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视野下小学体育第二课堂的研究①

2015-11-29 15:42鲁换换王会群张华万正祥伊川县实验小学河南洛阳4713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生命体育

鲁换换 王会群 张华 万正祥(伊川县实验小学 河南洛阳 471300)

生命教育视野下小学体育第二课堂的研究①

鲁换换王会群张华万正祥
(伊川县实验小学河南洛阳471300)

摘 要:小学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课堂教学以外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发展的体育活动,是一种独立的课堂形态,旨在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小学体育第二课堂应促成学生怎样的生命活动,成为体育实现生命、社会、体育价值不可逾越的理论课题。此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研究了小学体育第二课堂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并尝试构建了生命教育视野下小学体育第二课堂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生命教育体育第二课堂小学实践构建 纵观该领域主要研究成果,小学“体育课堂”研究成果寥寥无几。以“第二课堂”“体育”“小学”为检索,在知网中共搜索到两篇文章,现综述如下:《浅析中小学体育“第二课堂”的建设》一文,分析了体育第二课堂开发的指导思想、体育第二课堂的实质。《课外体育活动是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第二课堂》一文,分析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以“小学体育第二课堂”为检索关键词在百度进行查找,所搜索到的内容大多是关于体育第二课堂的具体计划,相关理论探讨几乎没有,更别提以生命教育为思想指导体育第二课堂的研究。综上所述,体育第二课堂已成为小学体育的重要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哲学基础、指导思想、教育思想等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相配套的实践体育系的建构和实验。因此,构建以生命教育为指导思想的小学体育第二课堂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王会群(1966—),女,河南洛阳人,伊川县实验小学教师,本科,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张华(1987—),女,河南洛阳人,伊川县实验小学教师,本科,中教二级,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万正祥(1989—),男,河南洛阳人,伊川县实验小学教师,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教育就是款待生命,就是努力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这种把教育皈依于生命的价值观迫使我们追问每一个个体生命——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场域中所获得的成长。而小学体育第二课堂作为一种独立的课堂形态担负着养成儿童正确的身体姿势,传授健康知识和生存技能,获得健康的行为习惯,促进儿童感觉系统的发展和社会化等涉及生命的多层次目标。因此,小学体育第二课堂应促成学生怎样的生命活动,成为体育实现生命、社会、体育价值不可逾越的理论课题。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体育第二课堂中生命教育理论的融入。

1 体育第二课堂理论概述

综合各种文献资料和实践,体育第二课堂的概念应界定为:体育课堂教学以外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发展的体育活动,是一种独立的课堂形态,旨在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由概念可看出,体育第二课堂是与体育教学迥异的一种课堂形态,与体育教学相比,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表现在:第一,体育教学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统一教材,目的在于传授给学生“共同知识”,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而体育第二课堂以兴趣和能力为组织依据,面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参与体育过程为手段,以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为目标,达到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目的。第二,体育教学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体育第二课堂重兴趣和运动量。由此可看出,体育课堂教学能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但在目前国家小学体育课每周3~4节的规定,无法兼顾促进身体健康所必须的运动时间、运动量,体育第二课堂重在体育兴趣和体育过程,但依然需要以体育知识和技能为手段。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第二课堂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补充,两者的合力运作才能保证学校体育目的的顺利实现。

2 小学体育第二课堂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必然性

2.1小学体育第二课堂重个体生命而非抽象的学生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保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1]

关注个体生命是生命教育最大的特点,生命教育拒绝把每一个个体生命抽象为不具情感和灵魂的群体生命。而在目前大规模班级授课背景下如何统合“培养一个共同的公民和一个社会的个人”,既实现社会再生产所必须的社会同化,又成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发展目标,是我们教育面临的极大挑战,同时也是教育中个体性所面临的挑战。

而体育第二课堂,作为体育活动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以儿童的主体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的出发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需要以及经验基础而组织起来的课堂,活动课程的主线是学生的心理经验和身体经验。在体育第二课堂中,学生既有的心理经验和身体经验是组织课堂的重要依据。

2.2小学体育第二课堂是休闲教育的重要场所

“美国教育家杜威对娱乐休闲的功能给出评价:‘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能力、娱乐的能力、有意义地利用闲暇的能力,都是公民效率的重要成分,比其他能力训练累加在一起更加重要。’……如果教育不能提供健康的休闲活动,那么被抑制的本能就要寻找各种不正当的出路。所以,在教育中,为学生提供休闲的享受是一项非常严肃的责任。”[2]

小学体育第二课堂,由于其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身体活动过程中积极的情绪体验,注重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等诸多特点,成为体育休闲教育的重要场所。

3 生命教育视野下小学体育第二课堂的实践构建

生命教育不是一件漂亮的外衣用来装饰体育第二课堂的,它需要被理解、接受并外化为具体的体育活动。因此,研究生命教育视野下小学体育第二课堂的实践路径将为生命教育在体育课堂中寻找到落脚点,它有助于生命教育在体育第二课堂中的外化,成为学生个体的体育活动。

3.1提供合适的体育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思想,即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

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3]如果我们了解生命出生的前几年所发生的学习过程,我们不会用那么多讲解、指导和纠正来对儿童的自我学习过程横加干预。因此,小学体育第二课堂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逻辑提供能促进他们成长的体育内容,而合适的体育内容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生活化,从日常生活中撷取身体运动内容,并加以改编,从而实现生活与体育的相互转化,更易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第二,文化亲近性,取材自学生所生长的文化环境所孕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从而实现自我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的目的;第三,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任何知识的习得都同时伴随着情绪过程,体育运动中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兴趣,并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而消极的情绪体验必然会滋生厌倦和逃避;第四,内容的多样性,内容的多样性需求缘自于个体人的多样性,而多样化的体育内容更易实现因材施教。

3.2构建儿童友好型体育环境

构建儿童友好型体育环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和谐的、平等的、从儿童立场出发的师生关系,这是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的文化环境,教师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不再唱独角戏,而是师生合作互动,师生之间在合作交流中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价值;二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物质环境,让儿童好动、好玩的天性得以合理、充分的释放。这种友好型的体育环境是对学生生命的最大尊重,让他们体验到体育教学和体育第二课堂的快乐氛围。

3.3增加学校体育的开放性

体育第二课堂开放性的需求,在于儿童成长环境的多样性和社会与教育的必然联系。它同样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打破体育第二课堂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体育学习空间,教学内容和方法应与时俱进,及时吸纳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和内容进入教学内容体系。二是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应兼容并包,接纳学生、教材、场地、教师等教学因素的多样性来源,充分利用了现实生活中的体育教育资源,优化体育学习环境,构建了课内—课外的联系,最大化地实现学生自我生命的价值。

3.4体育教师生命化教学技能的践行

体育教师是保障体育第二课堂的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因素,体育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践行能力直接关系到目标的达成。因此,体育教师除了注重自身教学技能的不断更新外,还应积极进行体育学术研究和提升科研能力,掌握生命教育理念所衍生出的具体教学技能才能把生命教育外化为教育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生命之花开遍课堂内外,才能让生命化课堂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生命教育[EB/OL].[2014-04-21].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6NdhLhg U9e0lZbJ4JgTzPphR-sgXbu2 HVNhAa9So1t RjUTNHA8 WOjvn Htx5a Mmi9 XZJLiWy WobRIbeo5 VVDAk_#3.

[2]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97.

[3](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中)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9.

[4]郑晓江.生命教育[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①鲁换换(1985—),女,河南洛阳人,伊川县实验小学教师,本科,中教二级,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105-02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生命体育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我们的“体育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成长课堂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