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来华医学留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015-12-09 21:34江钦徐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策略

E-mail:muggio@hotmail.com

试论来华医学留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江钦徐

(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221004)

摘要:人际交往教育对来华医学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却很有限。本文根据医学留学生人际交往特点,重新对留学生人际交往进行界定,提出留学生“异元文化人际交往” 和“同元文化人际交往”两个新视角以及构建人际交往教育的策略,从而促进高校开展培养医学留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教育。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人际交往;策略

收稿日期:2015-06-11

作者简介:江钦徐(1985-),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8.9

DOI:10.13555/j.cnki.c.m.e.2015.05.025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personal Skills for Foreign Students of Medicine in China

JIANG Qin-xu

(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221004, China)

Abstract:Education of interpersonal skills plays a sigfinicant role in terms of study, life, mental health, career development, etc. of foreign students of medicine in China, but there is less relevan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of medicine, this paper redefine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them and puts forward stragetegies to construct cultivation of interpersonal skills in order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education of interpersonal skills for foreign students of medicine in China.

Key Words:foreign students of medicine; interpersonal skills; strategies

21世纪,医学作为一门全球性专业,医学学习早已跨越了国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医学教育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医学专业。据教育部统计,近5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规模一直仅次于汉语言专业,居全国各专业第二位,其中留学生学历生规模更是稳居各专业之首,并呈每年递增趋势[1]。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事业为世界培养着未来的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我国高校以提高教学水平为主要目标,普遍重视留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但忽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隐性实力”建设层面:留学生人际交往教育。

来华医学留学生专业学习时间一般是六年,周期长。我国招收医学留学生的院校基本上都设有专门负责留学生的学院,采取留学生集体居住的模式,同一年级的留学生会被安排在一起上课,和中国学生无交叉;在课后生活中,由于相似的语言、文化和信仰原因,大多数留学生倾向于在留学生团体内部活动,留学生群体相处的时间远超过和中国师生的接触时间,因此频繁的留学生群体人际交往对留学生本身的学习与生活、个人成长等影响更直接。国内有诸多研究从多角度分析如何帮助留学生进行和东道主国家的跨文化人际交往,却很少有研究触及留学生群体内部之间的人际交往。一般高校虽然设有跨文化交际课程或讲座,却往往只局限于如何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中国文化,而如何帮助留学生在留学生群体内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和培养沟通技能成为了高校医学教育的一个盲区。本文将重新界定医学留学生的人际交往,分析人际交往教育对其在华生活与学习、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校园稳定、社会安全稳定的必要性,提出开展人际交往教育的对策,对稳定和发展地区高校留学生工作起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留学生人际交往界定

据教育部统计,我国临床医学生源国主要来自亚洲、非洲等,亚洲的东南亚国家有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有中东的伊朗、沙特和阿富汗;非洲的国家有科摩罗、加纳、刚果金、津巴布韦、索马里、布隆迪和毛里求斯等国,共超过25个国家[1],是个名副其实的医学“联合国”。虽然东南亚国家文化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存在的差异性仍是显著的。非洲国家和亚洲国家的文化迥然不同,非洲各国家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目前我国的来华留学生研究中似乎把跨文化人际交往仅局限于与东道主中国文化的接触,把留学生多种文化笼统地归为一种外国文化,因此应把我国目前的来华留学生研究中关于跨文化人际交往的内涵进行延伸拓宽。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姿态、行为等来达到交换信息、表达感情、满足需要等目的的一个过程[2],可分为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非语言交往又包括肢体语言,如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声调等[3]。在医学留学生这个多国家、多元文化的群体中,跨文化人际适应或交往的内涵应该扩展为“凡和非本国文化的人际关系总和”。笔者认为医学留学生人际交往可归为两类:一是本国文化和东道主(中国)文化、其他留学生国家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人际交往,统称为“异元文化人际交往”。二是与来自同一国家的留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可称为“同元人际交往”。“异元人际交往”涉及显著的文化、语言、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民族观念,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生活习惯(饮食、交友)、甚至着装等方面的区别;“同元人际交往”在这几方面呈现的差异性相对比较少,但由于个体性格、家庭教育、生活环境、认知能力、亚文化、区域差异等因素,人际交往方式也会受到影响。高校可从“异元人际交往”和“同元人际交往”这两个方面入手,重视培养医学留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可行的人际交往教育策略,不仅是自身发展与跟上国际医学教育水平的客观要求,而且对提高未来医学留学生队伍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 开展医学留学生人际交往教育的重要性

2.1促进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医学留学生多数来自亚洲和及非洲国家,选择学习医学,在A Level 或10+2的主干课程必须选择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理科科目,多数留学生对文史哲文等课程几乎不涉猎,人文基础先天不足,人际交往学习几乎为零。医学留学生,尤其是第一年入学的留学生,新加入医学“联合国”,渴望与周围的同学、朋友建立一种真诚、互助的良好关系,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面临着语言不通、饮食、宗教信仰和教育体系的差异、文化休克等各方面的挑战,本身心理上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和畏惧感,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自身的人际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合作能力较差,因而常常感到人际交往困难[4]。在人际关系层面上,留学生会运用本民族惯有的思维模式去认识、理解外来的信息,在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难免产生认识偏差或者理解错位,导致矛盾的产生[5],但却无法积极主动应对处理矛盾,逐渐使人际关系恶化。“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空虚、心情压抑、抑郁、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6]。有些留学生遇事易冲动、自我封闭、恐惧交往或掩饰自我,这些不正确的交往方式也会使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危害医学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其成才。有研究发现医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比一般综合院校的大学生高,人际关系也较一般大学生敏感[7]。医学本身是一门难度较大的专业,科目繁多,医学生学习任务重,需要记忆大量的内容,各种考试应接不暇,承受的心理压力大[8],微小的刺激往往被夸大或歪曲地理解,引起不必要的冲突。例如,A和B是舍友,A是尼泊尔人,B是孟加拉国人,平时关系不错,在期末考试阶段,精神压力大,A在晚上学习时,B做饭,噪音较大,A受影响,多次给B提出更换做饭时间,B就是不同意,两人多次发生激烈争吵,事情闹大,后经辅导员出面调解,发现原来心急的A在与B沟通时,没有注意自己的语气,咄咄逼人,疾言厉色,态度让B无法接受。在辅导员的帮助下,两人化干戈于玉帛,并学会了室友相处之道,建立了和谐的宿舍关系。高校的人际交往教育,如一阵春雨,滋润心灵上的干涸,能指导医学留学生建立、维系、改善、提升人际关系,消除交往障碍,实施巧妙的策略、运用艺术,与周围的同学、朋友建立一种真诚、互助的良好关系,从而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2.2稳定留学生在华学习和生活

有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困扰是造成大学生留级、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9]。国内外研究表明“人际好的学生有助于知识的获得、心理健康、个性的完善和加快个体社会化进程,不易产生学习上的困难”[7]。另外,有研究反证“有学习困难或挫折(如留级)的医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增加人际关系敏感性,而学习生活目标明确、对未来有信心有利于减少人际关系困扰。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问题与学习问题具有明显的双向作用”[7]。年龄小或一国别数量较少的留学生,本身由于人数上不占优势,心理更敏感,在发展和处理“异元人际关系”时,加上语言、文化等差异,会遇到更多困难,容易产生误会,如果没有正确的人际交往指导,这些学生或极易跟别人产生矛盾冲突,或走入另一极端,选择自我封闭,“双耳不闻窗外事”,逐渐影响性格发展、学习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留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不佳而让关系剑拔弩张,引起冲突。例如:我校两个来自印度留学生好友,在一起观看板球比赛时,因为A对B的板球偶像不尊重,口出侮辱性语言,B恼羞成怒,就对A动手出气。这是典型的缺少尊重,沟通不良的“同元人际交往”案例,在留学生群体中常见。及时对医学留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引导,教育留学生要善于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协调人际关系,如尊重原则、相容原则,要学会赞美鼓励,融洽气氛,真诚相待、主动共情,学会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求同存异等,建构和谐的医学留学生人际关系,有利于稳定留学生在华的生活和学习。

2.3有助于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医学留学生是未来医学界的主力军,其人际能力的高低无疑将对他们入职后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甚至预示着他们能否与同行、病人、病人家属及外界人和谐相处,从而影响其未来事业的成功。“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生的人际沟通素养日显重要”[10]。医学生以人文知识作为理论指导,加强人际沟通方面的适应能力和应付能力,能够较快适应工作环境,适应社会生活,形成丰富健康的个性品格,从而胜任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角色,在工作中与各种各样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各项治疗顺利进行[10],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现,同时保护自身权利。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和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GMER)皆强调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交流的技能,包括与患者及其家属、同事、其他专业人员的有效交流与学习,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11]。

国内外因为医患沟通不畅引起的医患纠纷现象十分普遍。据统计,我国医院的医患纠纷中,有80%的纠纷缘于沟通不到位[12]。国外民众对医疗职业越来越不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临床交流的不足[13]。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有许多研究指出在临床工作中沟通问题是重要也普遍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在临床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核心作用,沟通的质量和积极的健康成效有关,也可减少医患纠纷[13-15]。Arnold认为“一个医生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跟患者会谈的次数超过200万次,普遍超过他开处方、打针或执行其它职业活动。”[16]Friedman[17]指出病人对医生传达出的非言语信号非常敏感,会细心观察,因此在医患沟通中医生要发挥非言语语言的重要性,如:肢体语言、积极倾听、共情、语气等,增加沟通的灵活性和亲切感,体现医方对患者的关怀和关爱,使医患沟通更加顺利有效[18]。另外,文化、宗教信仰等差异有时会成为医患沟通的障碍,如穆斯林国家禁止触摸异性或被异性触摸,故高校有必要加强医学留学生“异元人际交往”教育。

来华医学留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会回国工作或者到其他国家继续深造,不论在任何国家,在华学习期间受到的良好的沟通技巧教育将会对其产生深远影响,不仅能帮助其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也能帮助克服胆怯心理,增加其自信心,有助于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为未来事业的成功和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石。

2.4完善留学生管理,维护学校、社会稳定

在来华留学生管理过程中,各类违纪事件频繁出现,留学生群体具备双重身份,问题处理的好坏会影响到学校的稳定、地区或区域社会的安宁,甚至国际社会系统的稳定。一些常见的留学生违纪行为,如寻事滋事、打架斗殴、酗酒或其他冲突,除了留学生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不适应的原因之外[19],从心理层面剖析,是由于留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妥善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缺乏对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包容,没有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交友不慎等,逐渐产生误会、嫉妒、怨恨及其他多种叠加的消极情绪。一旦出现导火索之类的诱导事件,一些留学生很容易出现酗酒、打架等各类违纪行为。例如,我校留学生一尼泊尔籍留学生因为另一个尼泊尔留学生在宿舍门上挂印度国旗而不满,随手扯掉印度国旗后,另一留学生非常愤怒,二话不说,就动手打对方泄气。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留学生缺少对他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及时开展医学留学生人际交往教育,探究违纪出现的根源,对症下药,使医学留学生在最初的心理层面上杜绝违纪现象,从而提高留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维护留学生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区域社会的稳定,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

3 构建来华医学留学生人际交往教育的策略

高校应重视留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开设医学留学生人际交往等人文课程,如《人际交往心理学》、《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20]、《跨文化心理适应》、《医患互动》等课程,并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尽早给留学生开课,从新生入学教育因利势导,打好基础。通过教学,留学生能正确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树立“异元人际交往”和“同元人际交往”的意识,掌握人际交往技能技巧,调整认知结构,提高社交能力。国外学者指出在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加入医生沟通技巧的培训有迫切的必要性[13-14]。另外,开设相关人际交往知识讲座,开设有关人际交往规则、技巧和礼仪知识讲座,指导留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遵循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地运用社交艺术,人际交往将能正常开展,并取得成功[8]。

开设专门针对留学生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对有人际交往障碍的留学生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援助或咨询,帮助他们调整认知结构,正确认识自己,找到问题症结,增强调适人际关系的能力[21]。辅导员要加强师生情感沟通,随时了解留学生的心理动态,关注留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和心理上存在困难的留学生,发现留学生思想中的不良倾向,及时疏导和排解心理问题,做好留学生矛盾的排查与矛盾的化解工作[22]。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交往能力。参加社会实践对培养医学留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极为重要。学校要根据医学生的特点,组织低年级的医学留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参观医学场馆,使其走出宿舍,扩大交往范围;高年级的留学生已掌握了较多的医学知识,可组织他们去参加导医和导诊、义诊等医学活动,让留学生在学有所用的锻炼中,逐渐提高交往能力。Headly指出“角色表演”是教授医学生沟通技巧的有效手段[23]。医学生在进入见习或实习阶段后,带教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留学生掌握医患交谈、沟通的技巧,利用临床典型案例指导 “医患沟通”、“冲突处理”、“患者心理抚慰”等技能,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具体任务的练习机会[20,23],使其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所医患沟通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纸上谈兵”。

开展课外活动,促进直接交流。学校可多开展留学生参与面广、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歌舞才艺大赛、心理话剧、美食文化节、运动会、春游、英语角、汉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为留学生群体内部以及中国学生创造交流和沟通的契机,在留学生之间强化平等和友谊的意识,增进彼此间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学会尊重彼此的文化、语言及宗教信仰等,学会宽容、包容、忍让、换位思考。

4 结语

古希腊有句谚语:想要走得快,请一个人上路;想要走得远,请结伴而行。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生活幸福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 医学专业教育不仅要加强留学生专业知识培养,更要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高校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培养医学留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落实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让医学留学生认识到“学会交往”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和职业需要,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而且要提高自身修养、塑造人格魅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人格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两者并驾齐驱,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国际优秀医学人才,实现完整的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医学留学生人文素质便于留学生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可创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维护社会稳定。通过不断加强软“隐形实力”建设,我国医学高校可以迅速适应新世纪医学教育的大环境,缩短与国际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差距,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2012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M].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2.

[2]王磊. 当代大学生人际较晚的新特点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的更新[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6):49-53.

[3]李卉,吴金苗. 构建以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J]. 社会学研究,2011,12(324):16-17.

[4]田澜,余季惟.师范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以湖北师范学院为例[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49-53.

[5]马莉,付铁峰,齐迹,等. 来华医学留学生文化适应与健康适应状况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 10(1):1397-1382.

[6]D’Angelo B & Wierzbicki M. Relations of daily hassles with both anxious and depressed mood in students [J]. Psycho Rep, 2003, 92(2):416-418.

[7]汪雪莲,许能锋,杨德辉,等. 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 19(4):247-253.

[8]张静. 试论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 (6):30-32.

[9]姚晓燕.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问题研究[J]. 甘肃高师学报,2003,8(1):110-111.

[10]李灵萍. 医文互通现象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4): 17-18.

[11]王劲,戴肖黎. 美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启迪[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5, 3(3):166-171.

[12]周庆环,李红,王杉,等.北京大学七年制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 医学教育,2003(6):13-17.

[13]Bradley J. Benson. Domain of Competence: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J]. Academic Pediatrics, 2014, 14(2s):55-65.

[14]Simpson M, Buckman R, Stewart M, et al.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the Toronto consensus statement [J]. MBJ, 1991,(303):1385-1387.

[15]L.M. L. Ong, J.C.J.M. De.Haes, A.M. Hoos, et al.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Soc. Sci. Med,1995,40(7):903-918.

[16]Arnold M.R. Do we really care about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or is it just a talk? [J].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 2003,2(2):189-192.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