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水危机,青年可以做什么?
——朗盛(中国)“洁净水·滋润未来”的启示

2015-12-08 13:21赵钧
WTO经济导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滋润调研水资源

文、图|本刊记者 赵钧

面对水危机,青年可以做什么?
——朗盛(中国)“洁净水·滋润未来”的启示

What is the role of young people when faced with water crisis?

文、图|本刊记者 赵钧

10月30日,德国特殊化学品集团朗盛“携手十载·共创未来”专场音乐会在上海召开。音乐会开始之前,朗盛中国大学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调研竞赛结果也同时揭晓。9月25日,由朗盛携手《WTO经济导刊》发起的大学生“洁净水·滋润未来”项目在上海举行了成果汇报及评审会。教育部、朗盛高层、志愿者项目团队学生代表等30余人参加。

世界水危机重重

来自2015年《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将面临水资源短缺。报告同时指出,人类滥用水的情况非常严重,包括农药污染水源、工业污染和未经处理的污水污染干净水源。

如果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旨在消除全球贫困,那2015年后,水资源会成为继贫穷之后对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水资源的保护也会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9月25日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由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的成果性文件——《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指出:“水与环境卫生和包括性别平等、气候变化等16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起成为了未来15年世界各国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指引方向。”

面对水环境质量差、水资源保障能力脆弱、水生态受损严重、水环境隐患多的严峻趋势,中国作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也给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一方面,政府积极参与全球水治理的倡议和行动;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创新监管措施、加大防治力度。

这在今年4月出台的“水十条”可见一斑。这份备受瞩目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10条35款,包括238项具体治理措施。其中,136项是改进强化措施,如提高污水处理标准等;90项是改革创新措施,如对超标企业实施“红黄牌”管理等;12项是研究探索型措施,如研究建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等。

很明显,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治理,不仅早已成为全球社会新的发展共识,同时还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推动社会创新等重大课题联系在了一起。

企业的影响

政府引导、企业实施、社会参与,这样的模式十分眼熟。但无论是在推进国际治理现代化、鼓励社会创新、还是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的政策决定其行动方向,社会的参与是重要保障,而介于两者间的企业,尤其是一些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可以说既扮演着政府政策落实的桥梁作用,同时也扮演着对接社会的带动、传递作用。

以今年6月由朗盛(中国)和《WTO经济导刊》共同发起的“洁净水·滋润未来”为例,作为一个从事特殊化学品领域的公司,朗盛在借助公司在水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在全球各地开展水项目的经验优势的同时,面向长江中下游流域五所重点高校水资源相关专业的学生,寻求和征集“水十条”背景下水治理的社会调研项目。

教育部、环保产业协会以及企业志愿者等多方积极参与,并在各个环节(如评审等)发挥了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激发高校学生保护水资源意识的潜能,调动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来自高校水治理相关专业的实地调研成果和解决方案,对于提升朗盛自身的水治理能力同样受益匪浅。

立足自身优势、系统整合各方资源、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也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对于目前仍数着指头算经济账的企业而言,朗盛“洁净水·滋润未来”项目既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社会责任项目,也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代表。

关注前沿性议题,发挥青年人优势

参赛学生及项目人员合影

上图:朗盛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明诚在“朗盛——上海爱乐乐团大师与经典专场音乐会”上发言

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无疑是一个兼具长期性和挑战性的系统工程。未来的企业关

注前沿的议题,未来的议题同样也需要更多新生的力量担当主力。朗盛“洁净水·滋润未来”项目推进中便涌现出了不少这样的力量。高校青年学生是近几年来企业项目设计、课题申报等都会选择的对象。其一是因为高校学生大多兼具家国情怀和专业能力,是创新的起点和原点;其二则是因为青年学生对新事物较易吸收、对新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他们进行宣传普及和吸收参与,意义不言而喻。从这一点来看,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青年人无疑肩负着传承、创新的使命。

加强跨专业合作,助力解决社会问题

担任评审会评委之一,《WTO经济导刊》社长于志宏在对项目进行点评的同时表示,在开放创新、融合创新的时代,各个团队可以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跨专业合作,去更大胆地设计水资源保护思路,助力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

注重实战:贴近热点,针对性强

政策指向、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往往是矛盾最突出、利益最直接、挑战最现实的重要问题。“洁净水·滋润未来”项目一个最主要的政策背景和依据就是今年4月出台的“水十条”,同时也聚焦长江流域这个区域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如有针对南京饮用水水砷污染的,有针对上海市污水处理工艺改造的。各个调研团队深入实地走访采样,而实战性、实操性也是课题评审的重要指标。

注重创新:老问题的新方法、新问题的新方法

高校既是创新的起点和摇篮,同时也是培育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源泉。技术进入变革期、经济步入转型期,各种老问题、新矛盾不断交织。既要创新老问题的新方法,也要摸索新问题的新方法,这也让当前无论是商业领域的、技术领域的,还是学术研究领域的创新更具挑战性。同理,水治理是一个老问题,也在不断涌现新的挑战,来自5所高校的10个课题小组的成员,身兼水治理专业专长,可以说是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排头兵。

例如,同济大学的宁雪及其所在团队根据实地调研污水处理厂,设计了一个创新概念厂的水处理流程,该概念厂具有生物处理部分、后处理部分、营养元素的回收、按比例分配用水等四大特点,能够实现污水处理的低能耗、资源节约以及避免二次污染,弥补了现有污水处理厂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中可持续理念缺乏的不足。

关注社会:价值创造的起点和终点

透过朗盛高校水治理项目,还能发现,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须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承,有传统优势的发展,除此之外,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样必不可少。同理,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人,除了必有丰富的学识及过硬的能力,其自身的社会责任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亦不可或缺。如果说企业的文化、个人的学识,更多来自于内在的自我修养,那么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则来自于对社会的态度,或是悲天悯人的情怀。简言之,就是企业及个人的价值创造及实现应以社会的需求、角色的扮演作为起点和终点。

如,武汉大学的周虹宇团队与“清泉计划”(武汉大学的一个公益组织)共同合作,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了湖北松滋农村学校饮水的现状,建议当地学校使用校园净水设备。

互联网+:课题调研也可以很有趣

利用互联网+理念、借助新媒体的工具,专业、深奥的课题研究瞬间充满了乐趣,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传递朗盛的责任理念、普及水治理的知识,同时也展现出了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金蜜蜂微信也发起了“票选最美水兵方阵”投票活动,为课题调研画上了色彩斑斓的句号。

编辑|李蔷薇 qiangwei.li@wtoguide.net

猜你喜欢
滋润调研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一间阿嬷的灶KA,滋润四口人家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儒雅教育 滋润美好童年
爱心是滋润孩子的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