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业企业会计核算

2015-12-10 03:02王春巧
财会学习 2015年18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科目成本核算

文/王春巧

浅议农业企业会计核算

文/王春巧

农业是个特殊的行业,种植业易受到旱涝、霜冻、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养殖业易受到疫病的影响,因而存货的损失较大。此外,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农作物收获需要较长时间,只有制定与之适应的会计核算办法才能匹配农业核算。目前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存在缺少成本核算资料、会计信息失真、信息披露不详细、特殊的会计处理没有规范等问题,需要通过及时修订和完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来解决。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成本资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农业企业经营体制和管理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成为会计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包括一个基本准则及38个具体准则,但涉及到农业企业的会计准则只有一个——《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一、我国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行业特殊性强,生产过程包含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在生产两重属性。一方面,农业产业生产与自然息息相关,若出现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等,就会使作物减产;另一方面,农业产业作物收获期往往较长,一个生产周期短则两三月,多则七八月甚至一年;另外,对饲养动物的,由于容易遭疫情侵害,动物可能死亡,存货损失大,而当前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与农业上述特征还有不适配的问题。

(一)不适应会计制度改革的政策环境

我国会计制度在2006年又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针对与新《企业会计制度》及具体会计准则有冲突的地方作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如:新准则新增了“消耗性生物资产”及“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把“应收家庭农场款”由一级科目变为了“应收账款”下的二级科目,取消了“待转家庭农场上交款”科目。同时,新的准则在折旧方法以及结转农产品的方法上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在原办法的折旧方法列举中增加了“产量法”,取消了“年限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结转农产品的方法也在原办法列举的结转方法中增加了“蓄积量比例法和轮伐期年限法”,取消了“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又以财会〔2013〕17号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大中型企业。

(二)无法提供产品成本核算详细资料

当前我国多数农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并不能提供详细的成本核算资料,农场与承包户间的经济关系通常以收取实物地租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我国首家农业上市公司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此公司将耕地承包给农户,实行土地、设备、管理、风险到户,生产与生活自理的“四到户两自理”的治理形式,每年到期按标准收取地租。这样的治理条件之下,企业掌握农户多而散,农户不具备提供详细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素质,日常不进行记账、核算工作,总公司也只是汇总核算分公司提供核算资料,会计核算无法反映生产中农业生产活动与生产成本的详细状况,尤其无法反映特定产品的核算价值,会计核算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常见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因企业内不完全契约关系与资源分配关系中的不适配导致,当前各国各类企业都无法完全避免这一问题,在农业企业内体现尤为明显。一方

面,农业生产活动易受自然条件影响,这样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生产过程中资源分配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企业内权力不完全契约的稳定性,这就造成以体现不完全契约、资源分配关系的会计核算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这两大关系的实际情况,无法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另一方面,承包户与农场之间的契约关系较为独立,农场自负盈亏,在完成承包任务后,完全有能力支配自身的剩余价值,而反映企业内资源与契约关系的会计核算对独立的农场来说无关紧要,利益激励机制缺乏,加剧会计信息失真趋势。

(四)在会计报告与披露方面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第五章的第二十七条、二十八条中对农业企业会计报告与披露进行了阐述,但是,由于系统原因(作物生物特性、组织结构等)、非系统原因(自然、经济、政策环境等)的双重影响,农业企业会计报告与披露常常无法全面体现农业企业经济活动特征,对投资者的参考价值降低,尤其在以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的成本计量方式下,成本计量常常无法体现各类、各年龄作物的生命周期价值,而这些价值对于企业生产价值的影响又是巨大的。另外,农业活动时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一旦发生此类不可预测事件,且此类事件对企业当期业绩有影响,那么企业就应该充分考虑灾害规模、性质或发生频率,并披露灾害带来的收入、费用、项目性质及金额等。如大面积病虫害、疫情、旱涝灾等。

二、完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核算依然应该以《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生物资产》为借鉴,对国内农业会计核算专业办法进行修订,对农业活动进行专业化核算。在此基础上,按照农业活动规模及占比,我们可以将农业企业划分为几大类型,一是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二是中小型农业企业,三是家庭农场。

(一)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财务总部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由于上市公司由几大分公司组成,部分分公司生产已经脱离农业生产范畴,从事加工、运输等经济活动。因此,在进行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不应该使用单一的核算思路与方法,要将分公司业务进行分类,对主要涉及工作为农业的分公司,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要求进行日常会计账务处理,而从事农产品加工及附加产业工作的分公司,会计处理应当以《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为依据。

(二)中小型农业企业

对于农业,不少国家都配备了专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经发布了中小型农业企业会计标准,当前,联合国会计专家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将中小型农业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作为工作重点,用于规范中小型农业企业经济行为。因此,我国中小型农业企业,在会计准则执行上,可以先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核算依据,而后视企业发展状况,将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三)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将作物种养、农林畜牧产品收获为核心经营活动的农业活动开展主体,其会计核算重点应当体现出各类、各阶段农业生产活动的特征。一般来说,农业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文化修养不高,并不具备完备的会计知识体系,没有能力进行农业专业会计核算,不具备精确核算的条件。因此,对这部分经营者,应当要求他们按作物状况进行流水记账式会计记录,按实情记录损耗,从而为农业公司提供更为详实的会计基础资料。

(四)案例分析

农业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成本核算科目,进行成本核算。

以江苏省明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核算山芋、玉米、花生等成本时,先将收获前发生的人工、种苗、肥料、地膜、农药、机耕费等直接费用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按品种在 “农业生产成本”科目中归集,在开始收获的月份,将之前发生的所有成本先按照估算的产量结转到“农产品”科目中,以便出售时能及时结转销售成本,待产品全部收上来之后再按照实际的产量对已入库的部分进行调整;对饲养的动物,如果是产畜则放入“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如果是为出售而持有的如:幼畜、育肥畜等则在“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其中对条件具备、资料健全的实行分群核算,如将饲养的猪分为:“基本猪群”、“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及“育肥猪”共四个种群。

农业生产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非常大,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动物在饲养过程中因疾病等原因而发生死亡也是常有的事。以江苏省明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2008年1-12月死亡各类羊62只、哺乳仔猪136头、保育仔猪199头、育肥猪67头、各类兔432只;2009年全年死亡各类羊83只、哺乳仔猪107头、保育仔猪150头、育肥猪87头、各类兔1143只。由上述数字可知,企业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因死亡而发生的损失是很大的。为了明确责任、减少损失,在实际发生时应完善相关手续,如:动物因病死亡,需由兽医出具诊断证明、部门负责人及饲养人员共同签字确认;种植业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需提供相关外部证明资料及减产减收计算依据等材料。

[1]杨秋林.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及讲解[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0).

[2]于晓镭,徐兴恩.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指南与讲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

[3]许云,解读《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中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2(1).

(作者单位:江苏农科种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科目成本核算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浅析通过产品质量统计的改进规范质量成本核算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高考“新科目”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