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元素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2015-12-01 03:56何旭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徽派徽州色彩

何旭峰

(池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徽派建筑元素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何旭峰

(池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徽派建筑元素是我国皖南地区重要的标志,也是我国传统建筑的典范,通过挖掘皖南徽派建筑元素,不仅可以彰显浓厚的地域特色,同时也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之间相和谐.本文通过研究徽派建筑元素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分析各元素在空间中的不同演绎,阐述了徽派建筑元素在公共空间发展适应性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公共空间

徽派建筑是皖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它见证了徽州的历史,是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设计作品,尤其在当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已经逐渐被世界文化所同化,人们对现代的公共空间设计追求往往是盲目的,从而忽略了对建筑本身文化的传承,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区域性——徽派建筑元素来塑造公共空间的同时,找到二者之间交融点.

1 徽派建筑元素种类分析

徽派建筑是中国至今保留较为完整的建筑流派,它的基本特征是依山伴水,强调天人合一,以风水为理论依据,既考虑人的实际生活,又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它的基本特色是具有统一的建筑风格,以马头墙、粉墙、青瓦构成徽派建筑元素的基调,通过融入木雕、石雕中的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的良好愿望,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结构分明,整体色彩以黑瓦白墙为主,典雅大方.

1.1 马头墙

马头墙是古代徽派建筑中典型的区域性代表元素之一,既有实用性也符合当地人的审美观念,具有实际研究价值.任何一个建筑都具有其历史源由,古徽州由于多山多水,地少人多等自然条件所限制,建筑基本是砖木结构,大多以两层为主,呈立体式结构,为了满足防火防盗,楼房四周专门砌以高过屋顶的砖墙,墙角略有翘起,呈马头状,"马头墙”故由此而来.

1.2 徽州三雕

石雕、木雕、砖雕是古代徽州的传统工艺,是徽派建筑元素中的组成部分,通过点线面的合理运用、二维与三维的结合,雕刻出具有艺术精湛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美感.雕刻画面往往以线条的长短、粗细等形式的应用对比来产生韵律之美.构图基本饱满,很少留有大量空白,往往用树、花、枝、叶云纹等图案来填补空白,串起一个个人物场景和故事,画面人物形象生动,造型准确,栩栩如生.

公共空间中设计中,通常景观小品里的座椅较为常见,其中石雕座椅为主要形式之一,现存石雕艺术作品雕刻工艺复杂,当时工匠制作周期长,这点显然跟不上当今经济快节奏的社会,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通常可以简单化,以简化后的石雕座椅,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因素来融合的景观艺术.

1.3 粉墙

古徽州采用简单的黑白灰,构成了房子私人空间与室外公共空间的完美过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儒家韵味,是现代徽派建筑元素典型特征之一.

1.4 窗和屋顶

传统徽派建筑中四周高墙封闭并内设天井以供采光,为了满足个人的心理安全需求,窗子都很小并且外墙极少开窗,加上在大片的白墙中,黑漆漆的小窗尤其引人注意,这也是徽派建筑元素中的特色之一.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市场新型材料的突起,传统的坡屋顶己经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功能.坡屋顶这种传统元素引申发展用以表达中国地域特征,这就是现代建筑中坡屋顶形式意义上的作用.许多当代设计师在借鉴和继承传统的坡屋顶时,通过推陈出新,努力摆脱传统束缚,创造出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屋顶建筑.

1.5 天井

在现存的徽派建筑中,无论是书院、祠堂还是普通民居都存在“天井”所谓“有堂皆井”,是徽派建筑最具有特色的建筑构成之一.古代徽州天井主要作用是用于采光、排水、通风等功能,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延伸了堂屋的空间,也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以及视觉感受,是结合儒家思想,自然气候,宗族家法,风水构造等因素于一体的成功设计.

2 徽派建筑元素与现代公共空间的交融点

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我们不能独立的看待某一个元素是否符合设计对象,而应将着眼点放置一个空间大环境下去整体去考虑,室内的元素与室外的环境是否相协调,同时又具有层次美感.例如徽州古民居黑白灰色调,就很好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苏州博物馆采用高低错落的徽州建筑风格,墙面用传统的粉墙黛瓦的色调,增添的民族符号,利用江南建筑元素与苏州传统城区有机结合一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已成为高节奏高运转的社会都市圈,普遍的高楼大厦已经让人麻木,越多人已经考虑到居住者最佳舒适度的问题,各个城市随之而来的公共休闲场所逐渐增多,但是无论从地文化环境,地质外貌来看,这些建筑空间的外表给人的感官意识总是相似的,没有特色.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应该把握一个“魂”字,通过结合区域特殊性,利用标志性元素,来塑造公共空间的灵魂,以黄山云谷山庄为例,该建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依据起伏的山势,与周围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建筑格调以传统的徽派古建筑风格为主,运用江南园林手法,彰显古朴淡雅、清晰含蓄的地域性特色.材料及色彩的运用是延续徽州的粉墙青瓦,选择当地产出的竹、石、木与预制装饰构件相结合,在新徽派建筑的材料创作一些新的尝试.

3 徽派建筑元素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启示

现代公共空间设计案例中,诸如:居住、办公、商业区、周边景观设计都开始参考徽派建筑设计理念和风格,把里面的建筑元素运用的自己的作品中来,其中深受影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色彩

传统的徽派建筑,通过简单黑白灰的运用,达到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出徽派建筑中的文化与神韵,传承着儒家与道家的建筑思想,对比强烈与不失协调.现代公共设计中,不应该着重研究如何丰富色彩的层次,而更应该考虑在不同的环境下,色彩的变化性,以及色彩的张力.因为使用者在空间环境使用,不会在特定时间看整体的色彩效果,随着每天不同的时间,气候的变化,光也随之变化,色彩的感觉也随之不一样.同时金色、银色等金属质感的色彩的使用,虽然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是长时间在空间里,很容易给人带来审美疲劳,当时间上的冲击感退去之后更多的是不舒适的感受.反观徽派建筑中的色彩,黑白灰色的基调,配上一些原木色的暗沉,即使有一些鲜艳、夸张的色彩,也只会是零星的点缀之笔,无论是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下,还是在夜晚幽暗的灯光中,这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1.2 徽派元素的装饰

公共空间风格的营造,主要是如何正确选择装饰与陈设的风格,从徽派“三雕”来看,可以在吊顶装饰、木线条装饰、以及墙体装饰上,通过控制木雕与砖石雕刻的精美程度,对空间氛围进行合理的控制.复杂的可以彰显空间的沉稳,稍作简化的装饰,则显得儒雅且具有活力.在陈设上,可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八仙桌、八仙椅以及榉木条案等元素等.

1.3 营造围合与过度空间

徽派传统建筑十分注重围合与过度空间,所以在现代徽派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要把握徽派建筑布局丰富、张她有度的韵味.利用高差的手法、博古架的摆设、地铺的变化等设计手段,来达到各个部分之间相既独立又统一的和谐效果.

4 总结

在融合徽派建筑元素和公共空间语言中,二者有许多交融的.正确的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不应是对前人的形式、风格和原型的简单模仿,更应该找到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交叉点,利用现有的设计手法,有理有据的将徽派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公共空间中去,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心理、生理、功能等需求,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1〕陈伟.徽州乡土建筑和传统聚落的形成、发展与演变[J].华中建筑,2000(3).

〔2〕周蕾.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及其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3〕单德启.村溪 天井 马头墙[A].建筑史论文集第六辑[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

〔4〕梁琍.新徽派建筑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樊炎冰.中国徽派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6〕朱永春.清末明初西方建筑东渐对徽派建筑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7〕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8〕王鹤,孟德光,孔德静,等.城市公共空间的质性观察与量性分析——以秦皇岛市河北大街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3).

TU201

A

1673-260X(2015)12-0049-02

猜你喜欢
徽派徽州色彩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徽州绿荫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徽派建筑技艺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