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劝捐——售旗

2015-12-06 15:51
北京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小天使陌生人慈善

劝捐活动发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最初由义工挂着钱箱走街串巷,捐款者可以获得一面红色的小旗。后来变成红色的鸡毛,最后变成印有慈善团体标志的小贴纸。在新加坡,售旗活动与儿童社会教育结合,成为初高中毕业必修学分,社会服务时间越长,孩子在学校获得的评价越高,是教育与慈善的结合。

在中国,社会教育严重缺位。孩子从小就被教导除了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是危险的,要远离陌生人。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跟陌生人打交道,缺少自信心。儿童劝捐活动让孩子懂得他们在创造价值,这个价值不需要老师家长的评价,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同时,他们在完成一种交换(表面上钱和贴纸的交换),实际上是思想的交换,他们为北京为中国带来新的慈善和教育方式,而社会回馈给他们成为“小大人”的机会。

在北京,地铁站口、步行街等人员密集地不适宜孩子劝捐。同时,教育与慈善的结合才刚刚起步,与具有公信力的媒体、慈善组织、公司单位联合成为推广这一种新型慈善&教育方式的最佳选择。

请搭把手

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小天使,请关注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微信,微博,报名参加。

如果您有公司企业,请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为您的员工或客户报名,或者提供劝捐的场地。

具体方式

投钱:1.赞助劝捐活动,包括物料人工成本,场地租赁,每场2万至5万不等。2.直接赞助劝捐对象,比如本次的山区孩子。3.赞助媒体宣传报道。

出力:号召企业员工加入劝捐活动,作为志愿者当小天使的安全的守护者。支持场地:场地提供。

共同推广:我们欢迎企业自己作为活动承办方推广这种公益形式。

活动主办方&联系人:北京交通广播 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陈鑫 18511169201 微信号:958027249 邮箱:958027249@qq.com

猜你喜欢
小天使陌生人慈善
《小天使报》的自我介绍
我是爱心小天使
慈善之路
我发现一群可爱的“小天使”
关于慈善行为和慈善促进的几个问题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