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来华短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与教学策略

2015-12-08 11:24王基宇韩冰王悦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23期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教学策略

王基宇 韩冰 王悦

摘 要: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短期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长春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适应情况进行分析,从课堂活动、课外实践、语伴模式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对解决短期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有一些启示作用。

关键词:短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教学策略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3.256

0 引言

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与日俱增,选择短期留学项目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以下简称东师人文)为例,2015年暑期共接待了来自挪威、德国、韩国三个国家的四个短期留学团,共计104人。短期留学生在华学习周期相对较短,在新的文化环境下, 他们必将面临着跨文化适应问题。跨文化适应是指参与者在新环境中发生转变,并形成适当的有效的交际能力的过程[1]。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如何,不仅影响他们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也影响他们对中国的评价。因此,对来华短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短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首先,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短期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Furnham和Bochner(1986)指出,生活变化与身体、心智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生活变化和心理失调之间有相关性[2]。也就是说,饮食习惯、天气变化、住宿条件等方面的变化,都会使留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适感。比如很多来到东师人文的挪威、德国留学生认为中国菜偏辣,个别学生每餐只吃面条,还有人经常感冒或拉肚子。而相似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使韩国留学生更容易适应长春的生活环境。生活变化是影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

其次,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给短期留学生带来的不适应。由于短期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老师和留学生都会感觉压力很大。而且,中西方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东师人文的短期汉语教学以听说技能训练为主,课堂上师生之间都用汉语交流,进行“沉浸式”汉语教学,加上留学生本身的适应能力不同,在有限的时间内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对于初到中国的留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另外,人际交往也是影响短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国人或他国留学生交流沟通。良好的人际交往对汉语学习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东师人文的短期留学生汉语水平大多只有初级,而语言不通会造成交流障碍,再加上价值观念和交际习惯的不同,留学生很难主动与中国人交流,这就需要社会支持,也需要学校和老师为二者构建一个沟通的平台。

2 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教学策略

汉语教学与来华短期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具有密切的关系,也是留学生获得跨文化适应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从课堂活动、课外实践、语伴模式等方面帮助留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多设计跨文化交际活动。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渗透一些交际文化常识。东师人文挪威、德国短期班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据留学生在长春的学习、生活,以及长春的地域特征编写的,让留学生了解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交流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开设了文化课,如茶艺、剪纸、书法等,体验中国文化,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异质文化。其次在课堂活动上,多设计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活动。比如留学生所在国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与中国人打招呼方式的比较,还有食堂的比较、交通的比较,通过采访、做口头报告或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帮助他们提高在中国学习和生活中解决跨文化适应问题的能力。

第二,鼓励留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活动。课堂活动都是在老师创设的近似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完成的,而真正与中国人交流沟通,才能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汉语的能力。因此,活动就需要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使留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从单一的课堂学习扩展到丰富的课外实践。参与课外活动前,教师一定要布置语言任务,活动结束后,在课堂上要给予反馈,师生分享参与活动的体会,使课内外活动融为一体。东师人文留学生部为短期留学生组织了很多课外活动,比如安排家庭住宿,参观中小学并与中小学生交流,去长春周边地区旅游等,一方面学校创设有利于交流的跨文化环境,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另一方面让留学生感受和体验中国人的生活,对他们进行跨文化交往引导。

第三,建立“语伴模式”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语伴模式目前成为许多学校留学生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留学生想融入一种新的文化,就需要有新文化的社会支持。Cobb(1976)认为社会支持是“让个人相信自己被关心和喜爱、觉得自己有价值及受尊敬、感觉自己属于一个沟通网络和相互有义务的网络(社会人际网络的归属感)”[3]。而对于身在异国的留学生来说,语伴是他们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之一。东师人文留学生部安排本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与留学生“结对子”,建立一对一或一对二的互助组,而且此专业的学生学习过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及跨文化交际课程,能够更好地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开设交流课,让语伴走进留学生课堂,成为留学生交流的对象,共同完成语言任务,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语伴不仅能为他们提供学习方面的辅导,而且能在生活上为留学生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如果留学生不能跟当地人进行良好的交往,很容易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如孤独感、无助感等,语伴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他们的适应程度会逐渐提升。

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社会、校方、教师、留学生共同的努力。对来华短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对发展我国的留学生教育事业、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短期留学生这一问题的关注甚少。希望此文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对解决短期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有一些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Furnham,A.and Bochner,S.Culture shock:Psychological relations to unfamiliar environments[M].London:Methuen,1986.

[3]Cobb,S.Social support as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J].United States:Psychosomatic Medicine,1976,38.

作者简介:王基宇(1991-),男 ,河南平顶山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通讯作者:韩冰,王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文化适应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在邕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的实证研究
对Colleen Ward双维度模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