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雷钢琴音乐中的法国风格
——试析《b小调夜曲》(op.119)的音乐特征与演奏要点

2015-11-18 09:37文/王
音乐生活 2015年6期
关键词:夜曲小调音乐创作

文/王 琦

福雷钢琴音乐中的法国风格
——试析《b小调夜曲》(op.119)的音乐特征与演奏要点

文/王 琦

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作曲家福雷作为法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夜曲创作集中体现了他的独特作曲手法与音乐风格,在法国器乐音乐发展脉络的承袭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选取福雷的最后一首夜曲作品《b小调夜曲》(op.119)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其音乐特征与演奏要点的分析,进一步理解福雷钢琴音乐中的法国风格。

福雷 夜曲 法国风格

引言

加布里埃尔·福雷(Gabriel Faure,1845-1924)是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作曲家、教育家、钢琴演奏家,是法国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音乐创作虽无惊世大作,但却能以精致简练的形象成为法国音乐文献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其中,夜曲在福雷的音乐创作中占有十分核心的地位,这一体裁不仅贯穿了福雷的不同创作阶段,反映了其音乐风格的逐步成熟,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并行于西方的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印象主义等多种音乐思潮有所体现,特别是对独属于法国器乐音乐的古典气质进行了个性化的展示。

1.福雷的钢琴音乐创作

1.1 法国民族乐派与福雷的钢琴音乐创作

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音乐发展呈现出一种失衡状态,器乐音乐相较于繁盛的歌剧创作大为沉寂,对此,一批法国作曲家于1871年创建起“民族音乐协会”,以创作纯音乐为核心理念,鼓励法国作曲家的器乐创作与演出,形成了一股法国音乐复兴势力。该乐派的作曲家以弗兰克(Cesar Franck,1822-1890)、圣・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为首,福雷也是其中的重要成员。

福雷的音乐创作涉及管弦乐、室内乐、艺术歌曲和钢琴曲等多个领域。其中,钢琴音乐创作历经作曲家各个阶段创作风格的变迁,主要包括十三首夜曲、十三首船歌、六首即兴曲等,在其整体音乐图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是现今观察分析福雷音乐创作最主要的切入点之一。

福雷的钢琴作品篇幅大多较为短小,但不乏严谨精密的构思。其音乐语言在早期创作中受到浪漫主义风格的诸多影响,但在不久之后便清楚地凸显出独属于其个人的艺术特色。最重要的是,福雷秉承着法国民族乐派对纯音乐理想的追求,继承并发扬了法国古典气质的审美品位。

1.2 福雷夜曲创作概况

福雷一生中共创作了13首夜曲作品,跨越其音乐生涯的各个时期。其中,第一首夜曲是诞生于1875年的《降e小调夜曲》(op.33 no.1),这首乐曲以优雅迷人的情调展现了源自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圣・桑和李斯特(Ferenc Liszt,1811-1886)的影响。至19世纪最后10年间,福雷逐步形成并完善了个人的音乐风格,这一时期的夜曲作品共有两首,即第六首《降D大调夜曲》(op.63)和第七首《升c小调夜曲》(op.74)。

自1908年以后,福雷的夜曲创作体现出以精简明晰为特征的晚期风格,特别是他的最后一首夜曲—第十三首《b小调夜曲》(op.119)。该曲创作于1921年,此时已到达作曲家音乐创作的顶峰,历经数十年的探索与积累,福雷在最后的夜曲作品中不仅展示了其一贯灵活飘逸的琶音运用和富于表现力的自由对位法,还呈现出越发含蓄内敛的精神气质,相对于早期的浪漫抒情,更增加了沉思的因素。《b小调夜曲》作为福雷夜曲写作的终点,一方面意味着夜曲体裁在其笔下的最终形态,另一方面也必然蕴含着其晚期音乐创作理念。

2.《b小调夜曲》(op.119)的音乐特征

首先,在乐曲结构方面,这首作品为ABA三段式曲体,三段音乐分别建立在主调b小调与其同名调式B大调上,既通过同名大小调达到调性统一,也构成二者间不协和音的对峙。

其次,在织体方面,这首夜曲极为鲜明地表现出福雷的线性创作思维。福雷对音乐线条的强调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歌唱性旋律写作,而是带有半音化特色的音阶式进行,同时在不同声部中形成自由对位的效果。这一特征在乐曲的开始处便已呈现出来,并持续全曲。如(谱例1)所示,中间的两个声部自第一拍便形成音阶式下行,后续发展也多依赖于级进进行,造成连续、紧密的音乐感觉和由二度音程接合所产生的奇异效果。

谱例1:1-4小节

再次,在和声方面,福雷一方面将音乐建立在传统大小调式体系内,并未完全抛弃调性语言,在乐曲的关键位置依然能够找到较为明确的和声进行。另一方面,他使和声游移在大小调之间,选用各种变音加入和弦叠置中,并利用细节的设计消解和声进行与解决的倾向。例如,在这首乐曲的第一小节中,节拍的错位使原本完整的和弦无法同时发响,造成根音后置,同时延音线的频繁出现使不同拍位上的和弦音发生冲撞,这一手法在整首乐曲中持续使用。

此外,福雷对节奏的安排也不乏独到之处,如在乐曲的B段,作曲家安排大量的赫米奥拉节奏型,即三对二的交错节拍(见谱例2)。不仅如此,从整体上看,乐曲的A段为3/2拍,而在B段则为2/2拍,两个段落同样形成了大范围的节拍对峙。

谱例2:78-80小节

由此可见,《b小调夜曲》无论是在横向写作上还是在纵向构造中都灌注着福雷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同时,琶音构成的伴奏织体又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整体上营造出一种飘逸空灵的气氛。作曲家在排除了所有属于浪漫主义的炫技性、装饰性钢琴语汇之后,这首最后的夜曲作品如其所求的那样成为了为音乐而音乐的独白。

3.《b小调夜曲》(op.119)的演奏要点

本曲第一段是行板,3/2拍。乐曲开始运用了赋格式四声部进行,力度变化较为平和细腻,略带忧郁的情绪,表现出典型的法国传统贵族气息,而织体的多层化也是20世纪音乐风格的体现。弹奏此乐段时要注意高声部连贯的气息及四个声部的走向与各自的音乐表达。音符的走动尽量运用手指本身的控制力进行有准备的触键,配合手臂自然贯通的力量惯性及敏锐的听觉反应保持清晰且连贯的和声进程。另外,福雷在谱面几乎没有踏板标记,因此演奏者不应过于依赖踏板,需以极为严谨的运用适度地起到调节音响色彩的作用。

从第22小节起,低声部的伴奏织体出现八分音符,音乐行进更加流动,力度也由前段以p为主渐进到f并一直持续下去,似乎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内心增添了一丝不安(见谱例3)。在演奏时,低声部触键需时值精准、干净利落,运用手腕带动指尖弹奏出小连线语气,使音乐富有动力感与方向性的走动。

谱例3:22-25小节

乐曲的中段节拍变为2/2拍,主题在高低声部相互交替。弹奏时要在突出旋律的同时,使双手连接合理流畅,以便内声部的三连音跑动均匀清晰,并控制各声部之间的声音平衡。随后,该乐段以明显的渐强将乐曲推向高潮,音乐的悲剧性达到极致。(见谱例4)

谱例4:106-109小节

在此,作曲家的情绪仿佛难以控制,双手的三连音音型急促跑动,而旋律以柱式和弦形态交替在双手之间,在演奏时要保证旋律的连贯完整。这段,忧郁的情绪转向极度的痛苦,与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音乐在第121小节处回到了最初的安静氛围,以四声部织体持续至结束,将作曲家的忧伤展现得淋漓尽致。

4.结语

《b小调夜曲》(op.119)作为福雷的最后一首夜曲作品,在音乐语言上与早期的华丽装饰性不同,追求简洁的旋律结构,以呈现出优美朴实的风格。但装饰性的削弱并不影响音乐的表现力,同时在和声上进一步复杂化,将简洁的旋律融入到多变的和声色彩中。并且,复调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使之产生一种简单且严肃的和声结构。福雷在创作技法上既体现了对浪漫派钢琴音乐的充分学习与借鉴,更多的还是他对个人纯音乐理想的表达,十分鲜明地体现了法国传统审美的传承。

在格劳特《西方音乐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法国的传统本质上是古典的,把音乐看成是一种音响的形式而不是表现的形式。秩序和限制是基本原则。代替情感的表露和音乐的描绘,我们得到的是音符、节奏和音色的微妙形式。……法国作曲家创作的这种音乐,在时代和气质上横跨久远,远至库普兰,近至古诺。”并且,格劳特认为法国的音乐传统,特别是器乐音乐的传承,具有三条潜在的线索,其中一条“特定的法国传统,由加米尔・圣-桑传下来,由他的学生们,特别是加布里埃尔・福雷继续下去”。

由此可见,福雷的创作虽然处于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和稍晚时期的印象主义三者的交错叠合之中,却并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其音乐侧重纯粹的音响体验,是以理性的思维对待音乐表达,体现了法国器乐音乐对含蓄诗意的追求。

[1][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里斯卡著,余志刚译.西方音乐史(第六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第563-564页。

[2][美]保罗・亨利・朗著,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译,杨燕迪校.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3]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Jean-Michel Nectoux. "Faure,Gabriel(Urbain)”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ccessed March 14, 2015.

[5]章颖.“福雷钢琴作品分析与演奏”[D].浙江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霍 闽)

王 琦(1981-)女,沈阳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夜曲小调音乐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月夜曲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五河小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快乐新年
快乐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