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鸟人》——电影界大咖掀桌秀

2015-11-26 19:04丁丁
齐鲁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鸟人昆汀赫斯特

丁丁

电影圈大咖为拼抢地盘不惜反目,不过是为了证明谁才是终极大BOSS

《鸟人》里,迈克尔·基顿扮演的电影明星对《纽约时报》剧评家怒而掀桌。迈克尔指望靠新剧东山再起。评论家却扬言毁掉这部戏。绝望、挫败袭来,迈克尔在首映上用枪轰头,结果只打中鼻子。谁料引发轰动,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他又红了。

受尽威胁、反目成仇、自杀未遂、咸鱼翻身……《鸟人》里的情节组成了现实版电影圈大咖掀桌秀的元素。“别想不经过我同意,装模作样地写、拍、演你的宣传片。”评论家的台词道出了天机。他们拼抢地盘不惜反目,不过是为了证明谁才是终极大BOSS。

翻脸后,有人一战成名,有人沦为笑柄,搭档则分道扬镳。伴随坏名声而来的,还有糟糕的运势,锐减的收入。然而翻脸秀常常逆转剧情。艺术生命超长的大咖,有的走向黑暗,也会如骑士般归来。

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这里的反目可不是片场互踢凳子那么小儿科。电影大咖们异常彪悍。争夺剪辑权是常事。投资者、制片人、导演对影片各持己见。一部片子会剪出参赛、海内外公映的N个版本。数次操控奥斯卡的维恩斯坦影业老板哈维,就有剪刀手之称。《天堂电影院》、《霸王别姬》在北美上映,都被他剪掉过十分钟以上。这种粗暴的剪刀手行为让业界极为不满。哈维曾以不付尾款来要挟伊斯梅尔·麦钱特将其制片的《末路英雄半世情》剪短。结果两人差点打起来。麦钱特和合伙人不在乎这次威胁,才保持住了影片原样。

无人能预料大众更同情谁,谁又是赢家。1997年《危险关系》上映前2个月,在西好莱坞一家餐厅,34岁的昆汀·塔伦蒂诺抓住唐·墨菲(《变形金刚》制片人)的头发,狠狠给了对方三巴掌,把手表都打掉了。接着昆汀又在基伦·埃弗瑞·韦恩斯的节目上大谈心路历程,大有赢家姿态。事后,昆汀被诉以500万美元的赔偿,他和唐最终选择庭外和解。

唐和昆汀的交集要从《天生杀人狂》开始,可谓积怨已深。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昆汀这次虽然“打赢了”,但《危险关系》票房却让他颜面尽失。这部圣诞档影片在北美竟然只赚了3967万美元,远低于《低俗小说》创下的1.07亿美元佳绩。

《公民凯恩》导演奥逊·威尔斯曾PK传媒大亨赫斯特。两人互相占领舆论高地,也都使出下三滥招数。威尔斯在1941年上映的《公民凯恩》里,塑造了一个孤独终老的报业奇才凯恩。原型就是赫斯特。

赫斯特大为光火,他让旗下媒体封杀《公民凯恩》,差点让胶片报废,他还拿威尔斯的政治倾向说事。威尔斯也擅长“驾驭”媒体。传记作家彼得·康拉德在《奥逊·威尔斯:人生故事》里描述:“威尔斯假模假式地说,《公民凯恩》中那封意欲挑起事端的电报是唯一直接影射赫斯特的情节。但与此同时,他又挑逗似的暗示了实际情况。”

两个人之间的正面交锋,是在旧金山马克·霍普金斯酒店电梯里。相遇后威尔斯邀请赫斯特参加首映,赫斯特懒得理睬。威尔斯后来夸耀说:“如果是凯恩,他一定会接受邀请。”

这一定是威尔斯少数几个胜利时刻。虽然《公民凯恩》拿到了第14届奥斯卡的最佳原创剧本奖,但除了口碑,影片本身并没有多大收益。直到1991年重映时,《公民凯恩》的北美票房也只有114万美元。财大气粗的赫斯特家族将“复仇”持续了70多年。影片被允许在赫斯特城堡播放,已经是2012年的事了。

希区柯克们的黑暗:那些为守护自身尊严,而必须要拍的桌子

为金钱、名誉、爱情、剪辑权而战,电影大咖们不惜撕破脸。抛开利益,暗中涌动的还有话语权之争。为了自由与尊严,他们大打出手,互泼脏水。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只是疏远对方。很难说这给行业带来了什么,但留给影迷的总是遗憾的。然而在影迷心中,问题只有一个:代价真的值得吗?

电影圈最著名的“掀桌”事件,发生在蒂比·海德莉和希区柯克之间。1962年《群鸟》拍摄期间,新人女主角蒂比·海德莉被导演希区柯克整惨了。群乌攻击镜头,拍起来骇人听闻。据希区柯克传记《天才的阴暗面》一书记载,演员杰西卡·坦迪回忆说:“整整一周,蒂比独自待在用笼子罩起来的房间里表演,鸟儿扑向她。”直到鸟也开始暴躁了,女主角的眼皮被啄出一条很长的伤口。这时蒂比才休息了几天。更讽刺的是,放映时,这些镜头只有一两分钟。

蒂比是希区柯克从广告里发现的。希区柯克对她使出了各种手段,送礼、疯狂写纸条、派人跟踪,甚至性骚扰。1963年,计划由蒂比主演的《艳贼》正在改剧本,希区柯克主张保留原著里的强暴戏,并给出了一些让人不太舒服的提议。编剧伊万·亨特认为,这段戏脱离剧情会让观众也难受。伊万坚持删掉,竟还惨遭解雇。

最终让蒂比发飙的是拍摄《艳贼》后期,希区柯克提出了性要求。两人因此翻脸。希区柯克拒绝提到蒂比的名字,只用“那个女孩”指代。同年,演完《艳贼》后,蒂比结束了工作合约。1980年,希区柯克逝世,据说葬礼上蒂比倒是来了。不管她的心结能否化解,这都是一场必须为之的翻脸。

意见不合,最容易引发分歧。焦雄屏就曾不止一次地嘲讽《白银帝国》制片人、导演姚树华,直呼她为外行。《白银帝国》由郭台铭投资,郭富城主演,焦雄屏也是制片人。这是旅美多年的话剧导演姚树华首次执导的电影。焦雄屏吐槽姚树华乱花钱——“带摄制组大转场九次;拍了四个半月;耗资巨大在发布会上搭景只为媒体消费几分钟;选詹妮弗·提莉演配角,对方早就半转行比赛扑克去了。于是剧组派裁缝到美国东岸量詹妮弗的尺寸,最后做出一件谁都能穿的灰蓝大袍……”

这部影片投资8000万元。后期制作辗转德、英、澳、美等地,耗时几年。如此大手笔,《白银帝国》亏惨了。在2009年内地30亿元的总票房中,《白银帝国》只贡献了2230万元。焦雄屏、姚树华之所以分歧过大,是因为她们深耕的是电影、话剧两个领域。彼此不在一个话语层面,自然无法愉快共事。

从黑泽明到杨德昌:名人局的反目与暧昧

黑泽明一生拍了三十多部电影,其中有一半都是三船敏郎主演的。但1965年《红胡子》公映后,他们再也没有合作过。据说是黑泽明对三船在这部戏的表演不满意,然后逐渐疏远了对方。三船试过重修旧好,不过未能如愿。他们见过几次,场面有些尴尬。

三船的命运起起伏伏,一度没有戏可拍,又一度红到欧洲。黑泽明在好莱坞也屡屡受挫——《暴走列车》拍摄计划搁浅、执导《虎!虎!虎!》被解约、《没有季节的小墟》遭遇票房大败。61岁时,黑泽明选择自杀结果未遂。此后熬到《德尔苏·乌扎拉》斩获奥斯卡。但因为在日本找不到投资,黑泽明又穷了三四年。直到1980年《影子武士》获金棕榈,黑泽明才时来运转。

与友情的正式告别,总是漫长的。散伙32年后,三船于1997年12月去世。9个月后,黑泽明也与世长辞。他们的反目带着日本式语焉不详的暧昧。黑泽明每次被记者追问时说辞都一样:“只不过与三船君一起能做的工作我们全部都做完了,也就是说无事可做了。”

杨德昌与侯孝贤从亲密朋友到各走各路,也没有太多公开的理由。

侯、杨宛若法国新浪潮的特吕弗和戈达尔,如同双子星般闪烁于台湾新电影。不同的是,侯孝贤的《恋恋风尘》等杰作,表现的是青春作为人生必经之路的先怅然后释然,杨德昌则不依不绕地,刺刀见红地,以我以我血的姿态划开历史的帷幔。

即可以说侯孝贤是出世而居,杨德昌是人世当存。更可以说杨德昌要抓牢的是当下的芸芸众生,侯孝贤要放手的是太阳底下的所谓新鲜事物,力图接近事关“永恒”的精神王国。

仅从境界上来说,二人孰高孰低,是尽可以见仁见智的。但侯、杨对中国电影史,按焦雄屏的说法,他们对现代、后现代、历史的影像注解、均最大限度地扩张了电影的表达疆界,也使中国电影百年史最终收获到丰满血肉和刚毅筋骨。

纽约影片人协会主席约翰·安德森曾问杨德昌:是否真的不再和侯孝贤说话了。杨德昌回答:“我不这么认为,只是我要做的与侯孝贤的拥护者想要做的大相径庭。”2007年,侯孝贤在杨德昌的纪念会上承认,两个人分道扬镳,不是不和,而是价值认定不同,直到杨德昌拍《一一》,他们的关系才有所缓和。那一年金马终身成就奖被颁给杨德昌,颁奖者就是张震和侯孝贤。

以前的好朋友无话可说,无事可做,最为悲凉。

(文 据《新周刊》)

猜你喜欢
鸟人昆汀赫斯特
有艺思:支持NFT,你会烧掉一张赫斯特吗?
鸟人范
《大师镜头 昆汀篇》
中国风格和欧洲传统的相遇十八世纪赫斯特瓷器
第九个“恶人”
《老兵》:目击“韩国昆汀”
《鸟人》揭幕威尼斯电影节
Adobe助力赫斯特中国公司打造数字出版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