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牺牲金融企业利益 支持实体经济

2015-11-26 19:03陈清泰
齐鲁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债权人实体融资

陈清泰

进入转型期后,一些曾经辉煌的产业处于衰退期,实体经济普遍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而且相当严重。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利率可以达到20%。与此同时,利润大幅度向金融业集中,优秀人才也向金融界集中。社会上普遍出现了远离实体经济的结果,而且这种现象在继续蔓延。这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在中国工业化没有完成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现在实体经济进入调整期,金融体系应通过改革支持实体经济渡过调整期,应改变攫取性状态。在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中如何得到金融业支持?从规模导向转向技术创新中如何得到金融业支持?这些问题有进展,但没有完全解决。如果说,经济扩张阶段的增长基本是各个企业增加值总和的话,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则是高效率产业、企业的产生和扩张,抵消低效率产业和企业的萎缩与关闭后的增量。这时,高效生产力不断取代低效生产力,高效企业取代低效企业,高效率就业岗位取代低效率岗位将成为常态。

实现可持续增长,就要创造条件鼓励既有企业技术进步和新兴企业崛起及扩张,同时为曾经辉煌但已落后的企业开启退出通道。目的是使失去竞争力企业占有有效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土地等流向高效率部门,确保全社会资源平均效率始终处于上升中。就是说,高效生产力不断产生和扩张,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和退出将成为常态。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支持技术创新和新型产业发展,以培育新产业增长支柱,二是支持曾经辉煌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应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帮助他们度过产业化困境,如电动汽车在产业化初期,没有一定生产规模就无法降低成本,成本降不下来市场规模就不能扩大,没良好的技术表现就难以赢得市场,没市场规模的扩大技术就得不到考验。这个过渡期也就是烧钱的过程。金融应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并购,并参与产业和企业的淘汰和退出。产业和企业的融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直接融资需求快速上升,融资方式也正在多样化。金融体系应加快改革适应需求,否则很难实现中高速增长。

选择了创新发展就要宽容失败,包括金融。要承认从技术研发到突破到产业化是一个烧钱过程,这不同于投资驱动,收益对投资来说有一个滞后期。但政府和金融部门不能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发展多样性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要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如风险投资,不仅在于弥补银行贷款的失灵,更不可忽视和替代的是,它针对各类项目的市场判断力和专业化筛选能力,以及对创新企业在治理结构、决策、改进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和引领作用。2008年,以色列的人均风险投资是美国的2.5倍,是欧洲国家的30倍,是中国的80倍,是印度的35倍。正是风险资本大规模进入,才使以色列成为世界“最创新的国度”。对新兴产业的选择,对新兴技术的认定不是政府的所长,因此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价值发现能力,资本配置和监管能力,以及包括股权在内的激励机制作用,这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应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针对创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量身定制相应融资工具,形成不同融资方式、融资机制和退出通道。

好的破产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审计制度、良好的公司治理一起,是当前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最重要的课题。受传统体制影响,我们对破产抱有偏见,总体上说是抱以拒绝的态度,甚至谈破变色。破产对企业而言,是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终极形式,是自负盈亏的一种极端结果。破产意味着无论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都要承担各自行为后果。这种强约束可保驾经济质量提升。因此,建立破产机制的初衷是保护债权人,在债务人状况极度恶化,资本金消耗殆尽情况下,防止债权人权益再度损失。

政府不欢迎企业破产,甚至阻止企业破产,是怕造成社会不稳定。而银行不愿意企业破产,担心的是不良债务窟窿被捅破在大规模结构调整、企业流动性增强情况下,金融债权人必要时应利用破产和破产重整工具保护自己的权益。现在的扭曲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破产是保护债权人的,而我们的债权人恰恰最怕破产,为什么?原因在于激励机制有问题,谁也不愿意在自己的任上把窟窿捅破,就好像“击鼓传花”。这就带来了社会上破产企业数量很少,但跑路企业或僵尸企业很多,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猜你喜欢
债权人实体融资
主债务人对债权人有抵销权时保护保证人的两种模式及其选择
融资
融资
恶意串通与债权人撤销权解释论的三维意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债权人放弃破产拍卖 玩具反斗城有望复活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