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联合中医正骨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50例临床观察

2015-12-02 02:59王亦合孟东红王云凯
河北中医 2015年10期
关键词:寰椎寰枢正骨

王亦合 孟东红 王云凯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医医院骨科,河北 丰南 063300)

寰枢关节半脱位,主要是寰齿前关节发生脱位,好发于青少年[1]。寰枢关节半脱位,因损伤位置较高,一旦发生,就有一定危险。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强硬,往往用双手扶住头部,不使其晃动,头部向一侧倾斜,多呈强迫体位。压痛在第1、2颈椎处,颈部活动受限[2]。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治疗,传统采用推拿按摩的方式进行,临床效果尚不十分满意。2010-01—2013-12,我们应用刃针联合中医正骨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50例,并与传统推拿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00例均为我院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 9~57 岁,平均(29.75 ±4.11)岁;病程3~25个月,平均(15.30±2.38)个月。对照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7~55岁,平均(28.49 ±3.76)岁;病程2 ~26 个月,平均(16.38±3.29)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学》[3]中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拍摄张口位颈椎X线片或寰枢椎CT检查进行确诊,不合并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头偏向一侧,动则疼痛加剧,患者常用手托下颌。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传统推拿治疗。治则:理筋整复。手法采用四指推法、拔伸法、扳法。取穴:风池、颈夹脊、肩井、天宗、风府,均取双侧。操作:①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身后,用四指推法于患者的颈项部,从风池穴至大椎旁,时间约10 min,以缓解疼痛;②医者用一掌心托住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掌托住枕部,逐渐用力向上拔伸,力量逐渐加大;③在颈部施行颈椎斜扳法,有时可听到复位的声响;④用颈椎牵引器牵引颈部,质量约2~3 kg。

1.3.2 治疗组 予刃针联合中医正骨。

1.3.2.1 刃针疗法 患者俯卧,胸前垫适当高度枕头,前额着床,颈部尽量前屈,双上肢放床两边并下垂,医者仔细检查,明确压痛点(如第2颈椎棘突端部、侧缘、下项线、第2颈椎横突、肩胛冈上缘、肩胛缝、上下项线之间及低位颈椎与高位胸椎棘突端部侧缘等),用龙胆紫标记清楚,严格消毒。按中医针灸理念操作,不用局部麻醉。医者左手拇指指端触摸肌紧张、硬结、条索状处,右手选用0.70 mm×0.35 mm一次性刃针(北京中太康针刀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证号:京药监械生产许20050113号),针刃与肌纤维方向一致,快速垂直进针,逐层深入,必要时到达骨面(或斜刺);根据情况纵向切刺,小幅度横向摆动,必要时切十字,以松解为度,即可出针。刃针治疗颈椎3次,5 d治疗1次,颈肌松弛后行提拉推顶。

1.3.2.2 中医正骨 患者坐低凳,以颈棘突向右偏为例,一助手站在患者左侧,左手掌心托住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掌心推扶后枕部,使患者头颈部维持略向前倾位,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左手拇指尖顶住右侧的颈棘突,右手掌心握拿助手左手,用力沿头颈矢状轴向右上旋转(约30°)。左手拇指向左外侧顶推颈棘突,这时往往可以听到复位声。上述复位治疗后背伸位1.5 kg维持牵引6 h,6 h后患者佩戴颈围下床适度活动。2周后去颈围行颈项部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拔项及项臂争力,回首望月[3],每日2 次,每次15 个。

1.3.3 疗程 2组均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与McGill疼痛问卷量表(简化MPQ)评分[3]。治疗后3个月随访,比较2组疗效。

1.5 疗效标准 痊愈:齿突居中,半脱位恢复正常,不适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3个月未复发;显效:半脱位及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3个月未加重;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3]。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NPQ评分、简化MP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NPQ评分、简化MPQ评分比较分,±s

表2 2组治疗前后NPQ评分、简化MPQ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n=50)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0)治疗前 治疗后NPQ 评分 36.53±13.64 18.78±11.53*△ 35.58±12.53 26.67±15.94*简化MPQ 评分 17.32±6.46 8.57±6.74*△ 16.48±7.76 11.59±7.8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 NPQ评分、简化 MPQ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

3 讨论

寰枢关节为第1、2颈椎间的主要关节,头颈部的任何活动都牵涉到此关节的活动。如头颈部突然用力过度旋转,引起连接此关节的翼状韧带损伤,而产生寰枢关节半脱位[4]。X线摄片检查在张口位片可见两侧关节突与齿状突的距离不等,侧位片可见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的距离增大(一般儿童为4.5 mm)[5]。中医认为是颈椎骨关节错缝,缝即隙,说明关节间隙有所移动[6]。寰枢关节半脱位除可因先天性关节结构异常引起之外,头颈部外伤及颈部感染均可导致,勿把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当作落枕患者,用颈椎摇转法治疗,而发生严重后果[7]。寰枢关节附近的扁桃体炎、咽炎、乳突炎、中耳炎等均可累及寰枢关节的滑膜和韧带,造成滑膜炎,或韧带松弛,寰枢关节稍活动就引起脱位。寰枢关节半脱位实质是指寰椎(第1颈椎)与枢椎(第2颈椎)之间的寰齿关节半脱位,在寰椎与枢椎之间实际上有4个关节,即寰椎前弓的后面与枢椎齿状突的前面之间的关节;寰椎横韧带前面与齿状突后面之间的关节,两侧的关节突关节,即寰椎侧块的下关节面(稍凹)与枢椎的上关节面(稍凸)之间的关节[8]。关节囊连接寰椎侧块的边缘与枢椎的后关节面,周围尚有韧带加强。

中医学认为,寰枢关节半脱位属骨错缝范畴,由于颈部活动时用力不当,或肝肾亏损,筋肉松弛而引起。本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传统推拿是通过手法对半脱离位的寰枢关节进行理筋整复,手法采用四指推法、拔伸法、扳法,通过推拿手法缓解症状,调理局部血液循环。治疗组采用刃针疗法联合中医正骨法治疗。刃针疗法是介于小针刀与针灸之间的中医微创治疗方法[9]。刃针的创始人、博士研究生导师田纪钧,创立现代手法和刃针软组织微创术治疗脊椎和四肢的软组织疾患,方法独到,疗效卓著。刃针的整体形状与传统的针灸针一样,只是其尖端是刃而不是尖,根据其粗细、长短的不同亦有不同的型号,但总的来说,相较小针刀为细,与针灸针相仿,实为针灸针与小针刀两者的结合。中医正骨法与传统推拿治疗方法不同,颈肌松弛后行提拉推顶,通过中医正骨可以使半脱位的关节复位,正骨后往往听到复位声。

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由于局部疼痛等情况,用刃针做硬结处的皮下浅筋膜剥离后,再把刃针针尖对准疼痛处做扫扇及上下环形转动,很快就能缓解症状,经过长期坚持治疗,对于改善局部疼痛等均有良好效果,经过刃针治疗后患者局部疼痛症状缓解,再进行中医正骨疗法恢复局部解剖结构。在应用刃针的过程中,我们还把刃针做皮下浅筋膜的剥离。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2个疗程后,2组治疗后NPQ评分、简化MPQ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经3个月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74.0%,P <0.05)。说明刃针联合中医正骨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能够显著提高疗效,近期与远期临床疗效均优于传统推拿治疗,患者经刃针、手法复位治疗后,进行必要的颈部功能锻炼,能改善寰枢关节对应关系及颈椎生理曲度,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1] 贾艳领,李琳,许兴华.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50-51.

[2] 胡岚.牵引配合手法修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3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121.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555.

[4] 刘长寿,李桂英,布仁德力格尔.手法及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4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23-24.

[5] 李荷亭.针刀治疗颈椎病37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153-154.

[6] 牟成林,国延军,崔书国,等.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分析[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3,28(4):12-14.

[7] 李小群,韩刚,王小玲,等.旋转定位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 170例[J].现代中医药,2008,28(5):50-51.

[8] 张勇.推拿正骨配合电针综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型颈椎病147例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3,8(6):664-666.

[9] 邢煜奎,卢少方.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骨质增生移位型)颈椎病的临床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168-169.

猜你喜欢
寰椎寰枢正骨
寰枢椎后方结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寰枢关节的解剖与功能研究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寰枢椎联合骨折的诊疗进展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X线断层融合摄影在Halo架固定结合枕颈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术后评价中的价值
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三)
FSE PDWI联合T2WI STIR在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中的应用*
寰椎椎动脉沟变异与椎弓根置钉的三维C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