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5-12-09 03:54马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马云

摘要:为了加强应用型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弘扬校园文化,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该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层次鲜明、结构合理,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把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积极搭建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6-0036-02

一、指导思想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吹响了进入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角。

2012年4月教育部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中指出“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12年度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报告》中指出,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把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积极搭建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加强应用型、技能型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弘扬校园文化,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该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层次鲜明、结构合理,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一)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意识;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专业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其中科学素质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工程素质包括工程意识、综合分析素养、价值效益意识、革新精神;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2.能力结构要求。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团队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技研究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哲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包括工程制图、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工程原理、工程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根据专业确定的主干学科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

(二)结合人才培养规格的一般要求素质,构建人文素质培养课程菜单

为确保各院校落实理工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人才培养规格的一般要求,同时达到经济社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该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合理构建反映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设置要体现出人文素质教育所具有的阶段性、渐进性特征,要区别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要在五个方面培养。

1.将本校长期凝聚和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融入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每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它具有行为导向、价值规范、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2.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现代经济社会下,大学生的成长引人注目,他们的价值观的变化尤其值得高校关注。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对他人的诚信意识,对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意识,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把培养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使每个学生既学会关心自己,更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尤其要关注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

3.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大学生对于创新的认识,是面临未来挑战的一个制胜条件,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大学期间要通过创新活动培育大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4.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保素质,促进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环保素质是指人们在外在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及实践能力,保护环境的素养。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形势严峻,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要始终如一的培养大学生的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意识,爱护赖于生存的生态环境。

5.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坚守精神家园的紧密结合。高校要大力营造彰显学术尊严、纯洁学术行为、弘扬学术正气的文化氛围,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大学精神家园的创造者和守护者。为更好地弘扬大学文化,落实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结合以上五个方面内容,详细列出课程菜单,以供各院校参考,并组织实施。如下表。

三、结语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制定符合区域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因校制宜,积极探索学科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的要求,也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12年度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报告[D].2012.

[2]谢和平.弘扬大学文化 推进人文素质教育[J].求是,2011,(17).

[3]韩明涛.大学文化建设[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