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即休”也是一种境界

2015-11-28 23:16穆子
中华魂 2015年11期
关键词:在世亲信官场

文/穆子

“退而即休”也是一种境界

文/穆子

全国人大原委员长万里退休后对家人说:“退下来以后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就是对中央领导同志的最强有力的支持”。他给自己定了三项规定:不担任名誉职务,不参加剪彩活动,不题字写序。

退而即休是我们党立下的政治规矩。1980年8月18日,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专门作了关于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的讲话,“任何领导干部的任职都不能是无限期的”,“我最后的作用是带头建立退休制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体现了一个政治大家的风范。“船到码头车到站”,到点了就该下车,下就下得潇洒点,下就下得痛快点,不要黏黏糊糊、腻腻歪歪、拖泥带水,更不要再说什么“我是很想下来的,可党和人民不让我下来”之类的废话。后来,不少国家领导人退休后将“不干政”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开启了执政党的一代新风。

与那些高风亮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领导退休以后,恋权、恋栈,弄得越来越不像话。有的不仅在位时到处安插亲信,而且退下来以后,对原单位的事还自觉不自觉地插一杠子。或是说三道四,评头评足;或是指手画脚、横挑鼻子竖挑眼;或是发挥“余威”、施加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在职的稍有怠慢,就来几句冷言冷语,不是“人走茶凉”,就是“忘恩负义”。最为典型的要数“周老虎”。他在位时,官做到哪里,亲信就安插到哪里。退下来以后,仍与这些亲信暗中勾结,兴风作浪。正如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所说:“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对四川政治生态造成恶劣影响。”

“退而不休”,在两种人身上表现最为明显。一是官迷、官瘾十足的人,离开了职位,离开了权力他们就活不好、活不成。在一些地方就曾流行过这样的话:在职不在职不一样,在位不在位不一样,在世不在世不一样。这些人把在职、在位看得很重,让他们退、让他们“裸退”,就等于要了他们的命。所以人退了,“官念”没有退,“官本位”更没有退,干预朝政、到处伸手,成了下意识之举。第二种是,头上有辫子、屁股上有尾巴的人,他们做了不少见不得人的事,退下来以后生怕别人揭发,害怕东窗事发,要千方百计把权力交给“自己的人”,安插亲信、拉帮结派是为了保护自己。所以,中央锁定十八大以后仍不松手、不撒手作为严打对象,目标选准选对了。

提倡“退而即休”,既是政治规矩,也是一种境界。被美国历史誉为“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的华盛顿,是第一位由选举产生的总统,在连任两届后,他自行引退,并两次谢绝连任,开创了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典范,弥补了美国宪法的严重缺陷。天下是我打下来的,朝野又那么拥戴,自己不说下,没人叫你下,这才叫当之无愧。但越是“当之无愧”,越要有自知之明,因为人总是要老的。没等老得不行了,就主动让贤,这正是华盛顿的高明之处。

我有个从厅级岗位上退下来的球友,凭他的官场资源和官场人缘,好几个协会特邀他当会长,好几个公司聘请他当顾问,都被他婉谢了。他说退就退了,在职时干在职的事,退下来做退下来的事,一错位就乱套。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比什么都强。早上起来舞舞剑,打打太极,上午练练书法,下午打打球,退休生活既充实又滋润。这不比那些“退而不休”、到处劳野神的日子强得多?

猜你喜欢
在世亲信官场
海德格尔“在世”学说对解决环境危机的启示
当我不在世的时候
电子产品信息覆盖下生命的缺失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