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2015-12-02 11:18刘金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角型眼压乳化

刘金梅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河南驻马店 463000

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刘金梅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河南驻马店 463000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中抽取40例,对其经房角分离手术联合超声乳化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视野﹑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等。 结果 手术后患者的视力状况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前房深度和眼压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房角分离手术联合超声乳化能够有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病症。

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手术

青光眼指的是眼内压持续或间断升高的一类眼病,持续的高眼压会给视功能和眼球的各部分带来一定损害,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会导致眼盲[1]。为研究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的临床疗效,在2011年2月~ 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中抽取40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中抽取40例,包括男27例,女13例;年龄56~74岁,平均(68.2±1.2)岁;患者病程3d~10年,平均(3.2±0.8)年。40例患者包括18例(2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22例(2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入院时对患者的视力进行检查,其中视力低于0.1的有12眼视力在0.1~0.2的有14眼,视力在0.3~0.4的有10眼,视力高于0.5的有6眼[2]。

1.2 研究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检查,同时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显微镜和前房角,并用眼科A/B超和曲膜曲率计计算所需要晶状体的度数。手术前用降眼内压药物对患者的眼压进行控制,口服50mg的醋甲唑胺片,必要时可滴加120~250mL 200g/L的甘露醇,将患者眼压控制在10~30mm Hg[3]。

1.2.2 手术操作 对患者进行眼部表面麻醉,在颞上方的角膜缘作一切口,沿着角膜的边缘做三点的辅助切口,将粘弹剂注入到眼前房,在原位进行超声乳化,将皮质清楚后再在眼前房内注入适量粘弹剂,并对房角进行钝性分离,将眼前房内的有机杂质﹑色素及粘弹剂吸净[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前方深度和前房角,并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视力改善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40例(43眼)患者在治疗后的视力均有所改善,手术前视力高于0.5的有6眼,仅占13.95%;手术后视力高于0.5的有18例,占83.73%。手术后患者的视力状况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视力改善状况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改善状况比较 (眼)

2.2 手术前后患者的眼压和前方深度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后患者的前房深度和眼压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前房深度和眼压比较见表2。

表2 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和眼压比较

表2 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和眼压比较

时间 前房深度(mm) 眼压(mmhg)手术前 1.68±0.12 24.01±1.21手术后 3.19±0.18 13.09±0.91 t 6.21 8.09 P <0.05 <0.05

2.3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前房角检查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前房角的检查,结果显示,40例(43眼)患者的前房角均增宽,且可见睫状小带,患者的虹膜平坦;手术前房角关闭患者的前房角也有部分开放。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由于眼球前房角关闭,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所致。闭角型青光眼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没有其他眼病存在,单由患者房角结构先天拥挤,导致前房角关闭﹑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的一种情况;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由于眼部其他疾病导致房角发生关闭,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的情况。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其临床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个亚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表现为慢性发展过程,仅约30%的患者表现为急性发展过程;而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多表现为急性发展过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情发展快,症状明显,往往患眼有明显的胀痛﹑虹视﹑明显的视物模糊,还会伴随同侧头疼,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而被误诊为胃肠疾病或颅脑疾病。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往往没有明显的眼部不适或仅有短暂的虹视及轻度视物模糊。如果不及时就医,反复发作后会导致视力严重损害直至失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传统治疗方法是[5]:对手术前患者前房角关闭范围低于180°的患者,应切除其周边虹膜;对关闭范围高于180°的患者,应用滤过性手术进行治疗[6-8]。青光眼患者大都年龄较大,其晶状体有明显的增厚出现,房水由瞳孔排出的阻力也相应增加,继而瞳孔发生阻滞,导致前房角粘连或关闭,致使眼内压升高,前房变浅,最终发生青光眼。所以,晶状体在青光眼的发病和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9-10]。

恢复房水的正常循环通道和降低眼内压是房角分离手术的主要目的[11]。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患者的视力状况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前房深度和眼压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手术能够改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内压和前房深度,并能够提高患者的视力。粘弹剂能够对闭合和粘连的前房角进行分离,同时还能够对粘连的虹膜进行分离[12-15]。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可以有效缓解多种因素导致的瞳孔阻滞,还能够利用粘弹剂将关闭和粘连的前房角关闭,重新开放前房角,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眼压[16-17]。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手术能够安全有效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得到显著升高,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内压,提高其前房深度,值得临床应用。

[1] 傅智伏,柯灿明,董诺.不同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眼压控制率比较[J].眼科,2010,22(1):28-32.

[2] 王海梅.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对比[J].河北医学,2011,7(4):441-443.

[3] 孙兴怀.我国青光眼手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华眼科杂志,2009,32(1):5-7.

[4] 赵阳,李树宁,王宁利.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方案中的手术顺序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42(8):811-813.

[5] 吴永青,徐仁凤,鲍连云.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的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31(1):37-39.

[6] 黄敬峰.白内障手术对滤过术后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深度和晶状体位置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369-370.

[7] 凡文博.不同术式下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患者视力及泪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2):48-50.

[8] 宋利宝,向继洲.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31-133.

[9] 盛孝武,余晓峰.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34-36.

[10] 张自艳.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临床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2):28-31.

[11] 刘艳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1,8(5):904-905

[12] 曾招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33-34.

[13] 林少斌,洪永洲,林坚,等.超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12):2630-2631.

[14] 凌受良,席玲,席兴华.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3l(1):11.

[15] 孙洪周.同轴微小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 2014 34(8):776-778.

[16] 赖飞明,余娟凤.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22-24.

[17] 郑尧定.毛丹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31-733.

Study of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goniosynechialysis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combined with cataract

LIU Jinmei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Zhumad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Zhumadian 463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goniosynechialysis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combined with cataract. Methods Selected 40 cases with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combined with cataract were treated by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goniosynechialysis surgery. Vision, visual acuity,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anterior chamber depth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Visual acuity after treatment was better(P<0.05).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after treatment improved(P<0.05). Conclusion Goniosynechialysis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can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ataract with glaucoma disease.

Cataract;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Phacoemulsification; Goniosynechialysis surgery

R775

B

2095-0616(2015)16-180-03

2015-05-06)

猜你喜欢
角型眼压乳化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