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背景下的思政课课外移动学习研究*

2015-12-02 12:18冉奥博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8期
关键词:五力课外思政

方 蕾,王 朔,冉奥博

(1.北京理工大学 校团委,北京100081;2.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一、引言

手机媒体的迅速发展不断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网络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真实性、交互性、个性化、情境智能等特点。手机媒体为思政课提供了崭新平台,为“教师—手机—学生”新的师生交往关系提供了隐性教育的最新载体,可以优化师生之间信息、思想的交流沟通,是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手机媒体的现有研究不多,特别是与移动学习结合的研究较少,造成了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局限。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手机媒体的五力分析模型,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手机媒体移动学习的创新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北京高校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意使教师学生实现良性互动,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实效。

二、基于手机媒体移动学习的五力模型

五力模型是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工具,涉及五种作用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随着对五力模型认识的不断发展,五力模型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也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本文在五力模型基础上,结合以手机媒体为介质的移动学习情况,对模型进行了演绎(见图1)。

思政课课外学习现状是思政课进行手机移动学习方式创新的背景和基础,相当于五力模型中对竞争现状的评价。了解课外学习现状有助于加深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认识,从而在课外学习应用的开发推广过程中更具针对性。本文从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时间构成和课外学习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移动学习整体水平相当于卖方能力的反映,思政课引入手机移动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与移动学习现有的发展程度关联密切。一方面,思政课开展的移动学习需要依赖于移动学习整体平台在硬件、应用等各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手机移动学习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方法和经验,为思政课移动学习的设计、开发提供了良好借鉴和指导方向。本文从大学生移动设备持有情况和学习应用使用状况两方面的调查中对大学生移动学习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手机移动学习作为传统学习方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学习起到替代作用,考察替代作用也是衡量手机移动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对比,可以衡量移动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相对于其他学习方式的整体水平。现有对移动学习和传统学习的理论分析集中于学习效果、学习效率、便捷性、交互性等方面的对比,本文在学习意愿、趣味性、互动性、学习效率调查对比基础上,对移动学习在学习效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图1基于手机媒体的思政课五力分析模型

学习者需求程度其实质是买方能力的反映。学生是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其对教学方法和形式的主观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本文在整体需求态度调查的基础上,从资源类型倾向和应用形式倾向两方面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出具体分析。

三、基于五力模型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六所高校的1000名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

1.思政课课外学习现状

对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时间构成的调查显示,课堂学习占68.3%,远超课外学习时间。课外学习中考前复习占比72.5%,居于主要部分,造成平时学习的比例较低。平时学习主要由时事新闻、师生互动、同学交流、复习课本和音视频学习构成,时事新闻占比较大为41.7%,其他各项比例均较小,同学交流比例最小仅为7.2%。这些事实说明目前大学生思政课课外学习缺乏,学习方式具有局限性。

影响课外学习因素的调查表明,有67.9%的同学反映缺乏学习时间。由于平时课外学习时间有限,基本上被专业课程和其他基础课程占据,进行思政课课外学习的机会较少。由此可见思政课教育真正走出课堂,需要借助移动学习移动性、碎片化的特点,帮助学生利用起日常的零碎时间,实现课程和学生双赢的局面。还有54.5%的同学反映学习资源较难获取或利用也是影响思政课课外学习重要原因。这与目前思政课在教学材料方面的局限性有关。教材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材料,但只有学习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资源缺乏,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目前教师虽然扩展了大量内容,但由于缺乏便利的传递途径,学生在实际利用过程中比较困难。手机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借助手机媒体和相关的应用程序,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方便的传递途径和媒介,减少课外资源获取的困难,对提高学生兴趣和效率有积极作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思路。

2.移动学习整体情况

对大学生移动设备持有情况的调查表明,手机持有率最高,接近调查总数的100%。普通笔记本的持有量也比较大,不过在便携、移动性方面不具备优势。而综合两者特点的超极本和平板电脑的持有率却不到三成。这说明手机居于当今移动媒体的主流地位,是移动学习开发的首要选择。

对大学生移动学习具体方式的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和英语学习是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其中手机阅读占整体42%,英语学习由单词和听力两项组成,共占36%。浏览学习资料占比也较大,为17%。手机阅读是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代表形式,具有休闲特点。浏览学习资料和英语学习反映出大学生关注复习和考试,相比之下自主学习和课外拓展的成分则较少。说明大学生在课外移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与传统方式对比

对手机移动学习方式和传统学习方式在学习意愿、趣味性、互动性和学习效率四个方面的对比调查中,根据调查对象按10分制的量化评分结果。在学习意愿、趣味性和互动性方面,手机移动学习得分较高,均在6分以上,并且与传统方式相比有较大领先,一般高出1.5分到2分。说明移动学习具有较强优势,也符合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需求。但是在学习效率方面移动学习得分较传统学习略低。进一步调查反映,存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手机移动学习较传统学习具有更多的潜在诱惑冲击。由于大学生将手机功能向娱乐休闲倾斜,使手机主要发挥了娱乐功能的作用,休闲娱乐类的手机应用非常广泛,容易造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转移,造成大学生使用手机时更倾向于较多使用娱乐休闲应用而移动学习较少的情况,因此对实际学习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4.学习者需求程度

思政课手机应用需求态度的调查中,有63%的大学生对手机移动学习持积极态度,其中特别期待的比例接近整体的25%,说明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方式具有积极需求。不过调查中持中间态度的大学生比例也较高为32%。这些同学主要是由于对移动学习的实际效果持观望态度,有待于通过高质量应用程序的开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更为具体的需求调查显示,在资源类型倾向方面,图片类学习资源最受欢迎,占整体近40%,其次是音频比例为24%。相对来看,视频资源的需求比例仅为19%。调查了解到,一方面视频文件体积较大是阻碍移动学习的客观弊端。另一方面,视频课程时间普遍较长且不易保存进度,不适应移动学习碎片化特点。这说明移动学习的视频资源应当向时间短、片段化、内容集中方向发展,才能充分发挥视频学习的优势。

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检验可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移动学习实效,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和评估学生学习状况。不同的形式设计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教学检验形式,包括答题、提问、评分等;另一类则是基于游戏思想的创新设计,主要有闯关、互动、游戏等不同形式。表1中不同设计形式的倾向度调查结果显示,闯关、互动、游戏形式居于前列,倾向度均超过60%,而答题、提问、评分形式的倾向度则较低,有的还不到30%。这一鲜明的对比说明视听语言和主体参与互动具有强烈需求,思维模式从文字化的线性向游戏化转变。移动学习应用的检验环节可以引入严肃游戏思想的新型认知方式进行创新设计。

表1大学生应用检验形式倾向度

四、思政课移动学习建议

1.高校应主导思政课移动学习应用程序开发

学习应用程序是移动学习的基础,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开发相关学习应用是推广移动学习方式的首要工作。然而由于目前学习应用使用群体有限,利润空间不大,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市场调节存在很大局限,造成学习应用数量缺乏、质量低下,不易满足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在思政课移动学习应用开发方面,高校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思政课学习应用开发的积极推动者。高校在主导应用开发过程中,应当针对本校教学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实际教学的需求和特色,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水平。

2.注重学习应用程序的组织实现形式

组织形式是用户体验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容功能的有效呈现,促进信息的广泛有效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对组织形式具有更高要求,在思政学习应用的设计上应当针对目标内容、功能和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同时思政课手机应用还应当注重发挥隐性教育的组织特点,弱化教育的目的性、直接性,从学生需求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内容功能的有机统一。此外,合理的组织形式是学习应用使用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应当根据手机媒体特点,不断创新适宜的组织呈现形式,从而增强用户体验,提升学习效率。

3.开发移动学习严肃游戏

严肃游戏是指以教授知识技巧、提供专业训练和模拟为主要内容的游戏,正逐步广泛用于教育、科研、培训领域。严肃游戏以其全新的互动性、叙事性等特征构建出的新型信息传播模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和运用。思政课可以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特点,设计开发一系列有关知识拓展及运用的模拟、社交、角色扮演类游戏,实现课程内容与游戏形式的高度融合,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体会。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学习,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游戏娱乐方面积极良性发展。

4.组建移动学习知识库

只有丰富多样、实时更新的内容资源才能持续促进和满足学生的移动学习需求。知识库作为学习材料的有效来源是思政课推广移动学习的基础。根据调查,大学生在课外学习材料上普遍倾向于多媒体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手机媒体,通过移动学习应用的有效途径,发布与课程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实现多媒体教学的课外延伸。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上传和推荐优秀资源,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充分发挥知识库协作共享的优势。

5.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与一般课外学习忽视教师作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成为积极角色,融入学生日常的课外学习中,不断引导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的成长和进步。思政课移动学习应用应当为此建设完善畅通的师生交流渠道。手机媒体中的各种非正式互动形式,如微信、微博等,可以为师生双方提供深入了解的间接视角,对克服部分学生的胆怯、隔阂心理具有良好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加强对学生课外生活的针对性指导,进一步实现隐性教育的理想目标。因此在思政课移动学习应用的开发中可以合理借鉴和吸收。

[1]冯宜.3G时代手机阅读与移动学习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35-37,44.

[2]龙坚毅,陈泗林.手机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3):22-25.

[3]刘清堂,向丹丹.面向3G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交互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72-75.

[4]史瑞琼.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手机文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82-84.

[5]于云荣.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多维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41-42.

[6]Merchant,Guy.Mobile practices in everyday life:Popular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schooling revisited[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2012,43(9):770-782.

[7]Ritchie,Ann.The Library's role and challenges in implementingan elearning strategy:acase study from northern Australia[J].Health 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Journal,2011,28(3):41-49.

猜你喜欢
五力课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国滑雪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五力模型分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射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力”齐发 拓宽就业扶贫路
小满课外班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波特五力模型在研判公司价值规避投资风险方面的应用研究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