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教育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5-12-07 11:06李娅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障碍因素中高职衔接对策研究

李娅婷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在市场经济加速发展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每日剧增。在我国,职业教育承担了培养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打通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障碍,成为了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之一。如何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无缝”衔接,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障碍因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4-021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結构调整要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一精神指导下,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级有关教育机构等组织机构积极投入其中,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发展道路,为更好地搭建中高职“立交桥”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改革的路途中仍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笔者在此主要分析衔接中存在的阻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解决和完善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这几年,我国在中高职衔接模式上的改革创新,虽然满足了一部分中职生升学的渴望,也改善了高职招收生源不足的一些情况,对解决“断头教育”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但改革的不断推进也造成了不少问题,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衔接课程体系的问题。课程衔接的程度反映了核心的实质问题,其成果大部分取决于该课程体系是否完整健全。目前的衔接存在以下问题。

1.衔接课程体系缺乏统一标准,课程内容设置差异较大。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颁布相关的条例,制定统一的课程衔接标准。衔接的中高职学校根据自己对文件精神的解读,各自制定课程体系。在衔接过程中,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缺乏沟通,导致设置的课程、开设的专业没有“衔接点”。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笔者随机抽取了当地两所中高职学校,通过对比发现两所学校由于缺乏统一的课程衔接设置标准,在该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第一,从必修课方面看,两者的课程设置呈现“各自为政,自成一体”的特点。其中除了“会计学基础”、“商务专业基础”、“网络营销”、“网页制作”课程外,其他的课程内容在中职的学习中并没有涉及到,也缺少“衔接点”。那么学生在进一步升入高职阶段学习时,必定会有一定的阻力,这不利于学习的贯通性和课程体系的一体化发展。

第二,课程内容重复,没有层次区分度。中职生在高职阶段得不到应有的理论层次和技术技能的提升,导致一部分中职生厌学情绪高涨。学校应按照“课程有所对应,内容有所区分,知识与技能由浅入深”原则进行教学。经过笔者进一步分析,“会计学基础”和“电子商务基础”两门课程在教材内容上有较高的相似度,中职学生学习过PS、Flash等技术,升入高职后反而倒退学习计算机基础,这种不科学的课程设置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就业。

第三,从选修课来看,每个学校对必修课和专修课的重视层度不同。中职的选修课更强调网络技术的应用,同时兼顾通识技能的发展;高职阶段的选修课更倾向相关职业所需的岗位技能,注重与企业合作,培养符合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2.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现在对于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仍然是争论的焦点之一,目前认可度较高的两种观点是技能层级说与人才类型说。技能层级说主张从技能的等级来区分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如把高职教育定位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另一种观点则从人才分类理论出发,主张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显然以简单的层级理论来区分中高职学生能力的高低是不科学的。现在我们普遍偏向第二种观点,认为中职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它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上会考虑到中职生的学习情况和市场需求等;而高职的培养定位是不仅掌握基本的技术和理论知识,还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提升以及拥有维修等技术。然而纵观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中,并没有明显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划分来确定每个学年学生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

3.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工作职责分配模糊,沟通机制薄弱。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大大提高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效率,而我国现在并没有相关的负责部门进行有效管理。即便有管理制度,也是两个衔接的中高职学校自身协商的结果,没有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也没有制订出一系列连贯的培养计划。其次,双方的沟通机制薄弱。特别是在不同的分段教学中,由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各自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沟通只限于表面,没有深入到如何衔接培养目标、评价机制、顶岗实习等方面,没有做到有内涵的、深层次的沟通衔接。

4.分段评价机制缺乏,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没有进行有效衔接。中高职衔接的效果如何,需要建立评价机制对其保障,以便做出相应调整。第一,分段评价机制缺乏。不同专业、年纪的学生对应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不同,中高职学生在每一段学习后,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我国的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第二,职业资格证书没有进行有效衔接。许多学生在中职阶段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已经获取了中等职业资格证书,甚至有些拿到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然后在高职阶段,高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只要取得职业资格即可,没有提出更多要求,这样势必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议与对策

(一)国家应颁布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法律法规

迄今为止,我国在这方面涉及的法规文件较少,即使有涉及也是浅尝而止,没有深入到微观领域。反观美国的中高职衔接,之所以发展得如此好,全靠法律手段做支撑。

1.统一中高职的专业目录编制机制。2010年,在我国教育部门公布的《中高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设有专业321个,其中农林牧渔类就划分了32个专业,而且每个学校还在这些专业基础上设置大量的专业方向,这些专业的设置又一味以就业为导向,未能兼顾到学生升学的问题。不同学校纷繁复杂的专业目录设置,必定给中高职衔接过程带来困难,专业的过细划分使之找不到“衔接点”,衔接更无从谈起。针对此情况,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应文件,规范我国的专业目录设置。

2.中高职学校应该共同研发课程体系。基于两种学校各自不同的课程体系,为了达到“无缝”衔接,很有必要开发一种适合两者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每个学习阶段应该确定基本课程目标以及学习检验后应该能达到的指标数;从课程开发技术角度看,也很有必要实现课程内容的层次划分,即课程内容应该是呈现梯级形态的螺旋上升。

(二)建立相互沟通机制,明确中高职各阶段的人才培养职责

1.沟通合作機制的建立。中高职的沟通机制是衔接中高职的“立交桥”,良好的沟通协调在衔接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很多个案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合作衔接的中高职学校,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大部分原因是缺乏良好沟通。对比美国,中高职间的合作是由《帕金斯法案四》来规定的,该法案要求中等教育机构与中学后教育机构之间签订“衔接协议”,这样能够更好地规范相关机构的教学行为,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2.以培养目标衔接为原则,明确中高职各阶段的人才培养职责。《规划纲要》提出要“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等方面延续与衔接”。进一步明确中职和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中职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而高职阶段则重点培养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较高的心理素质。

(三)规范中高职衔接管理工作,建立相关责任部门,加强师资交流合作

1.成立合作专业建设的管理委员会。有学者指出“中职与高职之间不仅要建立校级、中层级的协调机制,而且要建立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笔者认为衔接院校在建立协调机制、完善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应将中高职衔接的教学管理、党团活动、职业生涯规划等纳入日常工作中,因而,成立合作专业建设的管理委员会十分有必要。管理委员会为处理两校之间的共同管理起着桥梁作用。

2.加强师资沟通交流合作。建立中高职师资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沟通活动。通过中高职衔接主题的交流,不同学校的教师对彼此学校的教学情况有了充分了解,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心中有数,能从容的应对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完善评估标准衔接,借鉴国外经验,将国家职业标准和学历资格评价标准进行对接

一方面,我国应建立国家资格证书与学历资格证书融合对接机制。比如可以借鉴英国的文凭等值衔接。2000年,英国推出国家资格框架,共分为5级;2004年,资格与课程开发署将NQF调整为9级,以使其与高等教育资格框架进行衔接,相同级别的资格,体现对学习者的要求大致相当,但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差异很大。显然NQF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不同资格框架之间的衔接,这不仅满足了广大学生升学和就业的双向需求,同时也为社会人员重返校园追求更高层次学历铺平了道路,有利于公民终身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把国家职业资格中的专业能力划分维度与我们平时的课程评价进行有效结合,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这样不仅能使中高职的评价衔接有层次性,又能使职业资格评价不再是终结性评价,而是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性评价。

三、结语

虽然我国的中高职衔接基础较薄弱,体系上存在缺失,还受到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我们仍坚持以就业导向为原则,深化产教融合,回归职业教育本质,走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使具有中国特色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成为继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等经典模式之后又一个推向全世界的成功案列!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臧志军,石伟平.中美两国中高职衔接机制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1).

[3]石伟平.比较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障碍因素中高职衔接对策研究
低频脉冲电治疗在妇科快速康复护理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商用建筑项目运营维护阶段成本管理障碍因素分析
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我国工程咨询“走出去”障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