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对我国竞技体育领域运动员心理训练热点的研究

2015-11-19 11:47徐万彬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心理训练竞技体育运动员

徐万彬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和高科技训练手段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渗透,运动员的先进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逐渐被公开化、即時化,顶尖运动员的之间的体能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往往决定比赛胜负的不再是体能,而是运动员的心理,尤其对于对抗性的项目、集体性的项目尤为明显。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竞技体育领域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热点进行探讨和梳理,以期把握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动态,进而为指导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竞技体育 运动员 心理训练 心理

随着科技的发达和信息交流的及时,运动员之间在体能和技战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对于运动员特别是顶尖级运动员个性心理的调节和控制已经成为竞技体育领域决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运动员心理训练热点的研究能够使得我们把握当今训练的研究态势探究更多更及时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为我国竞技体育心理训练提供思路和理论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时期对我国竞技体育领域运动员心理训练热点为研究对象,以我国著名的运动心理学教授和专家为访谈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以“运动员心理”、“运动员心理训练”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筛选出45篇文献资料,其中核心期刊28篇,硕士论文2篇;参考和查阅了图书馆有关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为本文的撰写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制作专家访谈提纲,对我国运动训练学和心理学相关教授和专家对我国竞技体育领域运动员心理的研究趋势和热点进行探讨,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和方向和思路。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结果,我国竞技体育领域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原因分析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原因逐渐由以前教练员的感性认识、质化认识转变为具体可以实施的量化认识,同时结合教练员的感性认识达到了质化和量化的结合,对于运动员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诊断更加及时和高效。当今各种各样心理问卷的产生以及在竞技体育运动员当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方法简便快捷,能够及时高效的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运动员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其外在的刺激因素,包括对手的策略等。

在分析运动员心理状态时研究者倾向于对于其受试的主体采用高科技的手段或者及时高效的问卷测试,同时更注重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沟通,以便形成立体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以便采取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因此运动员心理问题的诊断的多样性成为研究的重点。

(二)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

对于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在众多参考文献和专家的访谈中较多的涉及,对于运动员训练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心理训练的方法

日常心理训练在运动员训练中占据一定的比重,转移注意力和集中注意力训练、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增强信心的自我暗示训练、念动训练等,其中不同的训练方法并没有固定的程序和套路,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个性特点和文化理解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其他运动员或者其他项目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

2.赛前和赛中心理训练的方法

在比赛中良好心理状态的维持是比赛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因此赛前和赛中的心理训练方法研究最多也最透彻。其中比赛动机训练法、心理适应训练法、心理准备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注意力集中训练法、教练员榜样训练法、松弛训练法等,在比赛中运动员自觉主动的掌握一定的心理调控方法和手段,并且能够选择对自己较为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和手段 较为关键和有效方法是心理训练能否发挥效果的关键环节,因此大赛中的磨练必不可少。心理训练的方法不必贪多,掌握集中甚至是一种对运动员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就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3.赛后心理训练的调适方法

在赛后尤其是参加完大型的比赛后,其生理和心理的能量消耗极大,如何快速的恢复过来并参加下一个周期的训练是教练员应该注意的问题,对此大多数教练员用放松调节训练、典型事例分析的方法对运动员心理进行纾解,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达到以下几种目的即为有效,第一减弱运动员皮层的兴奋度;第二正确的对待输赢,观念在改变;第三提高了自我的认知水平,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采取改正的措施和方法。

三、结论

(一)运动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逐渐呈现出量化和质化的集合,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心理诊断。

(二)日常心理训练在运动员训练中占据一定的比重,转移注意力和集中注意力训练、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增强信心的自我暗示训练、念动训练。

(三)赛前和赛中常用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比赛动机训练法、心理适应训练法、心理准备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注意力集中训练法、教练员榜样训练法、松弛训练法。

(四)大多数教练员用放松调节训练、典型事例分析的方法对运动员心理进行纾解。

参考文献:

[1] 丁雪琴.几种心理训练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其综合评价手段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2):89-93.

[2] 李建国,刘慎年,许尚侠.体育运动心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 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44.

猜你喜欢
心理训练竞技体育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初中体育中的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相关性研究
天津游泳运动员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析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体校训练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