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健身项目对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的改善①——以平衡功能为切入点

2015-12-04 17:18王曼季苇袁圣敏黄凯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前庭肌力中老年人

王曼 季苇 袁圣敏 黄凯

(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 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实验附属中学体育组 北京 100032)

平衡功能是指人体在特定的环境中(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控制其重心,从而保持身体姿势避免运动损伤和不跌倒的一种能力。已有研究表明,平衡功能的下降与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密切相关[1]。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调查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年跌倒发生率约为33%,其中一半以上会出现再次跌倒现象[2],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独立生活、引发其他疾病甚至诱发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下肢肌力的减退、关节柔韧性的降低、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的下降与帕金森、脑卒中等中老年疾病的发生均可使平衡功能受到影响。我国传统健身项目(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是中华民族健身文化的瑰宝,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可有效改善平衡功能,是预防跌倒的有效方法。该文综述我国不同的传统健身项目对改善中老年人平衡功能的效果,为中老年人科学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运动来改善平衡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1 传统健身项目对下肢肌力的益处

1.1 延缓下肢肌力的衰退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肌力将出现快速下降现象。研究发现,人过50岁后,肌力每10年就会下降12%~15%,其中下肢肌力的退化最为明显。目前相关研究发现我国传统健身项目可延缓中老年人下肢肌力的减退现象,进而促进身体平衡。贾红毅[3]以八段锦作为干预因素,设计了股四头肌肌力测试来检测对下肢肌力的锻炼作用,发现八段锦练习对老年人股四头肌肌力的向心收缩能产生明显影响,对离心收缩产生的影响不显著。股四头肌是人体中最大的肌肉,也是维持身体及下肢直立的主要肌肉群,在保持平衡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许多文献表明,五禽戏不但可以调节心、气,通过锻炼还可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平衡能力。谢萌[3]的研究发现在五禽戏的猿提动作练习后,受试者小腿三头肌的腓肠肌肌电数值呈明显上升趋势。另有研究发现,在进行太极拳运动的中老年人中,其下肢稳定性、双腿平衡能力水平较高。一项纵向研究表明,中老年人进行为期16周的太极拳训练后,受试者下肢力量和单腿站立时间结果明显高于快走组[4]。

综上所述,大部分研究表明,传统健身项目对改善中老年人的平衡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对下肢肌力的改善所引起的。但仍有相关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例如,金昌龙[5]的研究发现,尽管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可延缓中老年人平衡功能的下降,但腿部力量与平衡功能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总体来说,传统健身项目通过延缓下肢肌力衰退对中老年人平衡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1.2 对中老年人骨骼的保护作用

骨健康与全身状况相关,下肢肌力的减退使骨组织的载荷能力明显下降,跌倒的机率大大增高。中老年人的跌倒不仅能够造成骨折,同时由于跌倒引起的长期卧床极易引发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状,严重影响到中老年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推出的体力活动与骨健康立场声明中指出:增加力量的活动可以使骨骼获益。王忠山等[6]提出,长期从事太极拳练习能够对骨骼肌肉等运动系统形成良好的刺激反应,显著减少人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骨密度保持稳定。张素珍等[7]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长期坚持木兰拳练习的中老年人骨密度,发现长期木兰拳练习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并认为介入的时间越早越好。同时,有研究等采用自拟的益气壮骨汤并五禽戏来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18例,总有效率为88.8%,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如上所述,我国传统健身项目,特别是能够增强下肢肌力的练习,在促进平衡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介入的时间越早越好。

2 传统健身项目对关节柔韧性的改善作用

柔韧性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据报道,关节柔韧性与中老年人平衡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我国传统健身项目用于中老年人关节柔韧性的治疗和康复也显现出良好效果。王华[8]的研究发现,太极拳和健步走均能有效缓解老年人的平衡功能,且与健步走相比,太极拳运动可使老年人髋、膝、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更大,更加有助于启动机体平衡控制调节,从而提高关节柔韧性;另有研究结果发现,踝关节的活动范围与下肢的肌肉控制和肌肉力量呈正比关系。不仅如此,五禽戏的练习也可以提高练习者的关节柔韧性。何宜忠[9]等发现,在鸟戏练习中,随着人体重心的上下起伏,膝关节是控制整个运动的主要核心,老年人长期练习鸟戏膝关节稳定性会出现显著提高。除此有研究发现,长期练习八段锦和易筋经的中老年人关节灵活度和平衡能力均能得到明显提高,提示我国传统健身项目具有显著改善中老年人关节柔韧性的有效作用。

3 传统健身项目对前庭功能的促进作用

前庭系统,作用于人自身的平衡感和空间感,在人体维持平衡中占主导作用。陈文鹤[10]在文中提到人过60岁后前庭系统的退行性性变会变得非常明显,实验结果证实70岁以上的老人前庭系统内感觉细胞将会减少40%。上述变化可使中老年人前庭系统的反应减退,造成平衡功能障碍。研究发现,长期的木兰拳练习能够提高前庭系统的综合处理能力。有研究应用PJ-I型电脑人体平衡功能检测仪测定在转椅上以1周/2s速度均匀旋转10转后中老年人闭眼时的平衡能力,发现6个月的木兰拳练习对中老年人的前庭功能改善不显著,但经过12个月的练习后, 其动摇程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显著性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前庭系统的刺激机制,如果不能坚持长期锻炼,之前锻炼的效果将会在不久后消失。此外,长期练习木兰拳、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健身项目能够有效提高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机能,可延缓由于前庭组织缺血致使的前庭功能障碍。

4 传统健身项目对本体感觉的提高作用

本体感觉一词最早在1893年由Charles Sherrington提出,主要包括平衡觉系统(主要感知身体的姿势和空间位置变化)和运动觉系统(主要感知四肢和身体的相对位置)两部分。本体感觉的传入对躯体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据研究显示,大部分研究显示我国传统健身项目与本体感觉之间存在正相关。特别是一项研究显示,太极拳练习者本体感觉要明显优于游泳运动者和无运动者[11]。但也有部分研究认为二者之间呈负相关,Li[12]等的一项研究显示,太极拳虽然对老年人的总体平衡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本体感觉却没有发生显著性提高;但其样本量仅有5例,所得结果可能与其样本量过小有关。除太极拳项目外,易筋经的动作中融入了大量强化本体感觉输入的元素,如“摘星换斗”中的头眼配合,“倒拽九牛尾”中支持面和重心的变化等,为中老年人提高本体感觉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有实验证实,经过12周的易筋经干预,中老年人的本体感觉产生良好效果。太极拳与易筋经对中老年人的本体感觉同样具有促进作用,但易筋经主要以提供不稳定的状态来增加各种感觉输入和姿势稳定控制能力,是与太极拳最大的区别。此外,在木兰拳练习时,膝关节基本保持在半蹲位,并有较多的转身、旋转和左右轮换交替的单腿支撑动作,需要本体感觉和各系统的良好协调工作才能完成,所以长期进行木兰拳练习可提高本体感觉的敏感性,对中老年人的平衡功能产生调节。

5 传统健身项目对中老年疾病导致的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5.1 对帕金森病人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中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退行性疾病,平衡失调是其临床主要特征之一。在2012年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太极拳干预PD的报道后,太极拳对PD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朱毅[13]等采用太极拳对PD患者进行4周的康复治疗,与治疗前相比,太极拳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有学者认为PD所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可能与前庭系统功能失调有关。还有一些研究报道认为,长期规律的八段锦练习可以对锥体外系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进而对人体的平衡功能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因此,长期的传统健身项目练习可有效缓解和治疗PD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碍。

5.2 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脑卒中(Cerebral Apoplexy,CA)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其他系统机能的改变而引起的中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极易导致平衡失调。于敏华[14]等较早的开始探讨太极拳应用于CA康复的可行性。目前,经过一系列的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太极拳康复法与CA的现代康复技术有诸多相合之处,其临床应用价值也得到了医学界的一致认可。一项研究选取48例CA患者观察简化太极拳对其平衡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3个月的练习后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分值有所提高。有学者应用太极拳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CA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结果证实太极拳组的患者各项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并优于对照组。另外,白艳杰[15]等人多年来对八段锦结合功能训练和康复锻炼改善CA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研究,发现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改善CA患者的平衡功能。另有研究提示易筋经也是CA患者恢复期可选择的有效体疗方法之一。

6 结语

综上所述,长期进行我国传统健身项目的锻炼能够提高中老年人的动静态平衡能力。由于人体的平衡功能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共同参与来维持,因此造成中老年人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其特点也不一样。本文从下肢肌肉力量、关节柔韧性、前庭功能、本体感觉与中老年疾病等5个导致中老年人平衡功能障碍的角度阐述了我国不同的传统健身项目对平衡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中老年人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项目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张建国,谭明义,毛文慧.中老年人静止站立时平衡机能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5):604-607.

[2]Rubenstein LZ.Falls in older People: epidemiology,riskfactos and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J].Age and Agemg,2006,35(2):1137-1141.

[3]贾红毅.八段锦锻炼对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3.

[4]谢萌.健身气功五禽戏平衡动作对下肢稳定性的运动解剖学与肌电分析[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5]孙威,毛德伟,逄峰,等.太极拳和快走练习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75-78.

[6]金昌龙.太极拳练习对中高龄者动态平衡机能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6):67-70.

[7]王忠山.练习太极拳老人骨健康状况的多年追踪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1):79-81.

[6]张素珍,卢福泉,陈文鹤,等.长期木兰拳练习对围绝经期妇女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4):483-485.

[8]王华.太极拳和快步走锻炼对老年人静态平衡功能的改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34):6657-6658.

[9]何宜忠,郑德梅.健身气功·五禽戏之“熊戏”健身养生作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0(3):49-50.

[10]陈文鹤,郭黎,马俊杰,等.长期木兰拳练习对中老年人平衡调节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1):68-75.

[11]虞定海,王三,杨慧馨,等.24周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12):1115-1119.

[12]Li JX,Xu DQ, HongY.Effects of 16-week Tai Chi intervention on postural stability and proprioception of knee and ankle in older people[J].Age Ageing,2008,37(5):575-578.

[13]朱毅,李建兴,李凝,等.太极拳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控制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4):355-358.

[14]于敏华,王卫东.太极拳训练与偏瘫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7):447-448.

[15]张铭,郭健,白艳杰,等.八段锦联合康复锻炼对中风病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0):2438-2439.

猜你喜欢
前庭肌力中老年人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慢性疼痛——中老年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