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图情院校“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调研及启示

2015-11-21 01:55江燕青赵俊玲许鑫
图书与情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员青少年

江燕青 赵俊玲 许鑫

(1.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信息学系 上海 201100)

(2.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美国图情院校“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调研及启示

江燕青赵俊玲许鑫

(1.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信息学系 上海 201100)

(2.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图书馆员人才储备离不开高校对图书馆学子的培养,而图书馆学子的培养则有赖于图情院校健全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丰富的课程设置。基于此,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对美国图情院校“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进行实证调查,从教学角度对课程设置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从授课内容和学生任务两方面分析并总结其在课程设置上的若干特点。

儿童及青少年服务;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图情院校;课程设置

1 引言

儿童及青少年服务(Service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开展面向儿童及青少年的服务有着重要意义。1994年《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早已提出图书馆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平等服务条款:“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其中,“不受年龄限制”居于第一位,可见图书馆开展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读者服务早在上个世纪已形成共识。美国图书馆学者艾伦·布什曾做过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美国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中,每10个人中大约有3个人在学习儿童图书馆学课程。美国许多图书馆在招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馆员时,都要求应聘者要从专业的图情院校毕业,另外,对于需要开展儿童阅读指导服务的青少年儿童馆员还需要具有图书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教育背景。一名好的图书馆员能够帮助儿童及青少年获得其终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儿童及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利用这些信息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不同阶段的孩子具有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服务需求,儿童及青少年服务并非只是面向儿童和青少年开展的图书馆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把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进一步分为普通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特殊儿童服务、家长服务、教师服务四类服务人群,其中普通儿童及青少年服务又可以再细分成学前儿童服务、学龄儿童服务、青少年服务三部分。青少年儿童馆员需要经过学校长期、有体系的专业培养才能达到图书馆服务的目标,更好地为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自1921年第一家儿童图书馆在湖南成立起,我国图书馆面向儿童及青少年开展的图书馆服务已经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历史。虽然我国公共图书馆已逐渐意识到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一些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服务活动和调查研讨,但青少年儿童馆员的人才缺口仍然较大。由于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员专业培养系统,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图书馆人员成为了我国图书馆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馆员才能更加充分地理解儿童及青少年的需求,帮助儿童及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但令人遗憾的是,通过对我国图情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后发现,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所高校明确把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作为单独课程纳入到图情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中去。

面对国内目前“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教育空白的尴尬情况,在当下加快开设“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相关课程显得尤为必要,而对此类课程的研究对青少年儿童馆员的人才培养和提高公共图书馆面向儿童及青少年用户服务的水平都有极大的意义。因此,本文调研了美国培养图书馆学专业人才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希望从青少年儿童馆员人才培养的层面上对我国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2 文献回顾与分析

国外已有不少关于“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内容上的调查,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了对青少年儿童馆员人才培养的建议和评价模型。如,Winston和Fisher研究美国高校图情教育课程后发现只有少数课程与馆员管理和领导力相关,提出应在图情教育中增加馆员领导力的课程,以帮助青少年馆员在信息服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Downey和Davidson调查了漫画书和绘画小说在美国图情院校“文学和资料”主题课程上的教学利用情况;Yilmaz介绍了儿童图书馆员评价的新模型——OWA(有序加权平均)的方法,利用OWA来评选最佳儿童图书馆馆员;Walter首先提出了一名令人满意的图书馆员应具有的特征,认为现在青少年儿童馆员的培养方式和授课课程上存在一些不足。Hamada等通过调查在普通图书馆员核心技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时代青少年儿童馆员必备的三大层次的9项技能,第一层次个人技能主要指青少年儿童馆员的基本素养,包括创造性、适应性、自我激励;第二层次技能指的是青少年儿童馆员的职业技能,包括沟通和领导能力、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技术视野;第三层次技能指青少年儿童馆员对学科的掌握,包括用户需求的知识、技术素养以及对电子资源和馆藏发展的意识。

随着我国高校图情教育改革的推进,当下对国内外图情院校课程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关于我国图情院校课程教育改革的研究虽有不少,但多数集中在对信息计量学、文献检索、信息素养教育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上的研究,具体到从教育角度对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进行的研究则略显缺乏,李晗、华薇娜从课程设置特点和师资力量两方面对美国高校“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进行了分析。周世江介绍了来自挪威、美国、日本的儿童图书馆员教育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谈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儿童图书馆员研究生教育课程安排的情况。在笔者前期的国内文献调研中发现几乎所有关于“图书馆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文献中都提到了目前图书馆儿童及青少年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青少年儿童馆员人才队伍建设不足。而且,仅就图书馆目前有限的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员从业人员来看,其中多数不具有图书馆学或儿童学科相关专业背景,多数人员缺乏对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系统认知,而且极少有机会参加图书馆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相关培训。

以上各文主要涉及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员的教育和培养问题,但对课程安排的具体情况、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等方面没有过多的展开。儿童及青少年服务有其自身的特性,不能一味按照老一套的读者服务模式走。公共图书馆和专门的儿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了解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儿童及青少年用户的需求。为适应社会对青少年儿童馆员专业人才的需要,提高图书馆的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质量,除了公共图书馆或少年儿童图书馆应加快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外,图情院校也应努力探索出培养优秀青少年儿童服务馆员的教学方案,培养和发展一批具有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员才能保证图书馆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最优质量。

3 美国图情院校的“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设置

3.1 院校选择与数据获取

美国图书馆面向儿童及青少年开展的用户服务最早可追溯到1803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其培养专业的青少年儿童馆员人才的方法和机制较为健全。本文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对美国图情院校“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进行实证调查,从教学角度了解美国图情院校关于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课程设置情况,并结合归纳法、个案分析法从课程设置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挖掘各图情院校间“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设置的特点。

为使研究具有代表性,本文根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U.S NEWS&WORLD REPORT)发布的USNEWS 2013大学排名,选取“儿童及青少年服务”(Service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专业排名前10的学校作为调查访问对象,逐一进入这些院校的教学网站,了解这些院校关于“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情况(见表1)。可以发现每所院校都结合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这一主题课程上不尽相同地开设了数门课程。其中,以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占绝对多数。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图书情报学院不仅连续多年蝉联美国图书情报专业第一,而且在“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研究上的实力也最强。长期以来,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在图书情报领域即以课程数量丰富、学生选课自由著称,调查显示该校开设的“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达26门之多也可以印证这一点。当然这些丰富的课程与美国图情院校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分不开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在国外图情领域十分受重视,在美国图情高校已拥有相当数量的研究人员和师生。

表1 美国图情院校“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的开设情况

3.2 课程设置概况

调查发现,“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课程设置情况与图情学科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开设“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的学院除了西蒙斯学院和肯特州立大学外,其它8所学校均为iSchools联盟院校成员。iSchools联盟院校是以美国图书情报院校为首,致力于对信息、技术和人三者关系的调查研究,倡导加强对信息用户和图书馆服务的认识和理解。iSchools联盟院校可看作全世界范围内图情领域研究和图情教育的顶尖院校,从这些院校对“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的开设情况可以看出,在美国,“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方向,并且有较广阔的研究前景。

根据院校课程内容、课程名称、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的不同,笔者把美国图情院校关于“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课程分为四部分:①侧重文学和文学读物的课程;②侧重资源和资料的课程;③侧重技术和媒体的课程;④侧重儿童及青少年服务项目的课程(见表2)。经统计,在“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相关课程中,国外图情院校最关注的是儿童及青少年的阅读和文学读物的选择,该课程数量最多;其次为评价和指导儿童及青少年利用资源和资料的课程;“技术和媒体”课程、“儿童及青少年服务服务项目”的课程数量则相对较少。

表2 不同课程主题的开设情况

3.3 教学内容分析

3.3.1 “文学和文学读物”主题课程

“文学和文学读物”主题课程是美国图情院校“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最为重要的内容,在“文学和文学读物”主题课程上,这些院校的授课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①介绍主要的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和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②了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及不同类型的读物,如字母书、诗歌、童话故事、探险书等启蒙读物的特点和发展历程。③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及青少年的信息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挖掘适合他们的儿童读物,设计一套符合儿童及青少年阅读需求的图书馆服务方案。

为了加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理解,美国图情院校布置了丰富多样的学生任务。“文学和文学读物”主题课程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有:①选择青少年当前关心的一个文学话题,描述这个话题的产生原因、当前现状和未来趋势。②课堂演讲,让学生们在十分钟内完成对一位儿童作家或插画家的介绍,包括主要作品、作品的风格和对儿童文学的贡献这三方面。③阅读若干书籍,完成笔记记录,包括流派、背景、插画、时间、简单情节、人物性格、主题、风格等其它特性。④撰写两位凯迪克图书奖获得者的人物传记,看看他们对于目前工作和儿童文学发展的看法,以及他们是如何适应图画书出版的历史潮流趋势的,赏析作品中常用的艺术元素和作品风格。⑤比较哈利波特小说和雷蒙斯尼奇小说的区别。

3.3.2 “资源和资料”主题课程

在“资源和资料”主题课程上,将帮助学生掌握:①帮助儿童及青少年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发展的资源和资料,包括纸质形式的文献和电子资源。②了解儿童及青少年选择资源和资料的方式,以及他们对资源和资料的评价标准。③比较和评价各类图书奖、图书阅读节上的获奖作品。

“资源和资料”主题课程的学生任务包括:①创建一个青少年儿童馆员“知识包”。“知识包”指的是包含印刷型、电子型、人文知识等常用资源的知识储备包。②写一本书的书评。选择一本喜欢的读物,为它写一篇书评(150~200字),并为该书写一句注解(类似推荐语)。③比较同一人物的两本传记的区别。④完成书话会(Booktalk)阅读报告。根据每周的阅读任务,在书话会上完成以下阅读内容的介绍:题名、书的类别、作者等信息、来源(该书被哪些机构推荐或获得了哪些奖项)、适合读者阅读的年龄范围、简要评析本书的质量(其文学或艺术价值)、一句话介绍本书对孩子的潜在用途、一句话评估该书在孩子中的影响力。⑤读ALA网站的禁书名单,完成阅读笔记。⑥比较两本书的主题,分析在文本内容和文化代表性上体现的差异。

3.3.3 “技术和媒体”主题课程

在“技术和媒体”主题课程上,美国图情院校尤其关注信息时代下技术的变化以及图书馆的应对措施和转型方案。这些课程内容探讨了在信息化背景下,技术对人的影响,尤其是对判断力较差的儿童及青少年的影响。具体授课内容包括:①了解儿童及青少年对技术和媒体的使用及依赖;父母对儿童及青少年使用这些技术和媒体的态度;以及如何限制他们的过度使用。此外,还特别探讨了“玩游戏的好处”。②关注教育技术的变化。重点关注学校里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当代儿童及青少年学习上产生的影响,包括移动教学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比较校方和老师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关注度、重视度和利用程度。③社交网络媒体研究。研究各种社交工具的特性,以及这些社交网络媒体在满足儿童及青少年用户信息需求上开发实现的功能。④介绍适合儿童及青少年生活学习的网站、软件和硬件。⑤关注网络中儿童及青少年的安全与隐私问题。⑥讨论在信息化时代下产生的数字鸿沟和社会公平问题。⑦讨论未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有:①媒体调查任务。调查新闻媒体上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新闻报道,按宣传资料、教育发展趋势、社会信息需求等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思考图书馆员能如何帮助他们。②用户调查任务。了解现在的儿童及青少年主要利用技术做些什么,是娱乐多还是学习多,以及他们学习这些技术的途径。③社交需求调查任务。了解目前儿童及青少年的社交需求,调查不同发展阶段儿童及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异同。他们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性,社交媒体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与影响。④网站规划任务。团队合作完成关于“讲故事”网站的规划建设书,包括目标分析、用户培养、故事书目、相关活动方案、效益评估等。⑤描述当前海报和传单在信息传播中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3.3.4 “儿童及青少年服务项目”主题课程

联合国儿童权利大会指出:每一个孩子拥有发展他们全部潜能的权力,拥有自由获取信息、资源和参与各种活动的权利,而不受孩子的年龄、种族、性别、地区、国家、文化背景、语言、社会地位以及个人技能和能力的限制。“儿童及青少年服务项目研究”主题课程即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儿童及青少年的特性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多元化信息服务。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①学会策划和开展儿童及青少年服务项目。②学会制定合理规划和用户服务方案。③学会制定目标、科学规划和开展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能力。旨在帮助学生提早熟悉图书馆的工作环境,了解图书馆组织架构、图书馆的合作方和资金来源等多方面的组织运作过程,开展符合社会需求和图书馆发展的服务推广方案。

相应的学生的任务有:①为青少年开展一项科技或数码创意活动。②观察一位儿童图书馆员(至少5次观察,每次不少于1.5小时),看她/他在不同的工作日下的工作,并对她/他进行一个采访,完成内容记录及相应观察报告。③每名学生组织一个讲故事的活动。④分别向两类群体(3岁小孩及其父母、9岁及以上的儿童)完成10分钟讲故事的任务。⑤为儿童及青少年开展一项信息素养活动。⑥设计一份针对儿童及青少年开展的暑期阅读计划或课后计划的活动方案。⑦针对特殊的儿童及青少年开展服务周到计划。⑧针对移民或留学的儿童及青少年开展的多元文化计划。⑨工艺展示。亲手为青少年孩子做一份手工作品。

在上述任务中,学生任务“④讲故事”别具特色。故事,用生动或质朴的语言传承了人类历史的记忆,传播了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讲故事”任务的设计,与美国图书馆“故事时间”的盛行离不开。这项任务主要为了锻炼学生们——这些未来的图书馆员,在面对不同用户群体时的沟通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美国图情院校考虑到应提高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能力,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未来图书馆员的角色,多数院校都要求学生掌握面向不同用户讲故事的能力,在课前完成几分钟的故事讲述任务,并把它列为重要的成绩考核方式之一。“讲故事”已被多所学校单独列为一门课程,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德雷克塞尔大学,在“讲故事”课上,除了专业老师的授课外,美国图情院校还邀请了图书馆里有丰富“讲故事”经验的的青少年儿童馆员来教授学生面对不同读者讲故事的技巧。“讲故事”这门课程要求学生们掌握以下5个学习目标:①了解故事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并懂得如何挑选一个值得讲述的好故事。②学习利用音乐和诗歌来讲故事;掌握不同类型读物的讲故事能力,如:绘本、文学故事、漫画书等。③掌握针对不同用户讲故事的能力,除了普通的儿童及青少年外,还包括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如何讲述一个故事能让在老人院生活的老人感兴趣;面对智力有缺陷的这类特殊儿童群体时该如何讲故事;如何帮助新生儿父母快速掌握讲故事的能力等。④调查图书馆“故事时间”的开展情况。

美国图情院校为深入提高学生讲故事、演绎故事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青少年儿童馆员,布置了许多有趣的学习任务,举例如下:①每位同学需要在课上完成5~10分钟限定时间内三种不同故事类型的讲述,包括:民间故事、个人故事与用数字形式展现的故事,并递交文字材料。②为了帮助学生们积累故事素材,提前为以后成为“讲故事人”做好准备,每位同学需要组建一份未来文档(至少包括15个)。未来文档指通过阅读不同流派、不同文化的故事后完成相应故事记录。其中,未来文档中应含有民间故事、个人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及当代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故事,并且每个故事记录需要包括以下6部分:标题、来源、故事的类型及简要说明、文化来源及判定方法、与年龄和受众层次的预测;讲述这个故事的准备(语音语调,需要注意的地方等)。③设计一个故事时间项目,明确主题和用户年龄。④观察发生在身边的关于“讲故事”的故事,写一篇“关于讲故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的论文。从这些学习任务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图情院校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注重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积累,布置的学习任务也颇具特色,且适应性强,能帮助学生快速过渡到未来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员的职业角色中去,提前做好职业准备。

4 美国图情院校的“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特点

4.1 注重历史学习,紧跟时代发展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图情院校十分注重对历史的学习,共有6门课程和历史相关,包括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西蒙斯学院、罗格斯大学等高校都开设了儿童文学史课程。通过学习相关历史课程,学生能够形成对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更清晰认识,从而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开展相应的服务。在注重历史学习的基础上,美国图情院校还紧跟时代发展,利用现代技术丰富传统课程,由此开设的“技术和媒体”主题课程发展成为了“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例如,华盛顿大学关于讲故事的课程——数字时代的讲故事(Storytelling in a Digital Age),重点关注信息时代下技术变化给儿童及青少年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借助数字化浪潮顺势而为,更好的了解信息时代儿童及青少年的学习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讲故事的新形式,从而提升服务能力。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渠道,如设计一个吸引人的“故事网站”,把各种各样有趣故事汇集到这个网站,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借助Web2.0的传播,让听故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实现,不仅如此,通过故事网站,还可以使讨论更加积极活跃,达到交流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融合现代技术元素,让故事更生动地展现在用户面前。比如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讲故事的内容和形式,让讲故事不仅仅是传统的面对面的你讲我听,而是从不同角度以多种形式来立体呈现。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出版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尤其是新一代儿童及青少年,他们更加习惯利用电子或数字的方式来阅读和获取信息。这样新颖的方式,能够“迎合”儿童及青少年的口味,更顺利的开展服务。

4.2 强调用户细分,精细挖掘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目前我国也有部分院校开设了“信息用户服务”的相关课程,但学生学习的内容十分笼统概括,专门针对儿童及青少年服务开设的课程更是寥寥无几,缺乏对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的重视。相比之下,美国图情院校开设的课程极其强调对用户进行细分,即使同样的主题,也会针对不同的用户、不同的资源情况再进行设置,如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信息学院根据儿童和青少年在信息需求上的差异而分别开设了儿童信息需求(Information Needs of Children)和青少年信息需求(Information Needs of Young Adults)两门课程。华盛顿大学“资源评价和利用”的这一主题根据儿童和青少年在资源认知和获取上的不同也开设了两门课程:儿童资源的评价和利用(Children's Materials:Evaluation and Use)和青少年资源的评价和利用(Young Adult Materials:Evaluation and Use)。现代信息环境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未来的信息竞争中取胜,深入挖掘信息用户的需求是必须的。用户细分有助于图书馆员从更深的角度上了解和把握某一群体的用户特征,深度挖掘用户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美国图情院校针对这一特定用户群体开展的精细化研究,深入挖掘儿童及青少年需求的研究态度和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4.3 注重积累阅读素养,构建良好知识储备

美国图情院校要求学生在成为合格的青少年儿童馆员前,应有良好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儿童故事的储备,他们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贯穿到平时的课程任务中。多数院校都要求学生配合老师完成每周布置的不同类型的阅读任务,如小说、童话故事、诗歌等和阅读报告,以契合下周老师的讲课内容。阅读量从两周一本到一周三本数量不一,学生们可以选择完整阅读一本书或选择书中的某些章节,完成相应阅读日志的记录。以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校区的儿童资源(Materials for Children)课程为例,学生们一学期单这一门课程就需要完成30本左右的阅读书目量(见表3)。

表3 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校区的学生阅读书目

4.4 开展丰富的任务和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未来出色的青少年儿童馆员,美国图情院校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老师会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参与讨论来展现自我风采,我们可从丰富多样的学生任务中窥见一斑。并且,学生还需要到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学校或其他场所开展“讲故事”、“书话会”等活动,从实践中真正接触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此外,通过这类课外实践活动,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活动组织能力,从多角度锻炼学生能力。通过各类课堂任务和实践活动,不仅从各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开展和组织活动的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迅速转型成未来的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员,较快融入到图书馆的工作氛围中。

5 对我国图情教育的启示

5.1 适应社会需求,增设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研究方向

时代的变化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除了公共图书馆应提升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服务品质外,我国图情院校也应该以培养优秀的专业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员为己任,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力求培养更优秀的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员,为图书馆提供人才储备。但是目前我国图情院校在儿童及青少年图书馆员培养方面却存在一些缺失,因此,国内图情院校可以借鉴美国图情院校在儿童及青少年图书馆员培养方面的经验,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设置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的研究方向,通过开设此类课程,把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加强儿童及青少年服务方面的研究。教学条件允许的高校,还可以根据资源类型再具体细分课程,提高对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研究的精细程度。

5.2 提升人才素质,全方位多角度增强学生能力

在增设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应该形成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共识。从美国图情院校开设的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课程可得知,该课程不只是局限于图书馆员基础知识的狭小范围,而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课程,是一套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图书馆员的完整方案,涉及信息科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强调对学科间交叉内容的深入学习,通过学科间的知识互补,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同时,汲取美国图情院校的经验,开展各类有助于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的任务,以学生参与为主体,提高学生实践活动能力,从平时就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培养,全方位立体增强学生各方面素质,为培养未来的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员储备优秀人才。

5.3 联合培养人才,增强与行业机构的交流和合作

美国图情院校一直保持着和图书馆、学会、协会、文化单位等组织、机构的紧密协作,联合培养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员人才。儿童及青少年服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行业之间的密切协作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增加学生实践机会的同时,也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更为优秀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员的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我国图情院校应加强和图书馆、图书馆协会等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促进各机构之间的交流,共同为培养人才努力。在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上,国内图情院校还可以加强和公共图书馆方面的合作,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由图书馆的相关老师担任,达到联合培养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员人才的目的。

[1]周世江.国外儿童图书馆馆员教育简介[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06):58-59.

[2]李裴.公共图书馆与未成年人服务[J].图书馆界,2014(01):68-70.

[3]Winston Mark D,Fisher Deborah.Leadership Education for Young Adult Librarians:A Research Study[J].Public Library Quarterly,2003,22(03):23-35.

[4]Downey Elizabeth M,Davidson Karen.Graphic Novels in Graduate-Leve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Courses[J].New Review of Children's Literature&Librarianship,2012,18(01):67-83.

[5]Yilmaz Murat.The Selection of a Children's Librarian: OWA(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as a New Model[J].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2014,5(07):573-589.

[6]Walter Virginia A.Who will serve the children?Recruiting and educating future children’s librarians[J].IFLA Journal,2014,40(01):24-29.

[7]Hamada Dalia,Stavridi Sylvia.Required skills for children's and youth librarians in the digital age[J].IFLA Journal,2014,40(02):102-109.

[8]李晗,华薇娜.美国高校图书情报学院“儿童及青少年文献与图书馆服务”专业现状调研[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05):22-28.

[9]周世江.美国儿童图书馆员研究生教育课程的设置概况[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01):47-49.

[10]刘进军,刘晓英,廖敏秀.我国省市级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23):65-69.

[11]黄英.中日图书馆少儿服务之比较[J].新世纪图书馆,2012(05):72-76.

[12]黄如花.美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06):48-58.

[13]U.S NEWS&WORLD REPORT[EB/OL].[2015-01-20]. http://grad-school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

[14]iSchools Directory[EB/OL].[2015-01-20].http://ischoo ls.org/members/directory/.

[15]Guidelines for Children's Library Services[EB/OL].[2015-01-20].http://archive.ifla.org/VII/s10/pubs/ChildrensGuidelines.pdf/.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of"Service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in American LIS Schools

Librarian pool is in the universities.The cultivation of the future librariansdepends on the LIS schools'training scheme and rich curriculum.Based on this view,the paper adopted a network survey to mak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ourse of"Service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in American LIS schools,and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situation from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From two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student tasks,this paper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ts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urriculum.

service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hools;curriculum design

G259.712

A

10.11968/tsygb.1003-6938.2015048

江燕青(1991-),女,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赵俊玲(1975-),女,博士,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许鑫(1976-),男,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信息学系副教授。

2015-01-21;责任编辑:魏志鹏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员青少年
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员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