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课程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2015-12-08 08:03黄贤凤蔡莉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23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系统工程教学改革

黄贤凤 蔡莉

摘 要:系统工程目前已成为很多高校管理财经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针对系统工程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创新能力培养、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问题,提出在系统工程课程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尝试,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提出该模式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系统工程;高校课程; 探究性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3.234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提倡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现今中国一些高水平大学纷纷向发达国家看齐,建立发展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大战略目标。研究型大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可现实情况是,近年来伴随着本科招生规模扩大,本科教学质量出现严重下滑趋势,教师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却又苦于找不到科研能力强的学生来建立科研团队,教师的科研与教学两块严重分离,学生继续着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任何提升,形成“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入手,本文将管理财经类本科生课程《系统工程》作为教学实例,针对系统工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探究性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提出实施该模式的具体措施。

2 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它立足于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过程的一种高智慧学习方式的反应[1]。

学生从“接受性学习”方式转为“探究性学习”方式,通过观察问题,浏览和搜集信息获取初步的认识,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实验等方式论证或质疑已有的假设,从中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充当引导人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设定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问题。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有问题导向、师生互动、方式灵活、小组合作这些特点。

2.1 问题导向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没有疑惑,没有问题,对于一个课堂来说是失败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的问题导向原则区别于问题式学习的地方在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以课程的基础知识为主,除此之外,应充当好“引导人”的角色,引导学生走入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情境中去,这些问题是可以利用知识点解决的问题,它们来源于现实中的一些能被学生切切实实感受、观察到的现实问题,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好处是学生对问题比较熟悉,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起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

2.2 师生互动

探究性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强调师生互动环节的重要性。教师将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主导者转变成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同处在一种相对平等的地位上,在比较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会有一种成为学习主人的感觉,会积极思考问题,并敢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质疑,教师也会从众多学生提出的新思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的课堂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约束的自由探索活动,而且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有效拓宽科研思路的方法。

2.3 方式灵活

探究性教学模式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课题设计、资料查阅、上机实验、小组讨论、论文写作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背景,主动学习的态度、能力,小组分组情况而定,教师在采用某种教学方法时,应试探性地观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反馈性,灵活地运用各种方式。

2.4 小组合作

探究性教学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协作交流是提高其效果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自主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因不同的学习背景、思维方式会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想法,协作交流为学生思想火花之间的碰撞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也是创新性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

3 系统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系统工程”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跨学科应用、研究对象广泛和多种方法结合分析等特点[2]。在教学过程中,对照系统工程课程开设的目标,发现传统模式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学习普遍感觉比较吃力,缺乏兴趣,归结起来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3.1 重理论轻实践

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偏重于系统工程方法推导、解题过程的讲解,忽视了实践操作环节。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重每种方法的理论基础的讲解,势必将系统工程的教学带入一种纯数理推导、模型求解的情境中,造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但感觉上课非常吃力,而且体会不到该课程的实用性,最终失去学习兴趣。

3.2 重知识灌输轻创新能力培养

教学的最终目的, 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包括独立获取知识、独立设计研究方案、独立实施项目, 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3]。长期以来,系统工程的教学方式仍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主,教师的备课也围绕着知识点的讲解,由此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以能否让学生掌握大纲中要求的知识为主要的准则,学生作为被动地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者,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创新能力在灌输式学习模式下严重缺失。

3.3 重教师“教”轻学生“学”

我国的本科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传统的教育思想过于倚重知识的传承, 把传承性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注重“教”的传授过程,忽视“学”的认知过程,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4]。系统工程里涵盖着多种不同的方法,每一种不同的方法都有较深的理论知识背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往往将精力集中于方法本身的讲解,忽视引导学生课后自学。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先修过高等数学、概率、线性代数、运筹学、统计学等基础数理分析方法课程,具有一定的自学基础,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有这方面的自学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endprint

4 系统工程课程探究性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系统工程课程设置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系统创新思维能力,运用系统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结合系统工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应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性方法学习,适合进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尝试,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给出实施建议。

4.1 教学理念

从教学理念上,系统工程的教学应充分树立研究性教学理念,即本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研究融于教学,实施教书育人。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是信息万变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教师授课更应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系统工程的问题导向原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系统思维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素、提出方案、分析比较最做出决策,在这过程中,需要综合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等各门学科的知识,这无疑要对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引导人的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学术研究了解系统科学的一些前沿动态,通过科研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将科研的心得和快乐在教学过程中与同学分享,改变完成任务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将课堂打造成为教师与同学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经验的乐园。

4.2 教学内容

系统工程教材在国内有很多种,每一种教材都有自己相应的特色。教材是具有普适性的,它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的是系统、全面地介绍读者一般要掌握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能教授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研究的学科领域,要让学生能够将系统工程方法运用到自己所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这门课程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重要的,从而产生积极探索的求知欲。

在教学内容方面,实施探究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师要去认真探究课程体系。教师不能仅仅就按一本书的内容来授课,要系统地研究各种不同的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自己的课程内容体系。除此之外,教师要研究如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结合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来学习系统工程中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系统工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两块,一块可以是指定教材上的内容,这些内容构成系统工程基本知识点的纲;另一块可以是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收集的一些运用系统方法解决专业研究问题的学术论文。比如,如果系统工程的授课对象是能源经济专业的学生,在讲到系统仿真建模时,教师可以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等学术期刊上收集一些运用系统仿真方法来研究能源经济问题的论文,在讲解完基本建模方法后,引领学生仔细研读论文,让其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方法研究专业问题。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运用系统方法研究专业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4.3 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方面,系统工程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有课堂讲解与自学结合、专题学术论文研读、师生互动、创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计算软件操作演示这几种方式。在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时,可将讲解与自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比如,在讲解系统工程方法论章节时,教师首先可以解释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含义,接着就引出两种经典的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三维结构”和“切克兰德调查学习”,简单介绍它们的背景知识之后,直接提出问题“这两种方法论的异同点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学习之后对此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总结得出共同的答案,接着再由老师对两种方法进行讲解,以加深同学的学习印象。

学完知识点之后并没有终结,而是探索学习的开始,教师接下来可结合同学的专业背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该方法来解决专业研究问题。首先,由教师引导同学阅读运用相关方法来展开研究的一两篇经典的期刊论文,让同学有个学习的方向;然后,教师简单列举其他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发散性地思考探索该方法还可以用在其他问题的研究上;最后,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在授课之初,就可建立系统分析小组,由6~8人一组,每学习完一种方法后布置小组作业让其课后合作完成,小组工作主要是在组长的领导下分工完成作业,自由讨论研究问题,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形成结论,完成之后分组上讲台汇报。除此之外,系统工程中还有一些方法需要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计算,在课堂上,教师应简单地演示软件的操作方法,实例计算过程,帮助同学快速入门操作方法,以更好地完成他们的问题研究工作。课程成绩的评定也应注重过程考核的方法,将平时的考勤、上课活跃程度、小组课题完成质量以及知识点的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这样更能有效地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5 结语

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科研与教学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结合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系统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实施系统工程探究性教学模式改革建议,认为系统工程的教学应本着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教书育人的理念,不断研究总结形成教师自己的课程体系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更大程度地发挥系统工程课程在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国举.关于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与实际操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1):6-11.

[2]陈平.CDIO模式下的“系统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3):60-63.

[3]王金发.探索研究性教学——用心授课[J].中国高等教育,2004(09):22-24.

[4]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11(04):85-87.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高级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5JDG009)资助;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2015Y0404)资助。

作者简介:黄贤凤(1980-),女,江苏溧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管理系统工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系统工程教学改革
农业系统工程生态设计及其应用策略
航空发动机系统工程技术浅析
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高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应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