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死飞运动特征及未来发展路径研究

2015-12-05 16:00何敏学陈志凌
山东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全民健身

何敏学,陈志凌

(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我国死飞运动特征及未来发展路径研究

何敏学,陈志凌

(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辽宁 大连116029)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我国死飞运动的发展、特征及应用价值。主要结论:死飞运动具有突出的观赏性和技术性、浓厚的文化性和时尚性、显著的群众性和粉丝性等多维属性与特点,这对引领大众科学健身方式,提升体育文化竞争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等有着积极作用。建议:我国死飞运动未来发展应完善相关法规;加强体育文化引导;优化体育组织管理等。

关键词:死飞运动;体育文化;体育粉丝;全民健身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城市出现了年轻人骑着色彩鲜艳,没有车闸的“自行车怪物”,其实这种车叫死飞自行车。由于外形酷炫、理念“前卫”,骑着“死飞”自行车上路的骑手往往成为人们目光的焦点,这种死飞生活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潮人推崇。2012年6月30日,由白岩松主持的央视《新闻周刊》播出了“危险的单车”节目,聚焦了穿流于成都市区机动车道的部分死飞爱好者,意在突出死飞的危险性[1]。该节目中一句“死了都要飞”的解说词虽然仅是调侃,却在一定程度上向不了解此项运动的人们传递了死飞是不良运动的信号。而随着媒体热炒的福建漳州13岁女生骑着死飞“神器”与车相撞死亡事件暴光后,再一次把死飞运动推向风口浪尖[2]。那么,死飞到底是何种运动?其危险程度真如其名?有何特征和价值?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进而为当前群众体育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发展注入活力,从而拓宽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路径,实现全民健身事业的跨越。

1死飞运动的形成及国外内发展趋势

所谓“死飞”,字面理解为飞轮是“死”的,是相对于普通自行车的飞轮是“活”的而言,普通自行车,人踩的时候轮子跟着转,轮子转的时候人可以不踩;而死飞自行车,链条和后轮固定一起,轮子转链条必须转,人在骑行过程中(除刹车外)需要一直不停地踩[3]。这类自行车最大的特点就是飞轮缺少滚珠这种机械结构,使得车轮与脚踏板永远处于联动状态,也就是说这种车子不能空转滑行。所以,死飞自行车又叫固定齿轮自行车(Fixed Gear Bike),日文叫ピスト pist bike。事实上,死飞自行车与场地自行车属于同类自行车,但死飞不局限在体育馆内,可以在户外运动。另外,死飞自行车结构更加简单,只有一个车架,两个轮子,一个车把和座位,通常没有闸线、齿轮转换器、挡泥板、灯、反光板以及车闸,骑行方式更为灵活、多样。19世纪80年代,美国旧金山私家车增多,交通阻塞严重,邮差邮递速度放慢,于是邮差就改进自行车发明了公路自行车。但公路自行车受复杂的变速器、凌乱的闸线以及难以保养等因素,又不得不进行改装,卸掉一些繁琐的部件,于是形成了现代死飞的雏形。后来,纽约老学校(New York Old School)的一些另类自行车爱好者把街头文化的时尚元素融入其中,使死飞自行车变成了当时的潮车。不久,死飞运动传入日本原宿,很快流行并蔓延到全世界。

国外死飞运动历史悠久,发展非常迅速,参与人数众多,特别是在欧美、日本等国,死飞运动已成为街头文化的重要代表,经常可以看见年轻人把玩死飞自行车的场景。我国死飞运动发展比较晚,2009年才开始进入国内,最早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开展。随后,其他城市逐渐兴起,各类死飞社团和粉丝群体不断涌现,职业死飞运动员也开始增多,并在国际性赛事上取得较好成绩。2009年6月12日首届国际死飞比赛“死飞大革命”在北京举行,赛事分为竞速、马球、花式和定车等多个项目,拥有阿迪达斯、真维斯、G-shock等数十家品牌商赞助,有来自美国、日本等国的近100名选手参赛,我国选手(团队)包揽所有项目的冠军。2013年“死飞大革命”赛事升级为北京固齿公开赛,是目前亚洲参与人数最多的固齿比赛。同年8月18日在北京举行第五届曼赫顿固齿公开赛,比赛分为街区竞速、自行车马球、定车、跳高、平地花式等5个项目,参赛人数达300余人,观众超过1 000人,我国选手勇夺3项冠军。与此同时,国内还成立了详尽介绍并组织大型死飞赛事的专业机构,如“700bike”组织。如今,死飞运动在国内各社交网站拥有众多粉丝,大型社交网站的活跃粉丝数已突破万人,特别是论坛、贴吧的粉丝活动更加热闹。

2死飞运动的主要特征及运动价值

2.1死飞运动的观赏性和技术性突出,引领大众科学健身意识和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化的交通更加发达,汽车逐渐出现在大街小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工具。然而,便捷的交通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减了人们体力的支出,尤其对经常乘车的“上班族”。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问题,从而困扰人们的生活。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新的方式释放压力,以满足身心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提倡“低碳环保”、绿色自然”的健身理念,使大众更加注重追求原生态的健身形式。于是,自行车运动又开始兴起,成为一种时尚的健身方式和出行选择。死飞自行车不仅具有普通自行车的优点,还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技术性,同时作为一种寻求刺激、绿色环保的休闲方式,很快受到大众的青睐,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而引导人们积极科学地健身,和谐自然地生活。

死飞运动发展之初,纽约一些学校骑行爱好者把街头时尚元素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骑行文化风格。随后,在日本宿源经潮人们的推崇后更加流行。现在的死飞大多采用铝合金、碳纤维等材质制作机件,结构更加简单,外观更为绚丽、前卫,设计感突出,个性化十足,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死飞配件器材可以根据个人的条件进行组装,能充分展示人们个性化的心理,吸引人们眼球。这样,使得更多的人想把玩死飞,想“秀”一些高难度动作,如Bunny Hop (海豚跳)、Bunny Hop 180 (海豚跳180度)、pogo (后轮定)等。但这些动作要求骑行者具备较强的身体协调性、平衡性及耐力,这就促使他们不断地加强训练,去提高体能和技能,从而培养他们积极顽强的意志品格和健身意识。

2.2死飞运动的文化性和时尚性浓厚,提升我国体育文化的结构与竞争力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4]。体育运动就是一种超越意识丰富、直观展示强烈、竞争性质鲜明的文化,具有很强的社会化功能。可以说,文化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和灵魂,是一项运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死飞运动能够快速发展,并风靡全球,有其独特、深厚的文化特性。首先,从死飞的发展源头看,是由历史久远的自行车运动发展而来。其次,从死飞的文化构成来看,是以自行车文化为基础,把街头文化的时尚元素融入其中而成。最后,从死飞的动作结构来看,死飞运动尽管有专项技能,但离不开自行车运动的基本技术。可见,死飞无论从起源,还是后来发展都根植于自行车运动,吸收其深厚文化养分,最终才能与街头文化融为一体形成特有的骑行文化。

时尚是指人们对社会中某项事物的崇尚,即人对事物认识的一种高度。正如艺术家所说,时尚是一种永远不会过时而又充满活力的一种艺术,时尚带给人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赋予人们不同的气质和神韵,能体现不凡的生活品位,展露个性。从时尚的角度来看,死飞本身就含有时尚意韵,从最初的美国邮差为提高工作效率而改进普通自行车,到纽约骑行爱好者加入时尚元素,再到日本潮人的推崇、流行,每一个时期都充满时尚风潮。尤其是现代死飞运动,可以充分显示个性,尽显时代潮流:每一个部件都可以按照个人意愿自由组合,绚丽的色彩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任意搭配。同时,死飞自行车简单的构造,没有太多束缚,充满自由,完全符合现代人们追求简洁、舒适的生活理念,而无形中也培养人们追求时尚、人文的运动理念和健身意识,从而丰富我国体育文化内容和结构,提高体育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和普世价值。

2.3死飞运动的群众性和粉丝性显著,推动我国体育产业与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说明,任何一次的历史变革和社会活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一项运动能否持续发展,群众基础是关键。从死飞的发展脉路可知,死飞运动源于古老的自行车运动。我国素有“自行车王国”之称,其发展规模庞大、速度惊人。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自行车总产量为8 305万辆,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3亿元,实现利润28.5亿元,自行车生产量、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国内消费量居世界第一,行业总体表现为“平稳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5]。2013年底,我国每周都进行户外自行车运动人群在400万以上,以户外自行车运动为主要健身方式的人群在900万左右,各地能组队参加各类比赛的自行车俱乐部不少于2 000家[5]。这不仅为我国自行车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死飞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较容易吸引他们加入死飞队伍,形成稳定的人源。据700BIKE网络调查显示,近8成的死飞爱好者之前均有自行车运动的经历和体验,有近5成的人是从自行车俱乐部加入死飞俱乐部[6]。

粉丝是外来词,是英语“fans”的谐音,原指追星族,现已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指支持者[7]。因此,NBA的支持者可以叫“NBA粉丝”,刘翔的支持者叫“刘翔粉丝”。从这一角度来看,一项成熟、充满魅力的运动往往有大量的忠实粉丝。如2012-2013年NBA赛事通过CCTV-5体育频道在中国广泛传播,获得广大NBA粉丝的高度关注,整个赛季的观众规模达到5.58亿,平均每场NBA比赛每分钟吸引到的观众人数更是达到了610万[8]。我国死飞运动发展历史虽短,但发展速度较快,粉丝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网络粉丝更多。如Fixed-gear死飞公馆的微博,从2013年1月2日注册至今拥有5 143位网络粉丝。死飞粉丝的快速兴起,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与社会效应。一方面,死飞运动员和粉丝逐渐增多,对死飞自行车需求提高,必然会推动我国死飞自行车产量及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每年举办的国际、国内大赛赛事,以及地方性组织的死飞交流活动吸引众多粉丝参与,不仅增强了死飞运动的影响力,也能为举办城市及地区带来潜在的体育商机和经济效益,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体育产业竞争力。

3我国死飞运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

3.1法规体系不健全,死飞冲突及伤亡事件频发

我国死飞运动发展比较晚,近年来在一些大城市兴起,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但大众并不熟知其运动特征、功能及价值等。而目前我国死飞运动的法规建设还不健全,相关的制度也比较薄弱,特别是在我国体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死飞作为新兴的大众健身项目,主要依赖民间自发性组织管理,缺乏有力引导和监管,容易导致冲突及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方面,死飞粉丝表现出自发性和人员复杂性等特点,行为取向往往表现出“无技巧的忠诚,无退路的崇拜,无缓冲的高调,无逻辑的强辩”,行为活动思想偏激、过于盲目、不理智,由此导致的语言暴力、流氓行为、身体冲突与暴力事件时有发生[7]。正如成都记者在《写给成都死飞车友的一封信》中谈到,“由于死飞骑行速度快、年轻人喜欢刺激等原因,经常能看见一大群人骑在机动车道上,还猛闯红灯……”[9]。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4年5月10日,宗某骑死飞闯红灯与行人相撞,导致行人受伤、宗某死亡的惨重后果[10]。另一方面,死飞组织在赛事推广中过度追求比赛的刺激性、娱乐性和经济效益,忽视对死飞文化和价值的传递,以及骑行文明的宣传,容易诱发死飞爱好者不文明及暴力行为的发生。

2003年10月28日,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非机动车的外形尺寸、质量、制动器、车铃和夜间反光装置,应当符合非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但在非机动车相关规定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监管难度,特别是对自行车的管理难度较大,效力明显不足。首先,从立法内容来看,主要对机动车有明确的规定,而对非机动车的明文规定相对较少,主要是车速和停放地点的要求,并未涉及明确的安全驾驶及文明骑行的细则。如自行车超速、侵占道路的处罚依据、标准等。其次,从法规执行力度来看,其效果并不理想,还没有专门管理死飞运动的部门;同时,缺乏对死飞自行车界定,即属于特技车辆还是普通自行车。严格来说,死飞自行车未安装刹车装置,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安全检测,是不能上路,但目前对这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此外,死飞自行车生产和流通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在生产、制造、销售等方面存在很大隐患,如销售劣质死飞产品。并且,在对非机动车的监管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境,如警员配备、监测设备、处罚落实等执法成本问题,制约了监管的力度,影响我国死飞运动的良性发展。

3.2文化消费理念失当,功利现象与拜金主义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体育体制也逐渐向社会化、市场化过渡,但与之相应的体育制度还不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还未落实,文化消费理念还不成熟。死飞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明显伴有功利性和盲目性,往往表现出偏激、炫酷、刺激的特征,有时还会滋生拜金主义与极端主义。特别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死飞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其功利意图更加明显。一方面,死飞销售商为追求经济利益,过于迎合青少年及学生寻求刺激、喜欢炫酷的心理,虚假吹捧死飞自行车的作用,过分夸大其功效,引诱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购买死飞产品。另一方面,生产商大批量生产死飞自行车,甚至违法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流入市场,埋下了安全隐患。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目前死飞车的售卖点遍布深圳各区,但市场上的“神车”泛滥,质量安全令人担忧,如花鼓这样的重要部件多为无质量规范的小工厂代工,并且仅有的几个尺码只适合身高165 cm至175 cm范围的骑手,但卖家在销售时不会把真实情况告诉买者[11]。有网友向《南方都市报》报料,在深圳买到以次充好的死飞车,价格远低于正常的市场价。

与此同时,死飞粉丝特别是未成年学生,在消费死飞产品及文化时偏离理性,往往追求其时尚性和刺激性,忽略了死飞的文化性和实用性。有时为了喜欢的死飞,不计成本盲目地购买;有时为了追求偶像,不惜重金或耽误学习观看比赛,甚至有时为了得到偶像纪念品而投入血本。据深圳多家自行车俱乐部初略统计,目前深圳玩死飞的人群有数千人,学生族占八成以上[12]。但动辄几千的价格已远远超出学生的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导致有些学生过度缩衣节食;有些学生节省必备学习工具;有的学生向亲朋好友借钱,甚至不择手段骗钱[13]。这些不正常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将有失死飞文化精神,有悖体育道德宗旨,甚至触犯法律,严重影响我国死飞运动的健康发展。

3.3体育组织管理失衡,死飞的赛事效应难以发挥

管理是指主体有效组织并利用其各个要素,借助管理手段,完成该组织目标的过程。从管理学视角来看,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是赛事顺利完成的保障,也是赛事后续功能持续发挥的前提。而目前死飞运动赛事组织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赛事制度及相关管理手段还比较缺乏,赛事效应无法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一是死飞组织机构还不健全。从组织管理结构来看,还没有完整的死飞组织系统,基本是民间自发性质的“草根”组织,绝大多数来自死飞爱好者协会、车友会及销售店会员群等,缺少紧密配合的“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管理组织,表现出随意性与散乱性。如第六届死飞固齿公开赛(Fixed Gear Open 6)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固齿赛事,却是由私人企业700BIKE联合BEIJINGFG、NATOOKE主办,并没有官方机构参与。从赛事的管理机构来看,尽管目前已经举办6次大型死飞赛事,但缺少官方组织参与,带有明显的民间管理模式,基本上是由赞助商自行组织管理,尤其是地方性的死飞赛事,其官方性质和市场运作更为缺乏。如2012年7月1日武汉首届死飞野猫赛是由W-Garage武汉死飞车店和Indiefellas车店联合举办,选手全部来自武汉死飞车友会及车店会员,没有专业选手或职业运动员参与[6]。

其二,死飞参赛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不强。首先,缺少培养、选拔死飞运动员的标准和体系,绝大多数选手来自车友会。据了解,死飞选手是通过死飞QQ、微信交流群,以及贴吧、微博等方式,凭借个人喜好和交情,选出群体中车技比较好的人参加比赛,选手水平参差不齐。其次,选手资格不明确,级别界定不清楚。死飞选手不分级别,不分水平,缺乏升级机制和资格认定标准。此外,赛事场馆开发和后续利用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死飞运动的推广,制约了死飞赛事效应的最大化。

4我国死飞运动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4.1完善法律法规,增强死飞运动的监管效力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7]。但目前我国死飞运动的相关法规还很少,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遇到较多现实困难和制度漏洞。从法律依据来看,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来执行,但对非机动车尤其像死飞这种新型车种违规或违反体育道德行为的界定不清楚,处罚不严格,往往是口头教育或警告了之,甚至还存在包庇、怂恿的现象。当然,在执行中也借鉴了《自行车安全要求》,但该《要求》仅限于普通自行车,对于死飞这种“另类”车种不适用,所以收效甚微。同时,死飞爱好者的法律观念和安全意识淡薄,对一些不文明骑行举动和冒险行为认识不深,为寻求刺激,甚至对违规违法的暴力骑行不以为然,造成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极易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严重制约我国死飞运动的传播和发展。

因此,要加大立法,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死飞运动骑行安全法》、《死飞场地管理与安全法》、《死飞生产与销售法》、《死飞从业者行为规定》、《死飞赛事举办规定》、《死飞粉丝管理条例》等等。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对死飞运动引导和管理的经验,特别是对青少年或学生死飞粉丝的相关管理政策与办法,如日本规定死飞训练需有专用场地等,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及死飞发展的法规体系,从而使死飞骑行者能够深刻认识到文明骑行的重要性,不断地规范其体育行为,形成“文明骑行,安全一生”的良好习惯和内在认知。此外,对死飞的生产、销售环节要严格把关,确保生产质量,稳定市场价格,排除潜在的隐患。

4.2加强体育文化引导,提高死飞粉丝的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从某程度上说,认同是一种意向性反应,是一种凝聚力。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所说,文化认同,足以瓦解一国的政治制度,也可以使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7]。随着我国死飞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的壮大,死飞粉丝越来越多,体育消费越来越大。因此,要加大体育文化建设步伐,增强体育文化的引导作用,规范死飞粉丝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培养理性、积极的消费态度和习惯,从而促进体育消费,推进死飞文化、价值及品牌的塑造,提高死飞运动的文化实力。

首先,精心打造死飞文化内容,提炼其文化的精髓,发挥其强大功效。如死飞追求自然、和谐、时尚的文化特征,可以较好地引导骑行者的行为,安抚鲁莽与冲动,保持一种刺激但不冒进、时尚但不失智的境界。其次,加大对死飞运动员特别是死飞明星的行为管理,提升死飞明星的内在素养和道德修为,为广大的死飞粉丝树立榜样和形象。最后,加强死飞明星与粉丝的交流互动,增强粉丝的文化认同和行为认可。如利用QQ群、微信群还有贴吧等网络方式进行交流,既可以解答粉丝骑行技巧等问题,又可以传播骑行文明与规范,传递死飞文化与价值,从而提升粉丝对死飞运动的认同感。

4.3优化体育组织管理,保障死飞赛事效应的发挥

从我国死飞赛事运作现状来看,还缺乏有力的组织,有效的管理,特别是死飞赛事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道路还不成熟,制约了赛事效应的充分发挥。因此,需加大对死飞赛事的开发研究,从观众(粉丝)、运动员和赞助商等需要出发,来精心策划,组织好死飞赛事,打造时尚领先、文化引领、健康追求和安全有序的现代化赛事。一方面,加强对死飞运动员准入制研究,保证赛事专业化运作,提高死飞赛事的质量和水平。因为一场有影响、有市场的赛事,需要一批专业性强、职业素养高的运动员积极参与。如借鉴目前职业体育比较通用的运动员升级制。当然,考虑到当前我国死飞职业运动员人数较少、运动水平有限等因素,可适当降低初级准入标准,但中高级则严格把关,以维护运动员等级制度的权威性。

另一方面,要从赞助商的利益出发,既要考虑赞助商的广告效应,又要着眼死飞运动的长远发展。最好能与死飞运动文化特点相契合的公司合作,避免一锤子买卖。如在2009年年初的广州女足四国赛中,年轻的中国女足6比0狂胜新西兰,这样的赛果并不让人意外,但让球迷真正感到意外的是比赛现场居然有一个广告牌打着“中国名牌:**安全套”的雷人广告[14]。这种另类的赞助将有损体育形象,有悖体育精神,也不利于体育赛事的发展。此外,还要考虑到观众与粉丝的心理诉求,对于多数观众特别是忠实粉丝,不仅是想观看一场高水平比赛,更想观看一场公平、公正的比赛,所以要维护赛事公平,满足观众最本质需求。

5结束语

死飞运动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一个新兴项目,它集时尚、环保、健康、挑战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刺激性和欣赏性,同时又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出行方式,很快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酷爱。当然,作为新兴事物,死飞运动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中不可避免要面临诸多问题,如死飞骑行不文明、粉丝消费不理性、市场监管不严格等。但只要正确认识死飞运动的价值,准确把握死飞运动的特征及属性,积极引导死飞骑行行为和价值追求,严格监管死飞市场,就能够推动我国死飞运动向健康、文明、理性的方向发展,为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为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新的路径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网易体育.“死飞”自行车,死了都要飞[EB/OL].http://www.subaonet.com/2013/0328/1114582_12.shtml,2013-03-28.

[2]新文化网.骑“死飞”摔倒缝3针,玩时尚也要惜命[EB/OL].http://news.xwh.cn/news/system/2014/07/22/0104742

43.shtml,2014-07-22.

[3]岳延云,何敏学.浅谈死飞运动[J].考试周刊,2013(102):116-117.

[4]罗钢,刘象遇.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2-13.

[5]中国自行车协会[EB/OL].http://cycling.sport.org.cn/,2015-06-21.

[6]染佰官方网.武汉首届死飞野猫赛比赛细则[EB/OL].http://www.700bike.com/5452.html/2,2015-04-27.

[7]孙娟,王志伟.体育粉丝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2(7):39-42.

[8]吕长伟. NBA腾讯体育[EB/OL].NBA2013-14项目推介会在京举行,格林现身助阵,2013-07-29.

[9]Toric博客.写给成都死飞车友的一封信[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13d94901016myl.html,2012-07-01.

[10]何奎山.容桂一少年骑死飞与行人相撞身亡[N].南方都市报, 2014-05-27.

[11]南都记者.劣质仿冒“死飞车”泛滥,质量安全堪忧[N].南方都市报, 2013-05-13.

[12]汤蕊妍.深圳死飞族学生占八成,没刹车禁公路骑行[EB/OL].南方网,http://gd.qq.com/a/20130513/000008.htm,2013-05-13.

[13]死飞吧.在贴吧被骗800人民币[EB/OL].http://tieba.baidu.com/p/2204267729,2013-03-10.

[14]中国新闻网.赛场雷人广告:女子医院赞助国足,补时牌似避孕套[EB/OL].http://www.chinanews.com/ty/2015/01-07/6942851.shtml,2015-01-07.

Characteristics of fixed gear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CHEN Zhi-ling,HE Min-xue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Liaoning,China)

Abstract:To evaluate the attributes and fitness value of fixed gear, broade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mass sports, and promote the cause of national fitness across China, w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fixed gear in China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Main conclusions: Fixed gear has prominent ornamental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strong culture and fashion, significant mass and fans feature, which has a positive role in leading mass science fitness, promo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ports culture and developing sports industry. Suggestions: We should perfect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fixed gear, strengthen sports culture guidance and optimize sport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fixed gear; sports culture; sports fans; national fitness

作者简介:何敏学(1948-)男,吉林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 (编号:14BTY02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编号:12YJA880102)。

收稿日期:2015-08-19

中图分类号:G8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5)06-0001-05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全民健身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全民健身新闻的突破与深挖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