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理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研究①

2015-12-01 08:40黄志飞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5期
关键词:闲暇大学生体育

黄志飞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教学部 湖南长沙 410006)

休闲理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研究①

黄志飞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教学部 湖南长沙 41000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闲暇时间的增多,经济收入的普遍提高等使得人们对休闲的渴望和要求越来越高,身处高校的大学生同样也有休闲要求和权利,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的休闲生活存在着结构失衡,管理无序,层次较低,观念薄弱等方面的问题。该文通过对休闲社会、大学生休闲特征以及对大学教育目的考察和阐述,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应与休闲完美融合这一观念,认为休闲体育教育更加符合大学的培养目标,休闲体育课程应在高校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以培养学生健康休闲的观念,体会运动带来的休闲乐趣。

休闲 休闲体育 高校体育课程 融合

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一直是体育研究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时代是向前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了高校体育课程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例如在我国国力处于羸弱的时期提出了“军国民体育”思想,在我国国民素质不断下降的现实中提出了“体质中心论”思想,这些思想的提出无不反应出时代对高校体育课程提出的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人的需求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从高校体育所开课程的趋势看,无疑不是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着。因此,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总是试图去适应时代的变迁,满足大学生日益变化的体育需求。

1 休闲时代与大学生休闲生活特征

1.1 即将来临的时代——休闲时代

我们考察休闲时代是否即将到来,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国民是否具有参与休闲活动的闲暇时间;二是国民是否真正有参与休闲活动的自身需求;三是国民是否有一定的保障休闲活动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

1.1.1 闲暇时间

社会学家通常把个人时间分为生活必需时间、工作时间和闲暇3个部分。凡勃伦在1899年所著的《有闲阶级论》中指出,闲暇时间是指人们除劳动外用于消费产品和自由活动的时间。他认为,闲暇是指非生产性消费时间。人们从事劳动后参与社会活动和娱乐休息,进行生活消费,这是身心调剂的过程,与必要劳动时间的补偿和劳动力再生产相联系。足够的闲暇时间是人民从事休闲活动的必要保证。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的闲暇时间是逐步增多的,根据马惠娣女士对公众闲暇时间的统计:“整体上我国公众普遍享有的国家法定假日全年为114天”,“其中一些群体的闲暇时间拥有量更多,比如:学生的寒暑假,全年约140~160天。国家公务员、以及外资企业管理人员享有“带薪休假”制度,每年约10天,全年约124天[1]。”闲暇时间的增多是休闲时代到来一个重要标志。

1.1.2 自身需求

当今社会,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如何合理、科学的安排这部分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了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人们休闲意识是淡薄的,认为那是“玩物丧志”;休闲方式也比较单一,“打牌”“喝酒”“聊天”等成了大家主要的休闲方式。更谈不上对自己的休闲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了。但是正如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2]。”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转型,人们逐渐意识到要过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真实生活,在满足了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需求之后,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比如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丰富精神生活、缓解生活压力、协调生活节奏、工作补偿机制等。

1.1.3 经济保障

我国虽然暂时还存于发展中国家之列,但国力日益强盛、人们的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加是有目共睹的。根据2014年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5%,均较上一年有所下降。另外,我国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4月15日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7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增幅超过7%的GDP增速。这些数据表明,虽然我国经济水平总体上距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城镇居民,特别是各大城市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经济条件,这些地方的居民是有参与不同休闲活动的经济基础的。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在著名的《经济学家》杂志发表文章,预测到2015年左右,发达国家将首先进入大休闲时代。

1.2 大学生休闲生活特征

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逐步体现。被西方休闲学家奉为“休闲学之父”的亚里士多德更是将休闲誉为“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科学、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大学生休闲活动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这其中有追求自我实现的休闲活动,有追求身心健康的体育休闲活动,有单纯的追求娱乐放松的休闲活动,也有服务社会的志愿活动,对此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际调查,概述了大学生休闲生活的几个特征。

1.2.1 休闲内容的结构失衡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休闲分为娱乐放松类、文化欣赏类、体育健身类、旅游消遣类、修身养性类等。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移动互联上,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人际交流,通过手机看电影,听音乐进行娱乐休闲。造成了很多学生不喜欢参与传统意义上的社交活动,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体育健身类活动都表现出无兴趣,不愿积极参与其中。一部分学生变得羞涩、胆小、孤僻、不善与人交流。

1.2.2 休闲时间的管理无序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休假时间逐渐增多,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的休假制度。同时由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大学生拥有的闲暇时间相对更多,据统计,我国大学每年的教学时间约为190天左右,而60%的大学课程集

中在大学一二级,大三大四的课程安排很少,这就给了大学生们相当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有许多大学生,在大学的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中,从未主动计划安排过自己的休闲时间,他们大部分的休闲活动都具有随意、临时和不确定性,并没有去有意培养自己一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为将来的休闲生活做准备。

1.2.3 休闲活动的层次较低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休闲目的主要是为了摆脱单调的生活,消磨过多的闲暇时间而进行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休闲技能,获得良好的休闲体验。其所采用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玩游戏、打扑克、上网聊天、看电影、读言情小说和逛街购物等低层次活动。而一些高层次的休闲活动又有一定的门槛,需要一定的理论、技术、鉴赏能力、经济基础等作为必要的条件,无疑也制约了大学生对高层次休闲活动的追求。

1.2.4 休闲生活的观念较弱

我国著名的学者于光远教授很早就指出:玩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要玩的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然而休闲观念和休闲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对休闲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不足,甚至认为休闲是“玩物丧志”,是“浪费时间”。中国学生的升学压力较重,在客观上也压缩了他们的休闲时间。这也就导致了就算有了闲暇时间,也没有休闲观念的养成。

2 休闲体育教育----休闲理论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完美融合

休闲时代即将到来,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个人的休闲生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大学生的休闲教育是当代休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休闲观念的改变和休闲技能的获取是大学休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1 休闲体育教育是高校实施休闲教育的新视角

休闲教育的内容是宽泛的,有鉴赏类休闲、有益智类休闲、有社会交往类休闲、有追求极限类休闲、有健身娱乐类休闲等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视角对休闲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好的休闲教育应该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第二是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高校作为休闲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不仅仅是教学生专业知识,提升本专业的业务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兴趣,养成价值观,使其以后的生活不仅仅只是工作,还懂得享受生活,过一种完满的人生。我们考察休闲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内容不难发现,两个领域是有很多重叠的地方的,体育项目可以说是人们最常采用的休闲内容。高校休闲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施休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

2.2 休闲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异曲同工

学校体育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体育不是某个阶段的事情,人的一生都要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指导和教育,是贯穿整个生命的生活内容。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是获得终身体育技能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终身体育思想一提出,就被广泛的认可和接受,这一方面与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如何科学、健康的度过闲暇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然而,在具体体育课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终身体育思想呢?休闲体育开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它强调娱乐性和趣味性,并且内容丰富。在不同的休闲体育项目当中可以有不同的生命体验,比如舒缓压力、净化心灵、追求极限、寻求认同、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能力。大学生是一个充满个性,敢于尝试,酷爱娱乐的一个群体,在高校开展休闲体育既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养成运动的习惯。运动的养成会让个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乐趣,享受高品质的休闲时光,“终身体育”也不会只是一句口号。

2.3 休闲体育教育是大学生“成为人”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成人”,其次才是“成材”。我们实施休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闲暇时间,有休闲意识,休闲能力。懂得欣赏生命享受生活,不做工作的奴隶,更要规避不良的休闲方式,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休闲体育教育作为休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成为人”教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面对成长困惑、生活的焦虑、情感的波动和心灵的空虚,很多人都处于彷徨无助,无所适从,无处宣泄的困境当中。大学生通过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休闲体育活动,首先可以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体验生命的乐趣;其次,体育活动可以赋予人平时不常感受的心理体验,运动过程当中得失与超越,情绪的急剧波动,非理性的对抗和冲突,合作与竞争,快乐与痛苦等等,都是在磨练我们的意志净化我们的心灵。

2.4 休闲体育是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

休闲时代的到来促使了休闲体育理念在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中的萌芽,构建休闲体育课程一时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方向。各种新颖的休闲体育项目的兴起,符合学生追求个性,展现自我的需要,常规的竞技体育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个性体育需求。为了增加高校体育课程的吸引力,不少学校逐步开展了一系列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如网球,跆拳道,定向越野,拓展运动,户外运动等。当然仅仅是引入多种多样的运动项目不能算是休闲体育课程,必须在课程理念,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实施上进行深入研究。

3 结语

休闲体育课程并不是简单的开几门休闲运动项目,更不是鼓励学生只是娱乐休闲而忽视了体育的教育意义。大学生需要休闲,喜爱运动,休闲体育课程就是利用现有的休闲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休闲观,选择自己喜爱的休闲方式,或者休闲技能,使学生在运动中充分体验“畅爽”的境界,比起技能的学习更加注重个人的体验,并且使学生在掌握一种或多种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养成一种运动休闲的生活习惯,从而发展我们的身体,解放我们的身体。高等体育教育应顺应休闲时代到来的步伐,将健康的运动理念和休闲理论进行融合,构建休闲体育课程,机遇和挑战并存。

[1]彭文革.普通高校开展休闲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82-85.

[2]周湉.试论大学生休闲体育教学的发展[J].新西部(理论版), 2013(1):228-229.

[3]石振国.基于休闲理论的体育课程建构[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4]苏秀艳.构建普通高校休闲教育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5]马惠娣.闲暇时间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6):100.

[6]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90.

G807.4

:A

:2095-2813(2015)09(a)-000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001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课题编号:11C0835。

黄志飞(1982—),男,湖南衡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体育休闲学。

猜你喜欢
闲暇大学生体育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人在何时最清醒
闲暇:教育蕴藏其中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闲暇时间干点啥?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综述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