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乱象

2015-11-26 18:58麦岚
齐鲁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五常市原产地灵芝

麦岚

“调和米”催生“拼缝”产业

最近,济南的张瑜在朋友圈里看到几条五常大米代购信息,每斤25 6元,她一时心动购买了两斤。收到后发现,两斤大米被分装成十小袋,包装上标注着“五常”和“黑龙江五常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字样,但其产地却是“哈尔滨”。

质疑中煮粥蒸饭,却与超市普通大米并无二致。

因为价格不高,张瑜也没追究产地不符等问题,但她却对五常大米上了心。

据悉,黑龙江省五常市每年有充足阳光照射2629小时,河水年径流深500mm,平均无霜期130天,有机土壤厚度达200厘米,河流总长约2240公里,为天然优质大米产地。而五常大米中最优品种是五优稻4号,五常大米的品牌就是靠它在全国打响。但按市面上出现的产品看,只要是五常市区域内种植的大米,统统被当做五常大米贩售。

本刊记者在济南泉城路某大型超市看到,数种“五常米”被归置在货架上,它们普遍比一般大米价格高出一倍,平均价格5元左右。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五常大米”,可搜出7112件商品,价格最低为某品牌稻花香鲜米,两斤装售价25.6元。价格最高是“稻花香2号”东北五常大米,1.25千克包装售价499元,单价合为199元。据该品牌介绍,其产品精选“稻花香”优质稻种,水稻专家实时把控,原生态肥沃寒地黑土滋养,涟湖河天然水系灌溉,昼夜温差大,使其积累更多营养,质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大米。但是,黑龙江省五常市农业局副局长秦利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220万亩,按亩产1500斤水稻计算,年产水稻150万吨。即使按70%的最高出米率计算,全年大米产量也不会超过105万吨。但有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销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近900万吨从哪里来?

难怪连五常当地稻农都在质疑:“五常水稻产量就这么多,全国哪来那么多五常米?”

2010年7月,媒体曝光有外地企业往大米中掺入香精冒充“稻花香”,五常大米首度遭遇品牌危机,“掺假”也成为五常大米的污点话题。

记者调查发现,五常“调和米”催生所谓“拼缝”产业。

不少五常市的“能人”从外地收稻,再卖给五常市的加工企业,转手后一斤稻子能挣3至5角钱。去年五常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一份报告,对“调和米”有比较详尽的阐述,一是由外地稻和“稻花香”调和而成,不标注“五常大米”;二是由五常地产水稻和“稻花香”调和而成,标注“五常大米”;三是外地水稻和五常其他品种水稻调和而成,标注“五常大米”。

2014年末,五常市由一副市长带队,组织了10多人的打假队伍,专程赴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维权打假。却发现各地都在打“擦边球”,完全使用“五常大米”商标的并不多,但一些标有“五常御贡”、“五常稻花香”、“五常稻米优质生产基地”的产品包装,若较起真来还不构成明显侵权。

工艺人参的二维码身世

不久前,演员刘烨将微博名改成“吉林土特产代购”,被网友大赞“作妖”。

刘烨表示,吉林土特产种类繁多,很乐意向大家推介。实际上,被“作妖”的土特产不仅邻居家的五常大米,许多保健功效明显的土特产也是乱象集中之处。

素有东北三宝之称的“人参”,记者在某电商网站输入“人参”关键词,显示有8.46万条搜索结果,价格最高是一支“同仁堂野生长白山人参”,店家称“仅此一支,参龄65年以上”。这支“老山参”根须完整,拥有罕见芦碗,整只售价360万。相比之下,许多价格便宜得多的人参个头更大、形态更鲜明,更像人参,甚至还有根须、切片等形式贩售。

据了解,芦头是人参的根茎,芦头越长说明生长年头越长,也就越能卖上价钱。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有人为谋取高价,用胶水将人参边角料粘到人参芦头上。粘完后就变成芦头很长的人参,行内人管这种用胶粘过的参叫工艺参。胶水也不是食用胶,就是普通的502。

除以次充好的工艺参,其他滋补食品也被造假,灵芝孢子粉就是一例。

灵芝孢子是灵芝的精华,一吨灵芝大概只能收集一公斤孢子,极其稀少珍贵。真正的灵芝孢子粉价格昂贵,但电商渠道许多灵芝孢子粉价格相当便宜,只卖十几块钱。

据了解,这些孢子粉大多是用灵芝粉或灵芝边角料做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都有配套质检证书,有的还添加追溯体系。由于缺乏统一的平台和标准,溯源体系完全由企业一手定制,真实程度只能依赖于企业自身。苏州金禾通有限公司负责人韩某告诉记者,他们曾为南方多家农产品企业提供溯源系统,其中溯源二维码里的生产地、供应商等信息,都是由企业提前自主录入。“供应商、生产日期、产品图片这些信息,事先在后台批量录入,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后就能看到定义好的内容。”

这种批量生产的二维码标签,通常200万个起定制,价格是每个0.02元~0.08元,追溯信息完全由企业掌握。“要想将大米、蔬菜定义成黑龙江产,可提前在系统中录入原产地信息。唯一成本就是需要人工在后台录入,再将标签手动贴到蔬菜上。”

“贴溯源二维码很简单,但溯源难点在于背后体系化的支撑。”为上海市三农项目、光明集团等提供农产品安全溯源追溯平台的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副总杨张兵告诉记者,目前各地方、各企业之间的食品溯源系统,水平和完善程度差距较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仍是在生产、销售某个环节,给产品贴上事先录入信息的二维码。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溯源体系,农产品溯源是一个从种植、生产、销售等,环环相扣、层层追踪的全程产业链追踪,一旦中间某个供应商、销售渠道出现问题,就没办法做到溯源和把控。”

食品溯源面临技术和机制挑战

在6月11日的全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张高丽、汪洋都分别对食品安全作出重要批示,其中提到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食品质量追溯体系。

针对宁夏枸杞、五常大米等原产地品牌频频被外地企业“盗版”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教授魏益民表示,国内研究机构也推出一套“农产品产地指纹分析”技术体系,通过分析大米、枸杞等农产品中所含矿物元素指纹、同位素指纹、有机物构成指纹、近红外光谱指纹,再与原产地产品的指纹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判断出农产品是否真正由所标注的原产地生产。

但这套保护原产地品牌的技术系统,目前主要应用在市场抽查、针对性检查等特殊场合。

“这些农产品产地溯源技术只是原产地产品保护必备的技术手段,不可能只从技术角度就能完全杜绝假冒。更好的方式是,通过原产地产量、出货量等信息进行限量发牌、贴标,并进行交叉比对,同时还要加大抽查、监管力度。”魏益民告诉记者,对于溯源种种乱象,国家统一的食品溯源平台也呼之欲出。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马爱国表示,将尽快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并制定全国农产品追溯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最终形成全国一盘棋的传输、调度、数据处理系统,统一规范追溯参与方的行为。“目前,农业部在规模化农垦产品、生猪耳标等方面做了探索,地方农业部门也对品牌化农产品和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了追溯试点。”

马爱国还告诉记者,追溯体系要扩大试点范围,“尽可能将生猪、肉牛、牛奶和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率先纳入追溯范围。”

但有业内人士担忧具体的落地程度。北京新大陆联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宏燕称,此前他们在各地推进食品安全溯源平台,最大阻力恰恰来自农业生产者本身。“当地种植、养殖等散户对溯源平台积极性不高,肉类、蔬果类产品上加溯源码,还要把每个环节纳入溯源,等于增加了生产工序和成本,这在市场上并不能体现收益。”

事实上,食品安全源头的农产品生产者,已成为溯源环节的重中之重。但在国内散户养殖、种植等分散经营模式下,普及食品安全溯源难度很大。杨张兵告诉记者,在多家小规模生产企业、散户中普及食品溯源,成本很高。按目前统一收购、经销的生产经营模式,最终的信息只能追溯到中游大型经销商处,无法实现全程可管可控。

猜你喜欢
五常市原产地灵芝
童年
春天来了
青海启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菌草灵芝栽培技术
五常市人民政府:品牌引领五常大米产业新形象
按主要原产地和目的地划分的商品进出口
美国众议院对废止肉类原产地标识法进行表决
五常大米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花生原产地溯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