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的地理科学实践教学探索

2015-12-01 18:16李坚诚胡巍巍刘丽荣郑銮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韩山韩江教学资源

李坚诚++胡巍巍++刘丽荣++郑銮娟

摘要:地方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人才培养定位是为地方输送合格的中学教师以及为更高层次地理专业人才培养输送生源。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从人才培养定位出发,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构建地理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科学实践教学探索,体现在以韩江中下游地区为主要基地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资源,以潮汕历史文化为基础的人文地理实践教学资源,以潮汕地区中学为依托的地理教学实践教学资源;构建校内外、课内外相结合、渐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依托校本资源与地方资源的特色实践教学、各具侧重而综合的野外实习、贯穿全程的地理教学技能实践教学、并在地理实践教学中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地方特色;地理科学;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由地理科学性质所决定,学生认知地理现象与地理规律都要经过实践环节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能力的培养更要在实践中实现,因此,实践教学在地理科学的具有重要地位毋容置疑。实施实践教学才能贯彻培养地理科学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提高地理科学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实现地理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地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地方高校的地理实践教学特色体现在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形成与地方资源和地方需求相协调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人才的培养任务与211、918等重点高校有所区别,重点高校本科层次地理科学人才作为更高层次地理人才培养的基地,多数学生毕业的出路是继续深造,而地方高校地理科学本科毕业生的出路多数是在中学地理教师岗位就业。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地理科学人才的基本目标之外,更加注重为地方输送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以及为一部分学生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具体要求而言,地方高校地理人才要掌握一般的地理知识、技能,具有运用地理原理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传授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要求了解和熟悉本土地理环境、掌握利用地方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和具备开发地方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

二、地方高校地理科学实践教学资源

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学科特点,使地理科学实践教学资源一方面十分丰富和广泛,一方面各地高校又具有各自的地方优势,全国地理学理科基地跨区域联合实习正是发挥不同地方的野外实习资源优势与师资优势。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实践教学注重基于地方教学资源而开展。

(一)以韩江中下游地区为主要基地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资源

韩山师范学院地处广东省韩江中下游分界附近,依山面水。学校所处地理环境就是极好的地理实践教学资源。自然地理实践教学资源既有相关单位例如北回归线标志塔、汕头气象雷达站、潮州水文站、韩江水利枢纽等;又有丰富多样的各自然要素和综合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资源,包括韩江三角洲地质地貌、三角洲海岸地貌、饶平海滩岩海岸地质地貌、达濠岛基岩海岸地貌、苏埃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梅林湖古海蚀地貌、桑浦山晶洞花岗岩及花岗岩石蛋地貌、笔架山火山岩地质地貌及瓷土矿、凤凰山次生原始森林等。

(二)以潮汕历史文化为基础的人文地理实践教学资源

潮汕文化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该区域既有2 000多年历史的潮州古城,又有开埠150多年的港口城市汕头市;既有潮汕和客家古村落、还少数民族畲族的祖居地,又是全球海外潮人的共同家园。为人文地理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主要包括学校周边文物及胜景、潮州古城、古村落、古建筑群、古港口等物质文化资源以及丰富多样的潮山非物质文化资源。

(三)以潮汕地区中学为依托的地理教学实践教学资源

地理教学技能的实践教学资源以潮汕地区为主的各级中学,也包括省内外生源地的中学。校友网络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师范技能实践教学基地。

三、地方高校地理科学实践教学实施

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成立6年来,正值高校转型创新期,地理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经历了打基础与创新同步进行的过程。

(一)构建校内外、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008年至2013年,建设了2 000m2的包括天文与测量、地质与地貌、土壤与植物地理、GIS与RS 4个地理实验室和320 m2校园气象站;拥有400mm口径天文望远镜的天文馆;学院拥有省级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中心,满足地理师范专业实验教学需要。校内教学硬件主要满足与课程相匹配的实验实操以及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地理科学专业还有大量野外实践教学必须依托校外资源,于是形成了潮汕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综合实习基地、粤北山区自然/人文地理综合实习基地、庐山自然/人文地理综合实习基地、福建厦漳泉区域地理/经济地理实习基地,形成多层次、综合性的、以本地地理环境为特色、包括广东及江西、福建等省份的实习基地;并与潮州高级中学等10多所中学共建教育实习基地。

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中,4年中课程实践课时为263课时,占课程总课时数的9.75%;野外实习为6学分,毕业论文为6学分,教育实习和见习为10学分,三项共22学分、占总学分的12.6%。与此同时,更多的实践教学安排在更加灵活的课外活动中,例如教育观摩、社团活动、社会调查与兴趣小组活动、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等,其中社会调查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训练以潮汕区域内容为主。这些课外实践教学并非“多余”,而是专业学习的必要拓展,而且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参与多种课外实践活动的学生在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凋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得更强。

(二)构建渐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地理科学人才培养中的实验教学分为 “基础操作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实践教学也是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注重为学生提供多种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爱好开展实践活动。分为基础性层次、综合性层次和创新性层次三个层次开展实践教学。endprint

基础性层次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科学实验的基本规范和基本技能,验证理论课程内容,例如自然地理中的各要素实验、观测、观察;地图绘制、RS与GIS软件的实操等。综合性层次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于实际中,例如野外考察、撰写考察报告、课外社团活动等。创新性层次则要求学生自主选题、设计课题及完成课题,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与毕业论文。

(三)依托校本资源与地方资源的特色实践教学

对校本资源与地方资源的利用和开拓既是居一方水土“因地制宜”的实践教学策略同时也是地方院校服务社会的责职。

韩山师范学院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坐落在韩江之畔的笔架山上。笔架山又称韩山。韩山自北而南长约1.8km,东西宽约0.7km,最高峰海拔121.4m。韩山为低丘地形,坡度较陡,岩石破碎并风化强烈。韩山位于潮州市区韩江东岸,处在韩江断裂带上,韩江河床为断裂谷地而韩山则为断裂岩浆喷出,为上侏罗统兜岭群(J3)地层,岩性为陆相,湖泊相喷发的酸性火山岩夹砂页岩,包括流纹斑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炭质页岩等,浅灰色流纹斑岩经风化后,高岭土化成白色土状粘土。而潮州是韩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之处,也是韩江三角洲的顶点,韩江干流至潮州开始分叉往下游入海。学校所处地理环境为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极为方便的条件;同时,韩江与韩山之名都源于潮汕人民崇拜韩愈,潮州市是具有2 000余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地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民间文化,为人文地理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陈伟南天文馆的建设缘于陈伟南星、而陈伟南星因陈伟南杰出校友的贡献而命名。天文馆是学生进行天文观测开展天文兴趣活动的基地,陈伟南星所昭示的奉献精神、感恩情怀是教育学生的生动材料。

基于学校所在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脉,对每一届新生都进行《韩山师范学院意境流》讲座和考察,从地理学、历史学、旅游学、天文学多学科交叉中让学生了解学校,爱上学校,也体验地理的无处不在,鞭策学生仰望星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大学生挑战杯、以及毕业论文的选题也偏重地方性的题材,形成了韩山师范学院的学生研究特色。几年来,地理专业学生在地方性选题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有20多项,毕业论文选题中潮汕主题占总数的90%以上。

乡土地理以实践教学为主,形成了课内外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将调查考察的成果带到到课堂进行汇报交流。同时,《潮汕乡土地理》《潮汕地区野外实习指导书》等讲义、教材的编著,既是地理实践教学的地方特色成果,也利于学生更好地在学习本土地理中掌握地理研究方法。

(四)各具侧重而综合的野外实习

传统的地理实践教学注重部门地理实践,例如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农业地理、工业地理等分别进行野外实习和调查。考虑新的形势下,专业课时压缩、实习经费紧张、学生负担加大等因素,加之专业人才层次的细化,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注重拓宽知识面、训练专业技能和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因此在地理实践教学方面也突破了分部门实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别实习的传统做法。可以说每一轮野外实习都是综合实习,但是各有所侧重。二年级第一学期进行的野外实习主要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内容包括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和植物土壤地理以及北回归线标志塔,实习区域在潮汕地区;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庐山实习,是以自然地理为主人文地理为辅的综合野外实习,内容包括庐山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以及长江、鄱阳湖水系和九江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等。三年级第二学期的福建厦漳泉区域地理实习,是以区域地理、人文地理为主、自然地理为辅的综合野外实习,内容包括海西区的区位条件、厦门城市规划、旅游地理、泉州历史文化以及漳州火山地质地貌等。也就是说,每一轮的野外实习,并不拘泥于单纯自然或人文或分部门的实习,而是根据实习线路、区域的内容进行综合实习,这样既节省实习时间和费用,又利于以地理相关方法考察区域地理环境,认知人地关系。

(五)贯穿全程的地理教学技能实践教学

针对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于中学地理教师的需求,中学地理教学技能是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地理教学技能训练除了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见习之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外活动形式展开实践活动的,例如在校内开展的讲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板图、教具、地理实验比赛,说课比赛,课前演讲,分组试讲等;每一个假期都安排了教育实践活动,包括教育观摩、教育见习、教育服务、“三下乡”活动等;教育实习包括分散与集中两种形式,实习时间分为8周与整个学期两种周期,以及农村顶岗支教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入一线锻炼。此外,每年邀请当地中学骨干教师、本系往届毕业生回校举办经验交流活动,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上岗经验等等。尽管作为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生须经上岗考才能获得正式编制教师岗位就业,由于在学期间多种途径的训练,几年来本专业学生在上岗考试中显示了较强的实力,绝大多数毕业生顺利就业,并且在教师岗位上有出色表现,在用人单位反馈信息中获得好评。

(六)在地理实践教学中培养青年教师

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青年教师比重较高,地理实践教学需要积累一定的经验尤其是野外实习指导需要对实习区域有足够的了解和研究,几年来青年教师除了通过参加野外实习培训班、观摩兄弟院校野外实习等途径积累指导实践教学经验之外,更多的是通过本专业地理野外实习指导团队“老中青结合”促进青年教师在“学中教、教中学”成长,逐渐成为地理实践教学的骨干力量。

地方院校与重点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有所不同,因此应该立足地方资源与地方需求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正值高校办学转型时期,普通院校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接地气的人才适应新时期的就业形势;此外,地方院校要有本土特色凸显在普通高校中的特色与竞争力,同时担负起服务地方的责任。基于上述的认识,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依托“一方水土”教学资源和本专业师资特点,构建校本特色的地理实践教学体系,在实施校本特色的地理实践教学中逐渐成熟。

参考文献:

[1]郑祥民、周立旻、王辉等.试行高校野外实践教学 探索地理学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3,(5):86-88.

[2]朱爱琴、周勇、谢双玉等,地理科学专业“模块式、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1 30,(10):116-119.

[3]李平日,黄镇国,宗永强,张仲英.韩江三角洲[M].海洋出版社,1987: 29.

编辑/岳 凤endprint

猜你喜欢
韩山韩江教学资源
苏州国画院名宿展·韩山篇
奇奇怪怪儿童乐园
Characteristic mode analysis of wideband high-gain and low-profile metasurface antenna∗
赦免你的“错”:惩罚的风往爱的方向吹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Vadose-zone moisture dynamics under radiation boundary conditions during a drying process*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韩山师范学院学科系列 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