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企业海外信息披露“6棱镜”原则

2015-12-08 13:21李文
WTO经济导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走出去利益维度

文|李文

“走出去”企业海外信息披露“6棱镜”原则

6 principles of oversea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or the ‘going out’ enterprises

文|李文

李文

CSR专家

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挑战,在对外开放新阶段,我国面临的规则标准限制和争端也将越来越多。建设“一带一路”需要走出去企业进一步调整思路、更新观念,在引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和规则标准制定方面,贡献中国智慧,发挥领导作用。走出去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地做好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采取主动有效的信息披露,不仅不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将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增强走出去企业的信息披露,既是外部竞争环境的驱使,更是中国企业主动担当责任,赢得东道国信任和支持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新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加强透明度建设,给自己立一面镜子,实时自检自查,学会并善于主动发声,通过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增进与东道国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理解和互信,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品牌形象,以实现海外可持续发展目标。

具体而言,笔者从中国走出去企业信息披露的现状出发,认为企业应在海外信息披露方面把握好“6棱镜”原则,即把握好披露信息的态度、维度、角度、质量、方式和时效。

第一是态度。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举世瞩目。拥护者和期待者居多,但其中也不乏质疑、恐慌和担忧。从国际上看,走出去企业承载着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合作以及促进两国友好相处的使命与责任。因此,企业信息披露必将有助于增信释疑,起到加深理解和互助的作用。这也就决定了,企业面对东道国政府、合作伙伴和社会公众时,都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来意,阐释动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坚持正确义利观,义利并举、以义为先”,以平等尊重、坦诚友好、互惠包容、合作共赢为原则,在与沿线国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上获得道义和情感上的理解与认同。尤其是新进入市场,在价值观和合作理念方面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表达和充分传播,以期尽快消除陌生感与误解。在这一点上,目前中国企业发布的海外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还是比较多地在阐述“做了什么”,但对于“为什么这么做”交代不够充分,有待加强和改进。

第二是维度。所谓“维度”是指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全面表述自己在东道国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行动与业绩。这三个维度的信息披露覆盖了企业所要面对和参与解决的当地一些重大经济社会发展议题,包括人权、劳工、环境、贫困、腐败等等。在一些特殊敏感地区,国际社会甚至还要求企业对于维护土著居民权益、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反腐败等议题做出回应。这与我们一些企业习惯于更多披露在当地开展的公益活动等信息的做法之间存在着信息供需上的不完全匹配,这往往也是造成即使企业捐钱做了很多好事善事,但依然没人买账窘况的重要原因。

第三是角度。与上述信息披露“维度”直接相关,“角度”是要求企业的信息披露要跳出“以我为主和自说自话”,甚至是“自我欣

赏、自我陶醉”的圈子,一定要想清楚你说话和对话的对象是谁?即需要对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进行分类和需求分析。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和利益诉求,回应得好就是和谐的助推力量,而漠视或疏漏可能直接招致风险。在中国现有海外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一些企业已经能够从自身在当地的利益相关方视角来编写报告内容,但也有些企业还以国内的思维和习惯,表露出企业内部行政性语言和“先入为主、自以为是”的思维,这样的信息披露不仅不能起到增进了解、理解和支持的作用,还会暴露出企业很多思想意识和管理方面的欠缺,与信息披露的初衷相悖。这里,特别需要企业转换角色、换位思考,焕发同理心,激发共情感,摈弃“高大上”和“救世主”的姿态,换之以平和的心态和平等协作的方式,这样才能赢得当地社会和利益相关方的欢迎和接受。

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报告基本信息概览表

第四是质量。从目前我国企业发布的海外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报告来看,信息披露的内容方面还有待提升,尤其是信息披露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以求获得良好的外部认可。具体而言,企业在信息披露中,对于投资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往往避而不谈,倡导型的和口号式的表述较多,但对于发展目标、具体措施、实施过程及取得的成效等很少能用完整的数据和细节加以论证和阐释,缺少实践案例和量化数据支持。对于一些已经发生和潜在的危机和风险极少涉及,这又往往会加重外部的猜疑、夸大和扭曲,达不到报告发布的效果。

第五是方式。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国走出去企业已经发布了20多本海外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报告(详见附表),这对于海外运营时间不长、经验尚不丰富的中国企业而言十分难能可贵。同时,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随着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日益增多,海外履责信息披露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这可以从公开发布的海外报告数量和走出去企业官方网站及公开渠道信息搜索中直接得到印证。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即使这七八家发布海外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在其官方网站上,也很少能够查询到较为充分的海外履责信息。有些海外报告只能搜索到中文版本。这种状况对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赢得更多的外部认知和国际合作机会十分不利。因此,企业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将企业必要的信息披露作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合作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例如,在一些重点区域,企业可以定期发布海外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报告,实时丰富公司网站上的海外可持续发展信息,集中利用大型国际会议、论坛和会展,大型合作项目的开竣工典礼,当地重大节日庆典仪式等机会,有效地传播企业的国际合作理念与海外履责行动及绩效,获得话语传播的主动权,树立中国企业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第六是时效。信息传播的及时有效甚至胜过信息传播的数量与内容。这一点近年来已经在中国走出去企业的很多实践和教训中反复得到验证。很多时候,走出去企业要面对超出商业风险之外的环境、社区和社会冲突等风险。一旦错过信息传播的最佳时期,即使是正向的企业行为也可能会遭到误解甚至曲解,特别是在当下的自媒体和互联网时代,谣言跑得比兔子还快,企业很容易陷入“丑闻”危机的漩涡。事后为挽救危机,往往要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都未必能有好的效果。所以,走出去企业的信息披露已经是加强危机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和传统的危机管理信息披露黄金48小时原则不同,当下危机应对的黄金时间已经缩短到了20分钟。无论是着眼于长期海外可持续发展,还是应对眼前的危机,都需要企业从战略高度,重视对外沟通和信息披露管理,这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岗位人员的事情,而是关系企业海外发展的长远大计。

编辑|胡文娟 wenjuan.hu@wtoguide.net

猜你喜欢
走出去利益维度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