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家出身的中国画画家

2015-12-07 18:07蒋跃
文化交流 2015年11期
关键词:金华国画油画

蒋跃

在我的艺术生涯中,凌宇冰先生无疑是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

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我进入位于婺江之畔八咏楼旧址上修建的金华一中(原金华师范)读初中。在这里,我遇到了凌宇冰先生。那时候,他还不满30岁,风华正茂,刚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分配过来。而我因受在中国美院雕塑系任教的舅舅的影响,从小喜欢美术,绘画基础自然比同龄的孩子要好很多。我得到了凌老师的关爱,每次我卷了自己画的习作登门拜访,他都会热情接待,给我指出画面上的缺点,并将他自己的作品以及收藏的画册、印刷品拿给我看。对我而言,他的住所就是阿里巴巴的宝库,在我的面前展开了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从中我领略到了伦勃朗、莫奈、列宾、苏里科夫……看到了《苏联画报》,听他侃侃而谈美院的逸闻趣事,汲取到了第一口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至今,我还记得他小屋挂在小镜框中“意大利小女孩”那双清澈动人的眼睛。

之后,在凌宇冰先生的辅导下,我的绘画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他正统的学院派血缘,培养了我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初中二年级时,我就有一幅木刻参加了“金华地区美术作品展览”,两年后我的国画作品参加了省美展,使我这棵艺术之苗能够在那个文化荒芜的年代里茁壮成长,这是我的幸运。今天,我能够在美术上有点成绩,与他当年的熏陶是绝对分不开的。

凌宇冰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艺术修养全面,他虽是正宗的油画科班出身,但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国画、书法甚至工艺美术。这些年,我与他一直保持着联系,每年回金华我都会去看他。他一直十分努力,每次都能看到他大量的新作品,有油画、版画、剪纸、书法、速写,而更多的是国画。他一直讲,这样的知识结构,是工作逼出来的。的确,一专多能,也正是一位基层美术教师十分优良的素质。而我在他的影响下,也搞过版画、油画、国画、工艺,我的美术基础就是在那几年夯实的。凌老师除了绘画的实践外还有在艺术理论上的成就,他写过许多美术论文。每次,他都会送我一些新出版的画册、论文集等成果。在我的书架上已有厚厚几摞他的出版物。这些年我也参加过几次他的个人画展的开幕式和研讨会,其作品在《美术报》上有过几次专版介绍。

除了修养全面,我认为,凌宇冰先生的绘画艺术成就,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装饰味浓。他的作品明朗,强调大块面对比,抒情写意。比如,他的油画,有着学院派的底子,造型简洁大方,色调明快。又由于他研习国画之故,用笔洒脱,色彩明朗,又很轻松,笔触之间仿佛有无数的光斑在跳动,十分鲜明和振作,很有时代气息。

节奏感强。比如他的书法,脱胎于潘天寿先生,而后又攻过郑板桥,结体优美而流畅,有较高的格调和潇洒的韵味,是英武的画家字;再比如他的国画,在梅兰竹菊上下过很大的功夫,尤其毛竹,我以为眼下能够画到这样水平的人并不多。他十分推崇潘天寿、吴昌硕等前辈画家,因而他的国画比较强悍、硬朗。而在水墨语言中融入大量的色彩,也是他国画花鸟的艺术特色之一。

探索突破。凌宇冰先生的作品黑白灰等关系非常明确,比如他用旧画报作剪影式的剪纸作品。他在这方面极具天赋,花的时间不多,但效果极好。夸张、装饰、简洁,与纯搞工艺的人相比有了许多绘画感;与纯搞绘画的人相比,又有了更多的西洋和中国民间艺术的趣味。近年,他又试图将这种图式融入国画之中,一直孜孜不倦地在探索着。今年上半年,在凌宇冰先生于金华满堂书苑的个人画展中,我见到他许多新作,尤其是很大幅面的四条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构图上较传统样式有很大的突破。

许多年来,凌宇冰先生在中西两个画种之间来去自由,各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体系。

尽管我生活在杭州,但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凌宇冰先生,只可惜,在远离省城的小地方可看、可感、可交流者不多,更重要的是机遇不多,否则,我想,他的社会影响和名气还要大得多。

猜你喜欢
金华国画油画
张金华
一张油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岁朝清供
油画《塬下》
油画
陈金华
国画欣赏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