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退出救市措施是一个过程

2015-12-08 12:15易宪容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30期
关键词:中国政府股市措施

易宪容

面对A股市场近期连续三周的暴跌,中国政府果断采取强力救市措施,经过努力终于使股市指数企稳回升,上证综指从本轮暴跌的最低点3373点反弹重上4000点以上,累积涨幅达到20%。然而,尽管政府强力救市措施效果显著,却未能使股市稳定,短时间内,上证综指又从4000点以上直泄至3500点左右。这种“过山车”般的行情,令股民直呼惊险、刺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向中国政府表示,虽然为了防范市场混乱,干预总体上是适宜的,但应当让市场力量促使股市稳定。IMF敦促中国政府最终退出救市措施。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撰文指出,下一步中国股市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监管当局如何平稳退出救市措施,让股市按照市场规则正常运行,处理好近期效应与长远制度安排的关系问题等。

在市场看来,当前中国政府退出救市措施的核心是如何让万亿资金退出。实际上,政府退出救市措施的问题,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如何让救市资金退出,更应有多方面的考虑,它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救市资金的退出,先来看香港的先例。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面对国际炒家对市场的冲击,香港特区政府运用外汇储备基金从股市、汇市、期货全方位救市场,从而击退国际炒家,保证市场稳定。在金融市场恢复稳定后,香港特区政府于1999年11月决定成立盈富基金,逐步有序地出售手中的蓝筹股,时间延续了一年以上。对于香港这个成熟完善的市场来说,救市资金的退出花了两年多的时间。那么,对于当前中国股市的救市资金退出,现在不仅为时尚早,而且还得制定完善的退出方案及路径。

既然中国政府救市措施是全方位快速的反应,那么退出救市措施也是多方面及多层次的。

首先,政府应释去对这次救市措施的疑云,增加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信心。因为在国际市场看来,中国政府不以市场规则或力量处理危机,仅凭长官意志及行政手段扭曲市场来救市,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国证券市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近期中国股市连续三周暴跌和其对经济的潜在打击,这对中国加入世界金融体系会产生相当负面的影响。

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讲话,巧妙地回应了国内外对近期中国股市异常波动和中国政府救市措施的质疑。李克强认为,尽管中国前进中有各种挑战和风险,我们不掉以轻心,有能力有信心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

其次,近期中国股市连续三周暴跌,很大程度与前些时候市场过度使用杠杆导致暴涨有关,与股市失序有关。所以7月24日中国证监会表示,正在加大稽查执法力度,大力清除股市肌体上的“毒瘤”,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可以说,政府退出救市措施,从打击市场违规违法,整顿市场秩序入手,没有多少错,这是应该做的。

但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股市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策市。政府官员不仅主导股市指数的升跌,也可利用手上的审批权、定价权来调控股市。中国投资者进入股市根本就不需要看宏观经济形势,也不看企业业绩,只要看政府官员的脸色。在这种情况下,违规违法是股市投资者获得利益更多、成本更低的方式。也就是说,当前股市秩序混乱、违法违规严重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过度对股市管制、过度参与市场有关。如果不从这里入手,要清除股市上的这些“毒瘤”是不可能的。

第三,短期内中国政府退出救市措施的重点应该是让导致股市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应急救市措施尽早退出,比如IPO的突然中断,要尽快恢复。此外要取消那些只能买不能卖的规则,从而让市场来调节股票的供求关系,而不是人为扭曲。这些也是当前政府退出救市措施的重点。

总之,中国政府退出救市措施,应先从释解疑问、整顿市场秩序、恢复市场供求关系入手,然后才是资金退出。而这是一个过程,非短时间内可完成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政府股市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角色分析
中国政府土地优先购买权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