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学设计研究的分析与建议*

2015-12-02 12:18赵慧臣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8期
关键词:研究生理论设计

王 玥,赵慧臣

(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475004)

一、研究背景

作为教育技术学核心研究领域的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育科学领域最具理论贡献的一个范畴[1]。本文分析2002年至2012年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学设计研究,探讨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学设计研究的动态,为相关研究者了解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教学设计研究水平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中国知网(CNKI)中全国硕博论文库作为文献来源,以2002年到2012年为起止年限,以“教学设计”为题名,以“教育技术学”为学科专业名称进行检索。将检索到所得论文题录信息转换到Excel表中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笔者去除与主题不符的文章后,筛选出188篇硕博论文,借助测量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非介入性地再统计并进行分析和综合。

三、研究现状

1.文献的计量分析:论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由于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和核心地位,近年来研究成果数量稳定,文章数量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尤其是2012年文章数量达到40篇,是十年来该主题硕博论文数量最多的一年。

图1 2002年-2012年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学设计主题学位论文数量分布

2.研究服务对象:集中于学校教育,半数研究追求普适性

统计结果显示,服务对象多集中于学校教育,近半数属于理论研究,未针对具体人群和具体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即使部分研究的服务对象设定为高等教育或中小学教育,但其教学设计也在追求所谓的“一般性和通适性”。此时,研究者往往建构教学设计的模式或策略,使之能够应对不同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学内容和不同认知特点学习者的需求;或者创造小范围的“万能模板”,来提高某一教学阶段或某一学科的教学设计效率。但这种教学设计通常是理想的教学状态,而忽视了教学情境的独特性和教学主体对理论转换生成的必然性。[2]

3.研究内容:应用研究多于理论研究

参照南国农教授对教学设计的分类,[3]我们确定了教学设计研究的分析框架,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2个一级类目和9个二级类目,如表1所示。

表1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学设计论文的研究分析

(1)理论研究以理论框架研究为主,借鉴经典模式不断细化

在理论框架研究中,研究者在经典的设计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对各种教学设计模式进行细化研究和理论完善,尝试构建不同教学情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具体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在反思传统的教学设计思维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教学设计理念。例如,钟志贤针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局限,建构了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主旨的、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2]另外,研究者也积极从其他学科理论汲取营养。例如,王淼将在企业管理中的知识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融入教学设计过程,以使教学设计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4]

在理论基础研究中,教学系统设计根植于多种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和传播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目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所讨论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较多集中于学习理论领域,例如动机理论、学习风格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例如交互理论)。而系统科学和传播理论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2)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以课堂环境下的整体教学设计为主

十多年来,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一直备受教育技术学研究生青睐。随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被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教学设计研究也从21世纪初的传统课堂教学设计发展到多媒体组合的教学设计,直至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但是网络教学设计不是简单地将课堂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移植到网络环境中去,而是作为新的教学设计类型。利用网络不仅能够完成物理课堂中的教学环节,而且能够实现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

在资源、系统设计研究中,按研究内容的服务对象论文可以分为两类:一为教学服务的资源和系统,主要包括教材设计、课程资源设计和教学平台设计等。二为教学设计服务的资源和系统,主要为教学设计人员在教学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性支持,主要包括自动化教学设计系统和教学设计辅助工具。

4.研究类型:以实地研究为主,研究类型单一

根据美国Georgia大学的Thomas C.Reeves在分析教育技术时划分的6种研究类型[5],分析样本文献的内容和研究过程及形式,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学设计论文的研究类型如表2所示。

表2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学设计论文的研究类型说明

“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是研究者们广泛采用的研究类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展,“实验研究”能够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支持研究结论而备受青睐。“调查研究”除了能够使研究者掌握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了解被调查者的主观感受和意愿。通常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研究需要的材料和数据。2007年后实地研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目前,关于教育设计的评价研究和混合研究较少。

5.教学设计内容:局限于低阶知识,忽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188篇硕博论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习者创新性思维等思维品质的论文有12篇,教学设计研究过分强调低阶教育目标,注重学习者识记各种陈述性知识、培养学生记忆力、浅表层次的理解能力和迁移的应用能力等低阶知识能力。而与这种低阶教育目标相对应的高阶教育目标则注重对学习知识和材料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养成,如问题解决、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四、研究反思

1.教学设计理论框架模式研究逐渐细化,实际操作性差

我国教学设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不断细化,提出了基于不同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面向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设计方案,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体系。但是,这些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中也出现了机械照搬、简单重复和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只要有新学习相关理论或者是新技术的出现,相应教学设计模式马上就会“应运而生”,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收效甚微,导致某些研究至今仍存在于理论层面,无法对具体的教学设计给出指导性建议。

2.受国外经典模式影响大,重视教学设计的权威性

为追求其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研究者和设计者多以ADDIE模式、CLE模式等经典模式为基准,未考虑该模式与具体教学情况的适应性。这些模式多是西方的教育观念和学习理论的产物,其模式应用的教学情境与我国有很大区别。不对国外引进的教学设计模式做本土化的改造,就贸然“移植”,必然造成我国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不良后果。

3.以实地研究为主,研究类型单一

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教学设计研究类型数量分布极不均衡。其中,实地研究占近半数之多,而混合研究却没有一例。实地研究中又以可以获得量化数据的调查研究和(准)实验研究居多。以量化为主的实地研究虽能够通过数据分析相对精确地揭示事物的关系,并评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但是不同的教师、学习者和教学情境都会影响教学设计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结果。这就需要实地研究与理论研究等其他研究类型相结合,虽然不少研究者呼吁多种研究方法结合,但是许多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研究方法简单相加、机械结合,真正的混合研究并没有真正出现,深化研究迫在眉睫。

4.重“教”轻“学”,重视知识习得

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教学设计研究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探讨设计怎样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及教学策略、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等问题。这样的设计思路对研究者和设计者都产生过较大影响,设计出的教学方案虽然较为系统且便于操作,但使学生成为灌输的对象,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多数研究的教学设计内容范围狭窄仅局限于低阶知识,忽视了高阶思维能力学习。教学设计者不仅需要有授人以“鱼”的教学方法,用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需要有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在日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五、研究建议

1.注重研究的实践意义,增强理论生存力

作为一门实践性的教学技术,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学是教学设计生根发芽的土壤,离开了教学实际,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6]。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应尝试构建与教学实践更接近的、更具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方案,而不是从原有的理论、模式中寻找可利用的、可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案。突破原有教学设计只是教师和教学设计人员的“权利”,扩大教学设计主体范围,树立学生是参与者的设计理念,从多方面增强教学设计理论的生存力。

2.加强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从基于教师的设计走向基于学生的设计

教学境脉的差异导致了国外引进教学设计理论与我国教学实践不适应的结果[7]。我国研究者需要通过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教学设计理念,综合考虑学习者的独特性、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教学过程的情景性,加强对引进教学设计理论的本土化改造,探索研究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研究需要建设符合我国学生思维和行为方式、符合我国教学、管理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理论,使教学设计真正成为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3.加强针对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机械性重复劳动逐渐被机器所取代,社会需要能在复杂的事实中,抽象出事物本质、提出解决对策的人才。教学设计不仅要强调对科学知识的真解,更要注重对方法策略的善用。教学设计研究的重心应尽快从强调知识的识记转向思维方法的训练。教学设计研究要增强“学”的设计,促进学生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协商讨论、交流经验、心得体会进行协作学习,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深度学习。

4.教学设计人员多元化发展,建立研究共同体

教学设计的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需要通过建构研究共同体,产生协同创新的“共生效应”。通过交流和对话,研究共同体可以促使教学设计人员之间形成合力,以保持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研究共同体需要将学生纳入教学设计团队,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让教学设计方案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以提高教学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1]张克敏,张进良.1994~2007年我国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4):307-310.

[2]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南国农,杨改学.新世纪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4]王淼.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设计[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5]ThomasC.Reeves(1985)Questioning the Questions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ITForum Paper#5 http://itech1.coe.uga.edu/itforum/home.html.

[6]张西宁,谢百治.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思考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113-116.

[7]高洁,杨改学.二十年来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8(3):14-17.

猜你喜欢
研究生理论设计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