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体育元素对提升社区休闲体育文化价值的研究

2015-11-29 15:06钟贵钦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文化

钟贵钦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

随着我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现代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席卷中华大地,在其快速形成的过程中,社区“围城”现象、文化缺失现象日益严重。社区作为城镇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居民安居乐业的基本载体,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对自身的人文关怀也提出了新的诉求。在休闲时代背景下,把握岁时体育元素与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发展的结合点和生长点,对提升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价值、增强社区居民的社会凝聚力,对建设现代文明和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岁时体育及其表现形式

岁时体育是指人们根据天时、物候的周期性、农事活动和原始崇拜等因素而形成的在各种岁时节日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现象[1]。民俗学的相关研究认为,我国传统的岁时节日主要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2]。它源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与四时节气和原始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岁时体育活动得益于岁时节日,在岁月的长河中,以年为周期、周而复始的流传和发展,犹如粒粒明珠张弛有度的点缀着民俗节日。比起“舶来品”的现代体育活动,它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岁时体育与民俗节庆相连,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人们对这些主要的岁时体育表现形式,已是如数家珍。

1.1 元宵节耍龙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民间有俗语说:“初一的火,十五的灯”。其寓意都有红红火火之意。元宵节舞龙灯是融合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舞龙可分为灯笼龙、草把龙、板凳龙。传统的舞灯龙非常热闹,它包括:请龙头、舞龙灯、祭龙(烧龙)三个部分。其中,最热闹的要数舞龙灯的过程,舞灯龙的队伍在沿途为民众展示金龙抱柱、二龙戏珠、老龙翻身、黄龙下海等动作,配上丝竹管乐,炮竹烟花齐放,其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欢庆和鼓舞。等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人们就会在河边把龙烧掉,将灯龙残骸送入水中,意为龙归大海。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一种瑞兽,一种吉祥物,在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的背景下,岁时节庆舞龙灯除了休闲娱乐之外,更是祈求着来年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1.2 清明节踏青

清明节踏青是哀思先祖、洗涤心灵的精神之旅。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清明节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多种风俗节日融合形成的,引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为证,“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清明伊始,正值春暖花开,人们便借着祭祖的机会,到田野山间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舒解心中郁结。世人称之为踏青、寻春。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岁时游乐的岁时体育活动,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等岁时体育活动流传至今,仍然深受民众喜爱。

1.3 端午节赛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是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文化的代表。在我国民间,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说法不一。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但至今为止,端午起源于纪念屈原说的影响最广。在民俗文化研究领域,国人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习俗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楚国大夫屈原因报国无门而投汨罗江之后,当地人感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追到洞庭湖畔但未见其踪影。因而有赛龙舟的风俗;人们又怕蛟龙食屈原尸体,便放粽子等食品到水中以喂蛟龙、祭屈原,因而有了吃粽子的习俗。时至今日,龙舟竞渡,这种民间岁时体育形式不再单纯的是纪念屈原,而主要是用来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娱乐健身、欢庆节日庆典的载体。

1.4 重阳节登高

每年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重阳节民俗活动很多,赏菊、插茱萸、吃菊花糕、登高等。其中,登高是重阳节重要的岁时体育活动之一,古人有登高避邪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健身、思念亲人、故友等闲暇娱乐活动。王维有诗为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989年,我国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增添了养老、敬老、爱老等新的内容。至此,重阳节登高又成为宣扬中华民族传统尊老、敬老文化价值观的典范。

岁时体育的表现形式是岁时体育文化内涵的外显方式,岁时体育文化凝聚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与民俗节日相辅相成,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在数千年的传承积淀中,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文化象征性。

2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特征、表现形式及价值

社区休闲文化是近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产物,追求“时间自由”的信息革命取代了“物质积累”的工业社会,是人类社会文明形态转型的重要标志。这种价值形态的转型,也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从寻求温饱和追求物质成功的价值观逐渐被自我表现的价值观所取代。在我国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不同的休闲社会形态在我国呈现某种共时态的分布态势,社区休闲体育文化,也在该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顺势发展。

2.1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特征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特征是指反映休闲体育文化根本特性的本质特征。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特征有很多,它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其中,它的共性特征包括:传统性与普遍性、继承性与时代性;个性特征包括:娱乐性与健身性、艺术性与泛竞技性、个体性与多元性。

2.1.1 传统性与普遍性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传统性是指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我国的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比如:现代社区在岁时节庆时仍会举行舞龙舞狮等民俗体育活动。在当代,受不同文化模式的影响,人们在社区休闲体育文化活动中,不同阶层、地位、职业的人们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条件与体育生活价值标准等,建立适合自己休闲体育生活模式。这些则体现了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普遍性。

2.1.2 继承性与时代性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具有延续性、继承性。我国传统休闲思想由来已久,从儒家的“天人合一”和道家“阴阳调和”为基础的休闲思想、到老庄哲学,无不体现先哲们对休闲的理解方式。比如:气功、太极,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注重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等一直延续至今。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吐旧纳新”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文化具有不同时代特点和差异,使得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社区健身器材的引进、广场舞等现代体育项目的推广、俱乐部、协会、社团等的组织形式等等。

2.1.3 娱乐性与健身性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娱乐性源于民众对休闲的需求。体育与闲暇相结合,娱乐性起到了媒介的作用。人们在处理生活必需和外在压力之余,在休闲体育活动中放逐,获得身心愉悦,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是休闲体育文化独具的娱乐性特征。而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健身性体现在它是一种增进人类健康的文化形态,一方面,休闲体育文化知识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树立科学、合理的休闲观念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休闲体育文化活动补偿现代工业对人的异化的影响,满足人类自然生物性需求。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健身性特征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关怀,做出了巨大贡献。

2.1.4 艺术性与泛竞技性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休闲文化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民族民俗传统体育表演类项目适应休闲时代的需要,引进符合大众审美观的舞蹈元素,是其成为大型文艺表演的对象。竞技性是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激素,但它并非像我们在竞技场上看到的那般激烈、明显,它更多的是指一种观念上的自身博弈。

2.1.5 个体性与多元性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个体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休闲体育项目,体现差异性。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间的不一致性,因而,在参与的方式上以个人或小群体活动方式为主。而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具有多元性特征是显而易见的,现代社区大多数是一群在血缘、地缘、文化传统上都存在差异性的陌生人聚集的场所,其文化的来源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性。

2.2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及价值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其文化内容划分,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可分为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层面的表现形式。物质文化主要是指社区的休闲体育设施的建设,它是营造休闲体育文化氛围的基本条件;精神文化是指社区休闲体育文化蕴含的人文思想对社区居民的影响,它是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制度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休闲娱乐中形成共同的遵守规范行为,它是促进社区文明进步重要手段;行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一起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和行为的过程,它是增强社区居民人际交往、文化认同、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

由于休闲体育的本质是人的自我设计、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因而,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其对社区实践主体人的效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文价值 现代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它关注自由个性、生命意义和精神归属等。社区休闲体育文化是一种促进人的素质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活动,它不仅关注人的健康体魄,还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和身心愉悦,充分体现了其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社区休闲体育是一种追求精神需要的一种自由生活方式,在休闲体育活动中,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由创造、获得精神慰籍、充分体验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社会价值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促进社区文明进步、整合社区情感、丰富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具有社会认同性、价值普适性、参与的普遍性等特点[3]。它在促进了文化传统异质性的交流,增加群体心理认同感和价值普适性的实现,促进个人、社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休闲体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较多休闲娱乐方式、较好的邻里互动的机会,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增加邻里、街道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群体之间的文化认同感。社区休闲体育正逐渐成为现代人喜爱的、自觉参与的一种重要的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它所具有的社会整合功能也越来越凸显。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建设对净化社区的奢侈化、庸俗化的休闲观念,培养人们合理、科学、健康休闲观,树立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品牌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经济价值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是指人们在休闲过程中的消费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社区休闲体育文化虽然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它的繁荣与发展,会刺激越来越多的民众投身于休闲体育运动中来,客观上提升了人们对休闲体育文化活动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购买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的相关产业的诞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社区体育培训辅导机构、相关体育用品公司等。另外,个体经常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可以增强身体健康、缓解精神疲劳,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第四,教育价值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首先,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培养人健康意识,规避不良嗜好,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其次,在社区休闲体育中,获得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运动知识和手段;再次,社区休闲体育制度文化教会人们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完善人格,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准,净化良好的社区文化生活风气。

第五,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 社区休闲体育文化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包括:对个体的身心调适、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三方面。首先,现代工业社会追求高速与效率,个体的紧张心理和焦虑情绪明显增加,局部体力劳动造成的人体“肌肉萎缩”现象日益凸显。人们通过社区休闲体育文化活动,可以代偿或消除缺乏运动所带来的对身体和精神的负面影响。其次,作为社会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群体性的休闲体育文化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对抗或者协助,来习得一些社会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增强对所处文化系统的情感认同,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培养自身的社会价值观,促进个体社会化。再次,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参与社区休闲体育文化活动,让人们在摈弃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和外在压力之后,找到合适自己个性张扬和创造力补充发展的机会,从中收获自我发展。

3 岁时体育元素对提升社区体育文化价值的作用

现代化进程中,提升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价值是为了更好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不仅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也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本质精神。在休闲时代,休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必然与日常生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岁时节日民俗紧密相连,岁时体育元素与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契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提升社区体育文化价值增添了新的活力。

3.1 提高文化认同感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4]。现代社区作为开放性的区域,一方面,文化来源地多元化;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被局限单元住宅里,极少出来与外界交往,因而,越高级的社区,“门”越好,人们之间的隔阂越重。岁时体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礼仪制度、道德情操等要素,具有深刻人文思想,高度的民族、社会认同感。岁时体育文化与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精神契合,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增加社区情感,找到营造共同的精神家园基点,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区。

3.2 丰富文化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休闲健康”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社区休闲体育文化,主要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导。它与中国传统的休闲体育文化在运动方式、运动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西方休闲体育文化注重追求个性的张扬、自我价值的实现,刺激性体验,喜欢竞技性强、运动量大的运动。比如:攀岩、拳击等;而受传统的文化影响的岁时体育文化更加注重养生、陶冶心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喜欢运动量小,注重修身养性、内外兼修的活动。比如:放风筝、踏青等。因而,岁时体育文化与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相结合,丰富了社区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运动理念和休闲运动方式,有利于中西方休闲体育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发展,共同推动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

3.3 增添了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灵魂,任何一个民族都应该拥有自身的文化特质。城市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特质是由其区域文化、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市的独特的社会结构等方面决定的。一个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好坏,可以看出该社区居民的素养和文明程度。文化具有教化意义,岁时体育文化继承了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具有深刻的人文思想。比如:端午节赛龙舟。它不仅是一项岁时民间体育活动,还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能激起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众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因而,岁时体育文化与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内容上的契合,为社区休闲体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人文素材,提升了其文化内涵。

3.4 促进文化品牌建设

城市社区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会结构、组织形式、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与传统村落完全不同的城市文明。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和适应时代发展,城市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在其文化内涵上,创发多于守成,但我们不能扔掉自己的根基,统的群落性格和岁时风俗习惯仍是社区休闲体育文化产生和创新的基础。岁时体育文化文化标识元素为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品牌化建设提供了特色资源,对我国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最终向全世界输出文化价值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岁时体育文化蕴含了数千年来我国农耕文明形成的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无论是从它的表现形式还是不同岁时节庆对不同体育活动的选择来看,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意识。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岁时体育元素对提升社区休闲体育文化一方面提供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生动的人文素材,另一方面,对营造现代社区情感和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精神向心力和凝聚力。因而,在休闲时代的背景下,大力挖掘岁时体育元素与社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契合点,不仅可以使岁时体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而继续错落有致地穿插于时间的长线之中得以流传,也使得社区休闲体育文化增加了传统文化软实力之含量,有利于建设更好的人文、和谐、宜居社区环境,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1][3]倪依克.休闲体育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钟敬文.民俗学原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钟敬文.民俗学原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6]许宗祥.休闲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7]谢光辉等.休闲体育文化解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

[8]朱学英,余利斌.论我国休闲体育的文化特征[J].湖北体育科技,2013,11

[9]周健生,王勇,等.和谐社会构建中城镇社区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发展定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3)

[10]张安君,王玉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创新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

[11]郭修金,虞重干.岁时节日传统体育习俗的传承与发展[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谁远谁近?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我们的“体育梦”
影像社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