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教学中消除学员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2015-12-04 17:18张玉广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身体素质教学方式

张玉广

(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拳击教学是消除学员实战、比赛心理障碍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学员掌握拳击技能,达到强身锻体的目的,同时又是使学员养成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因此,我们对拳击教学课十分关注,在拳击教学过程中,想要上好拳击课并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首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员掌握好每一节拳击教学课内容,其次帮助学员克服外部困难(动作难度大、学员身体素质低等)。同时更要帮助学员克服内在的困难,即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参加正常活动而心理受到不良影响。在体育运动方面通常表现为:心理恐惧、情绪焦虑、肌肉紧张,影响其运动能力,使之不能完成规定的动作,若这种心理障碍不消除,难以完成拳击教学任务。

1 在拳击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1 学员拳击技术水平低,身体素质差

身体素质较好、拳击技术水平高的学员,其骨骼比较坚硬,同时其肌肉力量也比较强。因此,随着学员肌肉力量不断增强,其抗打击能力和对对手打击能力均会增加,拳击实战时,对对手造成一定的威慑力,对手就势必会格外防守,其攻击能力将会降低。由此可见,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对自身的心理会有一定帮助,同时拳击技术水平增加对对手造成心理负担,增强学员拳击实战的自信心。因此,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拳击技术水平是学员训练的基本条件。目前,大多数青少年学员的拳击技术水平、身体素质都比较低,都达不到拳击实战的要求,即使在拳击实战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信心不足,达不到对安全的心理需求,甚至普遍存在恐惧或焦虑,造成心理障碍,进而对拳击实战产生胆怯的情绪。

1.2 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在拳击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学员进行训练。如在完全没有进行实战条件下,直接进入实战,容易导致学员出现受伤的情况,甚至对学员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以后拳击实战都会产生恐惧感以及排斥感,从而使学员失去自信心,影响学员对实战的训练。其次,教师对学员训练的要求过高,造成学员大脑产生抑制作用,对运动器官指挥出现紊乱,从而致使拳击动作不协调,造成学员心理障碍。

1.3 学员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学员在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方面较差,对自己估计过低,进而在某方面产生不如他人的消极心态现象,然而这类学员在乎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不足,若是教学对学员评价较低,会导致学员对自己的认识。其次,与他人相比过程,学员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如他人,越来越泄气,使他们感觉自己技不如人,从而失去自信心,带有这种自卑心理的学员在拳击实战中经常表现出防守而不敢进攻的姿势,不仅影响到学员自身的情绪,而且在整个拳击训练中都持着消极心态进行训练。

1.4 再现失败情景

对于学员来讲,拳击实战时学员抱着紧张刺激的心态,拳击实战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因而提升了拳击过程中受伤的可能性,会出现牙、鼻子出血等损伤,甚至一部分学员被重击之后,因接受不了而产生冲动,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进而在拳击实战过程中乱打,完全忘记自己所学的拳击技术以及拳击规则。有甚至当场反目成仇,进而将拳击实战变成打架斗殴。然而由于女学员心理承受能力小,在拳击实战过程中害怕打学员面部或者害怕因为这一场实战而影响到学员以后的相处。因而具有这些心理障碍的学员对拳击实战中出现的情况想得多,完全缺乏自信心。当他们在拳击实战中遇到以前遇到过类似的情景时,失败的阴影在度出现,进而对拳击实战产生恐惧,成为学员的心理障碍。

1.5 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拳击教学内容枯燥单一,会使学员产生消极心理。拳击运动对学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学员为了提升自己的素质基础时,就必须进行较为完善的技战术体系,因而拳击学员要经过枯燥、艰苦、系统的训练。专业拳击训练是从最本质的健身开始训练,培养学员的基础能力,通过训练到一定时间,再对其进行拳击技术动作的训练。然而,在这种训练模式下,学员不是重复的做基础训练就是不停的练习拳击技术动作,久而久之就感觉拳击训练太枯燥、单一,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产生消极心理。

2 消除学员心理障碍的方法

2.1 明确学员学习目标以及端正学员学习动机

激励学员学习的内部动因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动机。良好的动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心理因素之一,通过激励学员的学习动机,使学员把学习拳击的要求逐步转移到自身内在的学习要求,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逐渐培养学员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拳击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端正学员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拳击技术的作用,也即是为其工作性质的需要,同时也是完成工作任务和增强体质,从而逐渐增加学生信心。在拳击教学过程中,拳击教师要尽量安排学员进行实战练习,逐渐培养学员的获胜心,让其克服困难,消除心理障碍。

2.2 帮助与保护

学员克服惧怕心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予帮助与正确保护,在拳击教学过程中,在学员练习时,要重点做好学员的保护和帮助,尤其是胆子小、害怕挨打、缺乏顽强拼搏精神的学员,对于自身受到威胁而产生恐惧心理的学员,教师要亲自进行保护和帮助,消除学员不安全因素,使学员的安全得以保障。有利于消除学员恐惧心理,在帮助与保护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学员的心理意志,并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进而克服恐惧的不良心理。

2.3 明确任务

增强对动作概念的理解,拳击过程中,学员应正确理解拳击动作概念,明确其动作要点,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学员进行讲述,采用一种比较形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如电化教学、示范讲解、正误对比等,在拳击学习过程中使学员明确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做,只有学员正确理解并学会了动作要领,才能避免学员对动作概念产生误解,甚至产生错误的动作,出现互伤及自伤等伤害,从而导致在拳击学习中产生恐惧心理。

2.4 加强学员思想教育

经过社会生活的熏陶以及教育的学习,进而养成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与拳击课较强的实践性相结合,引导学员进行有效的形象化教育,在实战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解关于拳击方面的知识(我国拳击健将在国际上的赛事以及拳击的发展史),对学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思想教育。培养学员在实战中,无论胜败,都要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另外,针对学员的心理障碍,教师应当在学生拳击实战中灌输打人或被打都是属于正常现象,不能存有心理负担以及影响学员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团结向上、相互帮助,从根本上讲,解决了学员思想上的问题,避免学员形成心理障碍。

2.5 采用多媒体开展拳击实战教学

在拳击教学中利用空余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运用多媒体制作拳击方面的课件,便于进行多媒体教学。根据所学的拳击技术动作,从不同的角度、运行路线,制定一套针对性的技术动作,进行实战演练。同时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使其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形成一套整体的教学体系。其次,给予学员观看拳击比赛录像,使学员对拳击实战有全面的认识,进而使学员在拳击实战中下意识进行模仿,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极大地减轻学员对实战产生畏惧心理。

2.6 改变拳击教学方法,提高拳击教学质量

教师应注重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拳击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要采取一定的训练顺序,在心理上和技术上引导学生。相反就会增加学员的空间感,产生害怕受伤的心理障碍,对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影响。所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才能在学员的安全感和信心基础上,克服学员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在安排学员进行拳击实战时,注意对学员的裁判能力的培养,采用五人实战一人裁判的方式进行循环训练,弥补课时不足,增加实战的次数。从而提高学生拳击实战的积极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拳击教学过程中,上述几种消除学员心理障碍方法,既能单独使用,又能同时使用。通常情况下,拳击教师都是进行集体教学,那么对于所有学员训练的心理障碍来讲,是复杂多样的,因此,拳击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去消除学员的心理障碍。拳击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员的思想教育,改变其教学方法来提高学员的拳击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增强医务保护措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才能在拳击实战中克服各种困难,以及在紧张的状况下提升学员心理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逐渐消除学员在拳击实战中的心理障碍,从而才有利于拳击教学的发展。

[1]刘振斌.对拳击教学方式创新的思考[J].黑河教育,2014,28(12):77.

[2]李正茂,王伯远.拳击教学对提升普通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4):86,88.

[3]于升东.平衡性训练对拳击项目的重要性[J].科技与企业,2013,33(1):297.

[4]李正茂.普通高校学生拳击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修正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4(22):78,84.

[5]沈丽娟.以情育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J].拳击与格斗,2014(20):40.

[6]梁锋.拳击运动体能特点问题的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5(51):277.

[7]雷小磊.关于拳击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界,2013,39(16):83.

[8]魏声.高校体育教学中设置拳击课程的价值及对策研究[J].商,2013,17(23):376.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身体素质教学方式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的心理障碍预测模型研究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锻炼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锻炼也重要
谈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克服解数学题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