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休闲方式的转变与运动休闲产业发展

2015-11-29 15:06黎力榕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念消费运动

黎力榕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1 影响现代休闲方式的动力因素

休闲是人们度过闲暇时间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完全自由的活动,休闲本身就是活动的目的。人们从事休闲活动为的是自身内心的满足,不含任何的功利和虚荣。因此,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休闲方式也就完全反映了人们的心声和休闲倾向。尽管如此,影响人们选择休闲方式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同时决定着社会休闲形态甚至休闲产业发展的方向。

首先,人们的社会角色和文化背景对他们倾向于何种休闲方式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角色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所充当的角色,包括职业特征、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其个人所受的社会评价等等。有研究者发现,人们的休闲活动或多或少地带有这种社会角色的特征,说明社会角色从根本上决定着人们对于休闲方式的选择[1]。同样,文化背景也是人们选择休闲方式的十分重要的因素,西方人热衷于冒险及野外生存性的休闲活动,而东方人则更青睐安静型的、能够修身养性的活动,这种区别与其文化背景直接相关。其次,休闲资源是决定人们采取何种休闲方式的客观决定因素,因为休闲资源是人们的休闲意愿得以实现的外部必要条件。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想要去滑雪显然是很难实现的。同样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们要想实现登山的愿望也并非易事。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国民营造各种各样的休闲资源,包括:公共运动场馆、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等等,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休闲意愿,也影响着人们的休闲行为。同时,一个国家的环境、气候等条件也决定着国民的休闲主基调。最后,一个人的休闲能力也对人们休闲方式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比如从事登山运动就要有登山运动所要求的体力和技术,同样要参观一个著名书画展也要有对书画的基本知识和鉴赏能力。休闲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锻炼得到提升,它与自我休闲意识和休闲资源以及休闲文化等共同成为决定休闲行为倾向的决定要素。

2 我国城市休闲方式的异化及其与现代休闲理念的冲突

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的不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喜好的休闲方式,休闲方式的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休闲方式的主流形态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休闲方式的健康与否,进而反映出社会形态的健康与否。换言之,休闲主体(个人)的休闲方式不仅反映着其生活方式的健康与否,同时也反映着整个社会总体休闲风尚及社会精神面貌。

受传统文化和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国民的休闲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出与当代休闲理念的冲突与矛盾。第一,足不出户的、相对静态的休闲方式成为当今社会休闲活动的主题形态。人们闲暇时间主要从事的活动以看电视、上网、打麻将等为主。有研究对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居民休闲方式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人群众只有3.9%的人经常从事运动健身类的休闲活动,而超过50%的人喜欢以看电影和上网的方式度过他们的闲暇时间[2]。第二,休闲消费和休闲活动之间的联系越加紧密,似乎没有消费就难以休闲,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低收入或者缺乏休闲观念的人止步于休闲之外。当今许多流行的休闲活动早已被商家所关注,他们把这些休闲活动进行包装,使之成为了他们的产品,这样做无疑满足了少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而使大部分人群望而却步。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在公共休闲领域的投入太少,公共休闲场所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最终结果是休闲人群的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追求时髦的、高消费的休闲活动,比如参加高会费的高尔夫球俱乐部、赛马俱乐部等等;另一部分人则自创休闲活动并自组织团体,比如广场舞。这种分化反映的是当代人休闲方式的异化,它失去了休闲活动的本质特性,与人们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并不积极。

现代休闲理念强调自由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们在休闲活动中首先应当体验到自由,体验到自我个性张扬,同时,要尊重自然,在大自然中陶冶自我。不难看出,我国城市休闲方式与现代休闲理念有一定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现代休闲理念的传播,可以促进现代休闲理念的震撼作用和影响力。其实,许许多多的新事物在一开始都会与旧的传统观念和行为发生碰撞和冲突,这似乎是新事物发展的必然经历。我国城市休闲方式的异化作为现代休闲理念传播的背景,它是现代休闲理念得以迅速传播的必要条件。

3 运动休闲的普及对城市休闲方式转变的促进

3.1 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延伸,我国城市人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方面。积极的方面,人们更加重视健康,重视自我精神健康和情绪调整,重视生活质量和环境意识的培养。消极的方面表现在人们的过渡消费、营养过剩、运动缺乏以及对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消极情绪。的确,现代城市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等一系列问题是现代经济发展方式的副作用使然。要维护人们的健康以及维护社会健康就必须引导人们进行生活方式的转变,引导人们适应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生活理念。事实上,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不同的典型特征,总体衡量这些特征就要分析其中的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因素;积极的和消极的因素。21世纪全球都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都产生着不小的冲击,在这种浪潮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征可以从消费特征和生活时尚特征等方面进行衡量。这方面,农村和城市形成鲜明的对照,年轻人和老一代人形成鲜明对照,这也就体现了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正在现代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中发生着转变。

3.2 运动休闲生活方式的悄然兴起

运动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表示人们主要以运动活动的方式度过其闲暇时间。按照休闲理论研究者所言,人们工作之余的时间里从事的活动即为休闲活动[3]。当休闲运动占据了人们的闲暇时间的重要部分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便可称作运动休闲的生活方式。我国传统休闲以“琴、棋、书、画”为主要内容,这是一种以培养“闲情逸致”为核心价值观的休闲理念,它与现代休闲理念有一定的冲突。现代休闲倡导运动、自然和自我完善,运动休闲天然地符合现代休闲的理念,它以运动为主要形式,以户外自然条件为主要背景,在运动中强调人的自由和创造力,通过体验式的活动来理解自然,理解人本身。现代流行的休闲运动方式多是以自然地理条件作为运动展开的前提条件,以人们的自由组合和娱乐目的为组织凝聚力,在运动过程中,人们不受严格规则的限制,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有的只是人与自然的挑战。举例来讲,当今流行的登山、攀岩、漂流、野外生存等等,都是远离城市,在户外自然条件良好的环境中进行的,这就从形式上校正了人们久坐的、室内的、静态的休闲行为方式,促使人们走到户外去体验在大自然中的娱乐与放松。当一部分人从休闲运动中获得益处的时候,他们会带动周围的人也去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正如邓小平所讲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原动力。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也需要这种原动力。

3.3 运动休闲影响下的现代城市生活方式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中以杭州、成都、昆明等为代表,分别打出“打造休闲城市”的口号,在城市规划、吸引投资和当地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方面向休闲城市的标准迈进,这很大程度地促进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方式向休闲化方向发展,同时它也对全国形成辐射作用,使休闲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和人们的生活理想。在其引导下,在投资者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很多城市大量兴建了休闲运动基地,许多旅游企业也纷纷与运动休闲基地建立联合经营,时尚化、商业化的运动休闲已渐入人心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比其他活动更大的影响力,因此运动休闲活动的普及是对现代休闲理念的最好宣传,是影响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核心动力。

4 城市休闲方式对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影响

4.1 休闲方式与消费指向

改革开放,特别是文化、休闲领域的开放颠覆了人们传统的休闲、娱乐观念,或者说一种新的外来休闲理念与我国传统的休闲观念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其碰撞的火花对全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休闲方式反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耕时代的人们,休息就意味着休闲,其主要目的就是使人们疲惫的身体得到恢复,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人的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运动缺乏成了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运动活动式的休闲成了恢复精神、体力的主要手段。可以说,运动是现代休闲方式中的关键词,动态的休闲是人们最热衷的休闲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活动与其消费息息相关,休闲活动的增加必定促进人们在休闲方面消费的增加,这就反过来促进了休闲产业的活跃。休闲消费的概念范畴很大,它不仅包括对直接休闲产品的消费,也包括间接休息产品的消费,比如汽车消费。人们买车的目的不仅是要作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而且也作为一家人闲暇时间出行的现代化方式,其实汽车消费的增加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休闲化趋势。

经济学研究表明,恩格尔系数(即人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的衣、食所需的消费占其总收入的百分比)的降低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当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低于50%以后,这个国家的休闲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4]。从目前我国城市消费特征来看,人们用于休闲的消费与过去15年前相比显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餐饮、娱乐、运动等消费市场火爆,催生了许许多多休闲相关的新兴产业,其中当然也包括运动休闲产业。

4.2 休闲化的城市休闲方式对运动休闲产业的促进

运动休闲产业是指:生产可供观赏的运动休闲产品和可供参与、体验的运动休闲产品的商业的总和,它包括所有生产、管理、服务等等运动休闲相关的商业企业。运动休闲产业不是独立的产业,它在错综复杂的产业网中与其他相关产业相互嵌套、相互依赖,因此,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其他相关产业的支持,同时它又对其它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在这个立体的产业发展框架中,发展动力的核心来自于消费者,只有强大的消费群体作支撑,产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这个消费群体是那些具有运动休闲意识与兴趣的人群,是那些对运动休闲生活方式情有独钟的人们。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休闲方式的转变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运动休闲群体,他们是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原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全民运动的时代已经来临,而这里的运动是健康、娱乐、休闲的运动,过去意义的竞技体育也成为供人们观赏的休闲运动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基于体育运动领域,休闲已成为体育运动价值取向的主要内容。有学者认为,当今中国社会体育要顺应运动休闲的时代形势,树立大社会体育观,利用休闲,引导休闲,发展休闲,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体育休闲的发展[5]。运动休闲研究领域的学者们普遍认为,过去发展全民健身的做法,现如今已被休闲体育发展所取代,而休闲体育的范畴更大,内容更丰富,对人们身、心的影响更加深远[6]。进入21世纪,人们的闲暇时间更多了,可自由支配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为人们从事休闲运动活动和增加休闲消费提供了前提条件,从我国部分大、中城市人口的平均收入来看,一个大众化的休闲时代正在走近中国。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发展健身休闲体育,开发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发展体育用品、体育中介和场馆运营等服务,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总而言之,从政府、学界到民间,体育运动的休闲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它配合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观念的进步,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

[1]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陶开宇.中等收入阶层消费和谐文化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陈玉忠.论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25-28

[4]葛庆焕,范传芳.北京后奥运旅游发展策略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30(1):32 -34

[5]马惠娣,张景安.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6]章光日.人类生活空间图式变迁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4(3)

猜你喜欢
理念消费运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不正经运动范
新消费ABC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