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的几点探讨

2015-12-10 03:02陈明亚
财会学习 2015年18期
关键词:财会人员监督机制会计工作

文/陈明亚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的几点探讨

文/陈明亚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扩张,各项发展政策逐步落实,社会主义经济实力也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但是,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变革步伐的加快,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攀升。特别是对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监督,是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步的关键举措。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导致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强化提供参考。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措施

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来说,会计监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有助于显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而且也有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导致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强化提供参考。

一、导致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因素

(一)缺乏足够的会计监督意识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都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的经营理念仍然停留在“一切工作都要为单位的事业发展让步”的老旧层面。而有些单位领导甚至对于会计监督根本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此何谈认识到其重要性呢?其二,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监督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认为会计监督就等同于财政部门的预算控制或者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继而把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简单地看作是处理财会文件和管理会计账本。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其三,单位内部的财会人员也没有形成会计控制意识,导致日常会计监督、控制工作的质量低下。而且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也没有明确约束,导致财会人员之间互相推卸责任,让单位的会计监督流于形式。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根本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或者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已有这样的监督机制但仍然形同虚设。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对单位内部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根本无从谈起。单位财会人员直接由领导根据个人喜恶直接决定任免与否,导致会计基础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牵制作用。如此一来,便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和管理的随意性,导致单位的财务制度杂乱无章、无法落实。久而久之还会让单位的财务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并引起单位资产流失,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以及财务不公开、贪污挪用等严重问题。此外,缺乏外部监督的辅助,更是让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随意性大大增加。加之我国经济发展的改革需求影响下,也很可能导致一些新的会计问题,让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建立困难重重。

(三)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人员虽然数量很多,但是他们的综合素质明显良莠不齐,而且大部分人根本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违背职业道德、徇私舞弊的行为时有发生;缺乏责任意识,推卸工作责任者不在少数;为迎合领导要求,在监督工作中刻意防水或不作为的人员也屡屡可见。更有部分人员的专业技能老套、落后,又缺乏定期的技能培训,根本不能满足会计监督工作的变革需求,进而引发会计账目不规范、信息数据失准、以及单位资产造假等不实会计行为。上述种种问题,是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的最直接诱因。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又会进一步引发更严重的财务乱象:如公款吃喝、私设小金库、打白条等。最终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二、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举措

(一)增强会计监督意识

不论是事业单位的领导还是财会人员,都应该加强对会计监督的认识和学习,不断培养自己的会计监督意识,并将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第一,及时纠正对于会计监督的错误认识,对其形成一个清楚、准确的认知。不仅仅把会计监督当作是处理财会文件或者管理会计账本等一系列简单的工作,而要将其视为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单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二,着重培养单位内部财会人员的会计控制意识,明确好不同会计岗位的责任与约束条件,确保各项会计监督工作得以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且还要特别重视会计监督工作的创新和优化。通过对最先进的会计控制理念的学习和运用,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管理质量,让会计监督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服务。第三,通过集中组织培训、定期开展讲座和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和员工对会计监督的正确认知。并且结合事业单位本身、政府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相互监督,真正把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做大、做强。

(二)加强会计监督机制的建设

第一,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

会计监督机制,为对单位内部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审计工作获得应有重视和支持提供保障。将不同性质会计岗位严格分离开来,并尽可能形成不同岗位之间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第二,对单位内部财会人员的任免问题,为了尽可能降低会计监督中的随意性,应由上级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一个专门为下属单位委派会计人员的财会管理中心。通过这种方式将会计人员与任用单位分离开,更方便他们履行会计监督职责。第三,在完善好单位内部的审计制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内控制度的贯彻与落实,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有效实施与执行提供保障。第四,还要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将内部考核制度与奖惩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对会计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严格追究责任人,努力做到奖惩分明。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单位财政资金的预算工作,不论是对资金的来源还是使用情况都要做到公开、透明。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质量的关键措施,在提升内部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不断鼓励会计人员及时为自己“充电”,学习最先进最新的会计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会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对会计人员职业操守的培养,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而且要将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的考核与单位的晋升、续聘及奖惩机制挂钩,通过精神和物质奖励不断激励会计人员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会计准入制度和招聘考试制度的建设,把好会计准入关,从源头狠抓会计人员质量。而对于执行会计监督的单位员工,也要督促他们加强自身的建设。在会计监督工作中恪守执业标准,不论处于何种环境下都要按实编写监督报告,让会计监督职能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在开展会计监督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入手,对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政府和国家财政部门也要及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绝不姑息任何违法乱纪的单位或人员,尽可能地保障国家资金的安全。

三、结论

总之,要想让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获得进一步的强化,就必须要根据会计、政府和社会三个监督主体的利益特点,在单位内部分别建立起三个不同层次的会计监督体系。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不仅有助于显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而且也有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1]白雪梅.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J]. 经营者,2015(04).

[2]高玉琴.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34).

[3]高静.关于事业单位如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的思考 [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4(01).

(作者单位:宁波市北仑区卫生局)

猜你喜欢
财会人员监督机制会计工作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对策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对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几点思考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成因和对策分析
——基于企业人员素质的视角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分析
浅析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
会计工作在网购浪潮下迎来的挑战与策略调整方案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分析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治信任建构