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儿童速度滑冰运动应注意的问题

2015-12-04 17:54王雅铭刘宏辉
冰雪运动 2015年5期
关键词:滑冰冰雪运动

王雅铭,左 斌,刘宏辉

(1.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2.哈尔滨工业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黑龙江科技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1],2015年0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2],2015年7月31日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3],一系列划时代事件的发生使中国真正迎来了一个全新的“体育时代”。国家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放在战略高度进行布局,设立了“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全方位彰显了培育体育文化、发展体育产业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少年是每个家庭、每个民族和每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动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孙云晓[4]在其被评选为《读者》创刊20年最有影响力的10篇文章之一“夏令营中的较量”中,通过中国儿童与日本儿童参加夏令营的行为对比指出:“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在美国3~5岁的儿童中,有70 %以上的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而男孩参加体育锻炼比例更是高达80 %;6岁时,就有45 %以上的儿童开始参加团体运动。2010年我国国民体质调查表明,当下学生身体素质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近视眼、身体超重、身体肥胖、体力不足等现象令人堪忧。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儿童少年缺乏参加体育运动有着必然的联系。

我国在申办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郑重承诺:到2022年中国将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我国与欧美冰雪运动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冰雪体育产业,还是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全世界注册的冰球运动员共有130万人,其中约120万集中在加拿大、美国、瑞典、俄罗斯、芬兰和捷克这6个当今世界冰球强国;加拿大冰球运动员数量绝对是世界第一,拥有的冰球运动员人数高达50.1万人,占总数的近一半,美国的冰球运动员数量排名第二,注册的冰球运动员有38.4万人[5]。黑龙江省是我国冰雪运动的强省,不仅为我国培养了张虹、王秀丽、薛瑞红、王北星、任慧、杨洋、王濛,以及张会等冬奥会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金牌、银牌和铜牌的获得者[6-7],还在广大少年儿童中连续数十年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8],在推广、普及冰雪运动的大潮中应主动肩负起这个重要的历史使命。但如何开展好广大儿童参与速滑运动却是需要各级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以及教师、教练员和家长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1 儿童参加速度滑冰运动要从家长教育开始

据报道[9],我国15~35岁青年死亡的首位原因是自杀,每年有25~35万人死于此因。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的青少年经受不起学习生活方面的挫折,整体的抗挫折能力差。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北京高校心理素质研究会副秘书长聂振伟[10]副教授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而且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平日父母对其千依百顺,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11]教授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大都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很多人面对风浪束手无策;70 %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 %是过分保护,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30 %的家长是过分监督,只能这样,不能那样,这样的孩子也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10 %就是严厉惩罚,传统的打骂式,这种方式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适应能力差,一种就是暴躁野蛮。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差。中国的家长必须改变教育理念,要从娃娃开始就注重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抗挫折能力、应对能力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笔者认为教育孩子应先从教育家长做起,改变孩子应先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冬季体育教学表明[12-16],冬季冰雪运动是培养人健康人格、抗挫折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我国著名滑冰运动员张虹、于静、王北星等都是从6~7岁就开始进行冰上训练,许多花样滑冰运动员更是在4~5岁就开始了滑冰训练,这充分说明我国儿童从小就可以进行滑冰训练。

2 滑冰体育场馆、器材装备的供给

2.1 解决室内滑冰体育场馆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

“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需要有滑雪场所、滑冰场所,需要必须的器材装备。针对儿童参与速滑运动而言,需要的是足够数量的室内滑冰场所。作为我国冰雪运动强省的黑龙江,全省建有室内滑冰场馆18个,其中大庆市、佳木斯市、绥化市2015年未投入使用(未浇冰);哈尔滨市拥有场所最多(11个),2个场馆未浇冰,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吉林省、北京市各拥有室内冰场不过十几个,保守估计全国的室内滑冰场馆(场)不会超过100个。加拿大的冰球馆数量有3 300座,美国的冰球馆数量有1 500座,瑞典、芬兰、捷克和俄罗斯的冰球馆数量分别为300座、170座、97座和84座[5],其中曾举办过冬奥会的加拿大温哥华市,市区人口只有60万,室内冰场就有100多个;亚洲的日本拥有室内滑冰场馆350个。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室内滑冰场馆(场)的供给严重不足,这就需要各级体育、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大室内滑冰场馆的建设。但在建设室内滑冰体育场馆时一定要有长期的使用规划,切莫盲目求多,造成有场馆无经费浇冰现象的产生。

2.2 提高器材装备的国产化品牌建设

目前,我国专业速滑运动员几乎全部使用进口冰刀,许多业余体校的少年运动员也在使用进口冰刀,只有刚入业余体校的小运动员、滑冰基点学校的学生使用国产的滑冰刀。我国最早的滑冰刀品牌是齐齐哈尔黑龙冰刀厂的“黑龙”,但有一段时间该厂处于停产状态,导致恢复全国霸主地位较难。现在国内南方滑冰刀生产的厂家众多,所占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来大,但缺乏龙头企业与名牌效应,特别缺乏荷兰“选手”牌滑冰刀这样世界一流的名牌效应。我国目前急需一家具有研发、生产实力的滑冰刀生产厂家,生产出世界一流或国内一流的名牌滑冰刀,从而满足速滑运动的发展需求。

3 构建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思维

当今社会对赛事的关注已不再是竞赛成绩了,重要的是享受体育快乐与亮点纷呈的比赛盛宴。速滑后备人才培养也要构建新观点、新思想和新方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当前儿童不愿意学习滑冰与速滑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3.1 由竞技体育观向大众体育观转变

体育带给人们的情感冲击直接而强烈,甚至是刻骨铭心。但冠军毕竟是极其少数的,多数参加竞技体育的儿童少年到青年或成年时会回归常人的行列,回归社会,过平常人的生活。体育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由竞技体育观向大众体育观转变,把体育的魅力展示给参加速滑运动的儿童,把从事速滑训练、比赛的过程化作浓缩的人生,使其经历高潮与低谷、顺境与挫折,短时间内体验一遍人生况味,增广见闻和加深生命厚度。许多孩子从事运动训练只是其人生的一部分,但与今后的成长却有着紧密的关联。因为体育不仅能壮筋骨,还能调感情、强意志,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法。体育应该成为大众生活中的必须品,从儿童开始就用体育、就用滑冰去影响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形成健康的体魄、宽广的胸襟和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父母的感恩、对祖国的眷恋,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少了焦虑纠结,少了患得患失,享受滑冰训练过程带给自己的快乐。让儿童参加滑冰运动更加接近体育精神的本质,让体育成为他们与家人健康生活的一种方式。

3.2 由技能培养观向兴趣培养、性格塑造转变

儿童在滑冰训练与比赛的过程中,自觉与不自觉地就会建立起目标,就会重视自己参加训练的全过程,形成能吃苦、知礼仪、善合作、有责任、重感情、守规则的品格,养成不怕输、敢胜利的精神,就是体育独特的魅力。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体育具有改变人生的能力;以体育之力增强身体素质,收获强健“体格”; 以体育之美感染处世为人,拥有健康“性格”;以体育之魂塑造坚韧勇敢,成就完美“人格”,体育能赋予孩子多种优秀品质。

3.3 单一部门培养向多部门培养转变

黑龙江省广大从事儿童少年教育的教师、教练员、课外辅导员都有义务和责任从自己的本职任务、工作岗位出发,更新教育与体育培养理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养儿童从事速滑运动或训练的工作中去;各级具有培养儿童少年业余爱好的职能部门,如,少儿活动中心、少年宫、少年之家、业余体育运动学校、滑冰传统基点学校等单位都应在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工作中通力合作、互相协调、取长补短,为实现我国对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郑重承诺,以及龙江体育强省的远大目标而共同奋斗。

4 结语

随着民众接触体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体育价值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人的全面发展从体育运动开始正在成为一种生活理念。对体育运动的崇尚和热爱,对拥有强健体魄、拥抱健康生活的热切渴望,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而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现实正是这一全人类共性的最好体现。目前,我国儿童少年体育教育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许多家长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还停留在“强身健体少生病”的初级阶段,仅把体育当作智育的辅助手段。希望更多学校和家长能把体育看作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鼓励儿童按照奥林匹克价值观生活,参加速滑运动。让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儿童开始最合适不过。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2014–10–20) [2015–05–1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2] 国务院办公厅.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EB/OL].(2015–03–16) [2015–05–17].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3/16/c_1114653179.htm

[3] 腾讯体育.北京获得2022冬奥会举办权 申办成功创造历史 [EB/OL].(2015–07–31) [2015–05–17]. http://sports.qq.com/a/20150731/048763.htm.

[4] 孙云晓.夏令营中的较量[EB/OL].(2006–08–16[2015–05–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166401000 5xt.html.

[5] 王紫娟.我国与世界冬季体育强国差距及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J].冰雪运动,2015,37(4) :44–52,57.

[6] 李阿强,左斌,刘宏辉.我国速度滑冰项目发展之路与启示 [J].冰雪运动,2015,37(4) :1–6,16.

[7] 刘宏波,赵秀云.黑龙江省冰上运动员后备队伍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J].冰雪运动,20115,37(4):41–46.

[8] 马瑞,刘春华,焦磊,等.黑龙江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开展现状研究[J].冰雪运动,2011,33(2):65–69.

[9] 段功伟,谢苗枫.伤害是我国人口第5位死亡原因 每年有7000万起[EB/OL].(2004–10–10) [2015–05–17].http://news.qq.com/a/20041010/000300.htm.

[10] 赵春波,李亚龙.浅析青少年的自杀行为[J].青年文学家,2009(21):258.

[11] 国际先驱导报.自杀成为青年死亡首因 70 %家长教育方式不合格[EB/OL].(2005–08–16) [2015–05–17].http://tech.sina.com.cn/d/2005–08–16/1553695004.shtml.

[12] 关晨涛.北方冬季滑雪课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J].冰雪运动,2012,34(4) :68–71.

[13] 王学如,冷嵩.从素质教育看冰雪运动对改善北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冰雪运动,2012,34(2):81–84.

[14] 王淑华,张桂新.冰雪体育文化特征对大学生社会品质的塑造 [J].冰雪运动,2012,34(2):69–71.

[15] 孙玉巍.冰雪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冰雪运动,2011,33(5) :57–59.

[16] 王丰秋.高校冬季体育冰上课教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J].冰雪运动,2011,33(6) :83–87.

猜你喜欢
滑冰冰雪运动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雨课堂”平台用于滑冰课的初步实践
小老鼠滑冰
“滑冰”
不正经运动范
滑冰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