完全脱离传统节拍的基础上,夸张了节奏的作用,扩展了节奏的表现力。

2.2 现代节奏的主要特征

现代节奏主要特征就是把节奏语言作为唯一的表现形式,变化、淡化、甚至摒弃了节拍在节奏进行中的律动作用,从而以创新性的节奏来表述现代音乐语言。 追根溯源,我们看到的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节奏形态。因而,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节奏与传统节奏是一脉相承的。现代节奏的创新,说到底是节奏语言的创新,是在传统节奏的基础上以各种方式来重新定义节奏语言。因此,要准确地把握现代节奏的语言脉搏,一定要有坚实的传统节奏的基础。

现代节奏无非是写作手法的创新,其表现的特征为:强调节奏句法,变化、淡化、取消节拍作用,加强复合节奏的叠加效果,扩展连线的应用作用,强化休止符切割节奏的作用,创新特种连音节奏等等。

节奏与旋律、和声构成了音乐的三大要素。与旋律、和声相比较,我们对节奏的探究讨论不多。随着新的节奏语言的不断创新,对从事以节奏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任重道远。期待我的拙文能抛砖引玉,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

(责任编辑 霍 闽)

吕青山(1954—),沈阳音乐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连音打击乐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爵士鼓演奏技巧六连音的应用
圆号演奏中连音的吹奏技巧研究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连音社济南最火的乐队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浅谈声乐演唱中连音训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