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后脑梗死16例分析

2015-11-25 09:16孙传正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外伤残疾颅脑

孙传正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临沂276100)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16例分析

孙传正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临沂276100)

目的:探讨并分析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16例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分析其脑梗死部位、临床表现以及核磁共振与CT检查的特点,同时给予患者保守治疗,包括扩容、脱水降低颅内压、脑保护剂、抗凝、高压氧以及拮抗脑血管痉挛等.结果:恢复较好的患者5例,轻度残疾患者4例,重度残疾患者3例,植物生存患者2例,死亡患者2例,其死亡率为12.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出现脑梗死其预后相对较差,若给予MRI以及头颅CT早期确诊,同时应用保守治疗以及开颅减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颅脑外伤;脑梗死;临床特征;疗效

0 引言

随着我国每年交通事故的增加,颅脑外伤后脑梗死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颅脑外伤主要是指颅脑遭受外源性伤害之后,造成人体脑部的血流量不足,从而导致脑部部分组织缺氧性或缺血性坏死,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并发症,若出现颅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则会加快病情的恶化,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加重脑功能的损害程度,对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该病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极高,目前针对防治颅脑外伤后脑梗死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本研究对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标准确诊,将心源性栓子、气栓以及脂肪栓等外源性栓塞因素造成的脑梗死患者排除,同时排除非出血性脑水肿低密度的患者以及术后局灶软化与皮质小灶软化的患者.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烦躁不安、失语、头痛、偏瘫、呕吐以及意识模糊等,患者GCS评分≤8分为13例,9~13分为4例.因交通事故致伤为10例,硬物打击致伤4例,高处坠落致伤2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27~56(平均40.1±1.4)岁.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4次颅脑CT检查,其中13例给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其结果显示为患者脑梗死面积为1.0 cm×1.0 cm~6.0 cm× 12.0 cm左右,且直径>4 cm患者为5例,<4 cm患者为11例.其中单侧以及双侧多发性患者4例,梗死灶单侧单发性12例.同时结果显示患者梗死部位主要为:硬膜外血肿患者2例,硬膜下血肿患者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例,脑内血肿患者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3例,颅盖骨骨折患者7例,颅底骨折患者6例;患者均为单发性以及脑挫裂伤.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扩容、脑保护剂、抗凝、拮抗脑血管痉挛以及高压氧等保守治疗.若患者检查结果显示为大面积脑梗死,同时具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则应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或采用内减压术治疗.

1.4 疗效评价[1]GCS评分评定患者恢复较好:患者治疗后生活恢复正常,且具有轻度缺陷;GCS评分评定患者轻度残疾:患者治疗后出现残疾,且可自理;GCS评分评定患者重度残疾:患者治疗后清醒,但有残疾,且生活需要照料;GCS评分评定患者植物生存:患者治疗后反应较小,且睡眠或清醒周期才能够睁开眼睛;死亡:患者治疗后死亡.

2 结果

本研究中16例患者,其中6例采用手术治疗,另10例患者则应用保守治疗.其治疗结果显示为:恢复较好的患者5例,轻度残疾患者4例,重度残疾患者3例,植物生存患者2例,死亡患者2例,其死亡率为12.5%.

3 讨论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属于继发性脑损害,颅脑损伤中病理改变主要为脑缺血,脑缺血严重时则为脑梗死,可对患者的脑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严重影响预后.

颅脑损伤患者通常会出现意识障碍以及神经功能异常等表现,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将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以及体质掩盖,进而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2].相关研究表明[3],针对颅脑外伤患者应用颅脑CT检查对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意义重大,但是CT影像诊断手段无法对颅脑外伤后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主要由于CT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是在发生脑梗死1 d之后,与此同时CT灌注成像则可对急性脑梗死2 h内,同时在形态学发生变化之前,将患者脑部组织血流灌注异常诊断出来,从而可在很大程度上及时诊断出颅脑外伤后脑梗死,且具有高特异性及高敏感性的特征.本研究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医院并未设有CT灌注成像检查,因此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可给予核磁共振检查,若患者经济情况不允许则可暂行相关处理,1 d之后对颅脑进行复查,在对梗死病灶进行确定.相关研究表明[4],若颅脑外伤患者在尚未并发脑梗死时,应给予止血、脱水降低颅内压、脑细胞保护剂以及补液等治疗,若患者已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同时出现占位等临床表现时,则采用内减压手术治疗或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若患者脑梗死面积较小则可应用保守治疗.本研究认为,针对颅脑外伤患者,若脑梗死面积较大或脑干梗死给予治疗之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死亡以及重度残疾,若脑梗死面积较小,同时脑梗死的局域为非功能区,该类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而脑梗死区域在功能区,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智力障碍以及肢体障碍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早期诊断及治疗,恢复较好的患者5例,轻度残疾患者4例,重度残疾患者3例,植物生存患者2例,死亡患者2例,其死亡率为12.5%.由此可见,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给予CT以及核磁共振进行诊断,同时应用保守治疗以及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1]张 旸,葛玉元,李洪福.颅脑外伤后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0(4):208-209.

[2]杨 松,席永强.颅脑外伤后脑梗死15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9,49(50):113.

[3]王飞霖.50例颅脑外伤后脑梗死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0):63-64.

[4]刘 峰.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临床诊治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8):111-112.

表1 两组24 h动态血压控制情况 (n=27,±s,mmHg)

表1 两组24 h动态血压控制情况 (n=27,±s,mmHg)

组别 dSBP nSBP 24 h SBP dDBP nDBP 24 h DBP 24 h MAP A组治疗前 135.2±10.7 128.3±13.3 134.4±12.8 84.6±10.8 78.9±11.2 83.3±10.5 102.8±12.5治疗后 125.8±11.8a 115.5±11.9a 122.2±10.9a 80.1±10.2a 72.1±9.3a 78.2±8.8a 95.5±10.7aB组治疗前 137.9±12.2 128.2±14.1 135.5±13.7 83.8±10.2 77.1±10.9 81.2±11.1 104.4±11.2治疗后 124.7±12.2a 113.3±12.4a 120.1±10.4a 80.2±10.1a 72.4±10.2a 78.0±8.3a 94.1±10.3a

综上所述,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实施马来酸氨氯地平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24 h动态血压,适合普及.

【参考文献】

[1]马丽媛,王 文,邓 卿,等.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左心室质量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9):780-783.

[2]张慧敏,黄建凤,吴海英,等.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7):648-652.

R651.1

A

2095-6894(2015)05-095-02

2015-04-09;接受日期:2015-04-25

孙传正.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外科.Tel:0539-2100665 E-mail:scz1973Qsin.cn

猜你喜欢
外伤残疾颅脑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