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机遇:慕课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2015-12-05 22:35李芳尹龙沈焯领
体育科研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大学

李芳,尹龙,沈焯领

挑战与机遇:慕课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李芳1,2,尹龙1,2,沈焯领3

基于慕课(MOOC)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慕课对大学体育教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及高校体育慕课构建途径。结果表明,慕课将对高校体育教师、体育学习者以及体育教学内容3个方面发起挑战,但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学生体育需求,激发体育学习兴趣,为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带来全新的启示,为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机遇。

慕课;大学体育教学;教学模式;机遇;挑战

慕课(MOOC,M 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规模的公开在线课程,是能促进高等教育理念与方式变革的一种广受关注的全新教学模式,最早由加拿大研究员Dave Cormier与Bryan A lexander根据网络教学实践于2008年提出,2012年得到欧美国家的大力推广和实施,Massive是指相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大规模”,对网络注册人数没有限制,热门慕课课程人数动辄上万人;Open是指慕课的“开放性”,任何人只要对课程有兴趣均可参与,并且通常是免费的;Online是指学习活动主要发生在“在线”网上,时间空间灵活,教学互动强,教学评价反馈及时;Course是指课程[1]。根据授课形式和适应范围的区别,慕课可以分成基于关联主义的CMOOC和基于行为主义的XMOOC,其中CMOOC由于对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持续学习时间的要求较高,且其教学组织形式的难以复制性,导致其有限的发展规模;而XMOOC是教师通过互联网等各种信息技术根据传统的授课形式进行优化,将整个教学内容切成多个微内容,以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播与复制,比较适合学校教育,因此,本研究中的慕课也是以XMOOC为主。慕课的诞生和发展是互联网技术向教育领域渗透的里程碑,慕课通过在线网络平台技术使课程设计灵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评价反馈及时,高效实现师生互动、教学互动,加之因其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在线”三大特点,它如海啸般冲击高等教育,让全球的高等教育陷入了“互联网狂热”中,加速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2]。

慕课作为一个舶来品,关于慕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和信息技术两大学科,研究内容主要以慕课的发展历程及平台技术介绍和比较、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慕课环境下各个学科的课程教与学研究、慕课教学的质量监控与学分认定、慕课教学的商业开发模式5个方面,研究特点主要以述评为主,研究范围广泛而深度不够,研究立场由盲目崇拜到理性回归。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加入了慕课的世界三大平台或是自建平台,学界关于慕课对传统高校教学的挑战和冲击评价不一。大学体育教学是我国高校的必修课程,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借助慕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推动大学体育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研究基于慕课和大学传统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分析慕课对大学体育教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1 现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情分析

大学体育是一个人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体育中养成的锻炼习惯、专项技能是参加工作后坚持科学锻炼的基础。放眼全球,大学体育作为必修课是我国的制度保障,相比那些不开设大学体育的高校已是万幸,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有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

按照课堂教学的三要素可把大学体育教学分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3个方面[3]。首先,教师的教。受前苏联的教育思想影响,凯洛夫的“三中心”思想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也影响颇大.我国有些大学体育教学中非常强调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体育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体育教学安排中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很多学生“被动接受”体育教育,在体育学习中缺乏创造力。加之很多高校对体育课程带有偏见,绩效分配等福利方面缺乏公平性,体育教师队伍中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而很多学生又是被动接受体育教育,师生双方因素导致大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放羊式”现象,很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的“安全”,体育课的“强度”普遍不够。其次,学生的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很多学生仍然认为体育课程不重要,抱有考试过关就行的思想,体育课堂学习中积极性不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尤其在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转型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90后”高校学生并不喜欢“动”,很多学生都是采取“静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加之高校扩招后,很多高校场地器材不足、师生比失调也进一步促使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高。再而,教学内容。受体育学科的特性和学科性不足的影响,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内容主要以技术的传习为主,所教的技术动作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重复,缺乏一个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有机衔接过程,体育教学整个链条明显缺乏衔接性和科学性[4-7],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传授不足导致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形成和自我指导等方面明显不足,且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中的体育锻炼内容脱节,社会生活中广为流传的很多项目受师资、场地影响,无法开设。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也一般围绕“考试内容”进行,教师和学生基本都以考试为“中心”,只关注近期目标,忽视毕业后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8]。

总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得到了国家制度层面的高度“重视”,教学实践中强调技术的规范性,但还存在不少的教学问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需要增加一些有利“因素”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的体育教育。慕课是教学信息化和“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在线”三大特征,应用慕课教学模式能通过在线网络平台技术使课程设计灵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反馈及时,无论是对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是对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高效实现师生互动、教学互动,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因此,如何将慕课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而分析慕课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挑战和机遇是应用慕课教学模式的基础。

2 慕课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挑战

2.1 慕课对大学体育教师的挑战

首先,大学体育教师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式将受到挑战。传统体育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学生再练习的流程进行,学生按照老师的安排无条件地进行练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体发展特征被忽视,加之片面强调运动技术动作的传授,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枯燥,容易扼杀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展现,“被动课堂”限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最终难以形成学生的终身锻炼思想和技能。慕课教学模式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体育学习时可以随时随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步骤,学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反复观看技术动作细节,这样进入大学体育课堂时就可避免受到老师讲解示范的时空局限。在学生自主进行慕课学习的基础上,体育教师由原来只注重动作技术传授的“填鸭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教与学关系颠覆形成“翻转课堂”。教师将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性化地指导学生体育学习,教学方法中“启发式”、“互动式”等方法将会运用更多,教师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

其次,体育教师能力将受到很大的挑战。受传统思维影响体育教师能力培养主要以运动技能形成为主,随着教师专业化和教育信息化理念的推进,高校广大体育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捉襟见肘。高校很多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也不完善,有学者认为教师应该具备3个方面的能力:能教(学科性知识)、会教(教育性知识)、愿教(教育专业精神)[9],而当前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大多为重学科性知识(运动技能及其相关知识)轻示范性知识(即教育性知识),慕课环境下“会教”问题将更加突出,围绕一个“知识点”设计出一个师生互动强、十分钟左右的“微课程”是慕课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而这些体育课程设计不但需要优美的技术动作能力(学科性知识),还需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教育性知识。这些教育性知识是当前体育教学科学化所缺乏的重要内容之一。

2.2 慕课对大学体育学习者的挑战

首先,大学生愿意和自主学习体育慕课课程是实施慕课教学的基础,即需要大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体育知识的习惯,而大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则主要靠家庭、社区、学校一体化来整体促进。应试教育和社会转型背景下仅靠学校来养成学生的自主体育学习习惯是不切实际也不可能完成的高难度任务[10-12]。当前学生体质下滑、体力活动不足的真实写照已经引起国家、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上很多人士已经认识到体育对于学生的各方面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家庭、社区、学校一体化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体育知识的习惯将会变成现实。大学生一旦养成自主学习体育知识习惯就有可能改变大学体育课堂的“被动教育”,慕课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与体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长此以往,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将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教育”。

其次,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挑战。传统体育学习主要靠课堂的单一形式,慕课模式则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支持,不仅可以在线学习(On-line),线上学习时可充分利用软件和平台开展自学和咨询,而且可以通过面对面(Off-line)的传统教学进一步强化动作技能的学习,这种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能体现出以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使得体育学习由原来的“异化学习”变成“快乐学习”,真正实现课堂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2.3 慕课对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挑战

首先,打破传统体育教学课堂内容的时空限制。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绝大部分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完成,上课的内容主要由学校的教学大纲规定,绝大部分内容都与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相差不大,社会生活中广为流传的项目常常无法开设,常有忽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情况出现。慕课形式下,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将非常丰富,体育慕课课堂不仅可以呈现很多技术动作的教学,而且可以开发和构建系列的体育理论知识课堂,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练的问题,还知道为什么这样练、练多少的科学性问题。慕课课堂和传统体育教学相结合更能促进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学生形成2~3项专项技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和终身锻炼的目的。

其次,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时效性和挑战性。慕课平台能够有效记录学生的浏览记录,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教学内容,通常这些内容是社会生活中广为流行的项目,相对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具有较好的时效性,而这些项目的教学对体育教师来说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收集这些信息来确定体育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 慕课对大学体育教学带来的机遇

3.1 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体育需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主要还是局限于课本体系展开,很少融入体育教学与训练前沿知识,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大多数还是属于二手知识。随着慕课课堂的渗入,更多知名高校的知名教师逐渐加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赛事与技战术前沿动态,丰富了大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这些对于满足不同爱好和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的内容需求是有极大的弥补作用。而且慕课的开设还可以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上课时能够参考有经验的优秀学者的授课内容,吸收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型思维来改良原来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广泛运用探究式、启发式、合作式等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将慕课作为大学体育实体教学的补充,达到课程与时俱进的要求,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也提醒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解放思想,思考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开发传统教学与慕课教学并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良教学评价方式,采取在线评估和课堂评估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成绩的评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2 为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提供全新启示

21世纪是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前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由于民族、地区以及语言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教育学者们只能借助参加讲座、出国留学等机会进行交流,信息的时效性是有限的,知识的传播速度的发展也远远落后于时代。慕课的到来解决这一问题,以其独特的透明性、开放性和可访问性,给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学习模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认为,慕课意味着校园围墙正在被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职能将会发生颠覆性变化[13]。大学体育应主动研究传统教学和在线教育整合的模式,积极探索开展慕课教学的校际合作,构建慕课联盟,在学习国外优质课程的同时,做出优质课程提供国外学生学习。

3.3 节约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慕课课堂可以聚集丰富的课程资源,无限制地重复利用,顺应全球信息网络化这一趋势,从而达到节约教育成本的目的。过去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名校之间的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但是慕课这一教学形式的出现使得普通高校和名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在慕课这一平台下得以实现,构建“教育共同体”,首先多个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观看某些选定出来的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建立技战术表象后再到课堂上由面授教师进行指导,实现线上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原有的传统单一式面授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变革,使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4 大学体育慕课课程构建途径

从多媒体教学、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到如今的慕课,教育技术和教学改革一直在以不同的形式互动发展。2013年前后慕课平台建设在国内迅速开展,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社会力量办的“中国大学慕课”、“果壳网”等慕课平台,而体育慕课课程因受课程特性和学科地位的历史问题影响,目前在国内的几大慕课建设平台中开发不多,经检索和调查发现当前影响力较大的体育慕课课程主要集中在一些名校中,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中孙葆洁教授的《足球运动与科学》,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汪晓赞教授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当前,大学体育慕课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很不完善,如何统筹规划,引导各方力量大力发展体育慕课课程是我们充分利用慕课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

首先,充分利用已有体育教学资源,如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程等,调动高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弥补体育教师开发慕课课程的“知识缺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统筹规划,积极开发各高校的特色体育慕课课程,并充分共享。其次,高校、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多渠道办体育慕课课程,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受资金和平台技术限制,单独开发体育慕课课程成本和维护费用较高,充分利用高校的宣传效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慕课建设,如知名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集高校的师资和社会力量的技术更有利于慕课平台功能设计,满足学员体验需求,提高服务品质。最后,因体育运动技术的实践性,单靠线上学习模式不利于技术动作的形成和掌握,而线下的传统课堂教学又能弥补这一缺陷,因此高校构建混合学习模式是推进体育慕课课程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5 结束语

慕课从2012年前后的“狂热追捧”到如今的“理性反思”,一直是学者讨论的焦点话题。学界关于慕课能否代替高校传统教学这一问题的主流观点是,慕课和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最好[14-16]。大学体育课程有自身学科的特性——实践性,注定慕课教学模式只能是辅助而不能完全代替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但慕课教学模式确实给大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挑战和机遇,高等院校抓住这些机遇为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做好统筹规划,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慕课课程建设,为开展慕课体育教学做好“流程改造”准备;体育教师应紧跟时代脚步,努力提升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能力,积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探索慕课环境下体育课堂教与学的规律性,思考慕课理念下如何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 3-7.

[2]黎静.在线教育来潮:教师的困境与出路[J].高教探索,2013, (5):151-155.

[3]张又新.浅析课堂教学三要素关系,探索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11(S1):19.

[4]毛振明.体育教材排列理论与方法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4):44-46+88.

[5]丁英俊,江涛,毛振明.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层级衔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4):67-69.

[6]盖清华,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分层与排列——教科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特色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2008, (2):32-34.

[7]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J].体育学刊,2002,9(6): 8-11.

[8]程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3):79-82,87.

[9]张应强.大学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学能力建设[J].现代大学教育,2010,(4):35-39,111.

[10]郑兵,罗炯,张驰,等.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促进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模型构建[J].体育学刊,2015,22(2): 63-71.

[11]姚蕾.国民体育素质培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科学,2003, 23(3):18-22,28.

[12]马卫平,李凌霞,夏漫辉,等.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J].体育学刊,2011,18(1):75-78.

[13]张鸷远.“慕课”(慕课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116-121.

[14]牟占生,董博杰.基于慕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台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5):73-80.

[15]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等.从慕课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慕课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3-22.

[16]胡杰辉,伍忠杰.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6):40-45.

(责任编辑:陈建萍)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Inspiration of MOOC to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LIFang1,2,YIN Long1,2,SHEN Zhuoling3
(1.The Departmentof PE in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u Nan,Heng Yang 421002,China)

Based on MOOC perspective and using themethod of literature study,the paper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MOOC to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PE MOOC.The result shows that MOOC w ill launch a challenge to college PE teachers,students,teaching contents and so on.A t the same time,MOOC can meet the sport needs of different students and inspire their interest for sport learning.MOOC will bring a brand new revelation to the college PE teaching model and an opportunity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E teaching in colleges.

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MOOC);college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model;opportunity;challenge

G807

A

1006-1207(2015)05-0100-03

2015-07-15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379],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4CTW 001、XJK014QGD001),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D027)

李芳,女,湖南娄底人,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1.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南衡阳,421002;2.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3.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 200030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大学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