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竞技体育领域体能训练的重新审视

2015-11-19 20:08李志勇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能运动训练竞技体育

李志勇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随着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美国体能训练公司AP团队的引入,将新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引入我国,由此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区力量训练、身体功能训练等众多的体能训练理念开始引入,有些教练员开始逐渐迷失方向,技术不练开始转向体能练习、唯体能至上等错误的观念开始涌现。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竞技体育领域体能训练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以便厘清运动训练的主要矛盾,为教练员的实践提供方向上的指导,防止其走向两个极端。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体能 运动训练 训练理念

运动训练中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视和讨论在近些年逐渐激烈,不同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逐渐呈现,唯体能至上的言论也越来越多的被众多的训练学专家和教练员推崇,这就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运动训练的方向和侧重点、运动训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只有厘清了这些,我们才能把握住竞技体育的主线,才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攀登竞技体育的高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当前我国竞技体育领域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以我国竞技体育领域相关的教授和专家为访谈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体能训练”、“竞技体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文献查找,共筛选40篇文献资料,其中核心论文26篇,硕士论文4篇;同时参考查阅了图书馆有关竞技体育领域中体能训练的相关书籍和资料,为本文的撰写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专家访谈法。制作专家访谈提纲,对竞技体育领域体能训练方向的相关专家和教授进行方法,主要针对我国体能训练的发展历程;当今我国体能训练的误区;今后体能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定为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研究方向。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训练方法和手段单一

在我国,师傅徒弟式的训练传递方式尤其普遍,大多数优秀的运动员都会成为该项目的教练员,将自己教练员教给自己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传递给下一个运动员,如此循环往复,这就导致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一成不变,教练员不去汲取其他的营养和知识,闭门造车,牺牲运动员的健康来换取运动成绩的增长,这在中国是数见不鲜。我国运动员退役的年轻化、退役后疾病的高发率是最真实的反应,大多数运动员伤病缠身,退役后就意味着今后会面对各种疾病,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现如今仍然被大多数教练员所推崇,揠苗助长,这就导致我国青少年训练水平极高,但是成年阶段却往往都不能在国际舞台发光,过早的专项化使得运动员后期的潜力发展空间缩小,只是昙花一现。

(二)训练理念的落后

将体能训练等同于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将力量训练等同于深蹲、半蹲、卧推,将耐力训练等同于跑圈,不分项目、不分运动员所处的周期,将其体能训练手段等同,这就造成了其训练水平的低下。没有充足的理论储备,将体能主导类项目理解为体能最关键,技能主导类项目理解为体能不重要,这样就人为的割裂了体能和技能的练习,体能类项目,技术动作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运动成绩,技能主导类项目在充足体能保证的情况下,有利于技能的发挥,因此要深入的研究不同项目的本质,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

(三)重视力量训练,但是不够全面

无论是何种项目的教练员都会让自己的运动员在力量训练房练习深蹲、卧推、硬拉等,不注重力量训练的全面性,不重视核心肌群的力量的重要性,不重视快速力量尤其是爆发力的训练,力量训练效果的转化不够及时,力量训练对于专项的贡献率较低,没有深入的研究动作的实质,而是将大肌肉群力量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根据项目的实质和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尤其是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一方面专项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预防伤病。

(四)体能评价指标的不统一

对于体能训练效果的评价,我国教练员趋向于采用较为单一的指标,没有从整体的效果的贡献去探求体能训练的效果,因此局部指标的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成绩的增长和体能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动作质量的评价更是不关注,因此体能评价指标的效果的提升却不能带来运动成绩的增长主要归结于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较低。

(五)对于恢复的不重视

没有训练就没有恢复,没有恢复就没有更好的训练,在我国运动队除了省级或者国家级的运动队中会有队医对运动员进行伤病的治疗,但是也存在只照顾顶尖运动员而忽视二流三流运动员。在一般的运动队中教练员根本不关注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这就造成了运动员疲劳的积累、运动伤病的积累、生理的疲劳引起生理疲劳等各种消极的后果。而在国外很多的恢复和再生过程都是由运动员自己来完成的。恢复再生训练课一般安排在每天体能训练课之后,甚至还有专门的调整课。恢复手段丰富、简单、操作方便,器材主要有泡沫柱、按摩棒、按摩球、牵拉绳、瑜伽垫等。运动员采用不同的身体姿势,以自身的体重作为负荷,完成各种牵拉、肌筋膜放松、释放肌肉结节、促使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等不同的练习。

三、结论

我国体能训练的误区主要在训练方法和手段单一、训练理念的落后、重视力量训练,但是不够全面、体能评价指标的不统一、对于恢复的不重视这五个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练员和我国体育院校的通力合作,使得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蓝照光.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开展体能训练探究[J].高教论坛.2015.

[2] 王洪.高职院校职业体能训练的科学化设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

[3] 袁守龙.现代体能训练发展趋势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

猜你喜欢
体能运动训练竞技体育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通过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研究
初中体育中的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相关性研究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在篮球运动中是否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天津游泳运动员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析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浅析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