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冲击下的新闻业变革

2015-12-02 04:41郭恩强
社会观察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新闻业

文/郭恩强

无论技术如何变化,对记者来说,如何使消息源的表达更有意义,如何将自己的观点融入背景,创造让人们容易理解复杂议题的叙事框架,才是核心与重点。

随着欧美传统新闻媒体的大量关闭,以及数字广告市场被诸如脸书(Facebook)、谷歌(Google)这样的技术巨头所掌控,一幅行业收缩的凋零图景呈现于传统媒体人面前。虽然互联网对新闻媒体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发生着,但数据显示出的糟糕状况还是令传统媒体从业者忧心忡忡。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3年卓越新闻项目媒介状况的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在总数大约1382家的美国报纸中,已经有超过166家停止出版纸质版或者整体关门。这导致2007年以来报纸产业超过4万人失业或被买断。

传统媒体的日益式微,使得新闻业不得不严肃思考,数字化时代的数据对新闻业到底意味着什么。TOW数字新闻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尼克·蒂亚克普洛斯(Nick Diakopoulos)曾写道:“数据一词的拉丁语词源意为‘给予某物’,虽然我们很可能忘记了它原来的定义,不过,不将数据看成事实本身,而是看成可以用来构建各种不同论点和结论的‘被给予物’,还是有帮助的。数据能作为修辞的基础和一个前提来运用。”蒂亚克普洛斯的话道出了数据自身所蕴含的巨大潜能。那么,数据对传统新闻业的运作模式到底影响几何呢?

数据驱动下的新闻业务革新

对今日之媒体来说,在一个长达几个月或者几年的调查报道中,使用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趋势之一。强大的网络工具能涂改、清除、分析、存储数据,并使数据可视化。这使得规模不大的新闻媒体在利用有限的资源方面大有可为。开源软件及其实践的飞速发展,加上正在成长的开放数据运动,为传统媒体的计算机辅助报道注入了新活力。编辑室间的合作,以及它们关注于数据和代码这一事实,使得当今最好的数据新闻报道已完全不同于几十年前的计算机辅助报道。传统上,计算机辅助报道只聚焦于收集和分析数据,并以此来支持调查性报道。而当今的数据驱动新闻则包含了数据出版、数据重复使用、数据可用性等方面。

数据驱动的调查技术,可以大幅提高记者对技术的理解能力,从而使他们掌握信息,增强监督社会的能力。运用数据新闻能使调查记者找出趋势、追踪直觉,并检验假设。它也能使疲惫的记者们将目光越过轶事,或是杂乱的消息源,从而挖到隐藏着的趋势和独家新闻。基于严格的数据审核而得出的经验性证据,将赋予编辑和记者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告别“这个人说,那个人又说”的报道方式。

以调查性新闻为例,几十年来,调查记者通常采用实地采访或者专家信息源的方式进行报道,因为后者能够提供评论性的思考和背景资料。而如今,数据记者可以在数据中找到模型,并将发现的某种信号和趋势与传统的报道作比较。除了向现实中的采访对象问一些刁钻问题,记者们现在可以将数据作为一个消息源进行“提问”。

客观而言,上述关于科学方法和新闻业结合的思考并不新鲜,而记者们对此的实践也不鲜见,世界各地的很多记者早已尝试运用数据新闻的技能。正如《调查记者与编辑》前主编布兰特·休斯敦(Brant Houston)观察到的,数据新闻可选的工具和行业背景也许已然变化,但其基本目标与几十年前的并无二致,即“经常借助社会科学的方法,筛选数据并使其有意义”。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杰出新闻项目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Facebook正成为网络新闻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图/东方IC

休斯敦的话可谓一语中地。无论技术如何变化,对记者来说,如何使消息源的表达更有意义,如何将自己的观点融入背景,创造让人们容易理解复杂议题的叙事框架,才是核心与重点。对记者而言,最终的目标是能将数据融合到故事中去,且以一种不但传递信息,同时传授知识的方式,让读者阅读和分享。

开放、廉价与互动体验:数据新闻的技术特点

有了好的算法软件和技术,好的数据来源就是关键所在。数据新闻的数据来源可以是政府、私人部门、非营利组织、学校等,也可以是媒体自己抓取到的。美国的“每个街区”(EveryBlock)网在使政府信息变得更为有用方面,展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其创办人阿德里安·哈罗瓦提(Holovaty)在一次采访中表示,“问题的关键不是使用了公开信息,而是使它们变得有用”。“每个街区”网站通过对公开廉价数据的获取与挖掘,在街区和邻里之间建立起个性化体验。

除了数据可获得的廉价性,应用程序的可得性也是数据新闻的发展趋势。一个新闻应用程序首先是一个在线程序或互动程序,与智能手机上装好的手机软件是不同的。一些数据记者曾明确表示,他们偏爱基于本地网络的原创新闻程序,而不是为苹果(iOS)或安卓(Android)设计的应用程序。非营利的或公共媒体如果希望服务于所有受众,就应当让他们的产品以一种更容易的方式为用户所获得,而不需要昂贵的、快速的数据硬件或者移动设备。基于开放来源和开放标准的新闻程序,可在多个移动平台上运作,同时无需技术公司审核就能放在应用软件的商店里。

与此同时,从技术层面讲,新闻应用程序和其它互动程序也体现了数据新闻的技术特点。哈罗瓦提对未来新闻媒体的期望,就寄托在新闻应用程序和其它互动程序中。因为它们在诞生之初就是数据化的,告别了受限的纸质载体和报纸头版。未来它们给个人用户定制个体化的体验,当有可用数据时会自动更新。然而,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可能还需要人力来充当新闻事实核查的角色,以便对能自动生成数据新闻的算法进行核实、增加背景信息、从视觉吸引力上优化叙事、指挥调查记者等,而这些都是计算机无法独自完成的。

倾听读者声音:数据新闻精准定位读者需求

当前,运用数据流量分析(traffic data analytics)和行为广告(behavioral advertising)方法定位读者,已经成为数据新闻的一部分。搞清楚是谁以及其如何在与新闻产品互动,有助于明确后续报道可能的拓展和投放方向。

华盛顿特区是美国所有类型数据新闻业的中心。2009年,“凶杀监控”(Homicide Watch)网站上线后,赢得了整个新闻界以及数据界的赞扬和兴趣。这个网站以揭露大量未经报道的谋杀案而著称。“凶杀监控”网站会使用网站搜索查询线索,来编号一宗凶杀案的受害者。虽然哈佛大学尼曼实验室曾有一个本地博客能否“填满华盛顿特区凶杀报道的鸿沟”的疑问;但显然,该网站使用入站搜索引擎分析(inbound searchengine analytics)进行报道的新兴数据形式,值得其他新闻从业者参考。

不过,即使对于《金融时报》《卫报》《华盛顿邮报》或《纽约时报》等老牌纸质媒体而言,传统新闻机构在编辑工作中对数据的使用,目前仍处在相对初期的阶段。在2014年春天的一次访谈中,负责数字化战略的《纽约时报》副总编阿隆·菲尔霍夫(Aron Pilhofer)谈及了该报对以往模式的批评,以及利用数据新闻满足读者需求的理解:

我们目前正在做的所有项目都是为了编辑而编辑,而且它们根本不和广告相挂钩。现在,很多编辑室的出版方式都是很愚蠢的。他们被束缚在一种老旧的模式中,这种模式意味着一些最有影响的新闻机构将在星期六下午在线出版,之后在星期天印刷出版。当你的受众没法被引起兴趣的时候,你是不能挑时间的。这些新闻挂在首页位置,挂了一整晚之后,首页编辑在星期天将决定继续放在首页,或加以更新,或降格处理。

我强烈地感觉到,并且现在也有了不断增加的共识,就是我们做决定应该建立在数据基础上。谁将成为某一内容特定片段的读者?他们是谁?他们读什么?如此思考将为出版公司指出一条非常不同的发展路径。

了解我们的目标读者,将决定一个完全不同的推广策略。我们将从“发布”(publish)变为“发射”(launch)。这也将指引我们走上通过数字化与老旧模式脱钩的必由之路。在哪点上你能决定你的数字读者和你的印刷读者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其实,早在10年前,在线出版商就已经开始应用菲尔霍夫谈及的新模式了,只是当时的传统媒体还没有感受到危机。对于读者声音的重视,虽是媒体运作的基本原则,但在数据时代背景下,正如《读写》(ReadWrite)主编欧文·托马斯所说,“新鲜的地方在于网络分析创造了一种含蓄的对话方式来与读者交流,其实和我们一向采用的直接的方式一样有趣”。

从数据到新闻:数据新闻商业模式面临的挑战

随着传统媒体严冬的来临,报业大享垄断本地广告,同时拥有20%盈利空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克雷格列表(Craigslist)、易趣(eBay)以及蒙斯特招聘网(Monster.com)等新媒体成为了各类收入的吸金平台。与此同时,在信息时代,单一的、可复制的媒介商业模式也还未出现,一些小的媒体企业的商业模式也面临着挑战。

在美国,经济阵痛对地区层次的媒体影响是最严重的。在此层次,日报面临着让消费者为昨天的新闻付费的严峻挑战。单纯出版或再版数据将无法突出重围。例如,上文提及的“每个街区”(EveryBlock)网站,就因为没有建立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而流行起来。该网站在2009年被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收购,在过去几年间扩大规模,并重新聚焦于通过立足本地数据创建社区功能。但在2013年,由于商业模式的问题,全国广播公司关闭了“每个街区”网站。该网站还面临着其他一些问题:如,2011年网站虽然进行了更加具有社会化功能和主题的重新设计,但本应驱动该服务的本地数据,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吸引持续的日常访问者以维持网站,最后只能关闭。

“每个街区”的例子表明,数据本身并不意味着盈利,而光凭数据也不足以吸引公众。数据企业要运用更强的叙事能力和人情味,将僵硬的数据转化为具有人性的新闻,从而让更多的人回归公共参与和创建自己的社群。在这点上,私人社交网络如邻居网(Nextdoor)或脸书,电子公告栏如克雷格列表,以及随后出现的移动应用等,都提供了帮助邻里彼此联络或进行本地服务的典型案例。

数据新闻除了对传统新闻业造成了冲击,其自身的发展也处在不断变革之中。在数字化新闻环境下,尽管数据驱动新闻业有其前景和重要性,但一些媒体还是选择关闭其致力于数据分析的部门。例如,“数字第一媒体”(Digital First Media)在2014年4月关闭了它的“霹雳”(Thunderdome)项目。“霹雳”是一个颇有前景的新兴数字项目,他们生产视频和数据产品,但出于削减成本的考虑,该项目也被迫关闭。

同时,像“补丁”(Patch.com)、“本地新闻”(local news)这样美国超本地化的新数据企业,也面临着寻找商业模式的困苦挣扎。“补丁”网经过一次转手,新的老板裁掉了85%的员工,并且实行了从本地广告销售到全国性核算的策略转变。

事实上,即便数据新闻的商业模式面临诸多挑战,但其赢利前景和模式也没有上述案例所显示出的那么悲观。如“霹雳”项目关闭后,劫后余生的数据新闻记者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中仍有很多选择。很多新近涉及数字领域的新兴公司都需要他们的技能,如Vice、Politico、the Huffington Post、Vox Media、Buzzfeed、Gawker、 Business Insider和Mashable。这些相对年轻的媒介入行者,已经创造了大约5000个就业岗位。而上文提及的“补丁”网在2014年也已经实现了赢利。

猜你喜欢
新闻业
论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新闻监督的影响与变革
社交媒体对新闻业的改变和延伸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业发展反思
VR“挑战”新闻
作为传播媒介的虚拟现实技术
技术拓展想象空间
从“莱维森调查”看英国协商民主的特点
互联网催生传统新闻业的三个变化
新闻业经营管理的网络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