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身体素质锻炼①

2015-11-29 15:42云颖贺昆李日昌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海南海口571127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灵敏耐力身体素质

云颖 贺昆 李日昌(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 海南海口 571127)

浅谈小学生身体素质锻炼①

云颖贺昆李日昌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海南海口571127)

摘 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特点以及锻炼原则进行论述,研究认为除耐力素质以外,其他5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均出现在小学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未能科学的进行练习将会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希望对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在发展儿童身体素质方面有所启示。 [4]王君.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中国会议】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汇编,2011.

关键词:小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原则身体素质敏感期

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大学城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571127

Discussion on Physical Quality Training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Yun Ying He Kun,Li Rich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Qiongtai Teachers College,Haikou571127.Hainan,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research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principl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thin the method of document research and interview survey.It is show that except for endurance, the sensitive periods of other 5 physical qualities present on primary school stage.If there is no scientific training in the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physical quality will be harmed irreparably.We hope the research can gav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 on developing children physical qualities.

Key Word:quality training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raining principle; sensitive periods of quality training

综合近几年有关河南省、福建省、山西省、甘肃省、湖北省、吉林省、辽宁省等关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研究报告,发现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降多升少。耐力和力量素质下降明显,其他素质有所下滑,但下降速度有所减缓。总体来说,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2001年7月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身体健康学习领域明确提出了“发展体能”的目标。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发展体能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自主”、“快乐”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这其实对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众多学者的调研,发现多数小学体育教师难于达到新课标要求。该文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特点以及锻炼原则进行论述,希望对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在发展儿童身体素质方面有所启示。

1 研究目的

通过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特点以及锻炼原则的论述,引起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对科学发展儿童身体素质的重视。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该文通过中国知网从小学生体质现状、小学生身体素质两个方面收集论文28篇,用来了解我国小学生体质和身体素质现状。后又分别收集关于小学生耐力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协调素质有关的论文70余篇,其中硕士论文5篇,参看相关著作5部,对有关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以及锻炼原则进行了综述。

2.2访谈法

依据上述有关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特点和锻炼原则的综述结果对我省6名有关专家进行访谈,对文献综述的结果进行了完善。

3 结果与分析

3.1身体素质锻炼的意义

身体素质锻炼主要指的是对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素质的锻炼,小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其身体素质锻炼的内容、方法、手段有别于成年人,科学的身体素质锻炼将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首先,力量和速度的锻炼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帮助小学生形成和保持健美的体型。

第二,耐力素质的锻炼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心肺功能,降低肥胖比率,提升学习能力,增强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三,柔韧素质锻炼可以使小学生形成优美的体型,并减少在运动中受伤的几率。

第四,灵敏和协调素质的锻炼可以发展小学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增强大脑对身体精确控制的能力,提升少儿智力水平。

上述四方面意义均是在科学地进行身体素质锻炼的前提下实现。身体素质锻炼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必须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锻炼的原则。

3.2小学生力量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其锻炼

3.2.1小学生力量素质发展的特点

8岁以后,男女孩力量开始显露差别,男孩绝对力量自然增长的敏感期为11~13岁,而后,绝对力量增长速度缓慢。女孩10~13岁,绝对力量增长速度很快。三年中总的绝对力量可提高46%,13~15岁绝对力量增长速度下降。小学生速度力量发展比绝对力量发展早一些,7~13岁是速度力量发展的敏感区,而力量耐力自然发展趋势较为稳定。可见无论是绝对力量还是速度力量其发展的敏感期均在小学阶段,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学生力量素质的培养。

3.2.2小学生力量素质锻炼

(1)避免进行最大力量练习,以轻负重或不负重的手段进行力量练习。

小学生一般是7到12岁的儿童,这个时期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中有机物含量较成人高,骨骼硬度小、弹性大,不易发生骨折但是容易变形,因此在进行力量练习时要避免最大力量或负重练习,以免影响小学生骨骼发育。另外,小学生肌肉的增长以长度为主而非维度,肌肉细嫩,水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盐少,较成人收缩力弱。大力量练习可能导致肌肉的损伤。

(2)以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锻炼手段为主兼顾绝对力量的发展。

小学生刚好处在速度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另外小学生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应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多进行一些速度力量有关的练习,多以各种克服自身重量跳跃的方式来锻炼。另外在这个年龄段,力量耐力也在自然增长,但是与成人相比儿童耐力差、恢复快,可以用强度不大,次数较多的练习来促进其力量耐力的发展。以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为手段使得绝对力量、最大力量有相应的发展。

(3)以动力性锻炼手段来发展力量素质,适当进行静力性的力量锻炼,尽量避免憋气情况。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娱乐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可以多安排动力性的锻炼手段。另外,小学生躯干肌肉发展先于四肢,可以借助与核心稳定性有关的静力性练习发展躯干以及周围的肌肉,有助于小学生保持良好的体型。

(4)力量锻炼手段要多样而且要多变。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力量锻炼的手段应该多样而且多变,才能够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小学生力量锻炼的手段应该以克服自身重量,对抗拉力,对抗同伴的阻力或对抗自然界阻力的方式来进行。

3.3小学生速度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其锻炼

3.3.1小学生速度素质发展的特点

在六项身体素质中,速度素质最先发展,在6—12岁期间,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12岁时反应速度达到第一个高峰点,另外步频和动作速度从7岁起自然增长,13岁后下降,可见在小学阶段是进行速度素质练习的最佳时期。

3.3.2小学生速度素质锻炼

(1)全面提升各种感受器的灵敏性,进而提升反应速度。

神经系统是发育最早也是最快的器官。在这个年龄段可以通过运用各种信号刺激小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来提升反应速度,例如:用听觉信号、触觉信号、视觉信号或综合运用这些信号让小学生身体迅速做出应答。不仅可以提升反应速度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神经系统的发展。

(2)短时间、较大强度、间歇充分的高频练习来提升动作速度。

小学生肌纤维较细、能源储备量少,大脑皮层工作耐力差,这些因素导致小学生容易疲劳,因此要求练习时间要短,保证在磷酸盐系统供能为主的范围内进行练习。提高速度素质的练习必定强度要较大些,通过运用速度游戏或小学生感兴趣的锻炼手段,充分利用小学生兴奋性过程占优势的特点,使其积极的参与到速度锻炼中去从而达到一个较高的强度。虽然,小学生易疲劳,但是其合成代谢迅速,疲劳恢复也快,因此要多间歇,保证恢复充分的前提下进行下一次练习。

(3)短距离、较大强度、间歇充分的练习来提升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的练习要距离短,间歇充分,通过充分调动小学生积极性和兴奋性达到较高强度。因此位移速度练习多以追逐跑、接力跑、速度游戏等手段来进行。

3.4小学生耐力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其锻炼

3.4.1小学生耐力素质发展的特点

耐力素质在男孩10岁、女孩9岁时首次出现明显增加的高峰,多项研究表明,这一年龄以后,在合理安排负荷的前提下可以对小学生进行耐力素质的训练。另外由于小学生能源储备少,肌肉产生乳酸和糖酵解的能力较差,无论是肌肉组织还是神经组织耐受乳酸的能力都较差,应较少的采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无氧耐力锻炼。

3.4.2小学生耐力素质锻炼

(1)有氧耐力练习为主,少用强度大的无氧耐力练习。

小学生的心肺功能各项指标的绝对值大多低于成人,但是相对值与成人差别不大,因此可以适度的进行有氧耐力练习。另一方面,小学生各个内脏器官发育尚不成熟,糖酵解能力差,长时间、大强度的锻炼会产生一些不良效应,会影响小学生正常地生长发育。

(2)耐力练习的强度小,量度适中,锻炼时间较成人短,间歇次数多。

小学生虽然可以进行耐力锻炼,但是一定要注意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首先,小学生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均低于成人;第二、小学生心肌纤维交织较松,弹性纤维少,心缩力弱,心脏泵血力小;第三,小学生的胸廓狭小,气道较狭窄,呼吸时的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都大,而呼吸肌力量又弱,所以每次呼吸的深度不及成人,肺活量较小;第四,能源储备不足;第五,小学生神经元的工作能力较低,工作持续时间短,易疲劳。但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元的物质代谢旺盛,合成速度快,所以疲劳后恢复也较快。鉴于以上特点,耐力练习要遵循强度小,量度适中,锻炼时间短,间歇次数多的原则。

(3)耐力练习的手段要多样而且要多变。

小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明显优势,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耐力训练要用多样、多变的手段进行。可以采用匀速跑、变速跑、小强度间歇跑、法特莱克跑、耐久跑游戏、定向越野等方式进行锻炼。

3.5小学生柔韧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其锻炼

3.5.1小学生柔韧素质发展的特点

一般来讲,要抓紧在7岁之前进行柔韧性练习,力争在12岁之前使柔韧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到13~16岁之间,由于生长发育较快,身高、体重明显增加等原因将导致柔韧性下降。多位学者认为在小学时期开始训练是发展柔韧素质最主要的方法。

3.5.2小学生柔韧素质锻炼

(1)发展柔韧性的同时注意发展关节的牢固性。

小学生关节面的软骨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因此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都较容易发展,但是牢固性差,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脱臼。因此在进行柔韧性练习时,也要辅以力量性练习(适当的静力性力量练习)来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2)小学生的柔韧性练习应多用“缓慢式”和“主动”拉伸练习。

小学生关节牢固性差,骨骼易弯曲变形,长时间用力掰、压等容易造成关节、韧带的损伤和骨骼的变形,不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以“缓慢式”和“主动”拉伸练习为主,辅以静力性拉伸练习。拉伸力量的大小应以略有痛感为限。柔韧素质练习与放松练习交替进行,防止肌肉因持续性拉长而失去弹性。

(3)柔韧素质练习手段要多样且多变。

根据小学生特点,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练习形式可以单人练习、双人合作练习、多人配合练习等,练习的部位可以经常变换,练习的手段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可以用常规的方式,也可以配以音乐使小学生在发展柔韧素质的同时陶冶情操。

3.6小学生灵敏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其锻炼

3.6.1小学生灵敏素质发展的特点

灵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指挥下,将身体各种能力,包括力量、速度、协调、柔韧等综合地表现出来。神经系统是人体发育最早和最快的系统,7~12岁孩子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6~12岁孩子节奏感较好,7~11岁具有良好的空间定向能力等

等这些都为发展灵敏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有研究表明灵敏素质是控制动作的力量、时间、空间参数的能力。灵敏素质的表现之一是在空间精确定向。而对空间的分化能力7~10岁增长最快,10~12岁比较稳定,在13~14岁前通过训练来发展灵敏素质可以取得较大效果。

3.6.2小学生灵敏素质锻炼

(1)在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状态下进行练习。

该原则有两层意思,首先,灵敏素质的锻炼对神经系统要求较高,多半安排在课的前半段;第二,灵敏素质锻炼的时间不能过长,长时间灵敏素质锻炼将降低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导致锻炼效果不佳。

(2)采用多种手段或综合多种刺激信号来锻炼灵敏素质。

贯彻这一原则是灵敏素质锻炼本身特性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要求。可以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信号刺激,要求学生迅速做出应答(改变自己运动的方向或身体的位置)。可以利用追逐性游戏、应答式游戏、躲闪性游戏等手段来锻炼灵敏素质。

3.7小学生协调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其锻炼

3.7.1小学生协调素质发展的特点

研究表明7~13岁是发展协调能力的最佳时期,其中7~9岁可以多选择较为简单的协调性练习进行锻炼。9~13岁可进行复杂、高难的协调性练习。

3.7.2小学生协调素质锻炼

(1)循序渐进发展小学生协调素质。

小学生在7岁时(一年级),皮质抑制过程弱,分化能力较差,应该以简单的协调性练习为主,8岁时神经细胞的分化已基本完成,大脑额叶迅速增长,9岁时皮质细胞的分化能力与成人无异,到13岁皮质抑制达到一定强度,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协调练习,但是由于小肌肉群发育较晚的影响,还不能较好地掌握复杂精细的动作。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协调性练习,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协调性。

(2)利用多样多变的手段,全面综合地发展小学生协调性。

锻炼小学生协调性,主要是锻炼大脑对肢体精确控制的能力。可以采用体育游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韵律操或节奏感强、全身多肌肉群参与的身体练习手段进行练习,如果适当配合音乐将会更好的提升小学生协调素质的锻炼效果。

4 结论

总之,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身体素质训练都应该采用多样且多变的手段;另外,科学的营养和恢复是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保障;最后,小学阶段并非发展专项技术的最佳阶段,而是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最佳阶段,综合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除耐力素质以外,其他5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均出现在小学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未能科学的进行练习将会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利东.1991年一2005年山西省7一18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动态分析及对策研究[M].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2]邵月.河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探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6).

[3]杨再辉.吉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变化的因素分析[M].东北师范大学所示论文,2006.

[5]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8]马冬梅.运动训练学基础[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云颖(1971—),男,汉,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①基金项目:《海南小学田径运动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Hjsk201197。

猜你喜欢
灵敏耐力身体素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软梯训练法对提高散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
锻炼
真假猫大作战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