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技术课非语言性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

2015-11-19 11:47鲍晓迪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

鲍晓迪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2

摘 要 体育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非语言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归纳法等科研方法,系统归类体育舞蹈非语言性教学方法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探讨如何合理、有效、灵活地运用非语言手段,试图总结它们合理搭配的原则。

关键词 体育舞蹈 非语言性 教学方法

有学者认为:“人类的非语言行为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和社会现象”。也有学者认为:“人类的非语言行为方式包罗万象,是在各种特定语境中行为和意义的结合体形成的系统,是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一套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方法”。实践证明,体育舞蹈教学课同样存在语言与非语言两大教学手段与方法,由于体育舞蹈属于表演性极强的项目,所以非语言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育舞蹈技术课非语言性教学方法的特点与功能

非语言性教学具有直观形象性、真实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感染力等特点,能够实现语言教学法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合理大量的运用非语言性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过程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有助于轻松掌握动作技术,还有助于增加师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进而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体育舞蹈技术课非语言性教学方法的分类

在体育舞蹈技术课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根据人体各器官的不同功能把非语言性教学方法分为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四个部分。

(一)视觉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包括眼、眉、嘴、鼻、颜面肌肉的各种变化以及整个头部的姿势。在教学示范时教师面部表情饱满、热情、积极,使学生受到教师激情的感染,可以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进行技术动作教授的时候,某些学生做出错误动作时,教师的面部表情也要给他们及时的提醒以及暗示,让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动作,投入到体育舞蹈正确的学习中去。

2.服饰

学生对教师进入课堂的第一印象是从整体形象开始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师的服饰,服饰是教师外在美的媒介。体育舞蹈教师运用服装的色彩、面料的质地和款式造型“量体裁衣”,形成服装与个人形象、气质之间的和谐,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对体育舞蹈运动的向往与追求。

3.示范

示范法是体育舞蹈技术课教学中最常用的非语言性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还能够用错误动作的演示帮助学生克服动作缺点,改进技术动作。它具有灵活简便,针对性强,运用范围广等特点。体育舞蹈造型优美,方位的多变,在教学中特别重视示范的效应。正确、合理、规范、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的向往,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4.手势

手势指的是手、手臂、手指的动作。它是体育舞蹈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技巧,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比如握拳表示鼓励;竖起拇指表示赞扬;摇手表示否定等。教师在运用手势时做到动作干脆利落,清晰明确,不仅能组织调动学生练习,而且能够加强信息强度,有利于教师准确地表达感情和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渲染了课堂气氛。

(二)听觉

1.声音提示

在体育舞蹈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双手击掌表示提醒或打节拍来提示学生跟着节拍练习。这种方式比单纯的语言提示更能够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和提高学习的注意力。

2.音乐

在体育舞蹈技术课非语言教学方法中听觉部分主要表现在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把握能力。采用体育舞蹈音乐不但提示了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还能够激发练习者的激情,使练习者不容易產生心理疲劳并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三)触觉

1.身体接触性示范

体育舞蹈技术课教学课堂中在讲解动作技能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来提示应该紧张或者放松身体哪个部位以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于教师用语言所表达的部位不是很清楚,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示范,而学生通过触摸教师的身体更直接的掌握动作技能。

2.舞伴配合

传统的体育项目大多为个人项目,较少需要双人配合,而体育舞蹈是一项男女配合的运动项目,需要舞伴间非常默契的配合,在难度动作中双方合作要相互信任。这种默契和信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和练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刻意识到体育舞蹈主要练习形式是舞伴和谐的配合。以全面、多样、直观的方式展现各自的形体美与气质美。

(四)本体感觉

体育舞蹈教学不仅仅是学习技术动作,更要提高学生本体对于艺术美的领悟能力。体育舞蹈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处理、成套动作、情景剧的表现力等的练习,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鉴赏能力,这样学生便会逐渐形成自己对于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掌握,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育舞蹈艺术风格。

三、体育舞蹈技术课非语言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用非语言性教学方法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有些技术动作可意会,不要言传,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体会教师的表情、手势、肢体的各种动作,体会某一动作的技术要领,正确无误地捕捉、理解教师的意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多样性原则

非语言性教学方法作为体育舞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涉及到体育舞蹈技术课教学的各个领域,因此要注意非语言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原则。教师要随时随地,灵活多样采用各种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应只注重某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或采用某一固定的教学模式,那样会使原本充满美感的体育舞蹈课变得枯燥无味。

(三)因材施教原则

体育舞蹈教师在运用非语言性教学方法时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体育舞蹈教师在非语言性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必须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生对体育舞蹈知识的了解程度、身体素质、教学的条件、教材的内容等等来因材施教,课中通过适当、灵活地运用非语言性教学方法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四)语言性相结合原则

语言性和非语言性在体育舞蹈技术课教学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将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有机结合,合理搭配,最优选择。做到边讲解边示范或口令配合音乐,或边讲解边让学生触摸教师身体紧张或放松部位等等,以提高表达效应,才能使教师的一切信息更好的传递给学生。

四、结束语

在体育舞蹈技术课教学过程中,非语言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是对语言性教学的必要深化和补充,非语言性教学方法是教师一种综合职业能力的表现,它对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沟通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非语言性教学方法的内容繁多,类型各异,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非语言性教学方法应把握一定的原则,特别注意与语言手段的有机结合。通过合理、有效、灵活地运用非语言性教学方法,以提高体育舞蹈技术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规范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 王汝田.论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的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2004.14(l):92-94.

[2] 向娟.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J].考试.2007(38):147-148.

[3] 左成,等.探析体育院校术科教学非语言教学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78-380.

[4] 陈文杰,等.论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手段及其运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38-539.

[5] 林月红.动作示范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4):439-440.

猜你喜欢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柔韧性对青年拉丁舞启蒙时期技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舞蹈进入中学教学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