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配置资源为当务之急

2015-12-08 12:15高峰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30期
关键词:经济带区域经济

高峰

新的增长动力从哪里来?从全球和中国经济的改革、创新和调整来看,经济一体化可成为重要的新增长动力。

经济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效率。经济一体化也可以发挥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上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使各区域形成不同的分工,在分工基础上展开交换,增加彼此利益,从而加快经济发展。全球经济发展史证明,经济一体化将激发区域市场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扩大贸易,创造新的需求和就业,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在经济一体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设想。在外部经济一体化上,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推动中国与世界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推动经济一体化。在内部经济一体化上,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新的增长极。经济一体化正成为中国经济实现自身中高速发展并进一步融入世界的重要动力。

经济一体化方向已经明确,但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经济一体化,均存在一些障碍,集中表现为“不通”。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受到体制、政策和观念的阻碍,基础设施、保护主义、个体利益等也制约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发挥经济一体化在未来经济增长中的显著作用,就必须采取措施打通各个环节,推进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动。

在对外经济一体化上,要按照中央部署,积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与世界各国一道打破种种桎梏,敞开开放之门,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新一轮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加强政府间合作,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打通政策屏障;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打通设施瓶颈;携手共建自贸区,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打通贸易壁垒;深化金融合作,完善国际金融组织,创新跨国融资方式,打通资金管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民间交流与合作,打通民心。

在内部经济一体化上,关键是要消除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打通观念,从区域合作的高度出发,立足各自比较优势,按照经济分工要求,遵循“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理念规划本地经济发展;要打通体制机制,加快破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存在的行政分割、监管分立、考核激励、税收、金融等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完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打通市场,坚决破除各地存在的人为分割市场和地方保护主义,破除各地在立法环节制定的有利于本地企业的技术、卫生、检疫等标准,破除各地利用行政权力对外地企业和产品设置的种种障碍,加快构建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有效竞争;要打通资本,创造条件消除制约区域资金流动的跨区域开户、授信、评级、抵押等管理制度和标准方面存在的障碍,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和金融管理界限,促进资金在区域内跨行政区划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要打通人才,在合理管理的基础上大胆破除制约人才流动的各种管理机制,破除简单以户籍来管理人口的旧机制,探索适应新时期、新人才的人口管理方式。

经济一体化就是要实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经济增长要素在经济一体化区域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商品和服务在经济一体化区域范围内的自由交易。“通”是经济一体化的本质要求,只有打通,才有经济一体化,也才能形成国内国外、省内省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新格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带区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区域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