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年味”

2015-11-23 02:22陈诺周畅
中国名牌 2015年6期
关键词:年味庙会农庄

陈诺 周畅

滚汤圆、炒花生、画纸伞、炸丸子……在安徽省蚌埠市4A级旅游景区禾泉农庄,以“寻找有年味的春节”为主题的体验项目如火如荼进行。禾泉农庄负责人蒋保安说:“现在都说过年没有年味了,通过这里的年俗活动让人们找回过去的年味。”

在北京、安徽等地,赶庙会、逛花灯、唱大戏等传统年俗回到春节文化活动舞台。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大型纪念园——徽园内,中国(合肥)国际年俗博览会在春节期间召开,民间戏曲喜乐会、民俗文艺巡游、五彩灯谜会等活动吸引不少市民参加。合肥市民李娟说:“在这里感觉特别有过年的氛围,好像回到小时候。”

在北京,近年,除了地坛、厂甸等老牌传统庙会外,各区也着重恢复并打造独具特色的庙会活动。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近期持续举办胡同微型庙会,游客通过参与剪纸、草编、蛋雕等活动体验,重温老北京非遗技艺。来自山东的武翔告诉记者:赶上胡同里的庙会,体验了一把京城的年味。

据蒋保安预测,禾泉农庄春节期间的游客量将达到2万多人,高峰期集中在年三十到年初六间。

中国国家民俗协会副会长李新永告诉记者:除了商家以外,相关部门亦重视还原传统年俗,组织民俗活动,北京一些社区,组织各家各户写春联并进行评比。

“过去过年打麻将、摸纸牌在农村很普遍,如今村民过年更期待唱大戏、说大鼓书”,安徽肥西县桃花镇文化站站长刘俊生说,镇里迎合村民需求,春节期间邀请民间戏班在各村居进行巡回演出。

“我要亲手炸一次肉丸、赶一次庙会。”安徽省芜湖市“80后”学生陈俊早给自己计划了一份年俗“愿望单”。在他看来,拜年、发红包,一部手机就搞定的春节没有味道,而“传统民俗活动契合了人们的心灵需求”。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加。传统年俗热的背后是人们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回归。”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万建中说。

然而,在“老北京”苏庆唯看来,现在即便是找回传统年俗,也夹杂着商业气息。“庙会传统小吃不多、传统节目稀少,价格却翻了翻”。

李新永也认为:如今各地恢复的庙会,很多只是照搬历史上有的,形式化的东西多了点,实质的回归还比较缺乏。

不少受访人士表示,传统年俗热的兴起是一种积极信号,注重形式的同时还需在更多年俗活动中注入传统文化的“神”,让春节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传统节日”。

在相关专家看来,让老传统焕发新“年味”,首当其冲要树立精神导向。“我们迎接新年,究竟在迎接什么,需要形成共识”。李新永说。

也有专家提到:保持年味可以尝试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通过动漫、影视体现年俗、年文化是吸引年轻一代的最好方式,也是让年味持久的一种创新”。

猜你喜欢
年味庙会农庄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馒头里的年味
元宵节,逛庙会
海坛年味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魔幻农庄”崩盘 卷走玩家2亿元
休闲农庄的“2.0 时代”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
洋庙会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